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人兮猗
我曾住在会稽山麓,涂山村旁,每当推窗运眺,总能看到会稽山上,大禹那尊挥手持耜风尘仆仆的巍峨铜像;每当茶余饭后,总爱徘徊涂山村中,寻找那位痴等苦盼大禹归来的女娇娘娘。
那是一个爱情故事,流传了四千多年!
孟子《滕文公》记载:“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由于舜的举荐,禹才担起了治水的重任。他“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琻”。亲劳胼胝,躬历山川,“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年复一年,奔波辗转,直到他来到涂山。
《吕氏春秋》载:“禹年三十未娶。行涂山,恐时暮失嗣,辞曰:‘吾之娶,必有应也。’乃有白狐九尾而造于禹。禹曰:‘白者,吾服也;九尾者,其证也。’于是涂山人歌曰:‘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成于家室,我都攸昌。’于是娶涂山女。”
大禹行到涂山才产生娶妻生子的念头,表面看是他担心年纪大了不能生育,无法完成传宗接代这一历史重任。其实他这里很可能已被爱情之箭射中,这从侧面衬托出涂山女的美丽非凡。当然大禹对自己很是自信,深信“我娶亲,一定会有想嫁我的人”。也可以这样推测,大禹讲此话时可能已与女娇心心相印。接着产生了这样一个插曲:一只长着九条尾巴的白色狐狸来到他面前。因为狐狸是瑞兽,所以禹说“白者,吾服也;九尾者,其证也”。意思是出现白狐,将给衣裳也是白色的自己带来吉利,以此印证他们天作之合的婚姻。涂山人也从白色九尾狐的出现预感到,把自村的一位姑娘嫁给大禹,将会降福涂山,于是编了一首短歌传唱:首句中的“绥绥”描述狐狸独行求匹的样子,次句“庞庞”形容白狐“九尾” 的粗大。前两句比兴引出后两句正题:“成于家室,我都攸昌。”意思是大禹与涂山女子成亲会使当地繁荣昌盛。于是大禹迎娶了这位叫女娇的姑娘。
那时的女娇正是一个情窦初开的美少女。她是涂山氏首领的女儿,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与大禹不期而遇,两人一见钟情,遂结百年之好。虽然两人新婚燕尔如胶似漆,但大禹“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
“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史记》)从大禹离开家门那一天起,涂山女便开始了漫长的等待,这一等就是四千多个日日夜夜。“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吕氏春秋》)也就是说,禹因为巡省南方的水土,与涂山氏女没有再遇见过。涂山氏女令其婢女等候大禹于涂山的南面,并让大家不断吟唱自己所作的情歌:候人兮猗!(兮音为a,猗同兮)
涂山女的歌声比若耶溪水还要清澈,比鉴湖碧波还要缠绵,比会稽松风还要高亢,“候人兮猗……”,“你知道我在等你吗……”那音调时而哀婉,时而凄切,时而低回,时而悲绝,时而喑哑,时而激越……鉴湖水听了开始呜咽,会稽山听了也在掉泪。
两支玉笄横贯过她那墨云似的发髻,一挂玉石串饰在她的颈项上发光,彩霞漂染着她的五色羽衣,鲜花映红了她的俏丽脸庞。她久久地伫立在鉴湖之滨,会稽山上,把自己站立成一尊优雅的雕像。星星似的明眸眺望着苍茫的远方,樱桃似的绣口发出深情的吟唱。她等待着那位一心为民治洪水的英雄,呼唤着那个三过家门也不入的情郎。
这首歌的歌名就叫《涂山女歌》,也叫《候人歌》。这首歌的歌词就是“候人兮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个字,但它是中华民族第一声爱的呼唤,它是我国文学源头最早的爱情诗篇。这则故事使涂山女对大禹的呼唤带有了神话般的美丽,这声歌唱让我们知晓了英雄背后也有浪漫,这声呼唤更让神化了大禹回归到人民中间。
“候人兮猗”,等候我所盼望的人呀,(这时光是多么的漫长啊!) “兮”和“猗”都是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四个字的歌词语气词已占了一半,充分体现了原始歌曲形成的途径和特色,直接表达了对恋人的大胆相思。“兮”“猗”中包含着深沉赤热的情感,包含着丰富复杂的内涵:希望见到心爱人儿的憧憬渴望,候而不至心上人时的焦虑不安,望而不见心上人后的彷徨忧伤。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伫立山头、翘首远盼、长吁短叹、泪流满面的多情女子形象。
“大禹啊大禹,我太想念你,我好想好想见到你,盼你啊盼你!盼望早日见到你!!”这是多么迫切的愿望,多么焦急的心情,多么强烈的感情!这又是多么直接的表达!声声呼唤中,期盼、幽怨、思念,既有对大禹家国为重的百般体谅,更有对自己夫君的刻骨相思。一个女子对爱情的期待,就在这样的含蓄又直白,浪漫而深情的呼唤里,被过往的行人口口相传,直到有一天,传到了正在治水的丈夫耳边。这时大禹饱经风霜的脸上淌下了两行滚烫的热泪,但他一把抹下脸上的泪水,狠狠地甩进滔滔的洪水,然后扛上石耜又大步走向洪水汹涌的远方……
所以,涂山女那声呼唤,既是对大禹,也是对天地,一种爱的深情倾诉,一条爱的无悔宣言。这种爱的深沉和执着、失落和痛苦,其实是一种潜藏的生命自主的意识,尽管就几句描述,一句歌辞,但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色彩、充满挚情真爱又大胆勇敢的女性形象。
中国的闺怨诗从整体而言,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之美,悠长含蓄无尽之味。即使《诗经》也很少写男女双方直白赤裸的爱慕和思念,发展到后来更是把闺怨诗写得含蓄委婉一唱三叹。如“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都写得缠绵绯恻、沉郁感人。另外还有“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望断归来路”、“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更有“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候”。所有这些,都没有涂山女这首歌的大胆直率和酣畅淋漓。
后人对《候人歌》评价很高,它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但经过涂山氏之女的深情一唱,遂成了我国文化史上的著名诗章,被称为南音之始。这首诗开启了中国爱情诗的先河,也成为爱情诗的圭臬。涂山氏,也因此成为中国远古神话的诗歌女神。后来的《诗经》、《楚辞》用“兮”这个字,都明显地受到了这首歌的影响。《诗经·国风》里的那些“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诗歌,都可看作是这首诗歌的滥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