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龙跃国的头像

龙跃国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07/10
分享

穿越电影的哲学课堂——《罗生门》为例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将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与哲学课堂交融互动,播放四段电影视频——“丛林事件”、“纠察使署”、“罗生门下”和“婴儿出现”,运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创设电影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师生合作解疑),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以下哲学知识:真理是有条件的;认识具有目的性;前途是光明的。                   

真理是有条件的

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笔者先播放三段电影视频——“丛林事件”、“纠察使署”和“罗生门下”。待学生欣赏完电影后,提出第一个探究问题:以上三个片段中,几位当事人与目击者的说法是否一致?真理到底有没有客观性?有没有绝对的真理?教师提醒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时,要注意现象、课堂新旧知和问题的结合。教师观察学生探究情况,并在有限时间内选择几个学生予以点拨。在学生探究完毕后,选出几个代表向全班介绍问题探究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适时地插话,或进一步提问,或作即时简评。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可同学生一起进行提炼小结,利用多媒体或黑板将探究结果或主要观点进行展示,达成对本课新知的共享与巩固。

以下是探究和解疑的主要内容:

通过观看影片,我们可以发现,关于武弘被杀的经过,几位当事人与目击者的说法完全不一致,矛盾重重。强盗多襄丸说是他占有了真砂之后,真砂哭着拉住他不放,她说,多襄丸和武弘,两人必须死一个。于是他杀死了武弘。真砂说是她被多襄丸占有后,武弘用阴森、轻蔑的眼睛盯着她。她在屈辱与精神错乱之中,用匕首刺死了丈夫。借女巫之口讲话的武弘说是多襄丸占有了真砂后,真砂想跟多襄丸走,便让他杀死她的丈夫。武弘在极度的屈辱与绝望中自杀。目击者樵夫则说,多襄丸占有真砂之后,跪在地上请求真砂跟他走。真砂二话没说,捡起匕首将捆绑丈夫的绳子解开,让两个男人用决斗的方式来决定她的命运。最后,本事平平的多襄丸碰巧从地里拔出长刀,刺死武弘。

影片试图说明,任何一种叙述,都不是完全客观的。尽管每一个人所表达出来的观点和看法,都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也存在着极大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谬误性。客观真理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真理。也就是说,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个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认识具有目的性

在学生理解了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之后,进入课堂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提出第二个探究问题:为什么几位当事人与目击者的说法完全不一致?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探究和解疑的主要内容如下:

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曾在自传《蛤蟆的油》中说,“人对于自己的事不会实话实说,谈他自己的事时,不可能不加虚饰。这个剧本描写的就是不加虚饰就活不下去的人的本性。甚至可以这样说,即使人死了,也不会放弃虚饰,可见人的罪孽如何之深。”

由黑泽明的话可知,几位当事人与目击者的说法完全不一致,是因为虚饰、撒谎是人之本性。多襄丸、真砂和武弘为了美化自己,减轻罪恶,便掩饰自己的过失,就连樵夫也在光天化日之下掩饰真相,其用意只不过是否认他拿了那把插在武弘胸口的匕首。人们在认识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从而说明,认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前途是光明的

课堂教学的第三个环节,首先播放第四段电影视频“婴儿出现”,接着,在学生理解了认识具有目的性的基础之上,出示第三个探究问题:樵夫先前说武弘被长刀所杀,最后却又承认自己拿了插在武弘胸口的匕首,这说明樵夫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樵夫毅然收养了被遗弃的婴儿,这反映了黑泽明怎样的电影思想,又给你什么哲学启示?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回答问题,之后师生合作解疑。主要内容如下:

黑泽明研究者佐藤忠男说:“樵夫这段叙说,并非为了把真相搞得更加复杂,而是为了弹劾和揭发呈堂的三份当事人的供词里的谎言。”在纠察使署的呈堂上,三位当事人扑朔迷离的谎言令樵夫大为感触,于是,在罗生门下,他承认自己拿了插在武弘胸口的匕首。这说明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个人的知识积累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在罗生门下,乡下人实践了他的人性之恶——抢夺婴儿外套。现实的残酷和人情的冷漠让行脚僧迷茫失措,开始怀疑人性之善良。最后,当樵夫毅然收养了弃婴时,他慨叹道:“幸亏你,我还可以相信人,我可以继续保持对人类的信心了。”樵夫最后的行为体现了人的善良本性的恢复,显示了黑泽明一贯强调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性中尽管善恶交织,但善总是更有力量。从而说明,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前途是光明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