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秋天的头像

秋天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5/26
分享

回家,带着爸妈游少林

我的家乡,是一个从小吃馍头长大的地方,是古往今来但凡烽火战乱必引来群雄逐鹿的中原,深厚的历史沧桑到文字都无法承载的久远。起始站出发的京广线是我每次回家的希望,过去的火车,现在的高铁,从一天一夜到六七个小时的路途,穿省越江上千公里直达许昌东站,下车,便是老家的味道。家乡和他乡,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变化留在时间的记忆里,光阴带着深深浅浅的梦想经年流转,从酝酿到藏起,种子一直都在内心深处。

第一次凑着五一假期路卷风尘,从南到北,恰好赶上了一树槐花的青春。岁月的童话结成一串串洁白的花朵,在眼前摇啊摇,初夏的人间,莫名叫人心动。衣食不足年代用以果腹的树叶花香如今倒成了向往的珍馐美馔,爸妈早就摘选好了槐花儿和香椿叶,凉调煎饼包饺子,香椿小菜配稀饭,槐花包进饺子,独有的风味念念不忘,当真是一菜可解乡思。千里虽同风,花开不相似,80年代和2021年相遇,旧时光换了新模样,长大的孩子,离去,归来,家在这里,根就在这里,灵魂便不会走丢。

步履疲惫的父亲,躬着腰的母亲,为了我们的回归张罗着我们爱吃的饭菜,古稀之年的他们,除了年轻时出城串亲过,再后来的生活范围就在这十里八乡了,半辈子围着这几亩农田。阳光,泥土,五谷,这是中国农村的日常朴实,勤恳节俭成了骨子里的习惯,对于这个世界的变化和了解都来自于电视,旅游两个字,在他们的字典里从没出现过。如今年纪大了就更不愿意动了,他们习惯了给予,却没有机会习惯接受。不是他们不想不愿,更多的是怕花钱怕给孩子添麻烦,要说人生遗憾,我们这代都不抵父母这辈人的牺牲和隐忍。

说起来距家只有一百多公里一日便可来回,不过我和家人都不曾去过少林寺。这次趁着提前休假,便心念着带爸妈去看看。以前,家里没有条件,现在,他们却老了。时代不同了,但青春是一样的,谁又不曾年轻过呢。我们至少都有先周全自己的时候,可父母这一辈子从头到尾都没为自己而活过。于是,我还未回老家便电话软磨着爸妈要一起出游,刚好避开节日高峰期。因为我不知道还有没有以后,也许,人生也就这么一次机会,可以和爸妈一起出城看看外面的世界,即便是一次很短暂的出行。

清晨六点钟哥开车载着我们出发,妈妈提前吃了晕车药。那天,雨后的阳光出奇的灿烂,颇有夏天的风范,一路顺畅到达景区门口。听了那么久的功夫传说,终于有机会站在嵩山少林,置身在这天下第一名刹的峰峦山光中,第一次抵达,内心说不出的摇荡。象牙白的寺门并不雄伟,古色古香如牌坊般屹立在广场中央,颇有种往前一步是净土退后一步是红尘的边界线,一脚踏过去,就像融入了这隐隐天地里,敬畏之心油然生起,积累了很久的期待终于一偿如愿。

给爸妈拍照留念是此行最重要的事,来过才能成为回忆。我和哥负责背包食物,陪着爸妈慢慢地听风看竹,走入少林寺,古今交错的气息迎风扑面,老的根,旧的尘,历史的墙壁上满是沧桑。塔林,题碑,乾坤风云的每个字里都藏着久远的故事。古朴简雅的寺庙,林木成风,砖沉瓦厚,日月风露滋养出寺庙独有的醇净灵气,佛法万象,即便站在这里深呼吸,沾沾这上亿年的万古仙气也是一种洗礼般的领悟。冲着享誉世界的少林寺三个字,虽然还不是人多的节日,但寺院台阶前拍照合影的络绎不绝,我等俗人,终究避不开证明到此一游的存在感,我见缝插针给爸妈快速拍了几张照片便入寺参观。

古树老藤,盘旋在千年寺庙里福荫众生,见证了岁月迭荡的浩瀚。几方石碑立在寺院中,历史的风尘晃入眼前。寺院一直熙攘,似乎所有的游客都聚集在此,显得分外热闹。庙宇大殿以门为界,香烛自取,慕名而来的游客在门前跪佛叩神。眼中有尘三界窄,心中无事一床宽。佛门圣地高僧如林,在这香火繁盛的寺庙里,我们这些微不足道的尘缘执念,也不知道祈福有没有抵达神灵,可实际上我们都知道自渡才是最深的修行,俗念缠身的我们,在欲望的宿命里患得患失,道理都明白,不代表能放下。

禅寺佛台前,我所有的祈愿都给了父母,只希望他们可以一直健康快乐。不知为何,近两年来,也许是听多了生离死别,我偶尔想到年迈的爸妈会很惶恐失去,害怕他们有一天也会经受疾病苦痛,此时此地,我真希望佛祖有灵能够听到我内心的声音。敬香拜过,我扶着妈妈走下台阶,在拥挤的人群中,也不知道爸妈都许了什么愿。妈妈常说,心中有佛,自我向善,繁缛形式并不重要。我想,慈悲无边的佛祖也一定会了然众生之心,并护佑通透善良的人生安康顺遂的。

从景区门口到乘缆车处,虽说不远,可是对于不常出门的爸妈来说,还是会担心身体吃不消,我们一路走走歇歇补充能量。经过形状不一的塔林,被前眼高大庄严的古塔碑座震撼,站在那仰望了很久。在这个特别的墓园,古往今来的历代高僧长眠与此,谁也说不清曾发生过怎样的波澜,一代代的他们静静地守护着这古寺檀香的方外禅心,年复一年晨钟暮鼓伴着青灯黄卷,任凭来来往往的行人访客,驻足或路过,都无关紧要,他们或许早已入佛成神,信仰,只和自己的内心有关。

缆车索道,对于我们已不稀奇,不过爸妈却是第一次乘坐,缆车滑进半空,透过玻璃俯瞰漫漫青山风光,想来对于他们也是很特别的体验,坐索道的人不多,来回都有空车,我们四个人坐进去有些宽敞,爸爸倒不恐高,悬坐在半空时还拿手机拍照周围的美景,妈妈略微有些紧张不太敢动,所幸缆车行速平稳,并没有颠陡摇荡。20分钟的时间里,缆车在山脉中慢慢悠悠,前后左右山林的青黄色就像涂彩般的画卷将我们包围,我这个家里的摄影师自然不会放过此时的瞬间,直到看见书册崖的壮阔。

神奇的书册崖形成于18亿年前的中岳运动,石英岩的岩层经褶皱变为直立形状,书册崖因此得名。远远看去山脉的身体就像天地间封存起来的一本神秘地质史书,等着后人来打开。敬畏大自然的力量,是人类起码该有的认知。这里的沙石草土,奇峰怪石,似乎都带着上亿年的沧桑,遇见后世的我们,恍惚间分不清谁在穿越。走过书册崖,连接着五座山峰崖边建起的小小栈道弯弯曲曲上下兜转,三三两两的人们,前行的和返回的在此擦肩,爸妈一听需两三个小时才能到三皇寨便决意返回。我和哥哥试着往前走了一程,不断遇见折返的游客,看看对面山腰的栈道几乎没有行人,又担心着爸妈,我们也干脆放弃前行,回到乘缆车处见到了爸妈。工作人员说,这边基本没有人走到终点的,引来在场游客的一番吐槽。其实,是否走完全程并不重要,来过,见过,经历过,还有些累,不过对于爸妈来说,也是能够回味很久的生活色彩,这就够了。

匆匆旅途,略见一斑风貌,碎片化的记忆也是一段真实的追寻,那些来不及的足迹,总有人在抵达,一代又一代流传。中午的阳光洒下来,一位寺僧盘坐在大树下翻阅着书卷,很是专注,忽然觉得画面岁月静好。路途上一个八十岁的老人家在爬山,我笑着跟爸妈说,你们这还算年轻的呢。山风吹过来,我看到了爸妈荡漾的暖意。离去时和爸妈去看了一场少林武术表演,纵然阳光下有些等待的焦灼,不过观看现场的掌声是名副其实的见证回应,猴拳、象形拳、蛇拳、童子功、硬气功……,原来不止是电影。这些细细碎碎的偶然画面,恰恰成了路上最温暖的遇见。大概,这是爸妈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旅行,第一次和我们一起走去远方,没有诗酒,也无浪漫,就那么慢慢地,平淡如素,简朴如常,家人在身边,就是最好的时光。

今年回家格外觉得变化大,绿化生态铺满城,村村通公路,一元钱的公交直达市内。尤其是父母一辈人,对于如今的生活非常安心,他们经历了从交公粮到农田补贴,再到农村医保,安居乐业,民心所向,不是盛世又是什么。多年没有见面的儿时小伙伴也有了重逢,友情尚暖,两个人在曹魏古城里闲云信步,沿着护城河走上一程,直到夜色将我们包围,互相聊着这些年的思想变化,谈着乡村里散落的的亲情。一别多年,物是人非是常态,很多人和事逐渐模糊遗忘,但记忆里重要的部分是不会掉色的,就像对家乡的眷恋,父母在,才叫回家。

在家听着鸟鸣的每一天,八个小时睡到自然醒,喜鹊小鸟怎么那么多,从墙边的桐树飞到杨树来来回回,从早到晚也不累,结了果的杏树和核桃树简直是它们的乐园,无人在院子里的时候,鸟们就组队跑来蹦去,也不知道在地上找什么,在这个院子里,它们比我熟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