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日新的头像

张日新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0/23
分享

乡村日子的幸福



             张日新

                    

           (一)寻找

在文人的眼里,物化的世界都是相通的,读到的一切和这个世界反映出来的情景,就是我们文字所要表达的!

下基层,就是要走走,看看,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乡村的模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初我的心里在想,在这片土地上,还能找到什么呢?眼睛放远,仔细观察,这里的山连着山,沟牵着沟,山与沟之间,形成了一片一片的土地,当乡村的小路在这里织成网格时,平视的目光就看不见了。要看这样的小路,就得站在一个又一个的山包上。登高看村庄,树木升腾,庄稼飘荡,一个个小村被树木遮掩着,安然在山的脚下,就像睡在那的老人,就像悠闲自在的婆娘。村庄,几十年的生活,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出去打工,挣钱回来,盖了新房。按照自己的思想出发,房子能盖多大,就盖多大。山沟里就剩下两户了,也要展示一下这辈子能住上新房子的实力。没人过问,就对山说话:“房子盖的好吗?”几年光景,山村的家家户户,房子都进行了一次革命。

一般的山沟里,房舍都不错,就是居住的人少了。去肖家沟,是奔着一口老井去的,当地人传,说老井上百年了,村子里的人还再吃这口老井的水。老井与肖家有传奇的故事。中午的时候,我和乡里的宣传委员到了肖家沟。老井坐落在一家房后,房子在山脚下的一个慢坡上,望见老井,它还真有老井的派头,辘轳上缠着几十圈的井绳,井架是石柱子做成的,不是砂石,是岩石。看到这些外观情形时,我就在心里想,这口老井岂止上百年啊?井口直径大约一米左右,井的身子从底下一直到地面,都是石板砌上来的。老井在眼前,思想并不能放远,这里在过去都发生了什么,没人能说得上来。看了一阵,感慨一阵,一位老太太出来,白发苍苍,没法判断她的年龄。我上前搭了话,问这口老井,是什么时候的呀?她回答得简单,说她嫁到肖家沟来的时候,就有了,往前呢,她不知道。

宣传委员又问了几句,都是没有准确的时间。老太太说,进屋吧!问问他家老爷子。进屋,眼睛看来的跟心里想要的,矛盾得很了。破破烂烂的屋子,杂七杂八的东西,堆得到处都是,屋子的墙壁用纸糊过,也用泥土抹过,花花搭搭,老式的穿衣镜在柜台上的墙壁上靠着,镜子两边的条幅里写的是: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大字飞舞出张扬的个性,呈现了一个时代的记忆。老人坐在炕上,下不了地,看我们进来,嘴里招呼着:坐下吧!屋里没有干净的地方。是啊!从城里干净屋子到这样的农家小屋,看上去是没有落坐的地方。不坐吗?老人非常憔悴,听他张口说话,是读过书的。我们提到有关形势的话语,他不但听进去,还能给我们分析分析,小康往前走的日子,他呢,也能谈谈自己的心事。就是不能动了,一个儿子,蹲过大狱,出来得绝症,死去了。一个女儿出嫁,生了孩子,离婚了,把孩子扔给他们,远走了。孩子一直读书到现在,考上大学,没钱供,要想出去自个打工呢。低保他们算不上,他有女儿,女儿呢,多少年不见踪影。过去,肖家沟有人口99口人,现在剩下40口人了,外出的外出,打工的打工,村里剩下的人,就在这些沟沟坎坎的土地上过日子。

老人不悲哀,老太太一提帮助的话,老头就立马挡回去:别说没用的,那都过去了,知足吧!会有人管你的。老太太插话说,她家老头会算命。在场的人敬畏了,说不定,他看看我们的脸,就能给我们得出一生的结论。老人最终没有牢骚,也没有叫苦,当我把他的外孙女名字记下时,他还说,不用费心去,人大了,能养活自己就行了。老人的病很厉害,肺心病。他知道自己存在的时间有多远,可他就是不在我们面前显出可怜,我们的思想在这个小屋里,叫停了!

门口外面,长着几株黍子,黍穗沉甸甸的,腰弯了,头低下,它给这个秋天带来了骄傲,也给我们的视觉冲出一幅农家门前的美丽图画。

             

     (二)见证

在一片土地上,我们会看到生命在不同季节展现的姿势,人呢,是在土地上最为活跃,也是最有思想的。一方水土,不管怎样,它都养育着这方人。在我几天的乡村走动中,看到了生命过往的追求,看到了不舍家业的劳作。尤杖子乡,好多地方严重缺水,看山连着山,沟牵着沟,就是没有水的地方多。詹杖子村是最为缺水的一个村子,在村部的公示牌上,我看到了50多家贫困户,贫困的原因等等不一。村支书解释的一个理由,就是缺水太严重了,人们想做点什么,都离不开水,就说庄稼不收,养牛羊的话,没有水,也干不成。近几年,有几户搞了养殖,可是,水依然成问题。自然的条件人们不断改变着,自然的有些根本问题,一直解决不了。没有水,到哪里去找?乡里和村上,经常为打水井发生争吵。一块地上,打了水井,浇地没问题了,人家吃水就困难了。地下水脉,有数的那么几条,断了一个,其他地方就没了水。在三荒村的果树沟里,有两户人家,都姓刘,亲兄弟俩,哥哥一家住在大沟里,哥哥63岁,已经得了脑血栓,走路里里歪斜,说话可以,也还爽快,就是不能劳作了,走一步,扭一下身子,走一步,歪一下头,吃力,痛苦,都能在他的脸上表现出来。他的妻子呢,左臂再给牲畜铡草时,不小心,被铡去了,剩了一只胳膊。家里七八亩地的活计,都是妻子一个人劳作。两个女儿出嫁了,她们不回来,老人说,是怕连累。连累什么?这是生养她们的父母,到了这般田地,怎么就不回来呢?村里的领导很无奈,他们的房子,顶盖已经漏得不成样子了,村里领导一到连雨天,就骑摩托车,到他家看护。房顶还再用塑料盖着,秋风从山顶上下来,掀起塑料,抖出沙沙的响声。揪心,也很恐慌。院子里的秋桃树,结满了桃子,如果是一个远道而来观光者,到这里,就看桃树上挂满的桃子,那心情应该是胜利般的喜悦了,上哪还能找到这么好纯天然的果子,只有在这,在这个院子里,桃子玲珑剔透,挂在树上,它们这种枝头上的欢聚,给老人并没带来幸福。老人看我进院来了,第一眼也是冲桃树说的话,他响快地说,吃吧!随便摘,看哪个好,你就摘吧!这种热情,是乡村厚土自有的恩情,生活在这里的人,他本身就好像没有过牢骚,没有过奢望。

看到桃子的心情,与看到老人的心情,是不一样的。这棵桃树,枝繁叶茂,果子压弯了枝子,有好多桃子都掉在了地上,有点可惜,没人把它摘下来,拿到集市上,彰显生命的风采。我问老人,摘不下来吗?还是不想摘。问完这话,我有点心酸,你看看啊!他都走路里里歪斜了,一拧一拧的,左胳膊都出现挎筐的情态了,他还能摘桃子?老人看出我尴尬,声音放得很低,跟我说:哎,难就难在这,我想吃树上的一个鲜桃子,我都摘不了了!完犊子了!他把“完犊子”三个字说得很重。接下来,他叫跟我一同来的村会计,去上屋里找袋子,叫我们摘下桃子,喜欢就挑好的摘吧!不然,落在地上,也都白搭了。

满树的桃子,证实着一个小院天然优雅的美丽,石头小墙里的一块菜地,热烈着秋天白菜的繁华,那棵长在菜地中央的一棵梨树呢,黄灿灿的梨子,同样跟桃子一样,挂满了枝头。成熟的梨子在树上挂不住了,就掉在菜地里,黄黄的一片。老人看着园子,无语。我知道,这是一个人最无奈,最无助的时候了。女儿不回来,他又做不了,就算是树上结的都给女儿和外孙留着,这也只是一个期待了。情感的天平在他这个小院,无法摆平了。出了院子,村会计带我到他们两户人家吃水的那个水坑看看,我当时还有些害怕,生怕自己走不好了,一脚落空摔趴下。村会计年轻,步子也大,他呼唤着我,在大沟里,走了一阵子,过了几道土坎,转了几个弯,到了一个用石块砌成的小井前,这哪是井啊!我心里一惊。这是我童年时候在大山里玩耍垒砌的石洞吧?是我们伙伴为了抓住野兔子做成的石头陷阱。村会计说,这就是他们吃水的井。一个用铁皮做成的圆盖子,扣着这口小井的口,这是怕有东西掉下来。水不从井口提上来,是在井的底部石头缝里流出来时,用舀子往桶里面舀,一桶水大约要舀半个小时。

看完这口小井,所有秋天大山里的生命张扬,在我心里都失去感动。这样的大山,怎么就没有水啊?不可思议,这是一个成语的分量;难以想象,才是我这个文人的感伤。百姓呢?他的心灵在这大山里,究竟怎样?物化的自然,每一种生命的存在,都做了他的陪伴,也都融入了他的劳作和生活。一个山沟,两户人家,季节的过往,是他们看到自己种在沟沟坎坎庄稼的变化;岁月的远去,是他们分别儿女离开的时光。

院子里的桃子,我们摘到手了,可是,心里想要表达的一点也没兑现。我坐上村会计的摩托车,左晃右晃,颠颠哒哒,就出了果树沟。

     (三)走访

人的骄傲往往就表现在自己的理想世界里,看了几个村庄,我就想了好多问题,在心里问自己,能不能这样?能不那样?这是自己在城里走马路走的时间长了,精神宽松,思想远放,所以,就冒出了好多想法。可是,现实呢?那天我还是下乡,去见一位村支书,电话打过去,他立马就往村部赶,半个小时过去,摩托车的响声传到村部里来,乡里的一位同志说,来了,听摩托车的动静,就是他。摩托车从大门进来,在院子里画了个圈,嘎,停下。他那右腿麻利地又在摩托车上画个弧,落在地上,啪,的一下,有村支书的范,就是个子不怎高,手脚的壮实与一张黑黑的脸,倒是蛮般配的。

支书和我握手,他说,这是规矩,上级经常来人,都得握手,不握手,不行。握了手,我们谈话,交流,支书很实在,从人口到村民组,从住户到人均收入,从现状情况到经济发展,他一一都给我介绍了。完了,他看着我,黑黑的脸上笑意,带着一种渴望的期盼,那意思是,你来了,有办法了?那也说说吧!我在笔记上写了一大堆,应和了一阵子,最终,听是听了,记是记了。解决吗?我问自己。这时,我才明白一个文人,生活就只是给你提供写作的文本吗?现实就是叫你看看记记,就拉倒吗?没那么简单啊!

我看到了一个现象,不只是在一个村子里,这个乡的每一个小村,都建起了小庙。先前就有人说过,南方寺多,北方庙多。其实,北方算起来,真正称得起庙的也不多。我对庙与寺的区分,不太清楚,因此,无论到了哪里,只要有香火升起的地,我就都认为是给佛祖叩拜了。看到这里小村中的庙,我再一次地思想起来,一个乡,六个村,还有一些零散的小村庄,每一处都能见到小庙,连起来就是一道风景。村中很静,没有炊烟的味道,看不到炊烟爬上树梢,绕过山梁的姿势。可是,那些村头的小庙呢,香火在佛祖的眼下,却燃烧得正旺。青烟在庙的周围划出美丽的弧线,飘向天空,飞向远方。这个时候,乡村的新鲜空气里,迎接人们的是香的味道,佛祖喜欢了,你不喜欢吗?愿不愿意接受,它都扑面给你洒出这个世界的情感。闻香前行,望眼村庄。房舍的改变,告诉我们生活的日子都已经带上了时代的色彩。

支书领着我们,在村里行走,与相亲说着话,显得我们来到村里的庄重与可爱。到了几户人家的门口,支书看看院子,没等我问话,他就说,没人,都走了。我瞅瞅院子的现状,也是散散的,破乱不堪,没动静,一堆玉米在窗下,黄灿灿的,与阳光对视着,这是今年丰收了。我想:画家没来,如果画家来了,看看这样的院子,他们肯定能画出现实主义的作品。支书虔诚地带着我们一家一家地看下去,我呢,心里来回翻腾着。走到一个路口,支书不走了,他站在那,一个劲地望着路口边上的一间小泥屋。我顺着他的目光瞅下去,他呢,眼睛眯着,黑脸上的皱纹纵起来。我问,这个小屋,有人吗?还是没人了?问他的时候,就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从小屋里出来了,她跟支书打招呼,也跟我打了招呼,叫大伙进屋坐坐。一间小屋,不足五平方米。一个锅台,屁股大的一个小炕,谁能坐吧?我跟老太太对话,支书在一旁无语,而且,他还站到一边去了。老太太不说儿女,说她很好,掀开锅盖叫我们看看锅里吃得饭菜,地瓜,玉米面的糊糊粥,还有半碗咸菜,是小茄子做的。看了,我并没有心酸,我倒是想知道他的儿女都在做什么?我问支书去,支书依然无语,可我明白,他应该清楚老太太是怎么一回事的。等到另外几个人都来问支书时,支书这才语调缓缓,表情淡然,眼神感伤地说:“我是她的儿子!”大家惊呆了!一个支书的妈,就在一间小泥屋里生存,可能吗?儿子都当支书了,妈妈不得住上小洋楼啊!大家惊讶的眼神盯着支书,这时他说:老太太两个儿子,老大死了,她还有四个女儿。乡村父母养老问题,多数都落在儿子头上。两个老人,分家的时候,老大负责母亲养老,老二负责父亲养老。老二把父亲养老送终了。他也就没有负担了。母亲是老大负责的,老大中途去世了,母亲就没人经管了。乡村就有这个风俗,他们也不看法律,别人也说不出什么。丫头是嫁出的女,泼出去水,回来不回来,都没人过问。每家都有自己的主张,自己平衡人际关系的套路。

老太太这一间泥屋倒是二儿子给压上的,但是,一刮风下雨,支书就不消停了。就说夏天汛期来的时候吧!雨天连连,沟里流水。儿女不来,支书就得整晚上陪着老太太。支书没法来断他们的家务事,只能自己哑巴吃黄连,在一边观察照顾着。这种现状,已经不是故事了,是老人存在的现实,多少人,看就看吧。谁能把她的二儿子拉过来揍一顿呢?现场看她的人,倒是心酸起伏,凄凉悲哀,可是,一说要把她的儿子怎么样时,老太太不让了,说不能告她的儿子,她不苦!活得挺好!怎么不苦,怎么就说活得挺好?几个人看到这种情景都已经落了泪。这就是一个母亲啊!承载儿女的心,就是再凄惨的日子她都能过下去。我能说什么呢?用文字扯几句可以,可你无法用一种方式或精神来叫老太太改变,说儿女的不忠不孝吗?可她没有那种恨,那种不平,那种抱怨!

支书在转身离开老太太的时候,我看到他,抓住老太太手,轻声地说:老妈,我们去看看别的人家了,你回屋待着吧!看来,老太太真的成了支书的妈了。有儿女,儿女不管,这是支书,一直困惑的原因。这样的现实面前,整出多少感慨的句子也是没用的,发问儿女也是徒劳的。

还没有离开,我拿着相机还想照几张照片,就看老太太跟支书拉完手之后,回到屋里,从破柜子里掏出几炷香,攥在手里,满面春风地对我们说:孩子,带你们到村头的小庙看看去,那啊,有神灵,保佑你们大富大贵啊!

这位87岁的老太太从屋里出来,满头白发,乱在额头前。我们呢,就眼巴巴地看着她,蹒跚的脚步走在乡村的柏油路上……。

       (四)希望

希望的寻找,一直是我们作家的劳动本分。不寻找,就不会发现;不寻找,就失去我们表达的真正目的。那天,当我在尤杖子乡一座山泉水库大门前站下来时,我打了个激灵。这不是水吗?蓝汪汪的一片水域,在白杨绿柳的包围下,静静地,安然地卧在这。我想走进去,看一看,大山之中能遇到这么清凉的水,阳光不管怎么张扬,都应该不怕了。推大门,才发现,门上了锁,进不去。站在外面,顺着大门的缝隙把眼睛瞪大,把手机举起来,照相吧!我把手机伸到大门里,左右调整,最后,照出几张照片。心里呢,也算是找到了一点平衡。小小的水库,清澈的泉水,我思想的考量也就有了源头。树木在水库的脚下,大片地生长着,它们笔直站立,相拥而生,成长的气势,告诉我,挨着水库呢,怎能生命就此罢休。第一次见到山里的白杨能如诗行一样的排列,如卫士一样的坚强。我一直以为,山沟里不会生长白杨,也不会成片成片的豪壮。来了,看到它们了,这是自然本态的一种纯真表现,这是自然献给山里人的美丽风华。

水库不让人们进去的理由,就是有人承包了。据说,承包人想在这个小小水库上,搞一个休闲度假的场所,挨着龙凤山呢,从龙凤山的东山口一出来,就到了这里。看完龙凤山的美丽景色,再到这里休闲休闲,该是最幸福的了。一片蓝汪汪的水,在一个大大水池子里,与蓝天对应着。没人在里面,乱七八糟的东西到处都是。在这个山区,这是我看到的最为激动的水,我一直在心里发问:咋就没有水呢?这不是水吗?是啊!一旦有了水,一旦与水牵了手,这里的世界就是另一番天地。白杨林给秋天染上一种淡淡的黄色,白杨林也给这里带来了生命不屈的生机。在山区,水,很难调度,这个小水库只能在这里鲜亮地抖擞自己的风景。

几个村子,都是山和沟的相依,相靠。在山与沟之间,是帮扶单位给修的柏油路,要看这修好的一条条路,不发展,都对不起他们。农民除了到地里劳动,能沾到泥土,走在这路上,是永远的轻松快乐了。在找到一点水激动的同时,又看这山沟里疯长着的玉米,说疯长,是对玉米的一种骄傲表达,今年它们幸福了,雨水增多,长在沟沟坎坎,都到深秋了,还蓬勃地绿着。土地是应该这样报答我们的农民。传统的农耕方式,在这里还依然延续,庄稼绿色带来的伟大,永远是乡村百姓的希望。如果今年雨水不好,这些山地就不会生机一片了。从自然与人和谐归一的角度讲,天时对农民来说很重要。有好的天时,才有这些秋色壮观的风景,才有玉米满山满坡的丰收场面。

在山沟里,走了一阵子,到了一家养猪场,这是这个乡最大的养猪场。出来迎接我们的是一位女人,她是猪场的主人,搭话的时候,很爽朗,很干练。本想在她的脸蛋上,找到美丽和甜蜜的笑容,可是,她头上扎着围巾呢,没办法,就连嘴巴都在围巾的遮盖里。她的这种打扮,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看到的农村妇女在场院劳动的情景。实惠,可爱,有着落。农民吗!这才是本分的体现,人格的张扬。

乡里的领导,想她介绍我的情况,说我是作家。她笑了。作家到猪场干什么?从她的举动上看得出来,是怀疑作家不在城里,趴在桌子上写字,跑这来,看养猪,不地道。她怎么怀疑,我不管,在乡间第一次见到这样一个大大养猪场,心情格外激动。我的印象,养猪是在圈里的。一个小圈隔着另一个小圈,猪呢,就在一个小小的棚子下,吃饱了睡,睡醒了吃。这回见到的却是一个大大敞亮的房舍,走进去,左右看起来,小猪住上房子了!而且,小猪还玩耍在炕上。说句实在话,小猪上炕,这种生活,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小猪在棚里干干净净地生活着,成长着。女主人说,养猪,在乡村很不易,前两年,一直亏损,今年大为好转。猪场现在存栏250多头,年终下来收入可达30万。她把头上的围巾摘下来,脸蛋的青春灿烂对给我们,非常自豪地冲我说:最困难的时候,是乡里帮助了她们养猪场,饲料支持,资金周转,猪场从困境走了出来。看看小楼吧!就是今年春天新盖的,两层。女主人把“两层”说的声很大。意思是,城里人也不过如此,用不了多长时间,都得跑到这里来。

她的兴奋和骄傲,叫我读懂了一位乡村妇女在劳动上找到的快乐了。她在发展自己养猪事业的同时,也给周边的村里人创造了发家致富的机会,好多农家都来这里学习,在她的带动下,全乡六个村都有养猪专业户,散养和集中,在这个乡全面铺开。山乡里的小村,能有这样的事业,应该说,农民幸福了。就在这,走走看看的过程中,小村庄已经完全脱胎换骨,家家门前,干净的水泥小路穿过;家家院子,房舍整齐,花香四溢。小村,都有广场,依据人口的多少,或大或小,在村头,在村中,广场,路灯,球场,优雅的氛围,给人安逸,自在,祥和。

有老人在门口坐着,他在冲着阳光,瞭望什么?我过去,搭话。他兴奋地回应:打哪来啊?干什么呢?看村子来了?对话中,他知道我是干什么的以后,说:有一位老军人,他呀,可是有故事啊!听说有故事,我立马坐下来,恳请老人讲讲,他讲,我听,半个小时过去,我已经忘记身边还有其他的人了。不来乡下,是听不到民间故事,也看不到农家风景。坐在办公室里读书看报,也许是一种收获;钻进图书馆,也能找到历史的回忆。但是,永远不会听到这样相亲相依的话语,可敬可爱的心声。

乡村,承载了自然的美丽,沉淀了圣洁的思想,纳怀了传统的美德。希望的厚土,会在美好的生活中,长出日子的幸福,国家的理想,百姓的笑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