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秋天的头像

秋天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8/11
分享

听,深圳的夏天也有音乐

一直觉得深圳的夏天最磨人,霸占了四季一半时光,急风暴雨刚经过,阳光就迫不及待,90度角的天气高烧不退,就像刘元举老师刚出版还泛着墨香的《交响乐之城》,欢喜得让人无法拒绝。于是,在笔墨浓厚的书城,和刘老师的新书重逢,邂逅了一场音乐背后的酸甜故事,思想倒是有了降温式的清凉。忽然发现深圳什么时候也书香满城,有了文化的轮廓,一点都不露痕迹。

小时候,感觉作家两个字都带着遥不可及的神圣光环,长大了,当自己因为爱好文字走近文学圈时,有一种说不清楚的失落感,参差不齐的文人圈,浮躁得和理想一样,信仰和敬畏已经被现实刺得面目全非,经不起探究和思量。当所谓的作家写着白话堆砌的流水文,挂名傍利的追捧超过撰文咬字的真诚,是时代变了还是审美观不同了?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并不太愿意置身其中,只管做个自娱自乐的闲散之人,写些不问时事的文字。多年过去,逐渐学会了和这个世界和睦相处,世间百态,接受,是成长的符号。市文联的领导老师,看了我几年的碎笔闲文,因为惜才而成了我的推荐人,加入作协和众多作家围着文学探索生活,于是,我又一次站在文学的边缘处,看着自己的未来,却是迷茫而不安。

遇上刘老师,那是去年的一次采风活动,喜欢靠窗的我拣了个前排位置,没想到介绍的时候才知道并肩而坐旁边的就是邀请嘉宾著名作家刘元举老师,人在眼前竟不识,只道我非圈中人。人与人之间的缘份之所以说不清,就是你没办法解释和计划每一次的遇见会对你有怎样的改变和影响。刘老师一看就是温尔随和之人,自带的亲切感,让我丝毫不觉得陌生,也就很不客气地一路攀谈请教,从行业状态到文学发展,从浮世俗观到人生态度,一聊如故得开怀。我很是惊喜,杯酒下的名利场,依然还有着一群对文字存有敬畏的前辈们在坚守着文化传递的态度。感谢老天眷顾,每次我需要的时候,不断地让我发现未来可期。

物欲满地的流量时代,谁不想要掌声?我们习惯了带着各种不可言说的小心思不计底限地去获得想要的。刘老师说,当年本来要培养女儿弹钢琴的,女儿没有走这条路,没想到却意外发现了她同学的钢琴家之梦,因此,才有《天才朗朗》等一系列书籍。在刘老师准备要出版《交响乐之城》时,我看到了样图设计,很大胆地问刘老师,会不会考虑让朗朗写个序呢?谁都知道,光环围绕的明星IP总是能是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刘老师听罢连连摇头,一笑而过,顿时心生敬意。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德之所以奢侈,大概因为在人性欲望的诱惑面前,还有那么一些人,守着对信仰的坚持和底线,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取舍。

有人说,红尘苦渡,难得糊涂,因为活得太清醒会痛苦。弘一法师李叔同,美术、音乐、绘画,每做一种人,都十分像样,从才华横溢的风流才子,到遁入空门的苦行高僧,酣畅快意的人生,羡煞后人。可又有多少人会真的跳出固有的舒适圈,去历劫人生。每次看到刘老师都是满面春风,豁达得就好像内心有一束阳光,随时都是春天。听他分享绝对是思想的福气,闲话风趣还带着知识点,足够的生活阅历极有感染力。深圳著名作家南翔老师说,刘老师写作还跨界,建筑、音乐不亦乐乎。刘老师说,写了那么多的音乐文字,依然不够。岁月没有在他身上留下沧桑,是有理由的。历尽风霜,看遍冷暖世象,却依旧热烈憧憬,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也有透彻人生的清明。活到通透,不是一定要避世淡泊,而是风雨过后我们还有勇气可以和苦难对话,与过去握手,找到自我愉悦的方式,去平衡这个世界的粗糙不堪。

听说,刚刚立了秋,可深圳还热得不给面子。窝在家把《交响乐之城》新书分享会上拍的照片发给刘老师,傍晚时收到一则微信:照片拍得不错。我咧嘴一笑,打开乐队的夏天,朋友圈都开始躁动。都说深圳是文化沙漠,可是,你听,深圳的8月,一所音乐的大门正缓缓打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