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陇耕的头像

陇耕

网站用户

其他
202106/23
分享

以我之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不仅是学习的指南针,也是学习的助推器。那我们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呢?

好奇是人类的天性,学生可以在观察和练习中自然习得。在平日教学中,老师可以展示自己的好奇。老师们在阅读文章时,看到图片时,观看视频时,甚至是在和学生的对话中,按下暂停并分享此刻的想法,包括如何思考、思考的内容、促使思考的原因、思考后提出的问题——任何激发自己兴趣的点,都是好奇心的“用武之地”。这比“大家听懂了吗?”、“还有没有其他问题?”、“有问题的请举手”的对话更见成效,因为类似这样的沟通很容易被学生所忽略。最重要的是,向学生展现由这份好奇心带领自己思考的勇气。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孩子们勤于思考,勇于讨论,敢于发言,不要用对错去衡量甚至打击孩子,保护好可贵的好奇心。

比如,学习陆游的《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我会好奇诗题中的地点到底是在何方,毕竟诗人所到之处、所留之诗,皆能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当我看到诗中“莫笑”二字时,我就会想到这到底是笑还是不笑,如果不笑为何还要写“莫笑”,岂不是多此一举吗?通过“丰年”二字,我又能知道些什么呢?为什么这地方的农民如此热情好客,这都不是简单翻译诗句就能得到的答案。

再看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中那么多景物,为什么诗人偏偏只写了这几种呢?一个“疑”字所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还是地形复杂的客观存在。“又一村”说明了什么?你品,你细品。疑若无路,忽又开朗,这似有似无意境,能表达什么。

乡村的风俗我知道,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我却不得而知。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即将离去,乡亲们估计也都巴不得他早点走,他哪来的自信说今后还要来这里?并且是大晚上来敲门。这样一想,我就特别想知道,陆游与山西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就这样,教学过程中,我穿插着自己的分析,向他们演示我是如何被好奇心带着一步步进行猜想的。之后在学生积极参与下,我们一起思考,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综上,以我之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尽可能创造思考与探索的机会,凡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学生一般都有强烈的参与热情,学习的好奇心能够得以维持。所以,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教授知识,更要致力于让学生产生自觉独立地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欲望。


【原载于《德育报》2020年10月19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