搜索
梁孟伟的头像

梁孟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7/18
分享

桂林之“甲”

最早知道桂林山水的,还是蒙童时期看到的一幅画,画的是漓江两岸的风光,旁边题写着“桂林山水甲天下”七个字。最早读到赞美桂林诗文的,是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正因为那幅如梦似幻的图画,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桂林成为我童年的一个梦境,少年的一种向往。

可是一梦就是一甲子,直到2024年初夏的一个清晨,我站在桂林的解放桥上,眺望城市的模糊轮廓,才真切地感受到好梦已经成真。这时东方天际由明亮变为橘黄,桂林终于在我面前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首先涌入眼帘的,不是那铺天盖地的高楼,奇形怪状的建筑,而是那一座座山、一条条江和一个个湖,让你初步领略了桂林山水的内涵。桂林四周皆山,峦峦比肩,峰峰并立,形态各异,姿态万千。市区东西两侧为低山丘陵地形,海拔标高300到600米;南北两端为岗垄丘地形,海拔标高160至200米;中部为典型的岩溶地貌,呈现为岩溶峰林及孤峰平原和河谷阶地,地面海拔标高150至160米。如象山的海拔为220米,高出水面55米,高出地面三十来米;最高的叠彩山,海拔也仅223米。这些高出地面数十米的山,一不小心就会被楼房遮蔽!如今还能鹤立鸡群显山露水? 我不禁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位晨练的大叔回答了我心中的疑问,他手指着不远处说:“不满您说,桂林也走过弯路。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桂林侵蚀山体、破坏山地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山体因城市建设而夷为平地,或者削成一个斜坡,只留下一个山名;有的山体则被淹没于高楼之中,失去了景观效果和利用价值。”

为此,桂林于2008年颁布了《城市风貌设计导则》,规定重要山体周围的建设退让控制标准为:一二级重点保护山体周围,沿山脚线20米和15米以上为非建筑区,其他石山山体周围沿山脚线10米以上为非建筑区。并将市中心区“两江四湖”以内列为历史风貌保护区域,其中解放东路以北建筑高度不超过18米,其余最高建筑高度不超过24米。同时通过上游水源林保护、造林绿化、退耕还林等举措,使漓江流域森林面积达到4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超过76%。

这时我才明白,桂林如今的格局,是他们痛定后的选择,亡羊后的补牢。因为他们意识到,自然赋予的异斌,才是桂林的根本;天造地设的山水,才是桂林的生命。正因为这种自觉、自省和自纠,才使桂林这块金字招牌历久弥新,也是桂林山水常甲的奥秘。那么桂林山水真的值得如此保护和珍惜?接下来我倒要看个究竟!

漓江发源于“华南第一峰”的越城岭猫儿山,流经桂林、阳朔,至平乐县恭城河口,全长170公里,酷似一条青罗带,蜿蜒于万点奇峰之间。漓江和桃花江在桂林市区内汇合后,江面逐渐变宽。两江带四湖,形成无处不见山、无时不见水的城市格局。既不似江南沪杭那样市井辐辏、高楼林立,也不像重庆那样山叠城高、街巷梯接。而是在宽逸舒展的棋盘格里镶嵌着风格独异的座座山峰、片片小区。粼粼波光,倒映着古榕新柳;轻烟淡雾,笼罩着山水城郭。

桂林的山多且奇,市区内有名无名的山就有好几百座,独秀峰、老人山、伏波山、栖霞山、空洞山等著名的就有几十处,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峰突兀,海拔不高。没有泰山的巍峨、庐山的飘逸、黄山的神奇、乌蒙的磅薄,却有“撑天凌日月,插地震山河”的魅力。这里的山圆润精致、曲线分明,与张家界的山相比,少了刀劈斧削、危崖壁立的凌厉;与泰山相比,又少了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霸气,像极了悠闲灵动的秀气女子,身姿柔美婉转,身材峭拔玲珑,面目温婉可人。山势重重叠叠,山影由近到远,山色由深变浅,再配上几分雾气,呈现“气韵生动”的意境。

“环城五里皆奇石,疑是虚无海上山。”你看,那山顶平断、重重叠叠的叠彩山,那江山如画、美不胜收的伏波山,那平地拔起、孤峰挺立的独秀峰等等。山立城内,城融山中,“山因城而媚,城因山益奇。”城和山结合得潇洒浪漫又浑然天成。而那流金漾银、晶莹澄碧的漓江水,绾连着婷婷青山,拥抱着苍苍古城,榕湖、杉湖、桂湖、宝贤湖、丽泽湖、木龙湖,这些由护城河演变而来的水泊更如明珠闪烁,铺陈出一幅“水绕青山山绕水,山浮绿水水浮山”的水墨长卷。

曾几何时,桂林聚集了多少丹青妙手和鬼斧神工,才幻化出这幅流动的画卷,多情成这片诗意的家园?

桂林地势,四面环山,中流一水,状似珠翠散落、罗带飘拂的聚宝盆,在这或威严或飘逸或潇洒或柔曼的群山中,最为雄奇的要数独秀峰,袁枚曾经发出这样的赞叹:“桂林山形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此峰平地突起,直立于王城(明朝朱元璋子孙靖江王宫苑)中央,高66米,呈扁圆形,上下几乎一样粗细,享有“南天一柱”美誉。登临远眺,诸山环绕与楼厦呼应,绿树葳蕤与白云交融。

处于桃花江和漓江的交汇点上的象鼻山,因其形如大象而得名。山上水月洞,因山体穿透形如满月倒影水中,构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奇观;碧绿江水穿洞而过,恰似巨象伸鼻吸虹饮波。象乃太平有象,象征力量富足、安稳如山;而象鼻吸水,又寓招财进宝之意。“象”“相”同音,“洗象”等同于“洗相”,意为扫除一切名相的执着,是一种对内心的修炼和追求。诸多寓意寄托着美好愿望,难怪此山成为桂林的城徽。

伏波山上相传有汉朝伏波将军马援的试剑处。马援当初被派到这片南蛮之地,镇守南疆,与南越王打了几仗,后两军停战,在桂林谈判,马援因不满对方的无理要求,而剑砍巨石,山留试剑石。后来他被奸臣诬陷,客死他乡,朝廷不许其“尸身回朝”,可叹一代名将,不能马革裹尸还葬,草草埋于鄂北界牌关。“拄笏看山,雾障四周排笔阵;长江绕廊,云雾千顷涌波澜。”留给后人是无穷的感叹。

桂林不仅山青水秀,还洞奇石美,市郊有一座名叫“芦笛岩”的天然溶洞,一进洞内就让人感觉进入了远古时代:那奇丽无比的岩石,在彩灯的点缀下,时而如富丽堂皇的宮殿,时而如变化万千的蜃楼,时而如雄伟壮观的瀑布,时而如精美绝伦的雕塑,时而如涓涓不息的泉水,令游人惊叹不已流连忘返。

东晋以来,无数文人墨客慕名来桂,登山临水,留下了2500余件摩崖石刻、造像、散碑,分布在桂林市中心及周围的30余处名山洞府,使桂林成为全国石刻数量最多的城市,“诸山无一处无摩崖”,形成“唐碑看西安,宋刻看桂林”的局面。在这些石刻中,最久负盛名也最具代表性的,首推由龙隐洞、龙隐岩两处石刻组成的桂海碑林:摩崖殆遍、壁无完石、碑刻如林、精品如云,共有石刻220余方,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等,形式有诗词、曲赋、铭文、对联、图像等,书体楷、草、隶、篆俱全。桂林不仅多风景之山,更是文化名山。

从桂林至阳朔,沿岸百余里,一座座嶙峋的石峰平地崛起,峭拔玲珑,千姿百态,远远望去似万剑攒天,千树撑云。或孤峰婷婷,或峰丛连坐,森列无际。“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清彻的漓江水,曲折萦回在千山万壑间,犹如一条长长的青罗带,山环水转,秀丽无比。

比起桂林的山来,阳朔的山要密得多、青得多、幽得多。远望如翠屏罗列,凝碧含烟;倘是山峦相隔,每座又似青玉削成,遗世独立;令得岚光两向,黛影中开。一座座的山峰,从地面上直拔而起,陡升上去却又互相接连,互相掩映,互相烘托。由于阳光的照射,云彩的流动,雾霭的聚散和升降,不断变幻着深浅浓淡的颜色。而且,阳朔的山,不像桂林那样裸露着岩石,而是长满了茂密的树木。最妙的是在清明前后,座座山峦开满杜鹃,就象是在绿罗裙上绣满了花朵。

这是一盆还没下过的国际象棋,破土而出的满园春笋,附着绿苔的枚枚青螺,吐丝织茧的昂昂蚕头,嫣然一笑的窈窕倩女,低头凝思的行呤诗人;或如才子笔尖的垂露一竖,巧妇灶头的一锅窝头。我曾穿越过郦道元笔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秀美三峡,也曾泛舟吴均笔下“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的富春江上,甚至朝圣过青藏高原上的纳木措和青海湖,可所有的幻影与真实,都无法与这烟雨画屏的漓江媲美。

从桂林到漓江的百里画廊两岸,没有高楼也没有别墅,不见工厂也不见农场,只有青山绿水的原生态模样。这其中肯定付出过多大的努力,作出过多大的牺牲?

这时我觉得,像桂林山水一样珍贵的,是桂林人的保护意识和长远目光;像桂林山水一样美丽的,是桂林人的牺牲精神和博大胸怀。他们保护着自然,自然又幸福着桂林;他们珍惜着山水,山水又成全了桂林。桂林在自然的怀抱里把现代文明发挥得恰到好处,把自然的美留到极限,让人与自然永远相融相亲。

要离开桂林了,我坐在出租车上,一座座山与我颔首道别,一道道水将我深情挽留。年轻的驾驶员告诉我们,“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我们桂林人体会最深,不然不会有包括您在内的那么多游客,每年潮水般地涌到我们桂林来。”

“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似乎看懂了“甲”字的内涵:桂林,深知何者为甲,常拥保护之“甲”,才能常“甲”天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