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何小龙的头像

何小龙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02/05
分享

《鹰唳关山》第三章 成立借粮队连载

白晃晃的太阳,靠近关山之巅,仍然不能直视。离天黑尚早,武志林在厨房里做了一碗糊汤喝了,从自己住的屋子里取出一根棍,在院子里舞了起来。虽然因吃不饱饭,体力跟不上,但他的一些招式做得还是很扎实,抡棍呼呼生风,而双手持棍劈下又猛然收回弓步前戳的动作,刚劲有力。练完棍他又打了一套拳,这是崆峒派武术飞龙门中的拳术,踢、打、摔、拿等一套动作做下来,他身上出了汗,感觉很痛快、舒爽,有好久他都没有这样练了。

武志林把木棍立在门背后,擦了把脸,躺在炕上,等赵东他们来。出了汗的脊背贴在光溜溜的苇席上很是凉快。

这席是他和师傅女儿玉秀结婚前,师傅挑选了最好的苇秆破篾条编的,算是给女儿的嫁妆。

师傅叫张友和,年过六旬,瘦高个子,可能长期编席的原因,背有点驼。师傅不是本地人,他是3年前带着女儿玉秀从陕西逃难来的。听师傅讲,他家在汉中农村,那里连年军阀混战,今天这帮军阀攻城了,过一段另一帮军阀又驻扎了,每来一次扛枪扛炮的,必要向老百姓征收粮饷,老百姓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有一年,一个军阀督军逼得紧,急征4万大洋,他们县知事被逼得走投无路,吞食大烟自杀了。他怕女儿被兵匪祸害,就随一些难民流落到甘肃。他们先是落脚于仪州城,在小旅店住了几天,身上带的盘缠快花完了,可眼前路还黑着,他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看着16岁的女儿头发蓬乱,一张俊俏的脸蜡黄蜡黄,衣服脏兮兮的也顾不上洗,跟着他没吃过一顿饱饭,他心焦得整夜整夜失眠。这样下去不行,得找个营生。他带女儿就去农贸市场转转,发现这里卖货的人很少,生意萧条,有一个卖席的还是外县人,当地人不会编席,他就决定重操旧业——编席,混口饭吃。他们祖上都是靠编席为生的。后来,他打听到关河镇河湾村满河滩都长着芦苇,就一路询问找到这个村,在武志林家租房住了下来。原说好一个月房租是一块银元,武志林母亲看到张友和竟能把村里人当柴禾烧的苇秆子割回来,像变戏法似的,划成条条编席卖钱,这房租就不收了,干脆让武志林拜他为师,学这门编席手艺。这以后,两家人增进了关系,开始在一个锅里搅勺了。玉秀俨然如闺女一般,帮武志林母亲干干家务、做做饭,张友和每次去镇上或县城卖席回来,必要置办点生活用品、买些蔬菜。

给你添麻烦了,让你多做两个人的饭。有一天,张友和挺歉疚地对武志林母亲说。

武志林母亲也是个厚道人,爽快地说:这有啥麻烦的,就多添了两瓢水,你是个能人,别嫌这饭做得缺盐少醋的。

张友和说:哪会弹嫌呢,这一路逃难过来,眼睁睁看着难民死得压摞摞,能有口饭吃已是天大的福气了!

其实,武志林母亲对张友和父女俩好,还是有私心的,自第一眼见了玉秀,她打心眼里喜欢,觉得跟儿子志林很般配,要是俩娃能走到一搭,她的心也就安了。所以,她是把玉秀当做女儿来心疼的,给儿子志林纳布鞋时,总不忘给玉秀纳一双三寸金莲鞋。

那几年,雨水好,一过5月,冒芽的芦苇就像比个子似的使劲往高长,到了夏天,一走进河湾村,首先扑入眼里的就是河边大片芦苇,绿莹莹的好看,风一吹发出沙沙的声响,平时很少见的鸟雀也飞了来,在芦苇荡里叽叽喳喳飞窜嬉戏。入冬以后,就可以割泛黄的芦苇了。这时候,武志林就跟着师傅割芦苇。母亲做饭,玉秀迈着她的三寸金莲去送饭。有时,师傅拉一架子车芦苇回去,留下武志林和玉秀两个人,玉秀害羞不大说话,只拿扑闪扑闪的大眼睛看着武志林弓腰忙活。武志林额头上渗出的汗珠闪闪发亮,玉秀想给他擦下,又怕别人说闲话,瞅瞅四周无人,就喊了声志林哥,志林扭过头一笑,她就把手帕递过去,志林会意接过,擦了额头和脸上的汗,把手帕还给了玉秀,这手中的镰刀就抡得更欢了。

武志林和玉秀在一起的亲热劲,两个老人都看在眼里。

有次,武志林用架子车拉上几卷席和玉秀去了县城农贸市场后,武志林母亲一边看张友和编席,一边就提了亲:他叔,玉秀长得俊,我儿子相貌也不差,你也看见了,俩娃在一起也能说到一搭,咱们就结了亲家吧。

张友和停下手里的活,眼睛笑成一条缝:老嫂子,我就等你这句话哩!志林这娃我也喜欢,实诚,懂事,你看学编席,踏踏实实,没多久自己就能编了。

武志林母亲说:一个女婿半个儿,我让娃以后好好孝敬你,俩娃生了孩子,我给抓养!

那就这么定了,今年过年给俩娃把婚事办了!张友和乐呵呵说。

武志林和玉秀回来后,母亲就把为他俩订亲的事给武志林说了,武志林高兴得很,缸里水还多着呢,他又去河边挑了一担,提一木桶水往缸里倒时,胳膊上的疙瘩肉一颤一颤。

张友和肯定也给女儿透露了这个喜讯,下午玉秀帮武志林母亲做饭时,脸蛋一直红扑扑的,眉眼间透着喜气。

到了春节,两个老人就给俩娃操办了婚事。都是穷人家,也没有邀请多少人,来参加婚礼的就是邻居和赵东他们几个人。

张友和给女儿最好的嫁妆就是这张席,一个毛茬都没有,图案又美观。

陷入回忆中的武志林抚摸着苇席,心里隐隐作痛!婚前婚后,那段日子多么美好,却因玉秀难产去世而终结了,给他留下无尽的伤痛。

祸不单行。玉秀去世不久,师傅用架子车拉上几卷席去安口镇卖,回来在关山梁遇到兵匪抢劫,师傅扔下架子车随几个商人向附近山上跑去,追赶的兵匪开了枪……

武志林得到消息去关山梁找到师傅的时候,他的尸体已被野狗撕扯得血肉模糊,惨不忍睹。武志林跪下哭了一阵,脱下外衣,把师傅的残骸和血衣包裹了带回来,埋在玉秀的坟旁,立了一块碑。

现在母亲又去世,悲伤如石,重重地压在武志林的心上。也许真该干一番事情了,才能排解心中积压的太多块垒。

屋子里的光线越来越暗,天渐渐黑了。对武志林这样一种家境来说,点煤油灯都是奢侈,以前母亲在的时候,除非要在晚上赶做针线活才点一会煤油灯,大多时候,天一黑,一家人就早早上炕睡觉,睡得越早越好,这既能节省力气,还能省些煤油。武志林还发现,睡眠是个好东西,只要人一瞌睡,把啥事都忘了,忘了饥饿,忘了烦忧。但今晚,他是不能早早睡的,他不仅毫无睡意,还有点小兴奋,他想赵东他们快来了吧。

武志林走出屋子,看到夜空的月亮又大又圆,鱼鳞状云絮泛起波纹,关山的轮廓清晰地映在天幕上,便判断今天是阴历十五,因为只有在这一天月亮才会这么圆的。平时他对时间的概念很模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祖祖辈辈也都是这个样子。由于贫穷,即使过年,他家里也没有啥大的动静,不过是到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敬上香,帮母亲打扫家里的卫生,用鸡毛掸子轻轻拂掉房角吊着的灰网,到了大年三十这天,给大门的门框两边贴上对联,门板上贴上门神——秦琼敬德,然后穿上提前洗干净的衣服。再就是到了元宵节过后不久,即正月二十三燎疳:在大门口把提前割的蒿草集中起来点燃,从火堆上往过跳,据说能祛邪避难,图个吉利。这都是凭力气能干的事情,需要的只是一颗虔诚之心。而吃的仍然很简单,最好的吃食就是母亲在除夕之夜用麦面和黄面包的一顿酸菜饺子,用黄面掺莜麦面炸的比油饼小一点的油圈。死一般寂静的村子,不时燃放鞭炮的是那些地主、乡绅和富户家,这些有钱人才会把过年过节当回事,乐在其中。这就体现出一种不公平,大家都知道这种不公平,但又不知如何去改变,只能凭一个心上插把刀的“忍”字调节波动的情绪,默默吞下残酷现实酿制的苦酒。这样一想,武志林就觉得刘勇、赵东他们鼓动借粮的事是对的,说的那些话也是有道理的。这事能否干成,先走一步再说。老是怕这怕那,啥事都弄不成。就像这关山,你不攀爬一回,咋知道它的高与低、险与峻?

武志林的思绪,在这月下梳理得越来越亮堂,这时,他听见有人敲院门,快步走过去开了门,赵东他们一下子涌进来——是的,是涌进来,因为人数之多,超出武志林的想象。他大概数了数,有五十多个人,其中还有五十多岁的。

屋子里坐不下,大家都站在院子里。都是一个村的,武志林没有不认识的,只是平时见面机会少,这下,一件共同要干的事情——被饥饿逼出的事情,把大家团结起来了。

武志林握了握王海成、刘勇的手,拍了拍赵东的肩膀,夸他们能顶住事。史新荣没来,这让他颇感意外,也有些失望。

他问赵东:你没见史新荣?

没等赵东开口,王海成说:我把人联络好后,去他家找他,他让我先走,说老人身体不好,一时还脱不开身。

赵东一听这话,生气道:史新荣原来是干打雷不下雨呀,这事还是他嚷起来的,咋当缩头乌龟了!一天光耍嘴皮子咋能行。

武志林对赵东说:先别急,他不能来,可能真的脱不开身,这咱能理解。这也不影响啥,今晚来了这么多人,借粮的事就可以弄。

刘勇说:就是,我去联络人,一说来意,大家都很支持,这说明咱们干的事是顺应民心的,志林哥,你就带领我们去借粮吧!

随后,武志林对大家讲明向有钱人借粮的意图:饥荒还在持续,敌坟岗已经埋不下人了,咱们走这一步就是为了有口饭吃,不能眼睁睁地等着饿死。他地主老财是人,咱是泥捏的吗?既然大家信得过我武志林,我今天就铁板钉钉子说个硬话:这事是由我打头的,借粮以我的名义立字据,官府若追究责任,由我一个人来承担,决不连累大家!

武志林的一席话一下子引爆了大家的情绪,有的说早就该这么弄了。有的说,那些地主老财平时没少压榨咱们,咱们要让他们吃了瓦渣,拉个砖头。有的问,万一有钱人不给咱们借粮咋办。接过其话茬的人则说,软的不行来硬的,不信他们不给借。

武志林说:为了咱村父老乡亲不再挨饿,我首先保证,我是不会退缩的!

志林,我们听你的,你说咋干就咋干。大家齐声说。虽然在夜色里看不清他们的神态表情,但武志林能够感觉到,这些饥民求生存的愿望是那么的强烈,他们的心就像快要熄灭的灯芯,经他一挑,又瞬间迸发出炽亮的光焰。

武志林顿感肩上压了一副沉甸甸的担子,他对大家说:改板还要打墨线呢,咱也得立个规矩,大家推荐一个能写会算的人。

他的话音刚落,一个叫史来旺的中年汉子,就被众人推到武志林面前。武志林借着月光定睛细瞅:此人原来他认识,也是个光棍,瘦高个子,穿的黑色破褂子前襟长后褂短,瞅人或看细小东西时习惯性眯下眼睛,可能视力不大好。

你上过私塾吧。武志林问。

史来旺回答:是。我还看过《水浒传》。平时咱村谁家打官司,还叫我代写过状子。

好得很!武志林笑道,你以后就是咱们借粮队的“史秀才”。

随后,武志林和大家商定了借粮行动计划和规矩,吩咐“史秀才”写在一张纸上:一、兔子不吃窝边草,本村的富户、地主不要惊动,先从外村有钱人家里下手。二、借粮时不准伤害粮主家任何人,不拿食物以外的东西,违者罚款,并将原物送还原处。三、参加借粮的人一律平等,不分谁大谁小。四、借来的粮食按人头平分,并向村里孤寡老人分发。五、留存部分粮食以备不测。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