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时候,我就听大人们说过一句话,南岳圣帝显远不显近。这句话应在我身上,又特别的准。我这个衡阳人,长到四十多岁,却没有去过一次南岳。
女儿二十岁那年,我是四十五岁了。生日那会儿,正是女儿的暑假。妻子说,女儿在家里应该只过这一个大生了,带她到哪里玩玩吧。我心里一动,就动了去南岳的心思。妻子说,那好啊,为她去烧烧香,大学快毕业了,工作和家庭问题都迫在眉睫了呀。我到是想去爬一爬祝融峰,一家人一拍即合,就租“教授”的车成行了。“教授”把我们送到后山的大门口,就到南岳街上去等我们了。我们是坐旅游大巴到的半山亭,再爬到祝融峰。下来又在半山亭坐索道下到前山的大门,再去大庙烧香。
第二次去南岳,是在两年后。女儿有了工作,又有了家庭。女婿的伯父住在南岳街上,邀请我们一家人都去。这一次,“准亲家”找人在旅游部门开了条子,一台车子,还有五个人可以免费上山。我知道,如果车子上去,女婿会把我们送到祝融峰顶的。我就把免费车的条子塞进口袋,选择了在旅游中心坐大巴车上到半山亭。从祝融峰下来后,也是坐索道下山的。这次上祝融峰,和上次一样,还是没有走多少路,没有充分体验到爬山的味道。那没有办法呀,毕竟是一家大小都在,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他们的身上吧。好在又去了水帘洞,那里没有车坐,一上一下都是石梯,爬山的感觉还是出来了。
三年前,有微信了,高中同学建了一个群。女同学“蓝天白云”在南华大学附属南岳医院工作,特邀我们去那里游玩。都是同学,年纪都是一般大,有兴趣到那里游玩的,肯定有人是要爬山的罗。我就在群里发言了,要搞一个这样的活动,徒步爬祝融峰啊,也没有反对的声音。我们一行到南岳街上,已是十点多钟,同学夫妇却把我们让进了一个餐厅。吃完饭,我们又进了歌厅,我要爬山的欲望也就慢慢地消蚀了。同学解释说,老弟,你那个活动,今天太晚了,上山下山至少要八个小时才行。哪天你再来,我和你姐夫陪你走到“半山亭”,在那里等你,再一起下来。我在同学中年纪最小,所有女同学都可以做我的“姐姐”。同学这样说,知道她是隐隐地表示了对我的愧疚。也好呀,下次能够徒步到“半山亭”。“半山亭”以下的步道能够有人带上去就可以了,上面我已是轻车熟路了呀。
前年下半年,侄儿旺旺打电话给我。他说,知道叔叔有这个爱好,他们几个同事计划去南岳爬山,请我也去。我说,那好呀,那就要从山脚爬到山顶啊。那天,我们到南岳街上已经是晚上十点多钟。我以为他们有人知道路,结果大家脑子里都是一片空白。尽管晚上有月亮,但是几个对爬山路线全然不知的人想要这么爬上去谁也没有把握呀。旺旺他们找到一个黑车司机,说是可以送我们到一个进山的路口。结果,走了半个小时的村道,才到一个大门口。我一看,这里正是后山的大门。也好,沿着这条公路走,肯定也会走得到。这条路,到祝融峰顶,是九公里。我一个人走在前面,他们走走停停,我也就走走停停。旺旺说,今天不是陪叔叔,他们有人早就打退堂鼓了。有个小伙子,还要找摩托车送上山,是旺旺阻止了他,不能抛下他叔叔,叔叔肯定不会坐摩托车的呀。我们走了三个小时,才爬到峰顶。不过,这一次,我最大的收获,是在祝融峰上完完全全看到了日出。回到半山亭,旺旺又喊了一个私家车送我们下山。我知道,这次我们是徒步到山顶了。但是,后山的大门,还是在山的半腰上。要从山脚爬到山顶,才能算是彻底征服这座南岳衡山呀。
我有一个战友,他长得白白净净的,我们叫他“尼姑”。他又叫我“秀才”,但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我们这种“说不清”的感情,坚持三十多年了啊。他是一个“运动达人”,知道我也好这口,又有了这样一个遗憾。几年前,他就说了,自己从“曾国藩古道”上南岳都爬了两次了。想要完完全全步行上去,就最好走这一条道。下一次再去,他就邀上我。好啊,从那时候开始,我就期待着行动的到来。
2
这一天终于到了。今年三月十几日,“尼姑”就在微信中呼我,说三十日是周六,他休假,我也有空,是否从“曾国藩古道”上南岳去呀?我本来在午休,一下子就坐了起来,大声回答,那好啊。他说,到二十五号,五天后的天气预报基本上就会准了,看那一天的天气如何,再通知我吧。自此,我天天关注着手机中的“天气”,有说三十号会下雨的,有说是阴天的,有说降水概率百分之二十五的。到二十五号,说三十日多云,我把这五天的天气截屏发给“尼姑”。很快,他回复,那就风雨无阻啊!他又说,他有一个徒弟要一起去。我说,我也有一个株洲朋友“李生”,应该也会愿意去。
我的老家在泉水冲,这个朋友的外婆家又在这个冲的仙鹅山,他二十多年没有走“外婆路”了。因为我的博文《梦回仙鹅峰》,素不相识的他,去年陪着年迈的母亲,再走了一趟“外婆路”,爬上了仙鹅峰。因此,不久前,我们也就在微信上认识了。我很快联系上“李生”,他也欣然答应。“尼姑”说要先买年票,他立即发来了身份证号码。我发给尼姑两百元钱,他却退回来一百元。我问,为啥子呀?他说,旅游年票只优惠衡阳人,你果只朋友只有到现场购票嗒。
下午五点多,“尼姑”要我三十日早上六点二十分在江东老桥头“衡阳书城”等,并问我那个朋友住在哪里,顺路不?。我考虑到,“李生”住在长沙,他清早到衡阳与我们会合好象不太现实,先一天他要上班又出不来,看我们是不是可以在“曾国藩古道”的入口处会合。我就问“尼姑”,从衡阳到入口处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啊?他说,这个问题不好回答,这一路要经过集兵滩、界牌、马迹、东湖,如果顺利,大约需要九十分钟车程。如果遇到赶集,就不晓得嗒。我说,反正还有几天,我肯定是在衡阳你说的地方等你们啊。
二十六日,我还是纠结着“李生”怎么与我们会合的问题,又和“尼姑”探讨,后山的那个高速路口白果,是不是离古道入口很近呀?“尼姑”说,他如果自己开车去会很麻烦,因为我们是从后山上,前山下,而后山到前山的公路大约五十公里。如果是自驾,要考虑车子怎么样从后山到前山。我又问,那我们怎么去呀?“尼姑”回答,他有个朋友送我们到后山就返回,下午我们在前山坐公交回衡阳。
二十八日,这个纠结就没有了。“李生”说,周五有事情无法赶赴衡阳,此次没能得会“真人”,甚憾,下次我们约起。我理解他的难处,就告诉他,那没有关系,就下次约起啊。
我提前请了周五的半天假,中午我就上了去衡阳的车。下午,“尼姑”问我,准备好了冒,你朋友去不去呀?我说,“李生”因为今天到不了衡阳,就不去了。我已经到衡阳了,六点二十分,会到达指定地点。然后,我把闹钟调到早晨五点五十五分。
三十日凌晨闹钟一响,我就一骨碌爬起来,简单作了准备。提前两分钟,我就到达“衡阳书城”了。“尼姑”朋友的车子准时到了,我上了车。他说,我的战友在前面等,他们是同事的。我的战友在同事群里发了一个声,说是哪位伙计的车三十日早上送他去“曾国藩古道”入口,他就第一个报名了。我的战友人太好了,又好这口,就要全力支持他呀。我边听边发了第一个朋友圈,我说,与战友从衡阳市区,到衡山东湖,爬“曾国藩古道”,目标祝融峰!起程!
过了老桥不远,“尼姑”也上车了。他说,徒弟的小孩昨天晚上发高烧,他就不来了。我想,也好呀,我的朋友也没来,扯平了呀。也许他们不能成行,真是有这些客观原因,但有不有主观因素呢?结合我这么多年的爬山历史,还真有这种可能呢。越是爬山的难度大,能够走到最后的人就越少,我们也就越孤独。不过,不管他们是什么原因,能够有我们在一起就好了。与“尼姑”一起曾经爬了辖区的九峰山,那只是区区的十几里路。九峰山是“南岳少祖”,爬九峰山的难度,也远非经过“曾国藩古道”爬祝融峰可比呀。
“尼姑”说,从“曾国藩古道”上南岳,他这是第三次了。第一次,是和二十来个同事来的,坐了四五辆车。开始,大家的劲把子都蛮大。慢慢的,人也掉完了。到会仙桥上,就只剩下三个人了。他们也就没有上祝融峰,而原路返回了,再把沿路的人一个一个捡回去。第二次,他带的人就少了一些,他的徒弟比他脚杆子还健一些,年轻就是资本啊。这一次,也只有他们两个人上了祝融峰。我张口结舌,还有比你更厉害的呀?既然有男徒弟,还有女弟子没有呀?
他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呀,象他这样爱好运动的,市里还真不少嘞。至于女弟子算不上,但有一个女驴友,又是同学的,那个女同学真正称得上是“运动发烧友”啊。那一次,他们两个约上,从衡阳市区出发,徒步到南岳的“水帘洞”。清早出发,到“水帘洞”门口,就是下午五点多钟了。她还要去“水帘洞”里面,他硬是坚持不下去了。几天后,他的脚巴子都还酸痛。可是,她却一点反应也没有呀。我问,那你怎么今天不邀她来呀?对于这样的“发烧友”,我还真来了兴趣,能够认识并与之同伴,男女搭配,爬山也就不累了呀。
“尼姑”叹了一口气说,她来不成,要卖药。他五十三了,女同学们都退休了,都没有哪个要做事了,唯独这个女同学退休后还要去药店打工。她这么赶死喀样,都是因为养了只“好崽”呀。她就这一个儿子,儿子媳妇却在网上贷了十万元,不到半年就变成二十五万了呀。两只“砍脑壳”无计可施,相约去马尔代夫寻死。没死成,被大使馆送回来了,丢了一只牛角还要找一只歪角。她老两公婆找贷款公司协商,卖了单位分的房,把本钱还了。然后,他们就只得租房子住了。小两公婆在家里处了半年,现在竟然不辞而别音讯无通了呀。怎么还有这样的人,我感叹这样一个近似“女汉子”的“运动发烧友”,怎么就生了这样一个不争气的儿子呀?龙生龙,凤生凤,她这个“龙凤”生的儿子也只会打地洞啊。
还真如“尼姑”所说,路上因赶集经常塞车,还因为大雾,车子行进得很慢。我有时闭目养神,有时也看看浏览器,了解一下此次行程的路线和风情。
“曾国藩古道”又名“北山朝圣古道”,是南岳保存最完好的一条古道。登南岳祝融峰曾有四条古道,其它三条随着岁月的流逝,大部分都已经遭到破坏。这条道路在唐朝的中晚期时就开始使用,宋代景定年间即有完整的刻石。清代同治年间,曾国藩兄弟为了方便母亲去南岳烧香拜佛,又出巨资修缮,全部采用青石板铺就,直通祝融峰。所以,这条路最为流传的名字还是“曾国藩古道”。
3
高德地图上,“曾国藩古道”入口的标志地点是红旗小学。我们过了小学,前面是一个大陡坡。车子的排量只有1.5,上坡有点吃力。“尼姑”说,车子就停在路边的坪上,到入口只有一里多路了,我们自己走上去吧。下车了,“尼姑”从背包里掏出来一双解放鞋叫我穿上,又把我的休闲皮鞋塞进包里。我说,怎么好意思,我背一半的路程啊。司机又从后备箱里各拿了一瓶水和运动饮料给我们,说他没有时间了,就由这些东西陪着我们爬山吧。我穿好鞋,站起身,抬头看着前面,陡坡上面高高的头顶上是“龙潭山庄”四个大字,扯起脚杆子就要走。“尼姑”说,且慢,这边还有一个好去处,不去看看可惜了。下山不走这边了,先带我们去看看这个“千层云梯”吧。
看“千层云梯”的介绍,知道这是有别于“曾国藩古道”的又一条石梯。我想,南岳几个高峰从后山下来,各个山皂下来的水在云梯上面汇集到一起,绝对是建了一个水库在上面蓄水,才能保持旱季雨季都有水啊。在云梯的左侧,有一根粗大的水管由一个个水泥墩子支起来也爬了上去。水管里,绝对是吃饱了水朝下面冲下来。我们站立的地方,有一个南岳电站,里面机器轰隆,绝对正在满负荷发电,甚至还可能并入了大电网啊。过去,农村每个有条件的大队都建了小水电,用于照明和碾米。但是,随着水源的枯竭和国家对大电站的投入,这些小水电站基本上都废弃了。我想,象这样还在紧张运行的小水电站肯定不多了。其实,它的发电量肯定也不少,才有它存在的价值啊。这里的老百姓真享福,不但是山好水好,而且还发挥了山水好的潜能。不但是能够在这样的天然氧吧里,利用“古道”和“云梯”强身健体,而且还能利用它们“有道”地“生存”着。“千层云梯”一千零几十级,只有中间的一块小坪把它分成了两大节,可能是便于游客和工作人员爬累了,在这里喘口气。整个“云梯”看上去,好美好有线条的。然而,“云梯”下面有十几丈远的缓冲斜坡,斜坡的入口却被一条铝合金门锁上了。不但是我们不能上“云梯”,而且还影响观瞻。就好象一件好的东西摆在面前,不但不能亲手摸,就是看也要隔好远啊。我说,怎么能这样呢?“尼姑”说,他这是为了安全呀。“尼姑”说是去小解,我也随他去。他出来后,却沿着那条两抱围的水管左边上去了。我知道了,不但是水管下面可以钻得人过,视线到云梯的最底下,还可以看到水管左边的小路可以和水管齐高,在那里更是可以轻而易举地翻过水管呀。
我赶紧跟了上去,也翻了过去。站在离水管最下面一梯几米远的地方,再看“云梯”,它的美就尽收眼底了。尽管“云梯”在中间分成两节了,但“云梯”两边的水泥直条,直条两边的铝合金栏杆,左边栏杆左侧的水管,这五条直线清晰地摆在我们面前。就是那一千多层的云梯,也几乎是呈一个面上去。因为我们离“云梯”近,上面几乎看不到障碍物了,一直看上去就直达天界了啊。我明白了,正因为有这样的效果,才叫它“云梯”呀。我游览过的高山,基本上都有所谓的“云梯”。但象这样笔直上去千多梯,恐怕还是没有吧。可惜,我们今天的主要目的不是走这个“千层云梯”。对了,上面如果有个水库,肯定就是“老龙潭”。听说“老龙潭”里还有很多故事,下次,我们一定要爬上这个“千层云梯”,到上面的老龙潭水库去找一找那些故事呀。
我们不能留恋太久,又回到“龙潭”山庄前面。路右边有潺潺的流水声,我侧耳细听,原来人行道是由一块块的水泥板铺就的,水泥板下面有渠道在过身呢。前面是横路,平了一些,又有一条山涧从路左侧冲下来,又在路下面冲了下去。山涧里有大块大块的石头兀立着,我忍不住又要给它们照相。“尼姑”说,今天这一路,这样好看的石头还多着呢,你多留下一点手机的电准备好吧,我才只照了一张就罢休了。只有几分钟,我们就到了“朝圣古道”的入口。“尼姑”原来就说了,古道入口一开始就是一长段陡峭的石梯,说是给我们一个“下马威”。我觉得这个称呼有点不对,一时半会又想不出另外一个称呼来代替它。正凝思着这个问题,“尼姑”又一个“且慢”,我又跟他过去了。
古道右侧有一座两层高的青瓦房,大门上首是“南岳首庙——报信岭”,从右至左的门方上各有四个大字,分别是“报恩为首”“信愿必行”。我在里面作了一个揖,“尼姑”尽管不参与,但他接过我手里的东西,还是为我的“作揖”帮了忙。“尼姑”说,这里原来还提供饭食,你上山时在这里报了餐,他会为你算好时间,要你什么时候来就餐。现在这些没有了,可能还是因为象我们这样爬山的人并不多,他没有多大生意了,就不提供这个服务了,连守庙的人也就没有了呀。不过,他朝桌子上竖着的两张玻璃框照片走了过去,说这两张照片是南岳一个峰上的石头,酷似一个人头。在山上看不出这么好的效果,不知他这是怎么照出来的,眉毛眼睛,鼻子嘴巴,非常传神啊。我说,既然把它们摆在这里,那么说报信的人有可能就是“他”。有人来朝拜南岳圣帝了,这个人就在那个四面八方都能照看得到的山峰上向圣帝“报信”。所以,这里就叫“报信岭”呀。
回到“古道”入口处,石碑上的说明比起百度,更详尽地作了介绍。古道始建于唐末宋初,清同治年间曾国藩出资修缮,故又称“曾大人路”。现在的遗址,为光绪元年即一八七五年修缮。古道从双峰县石坳开始,全路段采用长约130cm、宽约30cm、厚约15cm的花岗岩石砌成。进入南岳衡山境内,古道长约八公里,途经祝融峰背面的老龙潭、报信岭、老五岳殿、会仙桥,直登祝融峰顶。
对古道有了这些详尽的了解后,我又注视着“尼姑”所说的“下马威”。这段石梯大约二十丈高,确实有这么陡,一上古道就要检验我们的体力和耐力呀。对了,我们这是上山,叫“上马威”不是更合适更形象吗?我又想在上古道之前留下点什么,可惜我们的同伴都没有来,这里又没有第三个人,不能留下合影,就只得为对方各拍了一张。我是坐着照的,然后我发了第二个朋友圈。我说,我面前古道的入口,别人都叫“下马威”,我叫“上马威”。现在是九点四十分,真正的考验“上马威”开始“上马”了啊。
4
不管是“下马威”,还是“上马威”,其实对于我们来说,都不算什么,我们气正盛,血方刚,健步行走,上行的速度很快。只是,去年冬天因冰冻倒下的楠竹都还横在古道上,没有人收拾,又成了“拦路虎”。我感慨,难怪报信岭的庙没有人值守,更没有人管爬山人的饭了。现在到报信岭,公路继续上去了。真正爬山的人应该是越来越少了,这条路也就越来越萧条了呀。
走出了这段路,接着走了一段稍平的公路,古道又要上坡了。“尼姑”说,秀才你听,我们没有看到流水,却能听到这么大的流水声。是呀,声音是从路右边的山皂里发出的,听声音,水流得还蛮欢快的嘞。春回大地了,山上也青翠翠绿油油的。我从山脚看到山顶,又看出了一些道道来。在这些“青绿”中,有一团团的白色在里面凸出来。我想,那是石头吗?不象,没有石头的白,却比石头鲜啊。“尼姑”说,那是杜鹃花开了。不信,你看,这个路边也有杜鹃花啊,是不是一样的啊?是呀,这是杜鹃花呀,它不要修剪,而自然长成了大伞状,开了花之后也就更象一把大花伞了。只不过,我见过的杜鹃树,严格地说它是不成材的柴,我们老家山里的杜鹃花也就没有开得这么大规模的呀。这些杜鹃树怎么长得这么高大了呀,还这么规则呀?我明白了,这些原始森林,三十多年没有人为的破坏了,杜鹃树也就长得这么高大这么规则,杜鹃花也就开得这么好看这么大气了呀。三十年可以长成“而立”的男人,杜鹃树杜鹃花也不甘落后嘞。
“尼姑”又说,秀才你再看这边,这边更好看呢。我又看左边的山,云雾缠绕在半山腰,南岳的群峰被云雾托了起来,飘飘欲仙的。“尼姑”还说,可惜今天被该死的雾耽误了时间,车子多走了一个小时,让我们不能更加亲近这些云雾了。他上次爬到会仙桥那里,云雾在自己的脚下,而且还能看见它们在移动。不但是山,自己也被云雾托了起来,一下子感觉自己也高大不小了,还如临仙境呢。如果早点上去就能看得到,现在太阳已经出来,这些云雾很快就要散去了。我们还不抓紧时间在这里享受一下,等一下,它们就和我们“拜拜”了嘞。
我们享受了一会,还是先跟它们“拜拜”,继续前行。这个坡很长,路边没有楠竹,而多是栽种的云杉。可是,这些云杉虽是几十年的大树了,高大威猛,也没有免遭冰灾的破坏呀。由于土层浅,有些两三尺围的云杉也被连根拔起了。它们的枝叶落在石梯上,让我们踩着舒服,但看着极不舒服的。“尼姑”说,这就是大自然无穷的力量。前面路上的一些石头上,没有水,甚至没有土,也能长出茂密的植物,那也是大自然的力量呀。哟,“摧毁”是大自然的力量,“生长”也是大自然的力量,“尼姑”还能讲出这么似乎矛盾又很有哲理的话出来。我也为这些云杉哀叹,不过路两边爬船上的祖坟,却都井井有条的。我看了几宗祖坟,来龙朝向都很不错,左青龙右白虎包得也好。我说,走运道祖好,背时祖该挖。肯定是这些祖坟的后人都搬得好,这些祖坟才有人管理而且管理得这么好呀。有一根云杉倒在一个祖坟上,我说,这户人家肯定不行。“尼姑”说,也不一定,兴许他们都在外面发展得好。很快就是清明了,他们要到那一天才来清理这些东西呢。“尼姑”是城里人,倒比我这个乡里人对乡里的事情懂得还多一些呀。
我们一直走的是石梯,公路围着山体也跟上来了。“尼姑”说,公路是到前面一个寺庙里去的,那里也就是公路的尽头了。有人把车开到这里,再爬上去,是要轻快一些。我们继续沿着石梯走,到一个山凹里。“尼姑”说,这块坪也象老屋场坪,寺庙的原址应该就在这里。我看了看围墙,山凹下面的寺庙已经是很有规模了。不过,我有点奇怪,前面的介绍说“五岳殿”应该就是在这里,但上面的名字怎么却是“法雨寺”呢?百度一下,对了,二者是有历史沿革的。“法雨寺”始建于汉朝,几度兴废改建,至清朝末年时只留下了“老五岳殿”。寺院于二零零四年重建,在十方信众的慈悲护持下,经过十多年来的辛勤耕耘,“法雨寺”终于基本还原了它的本来面目,成为南岳后山一处初具规模的佛教活动场所了。
5
“法雨寺”后面山凹上的平地还不小,栽种了各种各样的风景林木,都差不多有丈多高了。有些树已经开出了大朵大朵的花,我们只浏览了一下,又开始上另一个坡。我们在这些大朵大朵的花面前“坐怀不乱”,却被对面的另一处声色俱妙的景观“勾引”上了。
崇山峻岭之中,一条白练从一个皂里飞下来。远看白练是静止的,我们只能从空旷的流水声中,才能感觉到它的飞速流动。而这些空旷的流水声,还是由其它山皂里那些小“白练”和这条大“白练”共同发出来的。我仔细一看,确实有好多条小“白练”若隐若现嘞。再仔细一听,还颇有点白居易《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的味道嘞。我很想把这些“白练”拍下来,可变换了多个角度,都效果不好啊。如果保持原画面,“白练”远没有肉眼看到的大;如果拉大画面,却很不逼真了。“尼姑”说,是你手机的拍摄效果不好,如果你用的是摄像机,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你再看山顶上的那块石头,就是“报信岭”那两幅照片的实景呀。现实的图像是逼真的“人头”,这么远,他也能照得那么逼真。可是你用手机去照,无论如何也是照不出那个效果来的呀。是呀,我看了看那堆形似头像的石头,就相信了尼姑的话。但我还是有点不甘心,就沉默寡语地继续爬行。
前面有人在叽叽喳喳了,还有个男高音在更前面喊他们,你们上来了吗?我快到了呀!尼姑说,其实还很远,这是他在鼓励同伴。不过,他以为“报信岭”的寺庙里没人管理,饭也没得吃了,是这条路上走的人少了。可前面又有人走了,而且还是一个团队,我们上去也就不寂寞了呀。好呀,我的“不甘心”没有了,劲把子也就来了。我这个人,不喜欢步别人的后尘,我很快就追上了前面的团队,并超过了他们。这个团队有三个女的,两个男的。两个男的走在后面,还感觉比女的吃力一些。“尼姑”和他们聊着天,他们说是从双峰过来的,问“尼姑”是不是本地人,到山上还有多远。我知道前面的路还很长,不能在这里多耽误时间,就一马当先走到前面去了。一会儿,“尼姑”也追了上来。不一会,我们就追上了那一个团队的“急先锋”。他两个肩上都背着包,肯定是把他们一个团队的缁重都背到他一个人的肩上了,而且还一个人走在最前面引路。我不禁多看了他几眼,对他肃然起敬了。
这个“急先锋”留下来等他的团队,我们继续着往前往上爬。路是越来越陡了,山是越来越高了。我以为前面就是这座山的最高处,可到了最高处,路却转了一个弯继续往更高处走。在这个转弯处,“尼姑”说,我们真不寂寞呀。不但是有我们刚才遇到的团队,还有,你看,这两边都是密密麻麻的小竹子,却有人把竹子扒开了,走出了一条路,里面还有一个背包,应该也是爬山人留下的呀。爬这么长这么高的石梯,还有闲情逸致到小竹林里去开辟那个“根据地”,他们比我们有情趣多了吧。是呀,我也就不但把这个“情趣”拍了下来,又开始留意路上和路边的其它“情趣”了。有两级石梯之间,生了一个竹笋出来,把下面那块石板挤开了,竟然还挤出了一条寸把宽的缝。有两块石板的接口处,有一条缝,竟然长出了一蓬青翠欲滴的小草,形成了一片“绿洲”。快到山顶了,路边又“磊”出了一个石洞,里面竟然可以坐下好几个人。“尼姑”可不被这些“情趣”迷惑,大步走在前面。石洞上面再转一个手肘弯,前面又是一段直行的石梯,似乎上面就是山顶了。我知道这是假象,但还是欢快地喊,尼姑,你慢点,你前面、你头上就是天了。这是上天的路呀,这就是天梯呀。这样的天梯路与众不同,我给你来两张呀。
越到上面,这样的“天梯路”还蛮多。走完了这段“天梯路”,接着又要上那段“天梯路”,好在它们之间几乎都有一块小坪让我们站一会。而走在这样的路上,基本上是在阳光的普照之下。我们越是走得两脚乏力,太阳偏还要晒得我们全身都乏力。路旁偶尔也有一两蔸大松树,它伸出枝叶,为我们送来少许清凉。我们站在“清凉”之下,立即感到了它的可贵。难怪“尼姑”先前在一处荫凉处说,只能在那里休息一会了,不然,上面好长的路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想要休息也没有地方了呀。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先前在那里休息好了,现在即使“脚乏力”“全身乏力”了,我们还能够保持较好的步姿。我自己吃力了,也感受到“尼姑”吃力了,我才记起换鞋时的承诺来。我说,尼姑,本秀才要求帮你背一节装备包呀。他头也没回地说,保持体力,少说话。
这样没有多少遮挡的“天梯路”走完了,前面是阳斜斜的稍平路了。尼姑说,前面有一个甘露寺,里面有一眼泉水。是呀,远远地我就看见了,紧走几步也就到了呀。甘露寺就只有一间房子,被围墙围着。有一条门进去,门上首被一块橡胶皮拉着,顶多只能开一半。我不算太胖,也只能挨身进去。尼姑说,这个寺没有人值守,是怕牛和野兽进去了污染了里面的环境,才设置了这样一道门嘞。我们进去了,看到“甘露寺”几个大字下面的这间屋,门是洞开的。里面有神像,有八仙桌,可以上香,但都只能是游人的自觉行为呀。有几个爬山人,先就到这个门口站着了,他们说的话是双峰口音。他们也问我们是不是本地人,上山还有多远呀?好象还有人打退堂鼓了,他说,你们看,再上去,石梯路也没有了,太阳又是这么大,我们是不是——。“尼姑”打断了他的话说,石梯路在甘露寺的右侧就接上了,上去也没有多远了。你们看,左边那座最高的峰不就是祝融峰了吗?我知道,尽管能够看到祝融峰,但这么高的高差,不转上十数里路,走上个多小时,绝对是登不了顶的。“尼姑”这也是在鼓励他们,我也就由着他说得这样闹轻四两的。
靠着“甘露寺”的墙砌了一口井,上面用木板半盖着,墙壁上标示着“岳北第三井”。这五个字下面还有一首诗:会仙桥下引仙泉,常服益寿又延年。免费供应众君子,珍惜此水福寿全。我想喝几口井水,并把矿泉水瓶灌满,却找不到舀水的杯子或勺子。“尼姑”把一根出水的管子提起尺许,自己喝了一口,又交给我。我也斗水管喝了几口,冰凉的又有甜尾巴的水一进口,从嘴巴、食道到肚子,再到全身都冰凉都甜丝丝的了呀。“尼姑”忙说,秀才你少喝几口,这样会把胃凉坏的。我说,我这个乡里人的胃,经常这样喝,是凉不坏的。有这些冰凉的水沁人心脾了,我一身的汗瞬间都收了,我张开口舒服着。啊,我明白了,不能够斗井里喝水了,就是杯子和勺子都不提供给你,这口井里的水就没有污染的机会,就能永远保持清冽可口呀。我又回到井边,看到它紧挨着墙,而这座甘露寺又建在一个山脊上,三方的地形都低,寺后面也是一个山坡而不是山皂,怎么会有一汪这么好的井水呢?我又回眸那首诗,终于明白了,第一句里面的“引”字就告诉我们答案了呀,这里的井水是从会仙桥下引下来的。我再看这口井,没有进水口,肯定是被半盖着的木板遮住了。水这么一进一出,常年保持流动,井水的质量才会有如此好呀。
6
不久前,我看了一篇有关“曾国藩古道”的游记。一个爬山人进了甘露寺,再出来就不见了上山的石梯路。已经是下午三点多钟,又是冬天,白昼时间不长了。他怕走迷了路,就打景区电话,工作人员也迷迷糊糊说不出个道道。他又打公安救援电话,也是把皮球踢来踢去的。他花了三十五元钱话费,手机也快没电了,只得回到法雨寺过了一夜。第二天,和尚告诉他路的真相,他才顺利到达山顶。刚才有游人在里面逗留,见到我们问我们路,估计对“前程”也是没有多大把握。我和“尼姑”出了甘露寺,他带我从右边的围墙角转过去。这个围墙角生得一绝,因为窄,又因为是泥巴路,让人根本就看不出是上山的路,难怪刚才的一群游人要问路了。那个独自爬山的游客,一个人在这座大山上,“惶惶不可终日”,也就不足为怪了。为什么要断了石梯路,为什么不在转角处设一个上山的标志,是不是景区的建设者故意所为,或者是为了考验我们这些爬山人的心智呀?记得有一本言情小说,名字是《转角就是爱》,后来有人还把这个小说名作为自己的网名。我看这个“转角”,就不是对游客的爱护了。
走了十多丈远的土路,前面又有石梯了,石梯又带着我们上坡了。这个坡度有点大,还拉得有点长。到半坡上,我见右边群山的腰上,有一块一块空着的没有植被。我就担忧着说,那是山体滑坡了吗?“尼姑”说,你这双眼睛是怎么看的,那些都是夹在树木柴草之中的大石头呀。是呀,原先我把杜鹃花看成是石头,现在又把石头看成是山体滑坡,我这双眼睛是老眼昏花了吗?“尼姑”又说,刚上山时,他不是说山上好看的石头有很多吗?再到前面,右边就有一块石头。站在上面,看下面的村庄道路,那真的是一绝呀。是吗?我很快就站到了这一块大石头上,尼姑在后面坚决地阻止我再往前走。我看下面,头立即缩了回来,光是这块石头本身的悬崖就有四五丈高啊。悬崖下面还是陡坡,陡坡上面长满了柴草,下面也栽了一些树。因为气候和土壤的原因,越到下面,树越多一些,还长得高一些、茂密一些。山脚的垅里有十几户人家,那些二、三、四层高的建筑在我们眼里,就如同对门山上的石头,并不显得高大,只能从门窗上看出它们的层数。水泥路也修进来了,象一根玉带从村口飘进来。而在房屋和道路中间,也有一畦畦的田和土。看着面积很小,其实有的也不小,比我们眼中的三四层高的房子并不小多少啊。
继续上坡,路边嘶嘶作响,应该是水在强力下发出的声音。终于找到它了,是一节水管裸露在外面,因为破损了,有水挤出来,才发出“嘶嘶”的声音。我明白了甘露寺那一首诗的首句中的那一个“引”字了,这些水管埋在路边,就是从“会仙桥”下一直“引”到那里去的呀。
这个坡上完了,终于又有一节稍平的路了。走了一会,“尼姑”说,我先和你说的,一块大石头上,看不到有什么土,却生长了一棵不小的树,就在前面了呀。我提起脚杆子走,很快就到了这块大石头边。这棵树虽然不高,但有碗口粗,树下还横生着两根杂木树。这个上面春来得晚了一些,这些树身上还没有生发嫩叶。可看树身,看树身上的老叶子,树还是活生生的呀。老叶子也没有全干,去年结的籽还有点鲜色地挂在上面,让我看到了往年夏秋它们的葱绿,也让我看到了今年夏秋它们的葱绿呀。到这个位置了,这样的情况还很多。有些大石头上,尽管长的不是树,但披上的粗藤,也能看出它们往昔和就要到来的繁华,我驻足停下来把这些“繁华”拍了下来。
哟,春天还是到了路边的一蓬草上了。那蓬枯败的草上面竟然还插满了蓝色的小花,让我眼前一亮啊。我不断地走近它们,把它们全方位地拍摄下来。“尼姑”在后面喊,见我无动于衷,还走到我面前来了。他指着花草下面对我说,你看下面好陡好陡的,你再往边上走一点,就有危险了!这些花花草草,一时半会是阻挡不住你这一百多斤的!
“尼姑”又说,刚才的甘露寺是第一个取水口,前面又有一个取水口了。再往前面,就没有这么好,没有这么好的水了。上面的水就要出钱买了,到山顶,矿泉水可要十元钱一瓶,还没有这么好嘞。我又扯起脚杆子走,到了这个取水口。
取水口紧靠着一块巨石,这块巨石象一堵墙一样立在路边,这堵墙朝路边的这一面还基本上是平面的,上面刻了“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还描红了,非常的显眼。都说来南岳是“心愿之旅”,怎么样才能表达和体现自己的心愿呢?我听老班人讲,原来到南岳来烧香拜佛的,开始上山了,是要打赤脚的,还要三步一跪五步一拜的。现在,大多数人都是在南岳街上的大庙里就了了这个心愿。即使要到山上的其它寺庙里甚至是山顶上来烧香拜佛,都要想方设法少走些路少流些汗,烧的更是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元钱的香,这样花的钱再多能够表现自己的心诚吗?虽然现在很少有人打赤脚和三步一跪五步一拜了,但只有在这条古道上才能见证香客的真诚,见证他们的“心愿之旅”啊。那么说,这六个大字放在石梯路边,与古道也就相得益彰了。
南岳大庙那样人山人海,前山的路那样车水马龙,而后山的这条古道却是相形见绌很萧条了。能够在这条萧条的古道上勇敢攀登的人,不管他烧不烧香,其心可鉴日月,就愈发可贵了。我想,不是古人,不是曾国藩大人,现在要重新修一条这样的石梯路,恐怕想都没有人会朝这个方面想了。
又要上坡了,又上到了一定的高度。“尼姑”说,这是上山的最后一片荫凉了,我们还是歇一会吧。我们坐在石梯上,“尼姑”拿出来一袋桔子。他边吃边把皮抛在路边,他说这个方便袋要带上山丢到垃圾桶里去的,这一路没有人管理,也就少有垃圾设施。而桔子皮是绿色环保的,可以留在山上,让飞禽走兽也尝尝现代水果的味道呀。
那个背着两个包的男人也上来了,也在我们下面的石梯上坐下。他不好意思地说,你们还是厉害,他们这一帮人,好多人都不行了。他没有问题,但也得等他们呀,还得不停地鼓励他们上来呀,不能让他们一个人掉队呀。我说,那是,如果不是等他们,你应该还到我们前面去了,你背了这么多东西,还看不出任何疲惫的样子来。
“尼姑”说,上了这个坡,最困难的地方都过去了。再上两个坡,就到“会仙桥”了。到了“会仙桥”,就离祝融峰不远了。那个男人赶紧站起来鹦鹉学舌,用双手搭在嘴唇上大喊,喔,你们到哪里了?最困难的地方过去了,前面就是会仙桥了,就是祝融峰了呀。“尼姑”对困难的描述有点轻描淡写,那个男人更是不把余下的困难放在眼里了。“尼姑”多半是对我和那个男人说的,那个男人全部是对他的同伴大喊的,我对他们的这一番苦心完全能够理解。吃完了东西,我们又上路了,那个男人继续等他的同伴。
上了这个坡,前面就只有两个坡了,会仙桥、祝融峰还真是越来越看得清楚了。上坡之前,又有一段较平而且宽敞的路。一个穿着黄色工作服的男子拿着竹扫把扫地,也间或着看我们几眼。与他擦身而过了,我说,不错呀,这里还是有人打扫卫生清洁路面了。“尼姑”说,哪里,这一路不但是难得看见几个垃圾桶,而且你还见过第二个清洁工了吗?到“会仙桥”都还有这么远,你应该是再也不会见到第二个了。他真正是干什么的,是告诉“会仙桥”的工作人员,这里又有两个人上来了,你们不能让他们逃票啊。我惊讶,我不相信,这样也太没有人情味了吧。“尼姑”说,如今是什么年代,金钱至上呀。不信,他背我们一双眼睛,就会放下扫把,拿起手机来的。
7
爬到最后面的两个坡上,我感觉到“会仙桥”和祝融峰越来越在我们的头顶上了。路边的石头越来越突兀险峻不断变换着姿态吸人眼球,但最让我神往的还是“会仙桥”和祝融峰啊。在一块石头边,“尼姑”还是停了下来。他把手机递给我,踩到了石头上。这个位置,下面很空旷,就是对面的群山也高不了多少啊。“尼姑”说,他要在这里照出“人比山高”的效果来。他不停地选择着脚下的位置,既要踩实了,又要是最好的角度。我蹲下来,看镜头说,这个角度可以,你比对面的山已经高不少了。他把手举起,又比山高了不少,我立即为他照了几张。
两个坡都爬过来了,“会仙桥”真的就在我们的头上了,祝融峰反而藏在“会仙桥”后面跟我们躲起了猫猫。我们继续上去,对两边的风景视而不见。离“会仙桥”还有一定的高度,可是“会仙桥”也跟我们躲起了猫猫,而路左边不远处平行的位置却能听到游人的欢笑声。“尼姑”说,这些声音正是从“会仙桥”那个位置发出来的。
前面有建筑了,应该就是“会仙桥”的验票处。门是锁着的,又没有其它的门。这里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这个铁将军守着就能尽职尽责了。工作人员很快就过来开门,验了我们的票就放行了。到上面的游道上,熙熙攘攘的,这里的游人显然多了起来。
以前,我的几次上祝融峰,上下山总能见到有一条石梯路的出口,是往“会仙桥”去。可是,我以为这个下面是大仙们的曾经聚会之所,多少有点传异和迷信色彩。而且,与家人来,老的老,少的少,他们也辛苦了,是“强弩之末”了。与几个小字辈来,他们的心里更是早就不想跟我玩了。所以,于“会仙桥”,每次走过路过,我都错过了。现在,我在这里,看到的远比“曾国藩古道”的繁华,绝大部分游客并不是来源于古道,都是来源于那个石梯路的出口呀。
“尼姑”带着我顺着左边的游道走,因为路的平坦,我们可以尽情地观赏山下的景色了,祝融峰北面的山山水水,都摆在我们面前了。过了这节平路,要再下一个十来米长的坡,才能到达“会仙桥”景点。难怪我们离验票处还有一定距离,就能听到游人的欢笑声从左边平行的方向传来了。
会仙桥,俗名试心桥,又叫仙人桥,景点为南岳衡山“八绝”之一。位于衡山主峰祝融峰巅侧下的“青玉坛”,坛基是一块平坦的大岩石,可容纳数十人。岩下有大小两块石头,小石头仅大石头一半大,中间有石桥可通。桥极险窄,仅可容一人过去过来。桥两头都有护栏,可桥板下是万丈深渊,令人胆颤心惊,却没有护栏。我想,一个人做了亏心事,就不敢过去,故又名“试心桥”呀。据道家所言,“青玉坛”是乌青云所创,为第二十四福地,乃群仙聚会之所而得名。听说桥还故意放得不平,也是试过桥人心的。
我们看桥,桥板是一块长约一米宽约一尺的石板,桥面大致还是平的。不过,桥板的上面一头搭在石头上,还有一定的空隙,让人确实有点不放心。“尼姑”说,肯定是桥板下面的石头动了,才会有这些空隙呀。我惊讶,那不可能吧,如果下面的石头松动了,那就太恐怖了呀。我又说,应该是建设者的独具匠心,故意这么设置的,给游人留下遐想的空间。
我们等几个人过来,再有两个人,又等我们过去。这里没有人维护秩序,但因为大家是在虔诚地“会仙”,秩序也就这样良好了。我等“尼姑”过去,再放心轻轻地走过去,还是生怕踩动了桥板,而让那个空隙因我而增大一丝一毫呀。桥那头的护栏上挂着几百把同心锁,应该是伴侣游人过了这座“试心桥”后,也就把他们的心愿留了下来。
因为“青玉坛”的面积大,大石头象男子汉的额头一样,凸出于他的面部和身体了,我们看到的山下景色也就更加“迫于眉睫”了,也就更加耐看了呀。有人对青石坛中间的那块石头感兴趣,搭着人梯也爬了上去。“尼姑”说,能够到这个上面来了,应该都是体力不支了呀,再做这些危险动作,唯恐身子发颤脚打歪呀。我们也就围着中间的石头走了几圈,并倚着边上的栏杆,饱赏着、议论着四周的景色。
再过“会仙桥”,回到平行的路,我们又上一个坡,到了一块大石头上。我们看见祝融峰侧有一块巨石,宛如乌龟,其龟头、龟颈、龟背,非常得体、传神。这个景点,称作“金龟朝圣”,比金龟本身更形象,金龟伸出长长的头,虔诚地面对南岳圣帝呀。
我们并没有上多少石级,可在这里看“青玉坛”和“会仙桥”,它们却变得小了不少。而且,它们凌空在山腰上,还真是象一个神仙聚会的场所呢。我登临此处,如入仙境,身子有点飘飘然了,思维也有点飘飘然了。
上面还有一个石头洞,我跟着“尼姑”进去,里面石壁上刻的几个字又让我飘飘然的身子和思维回到现实了。上面刻着一句话,你来会仙,摸心自问。怎么问呢?没有说,我想答案是,你有哪方面的缺陷,就要“摸心自问”而改正呀。注意,不是“扪心自问”,而是要摸着自己的良心,一点假话也不能说,一件违背良心的事情也不能做啊。
再回到平行路上,我们又对路左边石头上的一些文字感兴趣了。诸如“会仙桥,来者不拒”“昔人曾此会飞仙”,还有很多励志和劝人心善的话。我们边看,边指指点点。毛主席在一首词里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里的文字虽说不一定是游客留下的,也不可能达到主席的境界。但这里右边是“江山”,左边是文字,我不得不联想到主席的这句诗词了。
再到那个验票的场所,要上祝融峰,我们还得继续往右走曾国藩古道。而且右走了一段阳斜斜的路,我们并不往右边的一个寺庙去,而是要继续爬一个陡坡的石梯。在“会仙桥”下面的山坡上,我们看到祝融峰极顶就在会仙桥上面不远。我知道,从石梯的出口处上山都还有里把路才能到达峰顶。怎么到这里,还有这么一长段的陡坡啊?也许,是“行一百步半九十”的缘故吧。
我们扯起脚杆子继续爬,并不说话,可是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会仙桥”。行动之前,得知此行有个景点是“会仙桥”,我就百度留意它了。答案是,它之所以叫“会仙桥”,是传说有人在此遇到过神仙啊。
一种说法是:有个老头在那桥头开了一个冷酒馆,经常有一个南岸老君洞的道长来他馆里喝酒。那道长为了答谢他,便邀请老头到老君洞里去耍。老头去了,道长招待他吃豆花。可端了一碗豆花出来,两个人总是吃不完啊。下午,老头回到酒馆。老婆子感到惊奇,说:“你老咯好多年都不回来了哟”。老头说:“你昏了头吧,我才耍半天呀”。但老头一照镜子,竟然长出了雪白的长胡子。老头才明白,自己遇到的道长是个神仙。从此,一传十十传百,人们便把这酒馆门前的桥叫作“会仙桥”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洪崖洞下面住了一个姑娘,经常到嘉陵江边去洗衣服。有一回,她洗的衣服被江水冲跑了。江边有个打鱼郎见到了,就划着渔船去帮她捡了回来。于是,两人就熟悉起来。有一天,姑娘的母亲生病去世,没得钱安葬,急得去跳河。打鱼郎说:“我网到一挑金甲鲤鱼,卖了就去帮你买寿衣和棺材”。哪知,他挑着鱼进了城,刚走到那座桥上,那活蹦乱跳的金甲鲤鱼全都死得硬邦邦的了。这时,他听见土地庙里传来一个声音:“快点让路,八洞神仙来了!”他抬头一看,来的却是八个叫花子,他不管三七二十一,跪下去就求神仙帮忙。有个身背宝剑的叫花子,捡了一砣石头丢进打鱼郎的鱼箩筐里。打鱼郎一看,这一箩筐鱼又活蹦乱跳了。他把那块石头又丢进另一个箩筐,那筐鱼也活了。他再一看,叫花子们全都不见了呀。于是,打鱼郎卖了个好价钱,安葬了姑娘的母亲,然后和姑娘结成夫妻,在这桥头安了家。他们就把这座桥,取名为“会仙桥”呀。
8
上了这段陡坡,就到会仙桥的出口了,我长出了一口气。上面这一里路,我是熟悉的。再下来到半山亭,我也是熟悉的。我说,再在前山下山,我们不走上山的交通游道,要走步行游道啊。“尼姑”说,他从这边步行下山,也是第一百零一回,走公路还是放心些,反正下午没有事嘛。我说,那不行,走步行游道有味一些呀。我还有个私心,从步行游道下山了,下次从这边上山,也就不会受到黑司机的骗,再转到后山的大门口去了。
不过,我们这样走,还是走出了“不放心”。多转了几里路,估计也和公路一样远了。当然,下次不会错了。公路是沿着步行游道修的,只是在比较陡峭的地方,绕了一个“手肘弯”或者“之字弯”上去。不偏离公路这条主道,不贪心更近的路,就不会走错的。
这样走错了也好,沿途山水的一些不一样的味道也被我们兼收并蓄了。我们能够看到清清的急湍的溪流,比起“曾国藩古道”旁只有两处取水点,这里更方便,更让我随时能够喝饱喝足。我们更加能够近身看到花团锦簇的杜鹃花,还能看到村道旁黄色的、红色的、白色的玉兰花开得很灿烂,把“玉兰姑娘”的身子都压弯了,似乎是在弯腰欢送我们嘞。就是刺木花,它的树也因为几十年不受侵犯而高大,花也就开得比我在老家见到的烂漫大气一些了。我们还见到了红色的刺木花,我这个山里长大的孩子,这还是第一次见到嘞。
转来转去,我们还是在“南岳忠烈祠”投了大路。再沿梵音古道进了“梵音谷”,于下午四点半钟,到了前山的大门,出门就是南岳街上了。这条大门,叫“胜利坊”。这个名字不错呀,尽管脚脖子是酸胀的,但我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这是不是宣告我们的行动胜利结束了呀?我们为对方照了几张与“胜利坊”的合影,又请人帮我们在“胜利坊”下照了合影。沿途,我发了几个朋友圈,但因为“尼姑”的提醒而很少去看朋友们的点赞和评论。现在心情松驰了,我索性在“胜利坊”下的路边坐下,又发了一个朋友圈。
我再看先前的朋友圈,每一条都有四五十个赞和十几二十条评论。“李生”问,为什么不走原路返回了,那样会更刺激呀。我回答,我想,这样的穿越,能够让我们的行动更完整一些呀。还在三点钟时,同学“蓝天白云”就质问我,老同学,怎么不叫我们陪你一起爬山呀?哟,她还记得欠我这个“陪”呀。我忙回答,我是和战友一起爬山,就没有来打扰你和姐夫了。谢谢老同学,我们已经下山了。而且,已经约好了回衡阳的车,真的谢谢了。她才放过我,并说,下次来,一定要叫上她和姐夫哟。好啊,从这边的步行游道上祝融峰,或者从这边的步行游道上去,再从“曾国藩古道”下来,我都还想试一试呢。今后,还有大把的机会留给同学嘞。
太感动了,这次的古道南岳,我觉得余味无穷呀。在最后的一个朋友圈里,我自己评论了一首打油诗《余味》:“国藩古道你随形,祝融极顶我为峰。砥砺七时揽山水,鲜花掌声胜利门。”朋友们的赞和评论,在古道上,和我们如影随形七个小时,就是对我们这次胜利完成行动报以的鲜花和掌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