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日新
(一)
冬天早晨的太阳羞嗒嗒地在东边的山岗上红润起来,小镇上的一切还很安然。小镇是楼房的小镇。小镇是柏油路的小镇。小镇改变了模样,小镇也换了几代人。
找不到让人回忆的地方了。只有在小镇上四处绕它个半小时,而且心里还要一直想着干什么,这样才能找到想看的目标。即使找到了,目标已经模糊,这又能怎样呢。带着一种二十年前的心情往它跟前走,结果走到跟前,就有了大失所望。那个景,那个物,都不是以前的模样了。让双眼读来,又让心回忆,就是找不准该怎么为它说上几句才能表白自己的心里。但是,失望的总是片刻,接下来就是惊喜,一个古老的地方有了当今的保护,有了人的爱惜。只不过,爱惜有点过分了,护的有点可悲。历史都是让人们向前的,物也是如此,没人亲近了,它存在的日子还幸福吗!
古楼在小镇上存在了三千多年。当初,中学的学生没有住宿的地方,就决定让学生住在古楼里。古楼分上下两层,楼板都是木制的,很厚,很厚。从一楼上去,踏着木制楼梯,一阵咚咚的响,那响声跟擂鼓一样,有时错落有致,有时就是乱七八糟。一群二十几岁的后生,冬天是考验他们的时候,因此,男生都住到了楼上去。女生在楼下,而且有特殊的待遇,学校在一楼都搭上了大炕,说不能让女孩着凉,男孩子是铁打的,住在什么地都行。就这样,古楼在冬天的日子,就分成了南北极。楼上是北极,夜晚脸盆里放的水,早晨起床一看就冻成了大大的冰块,于是,各个都拿起鞋底吧嗒吧嗒的掴冰,冰裂了,水有了,用手指去戳,激灵一下,缩回手,再去戳,试过几下之后,两手一起下去,撩起一捧水,冲着朦朦胧胧的脸,就是一下,又一个大激灵,睡神飞,干劲来,一天的日子又开始了。女生有了热炕,就不爱起床,天天生活老师跟狼一样的叫喊,几次之后,才渐渐有几个勤奋的淑女起床,上操,进班,学习,到后来,经验证明,那些淑女们都成了气候。
古楼自从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住上学生,古楼那历史的传说,那地位的威风,就渐渐消失了。高大的身材,永久的站立,在现在看来,十分辛苦。如果在那个时代看出它的价值,看出它的内涵,看出它的历史,也就不会让人一边感伤,一边修葺了。古楼其实是为一座大佛来建的,佛像的整个身子都在古楼里。知道的人说,佛像的上身在二楼,下身在一楼,佛的头部占据了二楼的三分之二空间。人们来此,在一楼要面对佛脚,先扣首,再上香,这就让我想起了一句古话“上庙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进古楼,第一眼见的就是佛脚。佛脚很大,足足有三米长,那脚趾一个个清晰地光光的露在外面,有一种恐惧,也有一种浩大。人们到了二楼,就面对佛光普照的大佛了。佛祖慈眉善目,佛祖泰然安宁,微笑含情,释怀旷远。见到这样佛祖,人们的心开始有了希望,有了依靠,好像还有了一种解脱。两楼高的大佛,在小镇上,跟岁月比,它把岁月苍苍纳怀;跟自然比,它把自然的天地占上了一个空间;跟人比,它又把人的精神往圣天之道上皈依。如此的一尊大佛,现在没有了,只剩下一个残断苍苍的古楼身躯,青色的砖瓦被风雨侵蚀得随风而飘落。古老的木板,被人踏出的脚印成了不灭的记忆。谁把大佛推倒的?历史有岁月,历史也做了证明。现在看来,古楼的外形,也足以闪亮历史的光辉,它不仅是为佛像而闪光的一座建筑,它还是一段记住历史的证明。古楼修缮了,带上了我们当今人的理念。因此,它就飘动出了另外一种神韵。从外地来到这里,高高的古楼,映着阳光,木窗上的红漆打着人的眼,有让人走近沉稳心态的大气,有让人看苍苍世界悟得人生艰辛的感怀。
古楼如今没有了佛像,有人曾经想重新建起,但最终还是没有成功。古楼的文明与智慧消失了,尽管现代人如此的伟大,可是,还是没能做到,难道还不是一个感伤吗?跟历史走过来,让历史不悲哀,这才是我们今后永远吸取的教训。我走上古楼,扶着古楼窗子远望,莲花山的山泉之水还与它相应吗?立龙山的龙首还与它对峙吗?天上的白云在这个冬天少了,就如我的心,一切淡然了许多,也释怀了许多。
(二)
小镇上,有几颗出了名的古松,古松在寺庙的周围站立着。我在读书的时候,毕业那年几位同学叫上我,在古松底下照了一张相。那时,没有彩照,黑白的一张相片我留到了今天,当我拿出来看一看时,心中对时光的远去有些感伤了,记忆在自己的岁月中一直让生活过滤,记忆也让自己的人生中折射出美好。
我的小镇,因为有古老的松柏生存,因为有旧时代王爷的美誉,因此,人在此得以生活居住。有一条小小的河,把小镇包围了起来,几座寺庙,又有几棵老松,风景就是一个又一个特写的镜头。无论近观,还是远看,这个独特的地理位置都让人激动。有一颗古松叫“鹰爪松”,当初在它脚下生活的时候,没有感到它的鹰姿美在何处,可是,当我们在它的身旁照了相,留了影,过了二十几年来看相片时,心就一下子想起了好多,这是生活阅历丰富了,还是人生学识增长了。反正,一眼就读到,这古老的松,真的如鹰一样在我们几个伙伴的身后展翅。风景用人陪衬之后,风景就大气,就有意义。古老的鹰爪松,主干有两搂来粗,那在主干上的三个分支,就是一个鹰。一枝为头,头在空中高高扬起,两枝为翅,苍劲展开。望着这鹰,看它在动,听它在叫,心中涌来一种天地造神的感觉,心中生出一种见而生畏的胆怯。真有古老的阴森在里面,真有震慑小镇时空的魔力。
小镇历史上叫东仓,也叫王爷府。东仓比王爷府更有说服力。当年康熙爷来到这里,是考察民情,也是为自己寻找休闲住地。这个小镇北靠莲花山,南对悠悠流动的大凌河,四周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山依靠,水相随,远处凌河滔滔声,近处小溪窃窃语。这对小镇生活的环境来说,就是天然作美,地理生辉。康熙有心思要把休闲的山庄建在此地。可是,当走到莲花山的对面那座孤山时,康熙读出了自然巧夺天工的壮美。一座孤山,独自在一块平原上站立,周围都是绿油油的庄稼,开阔的平原,起伏的绿色,一座孤立的小山就如小船坐在绿色大海上,荡着悠悠的风,望着远近的山。再看四周,白狼山在西面相对,莲花山在北相依,立龙山在东翘首,这个小小的孤山啊!让康熙立刻悟出:人间胜景孤山处,三山相拥江南无。于是,他问当地人,当地人开口就说,这是“猪山”。康熙听了,心里不是滋味,明明看着的是个孤立的小山,怎么是猪山呢。要是猪山,就不能在此落脚,因为,猪是要吃糠的呀!康熙带这样的遗憾,离开了孤山。从此,这个休闲山庄也就从小镇擦肩而过。虽然后来有好多说法,虽然,后来又找了好多理由,但历史的现实却让这古老的鹰爪松作证了。康熙在王爷府待了一段时间,就让奴才为他栽下了这棵鹰爪松,松长了起来,寺庙也建了起来。寺庙与松就在小镇上与岁月前行,谁还能找到古代帝王的手迹啊!谁还能把老松的岁月记起?
一个小镇,有古老的东西,才显得沉稳,显得大气。小镇在历史文物的映衬下折出当今时代的光辉。给人创设优美,给生活增添活力。寺庙与古松融合在了一起,小镇的人气从此旺了起来。每一种古老,都是文明的历史:每一种古老都是岁月的记忆。无论古代帝王有过怎样的设计,无论一个王府有过多少传奇,走到今天,都是历史的长久封存。小镇就是一幅乡村田野上的美丽图画了,这一方水土,这一方人,都围绕它而生存,而发展。
(三)
现在的小镇,前面有一条光亮亮的柏油路,后面有一条七十年代修的小铁路。铁路如今还是那么悠闲,每天除了路过二趟客车,再有两趟货车之外,就是铁轨静静地卧在那,听大凌河的水声,观立龙山的龙首。思索与沉稳成了这铁路的本分。小镇的人,一直行动很快,一直有超前的意识,也许正是因为有古老王府的生活底蕴,今天还有人带着那点派头,在小镇的街上来回游逛。快到过年的时候,小镇最热闹,有一种板画是小镇上的特产。说是特产,有点不合情理,他是出自王爷府家中的一种手艺,用木板做底板,把文字与花纹都刻到木板上,然后用木板往纸上印。有点像雕版印刷,又有所不同。木版是用上等的安梨木做的,梨木不走形,不开裂,用起来长久。每年小年过后,有几户人家就印这种画,画的名字叫“土爷祈福”。我在小镇上,看到之后,回家问老人,老人讲出了它的历史,它的来历。当年,王爷府有一位公子,王爷进京向康熙述职去了,公子在家主持家政。这一天,送信使者来了,公子一看不是原来的色格,而是一位俊美的日娜姑娘。日娜把信交到公子的手里,转身上马走了。公子一眼就看上了日娜,可是,日娜已经飞马走远。于是,公子就叫仆人打听,日娜是哪一家姑娘。知道后,他叫人上门提亲,色格知道王府是是非之地,一个信使的女儿是没资格嫁进去的,色格不答应。等到王爷从京城又来信时,日娜又来送信,公子留下日娜,向她表白心意。日娜当场拒绝。但又不能不送信啊!日久天长,公子的人品渐渐显露出来,日娜也一一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在腊月二十三小年请灶神的这一天,日娜又来送信了,公子为了表达对她和家人敬意,就把木版印刷的“土爷祈福”送给了日娜。日娜接受了,带回家,全家人在“土爷祈福”的画前,膜拜叩头。村里人知道了,都纷纷来观看,也都想得到这样一张画。后来,王府的一位仆人,从王府偷走了一张。这一张从此就在民间传开。如今,小镇上的“土爷祈福”是不是当年的那幅啊!
小镇的这种古老,能不能算作物质文化,我不敢妄论。但它却影响着小镇人们的精神与生活。腊月又来了,那北方冬寒的落在这片土地上,雪花银白灿烂生辉,凝结的冰块亮亮而升华。小镇背靠着的莲花山,在白雪覆盖下,形成一条蜿蜒曲折的长龙,难怪康熙会在此驻足,难怪这里要有一个王府驻守。日娜与色格,最终有没有相爱在一起,后来传说 不一,但那可是挚真挚爱的美。小镇有这样的美丽走来,小镇的日子是那么有情有意。古老的寺庙与那棵千年的老松,有人说就是公子与日娜的见证。日娜因为把“土爷祈福”传了下来,公子因为追求日娜而走到今天,所以,日娜住在寺庙里,做了后人永久的纪念。公子做了古松,阳刚地留在人们的视觉里。如果能把美丽延伸一下该多好,这座寺庙几经风雨,如今红得耀眼的庙门,从很远的地方就能望见,那青色的砖瓦是当今人用心选材配上的,是一种虔诚,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招牌。一个美丽的女子,在东仓的小河边,守望大凌河,站在这里,她看到了后人的幸福,看到后人的努力。当那棵老松在她寺庙的屋檐上延出片片荫凉时,日娜在寺庙跪坐的姿势该是多么的幸福,多么的安稳,又是多么的 舒心啊!在这里,上天有灵的说法是成立的,事实存于此,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了,总会一代接一代的传下去,总会一代接一代的有新的奇迹。
张日新
(一)
冬天早晨的太阳羞嗒嗒地在东边的山岗上红润起来,小镇上的一切还很安然。小镇是楼房的小镇。小镇是柏油路的小镇。小镇改变了模样,小镇也换了几代人。
找不到让人回忆的地方了。只有在小镇上四处绕它个半小时,而且心里还要一直想着干什么,这样才能找到想看的目标。即使找到了,目标已经模糊,这又能怎样呢。带着一种二十年前的心情往它跟前走,结果走到跟前,就有了大失所望。那个景,那个物,都不是以前的模样了。让双眼读来,又让心回忆,就是找不准该怎么为它说上几句才能表白自己的心里。但是,失望的总是片刻,接下来就是惊喜,一个古老的地方有了当今的保护,有了人的爱惜。只不过,爱惜有点过分了,护的有点可悲。历史都是让人们向前的,物也是如此,没人亲近了,它存在的日子还幸福吗!
古楼在小镇上存在了三千多年。当初,中学的学生没有住宿的地方,就决定让学生住在古楼里。古楼分上下两层,楼板都是木制的,很厚,很厚。从一楼上去,踏着木制楼梯,一阵咚咚的响,那响声跟擂鼓一样,有时错落有致,有时就是乱七八糟。一群二十几岁的后生,冬天是考验他们的时候,因此,男生都住到了楼上去。女生在楼下,而且有特殊的待遇,学校在一楼都搭上了大炕,说不能让女孩着凉,男孩子是铁打的,住在什么地都行。就这样,古楼在冬天的日子,就分成了南北极。楼上是北极,夜晚脸盆里放的水,早晨起床一看就冻成了大大的冰块,于是,各个都拿起鞋底吧嗒吧嗒的掴冰,冰裂了,水有了,用手指去戳,激灵一下,缩回手,再去戳,试过几下之后,两手一起下去,撩起一捧水,冲着朦朦胧胧的脸,就是一下,又一个大激灵,睡神飞,干劲来,一天的日子又开始了。女生有了热炕,就不爱起床,天天生活老师跟狼一样的叫喊,几次之后,才渐渐有几个勤奋的淑女起床,上操,进班,学习,到后来,经验证明,那些淑女们都成了气候。
古楼自从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住上学生,古楼那历史的传说,那地位的威风,就渐渐消失了。高大的身材,永久的站立,在现在看来,十分辛苦。如果在那个时代看出它的价值,看出它的内涵,看出它的历史,也就不会让人一边感伤,一边修葺了。古楼其实是为一座大佛来建的,佛像的整个身子都在古楼里。知道的人说,佛像的上身在二楼,下身在一楼,佛的头部占据了二楼的三分之二空间。人们来此,在一楼要面对佛脚,先扣首,再上香,这就让我想起了一句古话“上庙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进古楼,第一眼见的就是佛脚。佛脚很大,足足有三米长,那脚趾一个个清晰地光光的露在外面,有一种恐惧,也有一种浩大。人们到了二楼,就面对佛光普照的大佛了。佛祖慈眉善目,佛祖泰然安宁,微笑含情,释怀旷远。见到这样佛祖,人们的心开始有了希望,有了依靠,好像还有了一种解脱。两楼高的大佛,在小镇上,跟岁月比,它把岁月苍苍纳怀;跟自然比,它把自然的天地占上了一个空间;跟人比,它又把人的精神往圣天之道上皈依。如此的一尊大佛,现在没有了,只剩下一个残断苍苍的古楼身躯,青色的砖瓦被风雨侵蚀得随风而飘落。古老的木板,被人踏出的脚印成了不灭的记忆。谁把大佛推倒的?历史有岁月,历史也做了证明。现在看来,古楼的外形,也足以闪亮历史的光辉,它不仅是为佛像而闪光的一座建筑,它还是一段记住历史的证明。古楼修缮了,带上了我们当今人的理念。因此,它就飘动出了另外一种神韵。从外地来到这里,高高的古楼,映着阳光,木窗上的红漆打着人的眼,有让人走近沉稳心态的大气,有让人看苍苍世界悟得人生艰辛的感怀。
古楼如今没有了佛像,有人曾经想重新建起,但最终还是没有成功。古楼的文明与智慧消失了,尽管现代人如此的伟大,可是,还是没能做到,难道还不是一个感伤吗?跟历史走过来,让历史不悲哀,这才是我们今后永远吸取的教训。我走上古楼,扶着古楼窗子远望,莲花山的山泉之水还与它相应吗?立龙山的龙首还与它对峙吗?天上的白云在这个冬天少了,就如我的心,一切淡然了许多,也释怀了许多。
(二)
小镇上,有几颗出了名的古松,古松在寺庙的周围站立着。我在读书的时候,毕业那年几位同学叫上我,在古松底下照了一张相。那时,没有彩照,黑白的一张相片我留到了今天,当我拿出来看一看时,心中对时光的远去有些感伤了,记忆在自己的岁月中一直让生活过滤,记忆也让自己的人生中折射出美好。
我的小镇,因为有古老的松柏生存,因为有旧时代王爷的美誉,因此,人在此得以生活居住。有一条小小的河,把小镇包围了起来,几座寺庙,又有几棵老松,风景就是一个又一个特写的镜头。无论近观,还是远看,这个独特的地理位置都让人激动。有一颗古松叫“鹰爪松”,当初在它脚下生活的时候,没有感到它的鹰姿美在何处,可是,当我们在它的身旁照了相,留了影,过了二十几年来看相片时,心就一下子想起了好多,这是生活阅历丰富了,还是人生学识增长了。反正,一眼就读到,这古老的松,真的如鹰一样在我们几个伙伴的身后展翅。风景用人陪衬之后,风景就大气,就有意义。古老的鹰爪松,主干有两搂来粗,那在主干上的三个分支,就是一个鹰。一枝为头,头在空中高高扬起,两枝为翅,苍劲展开。望着这鹰,看它在动,听它在叫,心中涌来一种天地造神的感觉,心中生出一种见而生畏的胆怯。真有古老的阴森在里面,真有震慑小镇时空的魔力。
小镇历史上叫东仓,也叫王爷府。东仓比王爷府更有说服力。当年康熙爷来到这里,是考察民情,也是为自己寻找休闲住地。这个小镇北靠莲花山,南对悠悠流动的大凌河,四周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山依靠,水相随,远处凌河滔滔声,近处小溪窃窃语。这对小镇生活的环境来说,就是天然作美,地理生辉。康熙有心思要把休闲的山庄建在此地。可是,当走到莲花山的对面那座孤山时,康熙读出了自然巧夺天工的壮美。一座孤山,独自在一块平原上站立,周围都是绿油油的庄稼,开阔的平原,起伏的绿色,一座孤立的小山就如小船坐在绿色大海上,荡着悠悠的风,望着远近的山。再看四周,白狼山在西面相对,莲花山在北相依,立龙山在东翘首,这个小小的孤山啊!让康熙立刻悟出:人间胜景孤山处,三山相拥江南无。于是,他问当地人,当地人开口就说,这是“猪山”。康熙听了,心里不是滋味,明明看着的是个孤立的小山,怎么是猪山呢。要是猪山,就不能在此落脚,因为,猪是要吃糠的呀!康熙带这样的遗憾,离开了孤山。从此,这个休闲山庄也就从小镇擦肩而过。虽然后来有好多说法,虽然,后来又找了好多理由,但历史的现实却让这古老的鹰爪松作证了。康熙在王爷府待了一段时间,就让奴才为他栽下了这棵鹰爪松,松长了起来,寺庙也建了起来。寺庙与松就在小镇上与岁月前行,谁还能找到古代帝王的手迹啊!谁还能把老松的岁月记起?
一个小镇,有古老的东西,才显得沉稳,显得大气。小镇在历史文物的映衬下折出当今时代的光辉。给人创设优美,给生活增添活力。寺庙与古松融合在了一起,小镇的人气从此旺了起来。每一种古老,都是文明的历史:每一种古老都是岁月的记忆。无论古代帝王有过怎样的设计,无论一个王府有过多少传奇,走到今天,都是历史的长久封存。小镇就是一幅乡村田野上的美丽图画了,这一方水土,这一方人,都围绕它而生存,而发展。
(三)
现在的小镇,前面有一条光亮亮的柏油路,后面有一条七十年代修的小铁路。铁路如今还是那么悠闲,每天除了路过二趟客车,再有两趟货车之外,就是铁轨静静地卧在那,听大凌河的水声,观立龙山的龙首。思索与沉稳成了这铁路的本分。小镇的人,一直行动很快,一直有超前的意识,也许正是因为有古老王府的生活底蕴,今天还有人带着那点派头,在小镇的街上来回游逛。快到过年的时候,小镇最热闹,有一种板画是小镇上的特产。说是特产,有点不合情理,他是出自王爷府家中的一种手艺,用木板做底板,把文字与花纹都刻到木板上,然后用木板往纸上印。有点像雕版印刷,又有所不同。木版是用上等的安梨木做的,梨木不走形,不开裂,用起来长久。每年小年过后,有几户人家就印这种画,画的名字叫“土爷祈福”。我在小镇上,看到之后,回家问老人,老人讲出了它的历史,它的来历。当年,王爷府有一位公子,王爷进京向康熙述职去了,公子在家主持家政。这一天,送信使者来了,公子一看不是原来的色格,而是一位俊美的日娜姑娘。日娜把信交到公子的手里,转身上马走了。公子一眼就看上了日娜,可是,日娜已经飞马走远。于是,公子就叫仆人打听,日娜是哪一家姑娘。知道后,他叫人上门提亲,色格知道王府是是非之地,一个信使的女儿是没资格嫁进去的,色格不答应。等到王爷从京城又来信时,日娜又来送信,公子留下日娜,向她表白心意。日娜当场拒绝。但又不能不送信啊!日久天长,公子的人品渐渐显露出来,日娜也一一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在腊月二十三小年请灶神的这一天,日娜又来送信了,公子为了表达对她和家人敬意,就把木版印刷的“土爷祈福”送给了日娜。日娜接受了,带回家,全家人在“土爷祈福”的画前,膜拜叩头。村里人知道了,都纷纷来观看,也都想得到这样一张画。后来,王府的一位仆人,从王府偷走了一张。这一张从此就在民间传开。如今,小镇上的“土爷祈福”是不是当年的那幅啊!
小镇的这种古老,能不能算作物质文化,我不敢妄论。但它却影响着小镇人们的精神与生活。腊月又来了,那北方冬寒的落在这片土地上,雪花银白灿烂生辉,凝结的冰块亮亮而升华。小镇背靠着的莲花山,在白雪覆盖下,形成一条蜿蜒曲折的长龙,难怪康熙会在此驻足,难怪这里要有一个王府驻守。日娜与色格,最终有没有相爱在一起,后来传说 不一,但那可是挚真挚爱的美。小镇有这样的美丽走来,小镇的日子是那么有情有意。古老的寺庙与那棵千年的老松,有人说就是公子与日娜的见证。日娜因为把“土爷祈福”传了下来,公子因为追求日娜而走到今天,所以,日娜住在寺庙里,做了后人永久的纪念。公子做了古松,阳刚地留在人们的视觉里。如果能把美丽延伸一下该多好,这座寺庙几经风雨,如今红得耀眼的庙门,从很远的地方就能望见,那青色的砖瓦是当今人用心选材配上的,是一种虔诚,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招牌。一个美丽的女子,在东仓的小河边,守望大凌河,站在这里,她看到了后人的幸福,看到后人的努力。当那棵老松在她寺庙的屋檐上延出片片荫凉时,日娜在寺庙跪坐的姿势该是多么的幸福,多么的安稳,又是多么的 舒心啊!在这里,上天有灵的说法是成立的,事实存于此,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了,总会一代接一代的传下去,总会一代接一代的有新的奇迹。
张日新
(一)
冬天早晨的太阳羞嗒嗒地在东边的山岗上红润起来,小镇上的一切还很安然。小镇是楼房的小镇。小镇是柏油路的小镇。小镇改变了模样,小镇也换了几代人。
找不到让人回忆的地方了。只有在小镇上四处绕它个半小时,而且心里还要一直想着干什么,这样才能找到想看的目标。即使找到了,目标已经模糊,这又能怎样呢。带着一种二十年前的心情往它跟前走,结果走到跟前,就有了大失所望。那个景,那个物,都不是以前的模样了。让双眼读来,又让心回忆,就是找不准该怎么为它说上几句才能表白自己的心里。但是,失望的总是片刻,接下来就是惊喜,一个古老的地方有了当今的保护,有了人的爱惜。只不过,爱惜有点过分了,护的有点可悲。历史都是让人们向前的,物也是如此,没人亲近了,它存在的日子还幸福吗!
古楼在小镇上存在了三千多年。当初,中学的学生没有住宿的地方,就决定让学生住在古楼里。古楼分上下两层,楼板都是木制的,很厚,很厚。从一楼上去,踏着木制楼梯,一阵咚咚的响,那响声跟擂鼓一样,有时错落有致,有时就是乱七八糟。一群二十几岁的后生,冬天是考验他们的时候,因此,男生都住到了楼上去。女生在楼下,而且有特殊的待遇,学校在一楼都搭上了大炕,说不能让女孩着凉,男孩子是铁打的,住在什么地都行。就这样,古楼在冬天的日子,就分成了南北极。楼上是北极,夜晚脸盆里放的水,早晨起床一看就冻成了大大的冰块,于是,各个都拿起鞋底吧嗒吧嗒的掴冰,冰裂了,水有了,用手指去戳,激灵一下,缩回手,再去戳,试过几下之后,两手一起下去,撩起一捧水,冲着朦朦胧胧的脸,就是一下,又一个大激灵,睡神飞,干劲来,一天的日子又开始了。女生有了热炕,就不爱起床,天天生活老师跟狼一样的叫喊,几次之后,才渐渐有几个勤奋的淑女起床,上操,进班,学习,到后来,经验证明,那些淑女们都成了气候。
古楼自从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住上学生,古楼那历史的传说,那地位的威风,就渐渐消失了。高大的身材,永久的站立,在现在看来,十分辛苦。如果在那个时代看出它的价值,看出它的内涵,看出它的历史,也就不会让人一边感伤,一边修葺了。古楼其实是为一座大佛来建的,佛像的整个身子都在古楼里。知道的人说,佛像的上身在二楼,下身在一楼,佛的头部占据了二楼的三分之二空间。人们来此,在一楼要面对佛脚,先扣首,再上香,这就让我想起了一句古话“上庙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进古楼,第一眼见的就是佛脚。佛脚很大,足足有三米长,那脚趾一个个清晰地光光的露在外面,有一种恐惧,也有一种浩大。人们到了二楼,就面对佛光普照的大佛了。佛祖慈眉善目,佛祖泰然安宁,微笑含情,释怀旷远。见到这样佛祖,人们的心开始有了希望,有了依靠,好像还有了一种解脱。两楼高的大佛,在小镇上,跟岁月比,它把岁月苍苍纳怀;跟自然比,它把自然的天地占上了一个空间;跟人比,它又把人的精神往圣天之道上皈依。如此的一尊大佛,现在没有了,只剩下一个残断苍苍的古楼身躯,青色的砖瓦被风雨侵蚀得随风而飘落。古老的木板,被人踏出的脚印成了不灭的记忆。谁把大佛推倒的?历史有岁月,历史也做了证明。现在看来,古楼的外形,也足以闪亮历史的光辉,它不仅是为佛像而闪光的一座建筑,它还是一段记住历史的证明。古楼修缮了,带上了我们当今人的理念。因此,它就飘动出了另外一种神韵。从外地来到这里,高高的古楼,映着阳光,木窗上的红漆打着人的眼,有让人走近沉稳心态的大气,有让人看苍苍世界悟得人生艰辛的感怀。
古楼如今没有了佛像,有人曾经想重新建起,但最终还是没有成功。古楼的文明与智慧消失了,尽管现代人如此的伟大,可是,还是没能做到,难道还不是一个感伤吗?跟历史走过来,让历史不悲哀,这才是我们今后永远吸取的教训。我走上古楼,扶着古楼窗子远望,莲花山的山泉之水还与它相应吗?立龙山的龙首还与它对峙吗?天上的白云在这个冬天少了,就如我的心,一切淡然了许多,也释怀了许多。
(二)
小镇上,有几颗出了名的古松,古松在寺庙的周围站立着。我在读书的时候,毕业那年几位同学叫上我,在古松底下照了一张相。那时,没有彩照,黑白的一张相片我留到了今天,当我拿出来看一看时,心中对时光的远去有些感伤了,记忆在自己的岁月中一直让生活过滤,记忆也让自己的人生中折射出美好。
我的小镇,因为有古老的松柏生存,因为有旧时代王爷的美誉,因此,人在此得以生活居住。有一条小小的河,把小镇包围了起来,几座寺庙,又有几棵老松,风景就是一个又一个特写的镜头。无论近观,还是远看,这个独特的地理位置都让人激动。有一颗古松叫“鹰爪松”,当初在它脚下生活的时候,没有感到它的鹰姿美在何处,可是,当我们在它的身旁照了相,留了影,过了二十几年来看相片时,心就一下子想起了好多,这是生活阅历丰富了,还是人生学识增长了。反正,一眼就读到,这古老的松,真的如鹰一样在我们几个伙伴的身后展翅。风景用人陪衬之后,风景就大气,就有意义。古老的鹰爪松,主干有两搂来粗,那在主干上的三个分支,就是一个鹰。一枝为头,头在空中高高扬起,两枝为翅,苍劲展开。望着这鹰,看它在动,听它在叫,心中涌来一种天地造神的感觉,心中生出一种见而生畏的胆怯。真有古老的阴森在里面,真有震慑小镇时空的魔力。
小镇历史上叫东仓,也叫王爷府。东仓比王爷府更有说服力。当年康熙爷来到这里,是考察民情,也是为自己寻找休闲住地。这个小镇北靠莲花山,南对悠悠流动的大凌河,四周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山依靠,水相随,远处凌河滔滔声,近处小溪窃窃语。这对小镇生活的环境来说,就是天然作美,地理生辉。康熙有心思要把休闲的山庄建在此地。可是,当走到莲花山的对面那座孤山时,康熙读出了自然巧夺天工的壮美。一座孤山,独自在一块平原上站立,周围都是绿油油的庄稼,开阔的平原,起伏的绿色,一座孤立的小山就如小船坐在绿色大海上,荡着悠悠的风,望着远近的山。再看四周,白狼山在西面相对,莲花山在北相依,立龙山在东翘首,这个小小的孤山啊!让康熙立刻悟出:人间胜景孤山处,三山相拥江南无。于是,他问当地人,当地人开口就说,这是“猪山”。康熙听了,心里不是滋味,明明看着的是个孤立的小山,怎么是猪山呢。要是猪山,就不能在此落脚,因为,猪是要吃糠的呀!康熙带这样的遗憾,离开了孤山。从此,这个休闲山庄也就从小镇擦肩而过。虽然后来有好多说法,虽然,后来又找了好多理由,但历史的现实却让这古老的鹰爪松作证了。康熙在王爷府待了一段时间,就让奴才为他栽下了这棵鹰爪松,松长了起来,寺庙也建了起来。寺庙与松就在小镇上与岁月前行,谁还能找到古代帝王的手迹啊!谁还能把老松的岁月记起?
一个小镇,有古老的东西,才显得沉稳,显得大气。小镇在历史文物的映衬下折出当今时代的光辉。给人创设优美,给生活增添活力。寺庙与古松融合在了一起,小镇的人气从此旺了起来。每一种古老,都是文明的历史:每一种古老都是岁月的记忆。无论古代帝王有过怎样的设计,无论一个王府有过多少传奇,走到今天,都是历史的长久封存。小镇就是一幅乡村田野上的美丽图画了,这一方水土,这一方人,都围绕它而生存,而发展。
(三)
现在的小镇,前面有一条光亮亮的柏油路,后面有一条七十年代修的小铁路。铁路如今还是那么悠闲,每天除了路过二趟客车,再有两趟货车之外,就是铁轨静静地卧在那,听大凌河的水声,观立龙山的龙首。思索与沉稳成了这铁路的本分。小镇的人,一直行动很快,一直有超前的意识,也许正是因为有古老王府的生活底蕴,今天还有人带着那点派头,在小镇的街上来回游逛。快到过年的时候,小镇最热闹,有一种板画是小镇上的特产。说是特产,有点不合情理,他是出自王爷府家中的一种手艺,用木板做底板,把文字与花纹都刻到木板上,然后用木板往纸上印。有点像雕版印刷,又有所不同。木版是用上等的安梨木做的,梨木不走形,不开裂,用起来长久。每年小年过后,有几户人家就印这种画,画的名字叫“土爷祈福”。我在小镇上,看到之后,回家问老人,老人讲出了它的历史,它的来历。当年,王爷府有一位公子,王爷进京向康熙述职去了,公子在家主持家政。这一天,送信使者来了,公子一看不是原来的色格,而是一位俊美的日娜姑娘。日娜把信交到公子的手里,转身上马走了。公子一眼就看上了日娜,可是,日娜已经飞马走远。于是,公子就叫仆人打听,日娜是哪一家姑娘。知道后,他叫人上门提亲,色格知道王府是是非之地,一个信使的女儿是没资格嫁进去的,色格不答应。等到王爷从京城又来信时,日娜又来送信,公子留下日娜,向她表白心意。日娜当场拒绝。但又不能不送信啊!日久天长,公子的人品渐渐显露出来,日娜也一一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在腊月二十三小年请灶神的这一天,日娜又来送信了,公子为了表达对她和家人敬意,就把木版印刷的“土爷祈福”送给了日娜。日娜接受了,带回家,全家人在“土爷祈福”的画前,膜拜叩头。村里人知道了,都纷纷来观看,也都想得到这样一张画。后来,王府的一位仆人,从王府偷走了一张。这一张从此就在民间传开。如今,小镇上的“土爷祈福”是不是当年的那幅啊!
小镇的这种古老,能不能算作物质文化,我不敢妄论。但它却影响着小镇人们的精神与生活。腊月又来了,那北方冬寒的落在这片土地上,雪花银白灿烂生辉,凝结的冰块亮亮而升华。小镇背靠着的莲花山,在白雪覆盖下,形成一条蜿蜒曲折的长龙,难怪康熙会在此驻足,难怪这里要有一个王府驻守。日娜与色格,最终有没有相爱在一起,后来传说 不一,但那可是挚真挚爱的美。小镇有这样的美丽走来,小镇的日子是那么有情有意。古老的寺庙与那棵千年的老松,有人说就是公子与日娜的见证。日娜因为把“土爷祈福”传了下来,公子因为追求日娜而走到今天,所以,日娜住在寺庙里,做了后人永久的纪念。公子做了古松,阳刚地留在人们的视觉里。如果能把美丽延伸一下该多好,这座寺庙几经风雨,如今红得耀眼的庙门,从很远的地方就能望见,那青色的砖瓦是当今人用心选材配上的,是一种虔诚,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招牌。一个美丽的女子,在东仓的小河边,守望大凌河,站在这里,她看到了后人的幸福,看到后人的努力。当那棵老松在她寺庙的屋檐上延出片片荫凉时,日娜在寺庙跪坐的姿势该是多么的幸福,多么的安稳,又是多么的 舒心啊!在这里,上天有灵的说法是成立的,事实存于此,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了,总会一代接一代的传下去,总会一代接一代的有新的奇迹。
张日新
(一)
冬天早晨的太阳羞嗒嗒地在东边的山岗上红润起来,小镇上的一切还很安然。小镇是楼房的小镇。小镇是柏油路的小镇。小镇改变了模样,小镇也换了几代人。
找不到让人回忆的地方了。只有在小镇上四处绕它个半小时,而且心里还要一直想着干什么,这样才能找到想看的目标。即使找到了,目标已经模糊,这又能怎样呢。带着一种二十年前的心情往它跟前走,结果走到跟前,就有了大失所望。那个景,那个物,都不是以前的模样了。让双眼读来,又让心回忆,就是找不准该怎么为它说上几句才能表白自己的心里。但是,失望的总是片刻,接下来就是惊喜,一个古老的地方有了当今的保护,有了人的爱惜。只不过,爱惜有点过分了,护的有点可悲。历史都是让人们向前的,物也是如此,没人亲近了,它存在的日子还幸福吗!
古楼在小镇上存在了三千多年。当初,中学的学生没有住宿的地方,就决定让学生住在古楼里。古楼分上下两层,楼板都是木制的,很厚,很厚。从一楼上去,踏着木制楼梯,一阵咚咚的响,那响声跟擂鼓一样,有时错落有致,有时就是乱七八糟。一群二十几岁的后生,冬天是考验他们的时候,因此,男生都住到了楼上去。女生在楼下,而且有特殊的待遇,学校在一楼都搭上了大炕,说不能让女孩着凉,男孩子是铁打的,住在什么地都行。就这样,古楼在冬天的日子,就分成了南北极。楼上是北极,夜晚脸盆里放的水,早晨起床一看就冻成了大大的冰块,于是,各个都拿起鞋底吧嗒吧嗒的掴冰,冰裂了,水有了,用手指去戳,激灵一下,缩回手,再去戳,试过几下之后,两手一起下去,撩起一捧水,冲着朦朦胧胧的脸,就是一下,又一个大激灵,睡神飞,干劲来,一天的日子又开始了。女生有了热炕,就不爱起床,天天生活老师跟狼一样的叫喊,几次之后,才渐渐有几个勤奋的淑女起床,上操,进班,学习,到后来,经验证明,那些淑女们都成了气候。
古楼自从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住上学生,古楼那历史的传说,那地位的威风,就渐渐消失了。高大的身材,永久的站立,在现在看来,十分辛苦。如果在那个时代看出它的价值,看出它的内涵,看出它的历史,也就不会让人一边感伤,一边修葺了。古楼其实是为一座大佛来建的,佛像的整个身子都在古楼里。知道的人说,佛像的上身在二楼,下身在一楼,佛的头部占据了二楼的三分之二空间。人们来此,在一楼要面对佛脚,先扣首,再上香,这就让我想起了一句古话“上庙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进古楼,第一眼见的就是佛脚。佛脚很大,足足有三米长,那脚趾一个个清晰地光光的露在外面,有一种恐惧,也有一种浩大。人们到了二楼,就面对佛光普照的大佛了。佛祖慈眉善目,佛祖泰然安宁,微笑含情,释怀旷远。见到这样佛祖,人们的心开始有了希望,有了依靠,好像还有了一种解脱。两楼高的大佛,在小镇上,跟岁月比,它把岁月苍苍纳怀;跟自然比,它把自然的天地占上了一个空间;跟人比,它又把人的精神往圣天之道上皈依。如此的一尊大佛,现在没有了,只剩下一个残断苍苍的古楼身躯,青色的砖瓦被风雨侵蚀得随风而飘落。古老的木板,被人踏出的脚印成了不灭的记忆。谁把大佛推倒的?历史有岁月,历史也做了证明。现在看来,古楼的外形,也足以闪亮历史的光辉,它不仅是为佛像而闪光的一座建筑,它还是一段记住历史的证明。古楼修缮了,带上了我们当今人的理念。因此,它就飘动出了另外一种神韵。从外地来到这里,高高的古楼,映着阳光,木窗上的红漆打着人的眼,有让人走近沉稳心态的大气,有让人看苍苍世界悟得人生艰辛的感怀。
古楼如今没有了佛像,有人曾经想重新建起,但最终还是没有成功。古楼的文明与智慧消失了,尽管现代人如此的伟大,可是,还是没能做到,难道还不是一个感伤吗?跟历史走过来,让历史不悲哀,这才是我们今后永远吸取的教训。我走上古楼,扶着古楼窗子远望,莲花山的山泉之水还与它相应吗?立龙山的龙首还与它对峙吗?天上的白云在这个冬天少了,就如我的心,一切淡然了许多,也释怀了许多。
(二)
小镇上,有几颗出了名的古松,古松在寺庙的周围站立着。我在读书的时候,毕业那年几位同学叫上我,在古松底下照了一张相。那时,没有彩照,黑白的一张相片我留到了今天,当我拿出来看一看时,心中对时光的远去有些感伤了,记忆在自己的岁月中一直让生活过滤,记忆也让自己的人生中折射出美好。
我的小镇,因为有古老的松柏生存,因为有旧时代王爷的美誉,因此,人在此得以生活居住。有一条小小的河,把小镇包围了起来,几座寺庙,又有几棵老松,风景就是一个又一个特写的镜头。无论近观,还是远看,这个独特的地理位置都让人激动。有一颗古松叫“鹰爪松”,当初在它脚下生活的时候,没有感到它的鹰姿美在何处,可是,当我们在它的身旁照了相,留了影,过了二十几年来看相片时,心就一下子想起了好多,这是生活阅历丰富了,还是人生学识增长了。反正,一眼就读到,这古老的松,真的如鹰一样在我们几个伙伴的身后展翅。风景用人陪衬之后,风景就大气,就有意义。古老的鹰爪松,主干有两搂来粗,那在主干上的三个分支,就是一个鹰。一枝为头,头在空中高高扬起,两枝为翅,苍劲展开。望着这鹰,看它在动,听它在叫,心中涌来一种天地造神的感觉,心中生出一种见而生畏的胆怯。真有古老的阴森在里面,真有震慑小镇时空的魔力。
小镇历史上叫东仓,也叫王爷府。东仓比王爷府更有说服力。当年康熙爷来到这里,是考察民情,也是为自己寻找休闲住地。这个小镇北靠莲花山,南对悠悠流动的大凌河,四周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山依靠,水相随,远处凌河滔滔声,近处小溪窃窃语。这对小镇生活的环境来说,就是天然作美,地理生辉。康熙有心思要把休闲的山庄建在此地。可是,当走到莲花山的对面那座孤山时,康熙读出了自然巧夺天工的壮美。一座孤山,独自在一块平原上站立,周围都是绿油油的庄稼,开阔的平原,起伏的绿色,一座孤立的小山就如小船坐在绿色大海上,荡着悠悠的风,望着远近的山。再看四周,白狼山在西面相对,莲花山在北相依,立龙山在东翘首,这个小小的孤山啊!让康熙立刻悟出:人间胜景孤山处,三山相拥江南无。于是,他问当地人,当地人开口就说,这是“猪山”。康熙听了,心里不是滋味,明明看着的是个孤立的小山,怎么是猪山呢。要是猪山,就不能在此落脚,因为,猪是要吃糠的呀!康熙带这样的遗憾,离开了孤山。从此,这个休闲山庄也就从小镇擦肩而过。虽然后来有好多说法,虽然,后来又找了好多理由,但历史的现实却让这古老的鹰爪松作证了。康熙在王爷府待了一段时间,就让奴才为他栽下了这棵鹰爪松,松长了起来,寺庙也建了起来。寺庙与松就在小镇上与岁月前行,谁还能找到古代帝王的手迹啊!谁还能把老松的岁月记起?
一个小镇,有古老的东西,才显得沉稳,显得大气。小镇在历史文物的映衬下折出当今时代的光辉。给人创设优美,给生活增添活力。寺庙与古松融合在了一起,小镇的人气从此旺了起来。每一种古老,都是文明的历史:每一种古老都是岁月的记忆。无论古代帝王有过怎样的设计,无论一个王府有过多少传奇,走到今天,都是历史的长久封存。小镇就是一幅乡村田野上的美丽图画了,这一方水土,这一方人,都围绕它而生存,而发展。
(三)
现在的小镇,前面有一条光亮亮的柏油路,后面有一条七十年代修的小铁路。铁路如今还是那么悠闲,每天除了路过二趟客车,再有两趟货车之外,就是铁轨静静地卧在那,听大凌河的水声,观立龙山的龙首。思索与沉稳成了这铁路的本分。小镇的人,一直行动很快,一直有超前的意识,也许正是因为有古老王府的生活底蕴,今天还有人带着那点派头,在小镇的街上来回游逛。快到过年的时候,小镇最热闹,有一种板画是小镇上的特产。说是特产,有点不合情理,他是出自王爷府家中的一种手艺,用木板做底板,把文字与花纹都刻到木板上,然后用木板往纸上印。有点像雕版印刷,又有所不同。木版是用上等的安梨木做的,梨木不走形,不开裂,用起来长久。每年小年过后,有几户人家就印这种画,画的名字叫“土爷祈福”。我在小镇上,看到之后,回家问老人,老人讲出了它的历史,它的来历。当年,王爷府有一位公子,王爷进京向康熙述职去了,公子在家主持家政。这一天,送信使者来了,公子一看不是原来的色格,而是一位俊美的日娜姑娘。日娜把信交到公子的手里,转身上马走了。公子一眼就看上了日娜,可是,日娜已经飞马走远。于是,公子就叫仆人打听,日娜是哪一家姑娘。知道后,他叫人上门提亲,色格知道王府是是非之地,一个信使的女儿是没资格嫁进去的,色格不答应。等到王爷从京城又来信时,日娜又来送信,公子留下日娜,向她表白心意。日娜当场拒绝。但又不能不送信啊!日久天长,公子的人品渐渐显露出来,日娜也一一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在腊月二十三小年请灶神的这一天,日娜又来送信了,公子为了表达对她和家人敬意,就把木版印刷的“土爷祈福”送给了日娜。日娜接受了,带回家,全家人在“土爷祈福”的画前,膜拜叩头。村里人知道了,都纷纷来观看,也都想得到这样一张画。后来,王府的一位仆人,从王府偷走了一张。这一张从此就在民间传开。如今,小镇上的“土爷祈福”是不是当年的那幅啊!
小镇的这种古老,能不能算作物质文化,我不敢妄论。但它却影响着小镇人们的精神与生活。腊月又来了,那北方冬寒的落在这片土地上,雪花银白灿烂生辉,凝结的冰块亮亮而升华。小镇背靠着的莲花山,在白雪覆盖下,形成一条蜿蜒曲折的长龙,难怪康熙会在此驻足,难怪这里要有一个王府驻守。日娜与色格,最终有没有相爱在一起,后来传说 不一,但那可是挚真挚爱的美。小镇有这样的美丽走来,小镇的日子是那么有情有意。古老的寺庙与那棵千年的老松,有人说就是公子与日娜的见证。日娜因为把“土爷祈福”传了下来,公子因为追求日娜而走到今天,所以,日娜住在寺庙里,做了后人永久的纪念。公子做了古松,阳刚地留在人们的视觉里。如果能把美丽延伸一下该多好,这座寺庙几经风雨,如今红得耀眼的庙门,从很远的地方就能望见,那青色的砖瓦是当今人用心选材配上的,是一种虔诚,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招牌。一个美丽的女子,在东仓的小河边,守望大凌河,站在这里,她看到了后人的幸福,看到后人的努力。当那棵老松在她寺庙的屋檐上延出片片荫凉时,日娜在寺庙跪坐的姿势该是多么的幸福,多么的安稳,又是多么的 舒心啊!在这里,上天有灵的说法是成立的,事实存于此,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了,总会一代接一代的传下去,总会一代接一代的有新的奇迹。
张日新
(一)
冬天早晨的太阳羞嗒嗒地在东边的山岗上红润起来,小镇上的一切还很安然。小镇是楼房的小镇。小镇是柏油路的小镇。小镇改变了模样,小镇也换了几代人。
找不到让人回忆的地方了。只有在小镇上四处绕它个半小时,而且心里还要一直想着干什么,这样才能找到想看的目标。即使找到了,目标已经模糊,这又能怎样呢。带着一种二十年前的心情往它跟前走,结果走到跟前,就有了大失所望。那个景,那个物,都不是以前的模样了。让双眼读来,又让心回忆,就是找不准该怎么为它说上几句才能表白自己的心里。但是,失望的总是片刻,接下来就是惊喜,一个古老的地方有了当今的保护,有了人的爱惜。只不过,爱惜有点过分了,护的有点可悲。历史都是让人们向前的,物也是如此,没人亲近了,它存在的日子还幸福吗!
古楼在小镇上存在了三千多年。当初,中学的学生没有住宿的地方,就决定让学生住在古楼里。古楼分上下两层,楼板都是木制的,很厚,很厚。从一楼上去,踏着木制楼梯,一阵咚咚的响,那响声跟擂鼓一样,有时错落有致,有时就是乱七八糟。一群二十几岁的后生,冬天是考验他们的时候,因此,男生都住到了楼上去。女生在楼下,而且有特殊的待遇,学校在一楼都搭上了大炕,说不能让女孩着凉,男孩子是铁打的,住在什么地都行。就这样,古楼在冬天的日子,就分成了南北极。楼上是北极,夜晚脸盆里放的水,早晨起床一看就冻成了大大的冰块,于是,各个都拿起鞋底吧嗒吧嗒的掴冰,冰裂了,水有了,用手指去戳,激灵一下,缩回手,再去戳,试过几下之后,两手一起下去,撩起一捧水,冲着朦朦胧胧的脸,就是一下,又一个大激灵,睡神飞,干劲来,一天的日子又开始了。女生有了热炕,就不爱起床,天天生活老师跟狼一样的叫喊,几次之后,才渐渐有几个勤奋的淑女起床,上操,进班,学习,到后来,经验证明,那些淑女们都成了气候。
古楼自从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住上学生,古楼那历史的传说,那地位的威风,就渐渐消失了。高大的身材,永久的站立,在现在看来,十分辛苦。如果在那个时代看出它的价值,看出它的内涵,看出它的历史,也就不会让人一边感伤,一边修葺了。古楼其实是为一座大佛来建的,佛像的整个身子都在古楼里。知道的人说,佛像的上身在二楼,下身在一楼,佛的头部占据了二楼的三分之二空间。人们来此,在一楼要面对佛脚,先扣首,再上香,这就让我想起了一句古话“上庙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进古楼,第一眼见的就是佛脚。佛脚很大,足足有三米长,那脚趾一个个清晰地光光的露在外面,有一种恐惧,也有一种浩大。人们到了二楼,就面对佛光普照的大佛了。佛祖慈眉善目,佛祖泰然安宁,微笑含情,释怀旷远。见到这样佛祖,人们的心开始有了希望,有了依靠,好像还有了一种解脱。两楼高的大佛,在小镇上,跟岁月比,它把岁月苍苍纳怀;跟自然比,它把自然的天地占上了一个空间;跟人比,它又把人的精神往圣天之道上皈依。如此的一尊大佛,现在没有了,只剩下一个残断苍苍的古楼身躯,青色的砖瓦被风雨侵蚀得随风而飘落。古老的木板,被人踏出的脚印成了不灭的记忆。谁把大佛推倒的?历史有岁月,历史也做了证明。现在看来,古楼的外形,也足以闪亮历史的光辉,它不仅是为佛像而闪光的一座建筑,它还是一段记住历史的证明。古楼修缮了,带上了我们当今人的理念。因此,它就飘动出了另外一种神韵。从外地来到这里,高高的古楼,映着阳光,木窗上的红漆打着人的眼,有让人走近沉稳心态的大气,有让人看苍苍世界悟得人生艰辛的感怀。
古楼如今没有了佛像,有人曾经想重新建起,但最终还是没有成功。古楼的文明与智慧消失了,尽管现代人如此的伟大,可是,还是没能做到,难道还不是一个感伤吗?跟历史走过来,让历史不悲哀,这才是我们今后永远吸取的教训。我走上古楼,扶着古楼窗子远望,莲花山的山泉之水还与它相应吗?立龙山的龙首还与它对峙吗?天上的白云在这个冬天少了,就如我的心,一切淡然了许多,也释怀了许多。
(二)
小镇上,有几颗出了名的古松,古松在寺庙的周围站立着。我在读书的时候,毕业那年几位同学叫上我,在古松底下照了一张相。那时,没有彩照,黑白的一张相片我留到了今天,当我拿出来看一看时,心中对时光的远去有些感伤了,记忆在自己的岁月中一直让生活过滤,记忆也让自己的人生中折射出美好。
我的小镇,因为有古老的松柏生存,因为有旧时代王爷的美誉,因此,人在此得以生活居住。有一条小小的河,把小镇包围了起来,几座寺庙,又有几棵老松,风景就是一个又一个特写的镜头。无论近观,还是远看,这个独特的地理位置都让人激动。有一颗古松叫“鹰爪松”,当初在它脚下生活的时候,没有感到它的鹰姿美在何处,可是,当我们在它的身旁照了相,留了影,过了二十几年来看相片时,心就一下子想起了好多,这是生活阅历丰富了,还是人生学识增长了。反正,一眼就读到,这古老的松,真的如鹰一样在我们几个伙伴的身后展翅。风景用人陪衬之后,风景就大气,就有意义。古老的鹰爪松,主干有两搂来粗,那在主干上的三个分支,就是一个鹰。一枝为头,头在空中高高扬起,两枝为翅,苍劲展开。望着这鹰,看它在动,听它在叫,心中涌来一种天地造神的感觉,心中生出一种见而生畏的胆怯。真有古老的阴森在里面,真有震慑小镇时空的魔力。
小镇历史上叫东仓,也叫王爷府。东仓比王爷府更有说服力。当年康熙爷来到这里,是考察民情,也是为自己寻找休闲住地。这个小镇北靠莲花山,南对悠悠流动的大凌河,四周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山依靠,水相随,远处凌河滔滔声,近处小溪窃窃语。这对小镇生活的环境来说,就是天然作美,地理生辉。康熙有心思要把休闲的山庄建在此地。可是,当走到莲花山的对面那座孤山时,康熙读出了自然巧夺天工的壮美。一座孤山,独自在一块平原上站立,周围都是绿油油的庄稼,开阔的平原,起伏的绿色,一座孤立的小山就如小船坐在绿色大海上,荡着悠悠的风,望着远近的山。再看四周,白狼山在西面相对,莲花山在北相依,立龙山在东翘首,这个小小的孤山啊!让康熙立刻悟出:人间胜景孤山处,三山相拥江南无。于是,他问当地人,当地人开口就说,这是“猪山”。康熙听了,心里不是滋味,明明看着的是个孤立的小山,怎么是猪山呢。要是猪山,就不能在此落脚,因为,猪是要吃糠的呀!康熙带这样的遗憾,离开了孤山。从此,这个休闲山庄也就从小镇擦肩而过。虽然后来有好多说法,虽然,后来又找了好多理由,但历史的现实却让这古老的鹰爪松作证了。康熙在王爷府待了一段时间,就让奴才为他栽下了这棵鹰爪松,松长了起来,寺庙也建了起来。寺庙与松就在小镇上与岁月前行,谁还能找到古代帝王的手迹啊!谁还能把老松的岁月记起?
一个小镇,有古老的东西,才显得沉稳,显得大气。小镇在历史文物的映衬下折出当今时代的光辉。给人创设优美,给生活增添活力。寺庙与古松融合在了一起,小镇的人气从此旺了起来。每一种古老,都是文明的历史:每一种古老都是岁月的记忆。无论古代帝王有过怎样的设计,无论一个王府有过多少传奇,走到今天,都是历史的长久封存。小镇就是一幅乡村田野上的美丽图画了,这一方水土,这一方人,都围绕它而生存,而发展。
(三)
现在的小镇,前面有一条光亮亮的柏油路,后面有一条七十年代修的小铁路。铁路如今还是那么悠闲,每天除了路过二趟客车,再有两趟货车之外,就是铁轨静静地卧在那,听大凌河的水声,观立龙山的龙首。思索与沉稳成了这铁路的本分。小镇的人,一直行动很快,一直有超前的意识,也许正是因为有古老王府的生活底蕴,今天还有人带着那点派头,在小镇的街上来回游逛。快到过年的时候,小镇最热闹,有一种板画是小镇上的特产。说是特产,有点不合情理,他是出自王爷府家中的一种手艺,用木板做底板,把文字与花纹都刻到木板上,然后用木板往纸上印。有点像雕版印刷,又有所不同。木版是用上等的安梨木做的,梨木不走形,不开裂,用起来长久。每年小年过后,有几户人家就印这种画,画的名字叫“土爷祈福”。我在小镇上,看到之后,回家问老人,老人讲出了它的历史,它的来历。当年,王爷府有一位公子,王爷进京向康熙述职去了,公子在家主持家政。这一天,送信使者来了,公子一看不是原来的色格,而是一位俊美的日娜姑娘。日娜把信交到公子的手里,转身上马走了。公子一眼就看上了日娜,可是,日娜已经飞马走远。于是,公子就叫仆人打听,日娜是哪一家姑娘。知道后,他叫人上门提亲,色格知道王府是是非之地,一个信使的女儿是没资格嫁进去的,色格不答应。等到王爷从京城又来信时,日娜又来送信,公子留下日娜,向她表白心意。日娜当场拒绝。但又不能不送信啊!日久天长,公子的人品渐渐显露出来,日娜也一一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在腊月二十三小年请灶神的这一天,日娜又来送信了,公子为了表达对她和家人敬意,就把木版印刷的“土爷祈福”送给了日娜。日娜接受了,带回家,全家人在“土爷祈福”的画前,膜拜叩头。村里人知道了,都纷纷来观看,也都想得到这样一张画。后来,王府的一位仆人,从王府偷走了一张。这一张从此就在民间传开。如今,小镇上的“土爷祈福”是不是当年的那幅啊!
小镇的这种古老,能不能算作物质文化,我不敢妄论。但它却影响着小镇人们的精神与生活。腊月又来了,那北方冬寒的落在这片土地上,雪花银白灿烂生辉,凝结的冰块亮亮而升华。小镇背靠着的莲花山,在白雪覆盖下,形成一条蜿蜒曲折的长龙,难怪康熙会在此驻足,难怪这里要有一个王府驻守。日娜与色格,最终有没有相爱在一起,后来传说 不一,但那可是挚真挚爱的美。小镇有这样的美丽走来,小镇的日子是那么有情有意。古老的寺庙与那棵千年的老松,有人说就是公子与日娜的见证。日娜因为把“土爷祈福”传了下来,公子因为追求日娜而走到今天,所以,日娜住在寺庙里,做了后人永久的纪念。公子做了古松,阳刚地留在人们的视觉里。如果能把美丽延伸一下该多好,这座寺庙几经风雨,如今红得耀眼的庙门,从很远的地方就能望见,那青色的砖瓦是当今人用心选材配上的,是一种虔诚,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招牌。一个美丽的女子,在东仓的小河边,守望大凌河,站在这里,她看到了后人的幸福,看到后人的努力。当那棵老松在她寺庙的屋檐上延出片片荫凉时,日娜在寺庙跪坐的姿势该是多么的幸福,多么的安稳,又是多么的 舒心啊!在这里,上天有灵的说法是成立的,事实存于此,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了,总会一代接一代的传下去,总会一代接一代的有新的奇迹。
张日新
(一)
冬天早晨的太阳羞嗒嗒地在东边的山岗上红润起来,小镇上的一切还很安然。小镇是楼房的小镇。小镇是柏油路的小镇。小镇改变了模样,小镇也换了几代人。
找不到让人回忆的地方了。只有在小镇上四处绕它个半小时,而且心里还要一直想着干什么,这样才能找到想看的目标。即使找到了,目标已经模糊,这又能怎样呢。带着一种二十年前的心情往它跟前走,结果走到跟前,就有了大失所望。那个景,那个物,都不是以前的模样了。让双眼读来,又让心回忆,就是找不准该怎么为它说上几句才能表白自己的心里。但是,失望的总是片刻,接下来就是惊喜,一个古老的地方有了当今的保护,有了人的爱惜。只不过,爱惜有点过分了,护的有点可悲。历史都是让人们向前的,物也是如此,没人亲近了,它存在的日子还幸福吗!
古楼在小镇上存在了三千多年。当初,中学的学生没有住宿的地方,就决定让学生住在古楼里。古楼分上下两层,楼板都是木制的,很厚,很厚。从一楼上去,踏着木制楼梯,一阵咚咚的响,那响声跟擂鼓一样,有时错落有致,有时就是乱七八糟。一群二十几岁的后生,冬天是考验他们的时候,因此,男生都住到了楼上去。女生在楼下,而且有特殊的待遇,学校在一楼都搭上了大炕,说不能让女孩着凉,男孩子是铁打的,住在什么地都行。就这样,古楼在冬天的日子,就分成了南北极。楼上是北极,夜晚脸盆里放的水,早晨起床一看就冻成了大大的冰块,于是,各个都拿起鞋底吧嗒吧嗒的掴冰,冰裂了,水有了,用手指去戳,激灵一下,缩回手,再去戳,试过几下之后,两手一起下去,撩起一捧水,冲着朦朦胧胧的脸,就是一下,又一个大激灵,睡神飞,干劲来,一天的日子又开始了。女生有了热炕,就不爱起床,天天生活老师跟狼一样的叫喊,几次之后,才渐渐有几个勤奋的淑女起床,上操,进班,学习,到后来,经验证明,那些淑女们都成了气候。
古楼自从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住上学生,古楼那历史的传说,那地位的威风,就渐渐消失了。高大的身材,永久的站立,在现在看来,十分辛苦。如果在那个时代看出它的价值,看出它的内涵,看出它的历史,也就不会让人一边感伤,一边修葺了。古楼其实是为一座大佛来建的,佛像的整个身子都在古楼里。知道的人说,佛像的上身在二楼,下身在一楼,佛的头部占据了二楼的三分之二空间。人们来此,在一楼要面对佛脚,先扣首,再上香,这就让我想起了一句古话“上庙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进古楼,第一眼见的就是佛脚。佛脚很大,足足有三米长,那脚趾一个个清晰地光光的露在外面,有一种恐惧,也有一种浩大。人们到了二楼,就面对佛光普照的大佛了。佛祖慈眉善目,佛祖泰然安宁,微笑含情,释怀旷远。见到这样佛祖,人们的心开始有了希望,有了依靠,好像还有了一种解脱。两楼高的大佛,在小镇上,跟岁月比,它把岁月苍苍纳怀;跟自然比,它把自然的天地占上了一个空间;跟人比,它又把人的精神往圣天之道上皈依。如此的一尊大佛,现在没有了,只剩下一个残断苍苍的古楼身躯,青色的砖瓦被风雨侵蚀得随风而飘落。古老的木板,被人踏出的脚印成了不灭的记忆。谁把大佛推倒的?历史有岁月,历史也做了证明。现在看来,古楼的外形,也足以闪亮历史的光辉,它不仅是为佛像而闪光的一座建筑,它还是一段记住历史的证明。古楼修缮了,带上了我们当今人的理念。因此,它就飘动出了另外一种神韵。从外地来到这里,高高的古楼,映着阳光,木窗上的红漆打着人的眼,有让人走近沉稳心态的大气,有让人看苍苍世界悟得人生艰辛的感怀。
古楼如今没有了佛像,有人曾经想重新建起,但最终还是没有成功。古楼的文明与智慧消失了,尽管现代人如此的伟大,可是,还是没能做到,难道还不是一个感伤吗?跟历史走过来,让历史不悲哀,这才是我们今后永远吸取的教训。我走上古楼,扶着古楼窗子远望,莲花山的山泉之水还与它相应吗?立龙山的龙首还与它对峙吗?天上的白云在这个冬天少了,就如我的心,一切淡然了许多,也释怀了许多。
(二)
小镇上,有几颗出了名的古松,古松在寺庙的周围站立着。我在读书的时候,毕业那年几位同学叫上我,在古松底下照了一张相。那时,没有彩照,黑白的一张相片我留到了今天,当我拿出来看一看时,心中对时光的远去有些感伤了,记忆在自己的岁月中一直让生活过滤,记忆也让自己的人生中折射出美好。
我的小镇,因为有古老的松柏生存,因为有旧时代王爷的美誉,因此,人在此得以生活居住。有一条小小的河,把小镇包围了起来,几座寺庙,又有几棵老松,风景就是一个又一个特写的镜头。无论近观,还是远看,这个独特的地理位置都让人激动。有一颗古松叫“鹰爪松”,当初在它脚下生活的时候,没有感到它的鹰姿美在何处,可是,当我们在它的身旁照了相,留了影,过了二十几年来看相片时,心就一下子想起了好多,这是生活阅历丰富了,还是人生学识增长了。反正,一眼就读到,这古老的松,真的如鹰一样在我们几个伙伴的身后展翅。风景用人陪衬之后,风景就大气,就有意义。古老的鹰爪松,主干有两搂来粗,那在主干上的三个分支,就是一个鹰。一枝为头,头在空中高高扬起,两枝为翅,苍劲展开。望着这鹰,看它在动,听它在叫,心中涌来一种天地造神的感觉,心中生出一种见而生畏的胆怯。真有古老的阴森在里面,真有震慑小镇时空的魔力。
小镇历史上叫东仓,也叫王爷府。东仓比王爷府更有说服力。当年康熙爷来到这里,是考察民情,也是为自己寻找休闲住地。这个小镇北靠莲花山,南对悠悠流动的大凌河,四周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山依靠,水相随,远处凌河滔滔声,近处小溪窃窃语。这对小镇生活的环境来说,就是天然作美,地理生辉。康熙有心思要把休闲的山庄建在此地。可是,当走到莲花山的对面那座孤山时,康熙读出了自然巧夺天工的壮美。一座孤山,独自在一块平原上站立,周围都是绿油油的庄稼,开阔的平原,起伏的绿色,一座孤立的小山就如小船坐在绿色大海上,荡着悠悠的风,望着远近的山。再看四周,白狼山在西面相对,莲花山在北相依,立龙山在东翘首,这个小小的孤山啊!让康熙立刻悟出:人间胜景孤山处,三山相拥江南无。于是,他问当地人,当地人开口就说,这是“猪山”。康熙听了,心里不是滋味,明明看着的是个孤立的小山,怎么是猪山呢。要是猪山,就不能在此落脚,因为,猪是要吃糠的呀!康熙带这样的遗憾,离开了孤山。从此,这个休闲山庄也就从小镇擦肩而过。虽然后来有好多说法,虽然,后来又找了好多理由,但历史的现实却让这古老的鹰爪松作证了。康熙在王爷府待了一段时间,就让奴才为他栽下了这棵鹰爪松,松长了起来,寺庙也建了起来。寺庙与松就在小镇上与岁月前行,谁还能找到古代帝王的手迹啊!谁还能把老松的岁月记起?
一个小镇,有古老的东西,才显得沉稳,显得大气。小镇在历史文物的映衬下折出当今时代的光辉。给人创设优美,给生活增添活力。寺庙与古松融合在了一起,小镇的人气从此旺了起来。每一种古老,都是文明的历史:每一种古老都是岁月的记忆。无论古代帝王有过怎样的设计,无论一个王府有过多少传奇,走到今天,都是历史的长久封存。小镇就是一幅乡村田野上的美丽图画了,这一方水土,这一方人,都围绕它而生存,而发展。
(三)
现在的小镇,前面有一条光亮亮的柏油路,后面有一条七十年代修的小铁路。铁路如今还是那么悠闲,每天除了路过二趟客车,再有两趟货车之外,就是铁轨静静地卧在那,听大凌河的水声,观立龙山的龙首。思索与沉稳成了这铁路的本分。小镇的人,一直行动很快,一直有超前的意识,也许正是因为有古老王府的生活底蕴,今天还有人带着那点派头,在小镇的街上来回游逛。快到过年的时候,小镇最热闹,有一种板画是小镇上的特产。说是特产,有点不合情理,他是出自王爷府家中的一种手艺,用木板做底板,把文字与花纹都刻到木板上,然后用木板往纸上印。有点像雕版印刷,又有所不同。木版是用上等的安梨木做的,梨木不走形,不开裂,用起来长久。每年小年过后,有几户人家就印这种画,画的名字叫“土爷祈福”。我在小镇上,看到之后,回家问老人,老人讲出了它的历史,它的来历。当年,王爷府有一位公子,王爷进京向康熙述职去了,公子在家主持家政。这一天,送信使者来了,公子一看不是原来的色格,而是一位俊美的日娜姑娘。日娜把信交到公子的手里,转身上马走了。公子一眼就看上了日娜,可是,日娜已经飞马走远。于是,公子就叫仆人打听,日娜是哪一家姑娘。知道后,他叫人上门提亲,色格知道王府是是非之地,一个信使的女儿是没资格嫁进去的,色格不答应。等到王爷从京城又来信时,日娜又来送信,公子留下日娜,向她表白心意。日娜当场拒绝。但又不能不送信啊!日久天长,公子的人品渐渐显露出来,日娜也一一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在腊月二十三小年请灶神的这一天,日娜又来送信了,公子为了表达对她和家人敬意,就把木版印刷的“土爷祈福”送给了日娜。日娜接受了,带回家,全家人在“土爷祈福”的画前,膜拜叩头。村里人知道了,都纷纷来观看,也都想得到这样一张画。后来,王府的一位仆人,从王府偷走了一张。这一张从此就在民间传开。如今,小镇上的“土爷祈福”是不是当年的那幅啊!
小镇的这种古老,能不能算作物质文化,我不敢妄论。但它却影响着小镇人们的精神与生活。腊月又来了,那北方冬寒的落在这片土地上,雪花银白灿烂生辉,凝结的冰块亮亮而升华。小镇背靠着的莲花山,在白雪覆盖下,形成一条蜿蜒曲折的长龙,难怪康熙会在此驻足,难怪这里要有一个王府驻守。日娜与色格,最终有没有相爱在一起,后来传说 不一,但那可是挚真挚爱的美。小镇有这样的美丽走来,小镇的日子是那么有情有意。古老的寺庙与那棵千年的老松,有人说就是公子与日娜的见证。日娜因为把“土爷祈福”传了下来,公子因为追求日娜而走到今天,所以,日娜住在寺庙里,做了后人永久的纪念。公子做了古松,阳刚地留在人们的视觉里。如果能把美丽延伸一下该多好,这座寺庙几经风雨,如今红得耀眼的庙门,从很远的地方就能望见,那青色的砖瓦是当今人用心选材配上的,是一种虔诚,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招牌。一个美丽的女子,在东仓的小河边,守望大凌河,站在这里,她看到了后人的幸福,看到后人的努力。当那棵老松在她寺庙的屋檐上延出片片荫凉时,日娜在寺庙跪坐的姿势该是多么的幸福,多么的安稳,又是多么的 舒心啊!在这里,上天有灵的说法是成立的,事实存于此,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了,总会一代接一代的传下去,总会一代接一代的有新的奇迹。
张日新
(一)
冬天早晨的太阳羞嗒嗒地在东边的山岗上红润起来,小镇上的一切还很安然。小镇是楼房的小镇。小镇是柏油路的小镇。小镇改变了模样,小镇也换了几代人。
找不到让人回忆的地方了。只有在小镇上四处绕它个半小时,而且心里还要一直想着干什么,这样才能找到想看的目标。即使找到了,目标已经模糊,这又能怎样呢。带着一种二十年前的心情往它跟前走,结果走到跟前,就有了大失所望。那个景,那个物,都不是以前的模样了。让双眼读来,又让心回忆,就是找不准该怎么为它说上几句才能表白自己的心里。但是,失望的总是片刻,接下来就是惊喜,一个古老的地方有了当今的保护,有了人的爱惜。只不过,爱惜有点过分了,护的有点可悲。历史都是让人们向前的,物也是如此,没人亲近了,它存在的日子还幸福吗!
古楼在小镇上存在了三千多年。当初,中学的学生没有住宿的地方,就决定让学生住在古楼里。古楼分上下两层,楼板都是木制的,很厚,很厚。从一楼上去,踏着木制楼梯,一阵咚咚的响,那响声跟擂鼓一样,有时错落有致,有时就是乱七八糟。一群二十几岁的后生,冬天是考验他们的时候,因此,男生都住到了楼上去。女生在楼下,而且有特殊的待遇,学校在一楼都搭上了大炕,说不能让女孩着凉,男孩子是铁打的,住在什么地都行。就这样,古楼在冬天的日子,就分成了南北极。楼上是北极,夜晚脸盆里放的水,早晨起床一看就冻成了大大的冰块,于是,各个都拿起鞋底吧嗒吧嗒的掴冰,冰裂了,水有了,用手指去戳,激灵一下,缩回手,再去戳,试过几下之后,两手一起下去,撩起一捧水,冲着朦朦胧胧的脸,就是一下,又一个大激灵,睡神飞,干劲来,一天的日子又开始了。女生有了热炕,就不爱起床,天天生活老师跟狼一样的叫喊,几次之后,才渐渐有几个勤奋的淑女起床,上操,进班,学习,到后来,经验证明,那些淑女们都成了气候。
古楼自从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住上学生,古楼那历史的传说,那地位的威风,就渐渐消失了。高大的身材,永久的站立,在现在看来,十分辛苦。如果在那个时代看出它的价值,看出它的内涵,看出它的历史,也就不会让人一边感伤,一边修葺了。古楼其实是为一座大佛来建的,佛像的整个身子都在古楼里。知道的人说,佛像的上身在二楼,下身在一楼,佛的头部占据了二楼的三分之二空间。人们来此,在一楼要面对佛脚,先扣首,再上香,这就让我想起了一句古话“上庙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进古楼,第一眼见的就是佛脚。佛脚很大,足足有三米长,那脚趾一个个清晰地光光的露在外面,有一种恐惧,也有一种浩大。人们到了二楼,就面对佛光普照的大佛了。佛祖慈眉善目,佛祖泰然安宁,微笑含情,释怀旷远。见到这样佛祖,人们的心开始有了希望,有了依靠,好像还有了一种解脱。两楼高的大佛,在小镇上,跟岁月比,它把岁月苍苍纳怀;跟自然比,它把自然的天地占上了一个空间;跟人比,它又把人的精神往圣天之道上皈依。如此的一尊大佛,现在没有了,只剩下一个残断苍苍的古楼身躯,青色的砖瓦被风雨侵蚀得随风而飘落。古老的木板,被人踏出的脚印成了不灭的记忆。谁把大佛推倒的?历史有岁月,历史也做了证明。现在看来,古楼的外形,也足以闪亮历史的光辉,它不仅是为佛像而闪光的一座建筑,它还是一段记住历史的证明。古楼修缮了,带上了我们当今人的理念。因此,它就飘动出了另外一种神韵。从外地来到这里,高高的古楼,映着阳光,木窗上的红漆打着人的眼,有让人走近沉稳心态的大气,有让人看苍苍世界悟得人生艰辛的感怀。
古楼如今没有了佛像,有人曾经想重新建起,但最终还是没有成功。古楼的文明与智慧消失了,尽管现代人如此的伟大,可是,还是没能做到,难道还不是一个感伤吗?跟历史走过来,让历史不悲哀,这才是我们今后永远吸取的教训。我走上古楼,扶着古楼窗子远望,莲花山的山泉之水还与它相应吗?立龙山的龙首还与它对峙吗?天上的白云在这个冬天少了,就如我的心,一切淡然了许多,也释怀了许多。
(二)
小镇上,有几颗出了名的古松,古松在寺庙的周围站立着。我在读书的时候,毕业那年几位同学叫上我,在古松底下照了一张相。那时,没有彩照,黑白的一张相片我留到了今天,当我拿出来看一看时,心中对时光的远去有些感伤了,记忆在自己的岁月中一直让生活过滤,记忆也让自己的人生中折射出美好。
我的小镇,因为有古老的松柏生存,因为有旧时代王爷的美誉,因此,人在此得以生活居住。有一条小小的河,把小镇包围了起来,几座寺庙,又有几棵老松,风景就是一个又一个特写的镜头。无论近观,还是远看,这个独特的地理位置都让人激动。有一颗古松叫“鹰爪松”,当初在它脚下生活的时候,没有感到它的鹰姿美在何处,可是,当我们在它的身旁照了相,留了影,过了二十几年来看相片时,心就一下子想起了好多,这是生活阅历丰富了,还是人生学识增长了。反正,一眼就读到,这古老的松,真的如鹰一样在我们几个伙伴的身后展翅。风景用人陪衬之后,风景就大气,就有意义。古老的鹰爪松,主干有两搂来粗,那在主干上的三个分支,就是一个鹰。一枝为头,头在空中高高扬起,两枝为翅,苍劲展开。望着这鹰,看它在动,听它在叫,心中涌来一种天地造神的感觉,心中生出一种见而生畏的胆怯。真有古老的阴森在里面,真有震慑小镇时空的魔力。
小镇历史上叫东仓,也叫王爷府。东仓比王爷府更有说服力。当年康熙爷来到这里,是考察民情,也是为自己寻找休闲住地。这个小镇北靠莲花山,南对悠悠流动的大凌河,四周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山依靠,水相随,远处凌河滔滔声,近处小溪窃窃语。这对小镇生活的环境来说,就是天然作美,地理生辉。康熙有心思要把休闲的山庄建在此地。可是,当走到莲花山的对面那座孤山时,康熙读出了自然巧夺天工的壮美。一座孤山,独自在一块平原上站立,周围都是绿油油的庄稼,开阔的平原,起伏的绿色,一座孤立的小山就如小船坐在绿色大海上,荡着悠悠的风,望着远近的山。再看四周,白狼山在西面相对,莲花山在北相依,立龙山在东翘首,这个小小的孤山啊!让康熙立刻悟出:人间胜景孤山处,三山相拥江南无。于是,他问当地人,当地人开口就说,这是“猪山”。康熙听了,心里不是滋味,明明看着的是个孤立的小山,怎么是猪山呢。要是猪山,就不能在此落脚,因为,猪是要吃糠的呀!康熙带这样的遗憾,离开了孤山。从此,这个休闲山庄也就从小镇擦肩而过。虽然后来有好多说法,虽然,后来又找了好多理由,但历史的现实却让这古老的鹰爪松作证了。康熙在王爷府待了一段时间,就让奴才为他栽下了这棵鹰爪松,松长了起来,寺庙也建了起来。寺庙与松就在小镇上与岁月前行,谁还能找到古代帝王的手迹啊!谁还能把老松的岁月记起?
一个小镇,有古老的东西,才显得沉稳,显得大气。小镇在历史文物的映衬下折出当今时代的光辉。给人创设优美,给生活增添活力。寺庙与古松融合在了一起,小镇的人气从此旺了起来。每一种古老,都是文明的历史:每一种古老都是岁月的记忆。无论古代帝王有过怎样的设计,无论一个王府有过多少传奇,走到今天,都是历史的长久封存。小镇就是一幅乡村田野上的美丽图画。一方水土,一方人,都要围绕它生存发展了。
(三)
现在的小镇,前面有一条光亮亮的柏油路,后面有一条七十年代修的小铁路。铁路如今还是那么悠闲,每天除了路过二趟客车,再有两趟货车之外,就是铁轨静静地卧在那,听大凌河的水声,观立龙山的龙首。思索与沉稳成了这铁路的本分。小镇的人,一直行动很快,一直有超前的意识,也许正是因为有古老王府的生活底蕴,今天还有人带着那点派头,在小镇的街上来回游逛。快到过年的时候,小镇最热闹,有一种板画是小镇上的特产。说是特产,有点不合情理,他是出自王爷府家中的一种手艺,用木板做底板,把文字与花纹都刻到木板上,然后用木板往纸上印。有点像雕版印刷,又有所不同。木版是用上等的安梨木做的,梨木不走形,不开裂,用起来长久。每年小年过后,有几户人家就印这种画,画的名字叫“土爷祈福”。我在小镇上,看到之后,回家问老人,老人讲出了它的历史,它的来历。当年,王爷府有一位公子,王爷进京向康熙述职去了,公子在家主持家政。这一天,送信使者来了,公子一看不是原来的色格,而是一位俊美的日娜姑娘。日娜把信交到公子的手里,转身上马走了。公子一眼就看上了日娜,可是,日娜已经飞马走远。于是,公子就叫仆人打听,日娜是哪一家姑娘。知道后,他叫人上门提亲,色格知道王府是是非之地,一个信使的女儿是没资格嫁进去的,色格不答应。等到王爷从京城又来信时,日娜又来送信,公子留下日娜,向她表白心意。日娜当场拒绝。但又不能不送信啊!日久天长,公子的人品渐渐显露出来,日娜也一一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在腊月二十三小年请灶神的这一天,日娜又来送信了,公子为了表达对她和家人敬意,就把木版印刷的“土爷祈福”送给了日娜。日娜接受了,带回家,全家人在“土爷祈福”的画前,膜拜叩头。村里人知道了,都纷纷来观看,也都想得到这样一张画。后来,王府的一位仆人,从王府偷走了一张。这一张从此就在民间传开。如今,小镇上的“土爷祈福”是不是当年的那幅啊!
小镇的这种古老,能不能算作物质文化,我不敢妄论。但它却影响着小镇人们的精神与生活。腊月又来了,那北方冬寒的落在这片土地上,雪花银白灿烂生辉,凝结的冰块亮亮而升华。小镇背靠着的莲花山,在白雪覆盖下,形成一条蜿蜒曲折的长龙,难怪康熙会在此驻足,难怪这里要有一个王府驻守。日娜与色格,最终有没有相爱在一起,后来传说 不一,但那可是挚真挚爱的美。小镇有这样的美丽走来,小镇的日子是那么有情有意。古老的寺庙与那棵千年的老松,有人说就是公子与日娜的见证。日娜因为把“土爷祈福”传了下来,公子因为追求日娜而走到今天,所以,日娜住在寺庙里,做了后人永久的纪念。公子做了古松,阳刚地留在人们的视觉里。如果能把美丽延伸一下该多好,这座寺庙几经风雨,如今红得耀眼的庙门,从很远的地方就能望见,那青色的砖瓦是当今人用心选材配上的,是一种虔诚,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招牌。一个美丽的女子,在东仓的小河边,守望大凌河,站在这里,她看到了后人的幸福,看到后人的努力。当那棵老松在她寺庙的屋檐上遮出片片荫凉时,日娜在寺庙跪坐的姿势该是多么的幸福,多么的安稳,又是多么的舒心啊!在这里,上天有灵的说法是成立的。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了,总会一代接一代的传下去,一代接一代有新的传奇。这是乡村小镇永恒的美丽,永恒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