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电影春节档伴随着政策的放开而显得异常火爆,最出圈儿的其实并不是这部动漫电影。但当我听说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有关于原生家庭相关的问题的时候,我忽然就特别好奇,因为这样的题材是能够引起我的共鸣的。有着相同经历的我自己深深地明白,这种家庭氛围对女孩子成长会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编剧怎么编?导演怎么导?从什么地方切入最能打动人心?我希望这部电影能够给我答案。
看过之后,如果推荐值是十颗星的话,我会给这部电影打五颗星。如果我的朋友们想去看我不会拦着,因为它不至于让人看过之后觉得不值票价;如果他们不想看我也不会劝他们去,因为它真的没有好看到非去不可。
这部电影的情节不复杂,而且几乎不存在什么人物关系,甚至连人名出现的都很少。女主角参(shen)宿从小父母离异,她跟着爸爸生活,后来爸爸娶了另一个女人,也就是她的继母,她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爸爸对她的关爱并不足够,甚至家庭里都是以弟弟为中心,参宿的心理波动常常被忽略。参宿思念妈妈,但妈妈也很少和她联系。在一次七天六晚的邮轮游行中,参宿愈发思念母亲,在甲板上救小鱼的时候她恍惚间落入大海。
海精灵说要带参宿去找妈妈,他们误入深海大饭店,参宿认识了饭店老板——南河。在斗智斗勇地相处中,两个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互相倾诉自己的心事。南河告诉参宿,自己的家乡有很大的一片麦浪,风一吹,麦浪就会如海浪一般闪着巨大的光亮,冬天有雪,雪落下的时候很美,他常劝参宿多笑笑、多去发自内心地笑。最后,他在参宿的梦里消失了,但梦醒后的参宿却将他的话一直铭记。长大后,参宿真的找到了梦里的南河同她深情描述过的画面,那个风吹麦浪、冬有白雪的美丽地方。
《深海》的口碑在我看来是两级分化的,说它好的人被剧情中涉及到的原生家庭相关问题戳中、夸赞国漫的画风大有长进,说他不好的人大部分都在吐槽剧情的无聊之处过多。我觉得对于一个文学艺术作品来说,口碑两极分化总好过一边倒地夸赞或者贬低,如果只是一味夸赞的话,那么这个大方向的文艺会迅速成为近几年的大热门,争相模仿就会屡见不鲜,然后模仿一旦变为抄袭则将大大篡改原作作者的大意;那么同样地,如果只是一味贬低的话,就足以证明主创团队没有很好地把握观众们的心理、没有很好地了解当前人们的社会文化需求、对艺术流行趋势的判断有极大的失误,与此同时,审片的有关单位居然随意让这种电影流入市场,绝对算得上“失职”。
我能理解编剧所写的原生家庭的痛苦。参宿在家庭中找不到自己应该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上,父亲忘记她的生日,甚至连拍摄全家福都差点儿把她落下,参宿过分懂事可到头来却什么也没得到。父爱?母爱?究竟谁还在爱着她?参宿自己也从来没想明白过。她太渴望被爱了,她总是压抑着自己的情绪,将很多话埋藏在心里。《深海大饭店》的漫画书把她思念母亲的痛苦引入了那片深海——在深渊之内,在海浪之间,参宿一直在寻找妈妈,一直在追寻着儿时的记忆。
我不知道编剧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原生家庭,仅就我个人的经历来看,我不得不说,女主角某些的思维的确和小时候的我很像,孤僻、害怕,有点儿冷漠,但还是想被别人好好地爱着。年龄小的时候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希望那个永远不会回头的人能够回过头来好好看看自己;随着成长,我便不再做那些无谓的期盼,反而是用更多的精力来提升自己、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参宿如果还是一直纠结于如何才能得到母亲的爱和父亲的关注,那她永远都不可能成长。我知道,梦里的南河帮助了参宿很多,可想象终究是想象,真正能够帮助她走出痛苦、释然困境的就只能是她自己。梦醒时分的参宿难以释怀,她始终不相信南河的离开、她也不相信梦中南河为她勾勒出的美丽家乡不存在,所以一直到参宿长大后,她也永远铭记着那个《深海大饭店》的故事,她永远铭记那个在梦里让她发自内心微笑的南河,所以她终于找到了那片拥有着如海浪一般闪着巨大光亮的麦田,也许这就是南河的故乡。参宿过于执着以往,她对自己的关爱几乎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可我始终坚信,如果这个世界上连自己都不去爱自己,那么谁还会爱我呢?
编剧把情感主线的开展落脚在了“原生家庭”上,可是我始终不理解的是,拥有着这样绚丽色彩的动漫作品的主题为什么一定要纠结于原生家庭呢?是市场很偏好这个题材吗?还是主创人员觉得有话题或者有催泪的地方?我想问,如果不这么设计故事的展开方式可不可以呢?换一种是否会更好呢?如果只是想引出南河这个存在于梦境中的人物,前面剧情中糟糕的原生家庭其实可以换成多年的朋友去世,然后主角重走一次两个人曾经走过的地方,同样的剧情,把“找妈妈”改成“找朋友”,完全不会变动整个电影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画面,主题就从“原生家庭”变成“难忘的友谊”,是不是也解释地通呢?
随便一个主题放在这个故事的框架之下,可以说完全不显突兀。所以,主题的意义该何以体现?那是否意味着,导演可以先把中间的绘画设计部分安排完,前面给一个主题,后面呼应一下,中间再时不时地提一句,拼凑在一起就能成为一个“好电影”呢?
原生家庭如果对一个人造成了伤害,那么这种伤害一定是不可逆的,那些所谓的“和解”也只是当事人愿意放过自己、重新开始生活了,并不证明他(她)对过去选择了遗忘,那些不可逆的伤害被深深地钉在心里,永远也无法抹去,一生、一辈子也没办法释怀。
心理的“不完美”和身体的“不完美”都会影响一个人生命的全部过程,这并非不可说,但我希望每一个谈及到此并想要制作出也许会在社会上产生广泛讨论的文化产品的时候,能更真实一点儿,能更加地有力量。
因为,哪怕只是一个镜头,没准儿也能治愈某个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