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梁孟伟的头像

梁孟伟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5/27
分享

彩色的唐诗

 

我喜欢唐诗余味无穷的意境美,珠圆玉润的韵律美,更喜欢那绚丽多姿的色彩美。从“白毛浮绿水,红掌划清波”,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清新;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到“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的悲凉;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到“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苍茫。那琳琅的词语如缤纷的焰火,璀璨过我少年的星空;那鲜明的意象如绚丽的画卷,启迪过我青春的心智。

早在西汉,我国就将黑、白、玄(无光泽的黑色)称为色,将青、黄、赤称为彩,合称色彩。沈宗骞在《芥舟学画》中说过,“天下之物,不外形色而已。”马克思也说过:“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诗歌是用来表现生活抒发感情的,需要借助意象烘托特定意境,这就要求讲究色彩的运用、颜色的对照、光线的变化,给读者造成强烈的色彩感,形成鲜明的意境美。

色彩在诗词中的运用,早在《诗经》时就开始。如《唐风·扬之水》中的“白石”,《卫风·淇奥》中的“绿竹”,《卫风·氓》中的“绿桑”“黄桑”,《邶风·北风》中的“赤狐”“黑乌”、《周南·葛覃》中的“黄鸟”“灌木”。《秦风·蒹葭》首章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水面的白雾迷迷茫茫,水边的蒹葭郁郁葱葱,烟笼寒水雾蒙蒹葭,水漾银波岸落白霜。微微秋风吹来袭人的凉意,茫茫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展现出一幅苍凉幽缈的深秋清晨图。

《楚辞》中的色彩大多通过草木来表达。《九歌·湘夫人》中有“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少司命》中有“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予”,《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宋玉《招魂》中也有“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唐代的强盛使唐人拥有更为开阔的心胸、恢弘的气度和七彩的情怀。他们深得诗中有画的精髓,领悟画中有诗的意趣,于是采日月之辉,集虹霞之彩,撷草木之艳,萃山水之丽,荟于一心,融作一炉,然后舞如椽之笔,书千古诗篇。在他们的笔下,或空谷幽兰,旷野足音;或深涧幽潭,秋水长天;或峰回路转,跌宕峰峦……无不呈现斑斓之彩,迷人之色,思想之蕴。据不完全统计,唐诗所描绘的色彩达百种之多,仅红色就有朱、丹、赤、彤、绛、粉红、鳞红、深红、老红、凝红、腻红、团红、衰红、猩红、血红、真珠红等几十种。当然,唐诗很少有单一色彩的描摹,而是与别的色彩巧妙搭配,从而形成一个多姿多彩的“诗界”。

首先,唐诗色彩中对比色运用得最为广泛。因为对比色最为鲜明、生动,尤其是互补色构成的对比效果最强烈、刺激。唐代的山水田园诗,呈现出绚丽多彩的世界。如杜甫的“绿垂风折柳,红绽雨肥梅”,李商隐的“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红”“绿”相映,“紫”暗“黄”艳,反差极大,突出了春日秋景的美丽。杜甫的“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四野漆黑一片,一星渔火闪烁,感觉特别明亮。周邦彦的“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江欲暮”,正是在一片青苍的背景上,才衬托出一缕晚照的明艳,是那样引人注目和令人依恋。边塞诗通过色彩的对比,更显出雄壮和苍凉: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用大块黑色衬底色,又用亮光来点染,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鲜明的图画。高適的“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通过白色的刀刃和红色的鲜血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视死如归精神的礼赞。岑参“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通过纷纷白雪飘落和红旗被冰雪冻硬的对比,突出天气的恶劣。咏怀诗中通过色彩的对比,又营造出别一种场景。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它以强烈的对比,反差出了一种令人震撼的社会现实。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首句“绿蚁”二字绘酒色摹酒状,酒态活现,酒色流香。次句“红”字温暖了眼球,也温热了心房;而“火”字表现出炭火熊熊、光影跃动的情境,更给寒冬里的人增加无限的热量。“红”炉“绿”酒,色鲜味香,气氛热烈,情调欢快。第三句虽没色彩之词,但“晚”“雪”两字告诉夜幕已临,白雪将至。在风雪黑夜的背景下,屋内的“绿”酒“红”炉,异常醒目,也格外温暖。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态、有情有意的图画,流溢出友情的融融暖意和人性的阵阵芳香。

其次,唐诗多采用映衬的手法。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请看,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闲静潇洒;请听,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白鹭黄鹂,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飞行”“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同样,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除了色彩搭配契合江南春景外,也妙在声色交融。黄莺在欢快地啼鸣,丛丛绿树映衬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尽收眼底。可谓“绿”“红”相映,花鸟缠绵,使得这幅“江南春”图愈加明丽鲜艳,有声有色,也愈显出江南春景的幽深广袤、繁丽多姿。又如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的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江边盛开的鲜花上,红红的显得更加耀人眼目,江水也因之更显得绿波粼粼,红花、绿水两相辉映,红的更红(红胜火),绿的更绿(绿如蓝)。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再看储光羲的《钓鱼湾》,“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在一个杨柳依依、潭水澄碧的绿色怀抱中,“日暮待情人”,趣远而情深。那粉色的杏花只起着对比的作用,使冷色调的绿,显得生意盎然。在“绿湾春”的固有色上,抹了一层日暮的夕晖,就使画面呈现出黄绿偏暖的色调,从而加强了明丽流动的色彩感,调动了人的情绪,产生对春光的愉悦之情。为表现青春美、爱情美,起到了烘托气氛、创造意境的作用。

再次,对比与映衬兼而有之。这种方法既有反色的对比映衬,也有同色的对比映衬。反色对比映衬的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两个对比:用碧绿的江水来映衬飞鸟洁白的羽毛,用峰峦的青翠来映衬山花的火红。而飞鸟的白羽又使江水显得更加碧绿,山花的火红则使山峦显得更加青翠。这四种颜色互相衬托,江水的碧绿和山峦的青翠是深浅不同的绿色,将它们做底色来衬托鸟羽的洁白和山花的火红,使得画面色彩对比十分鲜明亮丽,却又是那样和谐统一。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同色的对比映衬,就是诗人捕捉单一色调中色彩意象的不同明度差别或色彩的情感性,使之统一而不平淡,以增强诗作的诗情画趣。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以淡淡绯红的少女“人面”和自然粉红的“桃花”并置,同时面颊的绯红到底是羞涩还是桃花的映衬?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显得典雅而含蓄。第一次红色是愉悦,重游时却是惆怅,同一色彩的不同情感功能给诗增添了无穷的韵味。再看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一扫“悲”秋意识,高歌礼赞经霜红叶。以花比叶已够美丽,用“晚”烘托则更绚烂,“晚”就意味着夕阳将落,彩霞欲燃,火红的光芒斜射过来,更使满林枫叶红得快要燃烧。构思新颖,视角独特,体现出作者对秋色、秋味、秋韵的抽象思索。再如王维的“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白云青霭,似真似幻。李白的“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碧上着绿,春意盎然。还有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王湾的“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严武的“江边万木大半绿,天外一峰无限青”。画面既有鲜明的对比,又有和谐的基调,清新明快,意境深远。

第四是不用和少用色彩之词,同样勾勒出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图,收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效果。如钱起的“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两句都未明写色彩,而雨后之竹含“翠”,夕阳在山见“红”,仍暗寓鲜明的色彩对比。陶岘的“鸦翻枫叶夕阳动,鹭立芦花秋水明”,则写出了光与色的变幻和对比:乌鸦翻动枫叶,使得叶上的夕阳之光不停晃动;白鹭站在芦花滩上,映得秋水格外澄明。上句是红与黑的对比,下句是青与白的映照,色彩在诗人笔下产生了神奇的美感。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用两个“笼”字,将相近的三份色调揉为一体,以清寒的冷色作背景,冷眼看时事,勾画出“秦淮”、“酒家”醉生梦死的堕落情状。再看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通篇不着一色,却又巧妙地以冷白为基调,寒气逼人,诗人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全交织于幽静寒冷的境地里。同样还有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松间”“清泉”“石上”的形态、色泽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泻在松林上,清清的泉水漫过磐石淙淙地流着……一幅淡雅朦胧的山水画尽在眼前。王维另一首《使至塞上》,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也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美。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橘红色的夕阳辉映着白光的河水,一缕白色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另外还有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王昌龄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刘禹锡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等等。

总之,唐代诗人们以优越于常人视听等敏锐的感知能力,自如地在极为有限的字数和空间里,指挥和协调着色彩,形成多种微妙的色调,“使颜色的有限性焕发出色彩效果的无限性,给人们在视觉心理上带来丰富的美感。”正因为有了色彩这个元素,读唐诗才多了更媚惑的风致,更隽永的意境,更美好的享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