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深秋的一天下午,接到广东阳江朋友的电话,过几日他们结伴要到洛阳来旅游。放下电话,我十分高兴,期待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因为工作变换离开阳江快两年了,平时只是通讯联系,与朋友们见面的机会更少了,彼此间多了一份惦念。
连日阴雨,天空突然放晴,让人心情舒朗。我从栾川叫河出发去洛阳机场接广东阳江的朋友们。一路上我感慨万千,回忆着过往与朋友们在一起的那些难忘日子。2015年新春刚过,因为建设深茂铁路,与阳江的朋友们相识,他们给予了我工作上的极大支持,使工程推进十分顺利。几年的相处十分愉快,彼此心照不暄,坦诚相见,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中午时分,阳江的朋友们如期而至,到达洛阳机场。久别重逢,大家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互致问候,温暧如初。我们在去下榻宾馆的路上,车内其乐融融,谈笑风生。我发现几位朋友随身都带有乐器,就知道他们此行必有音乐活动安排。因为朋友们大都是音乐爱好者,有几位可以算是音乐发烧友,我期待着!
大约半小时的车程,我们就到了洛阳城中。洛阳,称“洛”,别称洛邑、洛京,河南省地级市,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东邻郑州市,西接三门峡市,北跨黄河与焦作市接壤,南与平顶山市、南阳市相连。洛阳是十三朝古都,近年来,突飞猛进的建设和发展,正以古都的传统文化和新兴区域优势展示在世人面前。按照主人预先的安排,我们择一洛阳特色小吃店用餐。此店店面不大,却在当地小吃中颇有名气。大家相约而来,聚在一起,沿桌围聚好不热闹,洛阳主打的面食陆续上桌,热气腾腾,与主人的热情无异。首先登场的是浆面条。俗话说上车饺子,下车面。它是河南洛阳当地的传统小吃。洛阳牛奶面主要由面条和一种特殊的酸豆浆制成。制作时,将酸酒倒入锅内,放入香油、五香粉等香料,煮沸后放入面条中,煮熟后放入碗中,加入准备好的配料,搅拌均匀后食用,大家连连赞口。接下来是洛阳牡丹饼,是一种以豆类为主料的食品,相传与武则天有关。洛阳牡丹饼是以豌豆、绿豆、芸豆、红小豆、牡丹花酱、白糖、泡打粉、食用油、饮用水等为原料制作而成。吃起来疏松绵软,香甜可口。洛阳不翻汤更是闪亮登场。它是当地的传统小吃,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不翻汤是用薄煎饼、海带、粉丝、鸡血、虾皮、木耳、韭菜、紫菜等调味料,加上盐、醋、味精、胡椒粉等调味料,然后舀成猪骨汤。做了一碗不掉头的汤。当你吃的时候,你可以泡一个薄薄的烤面包。口感纯净、辛辣、咸,回味无穷。数道当地小吃之后,让国健兄最为可口的当属最后一道烫面角。它同是一种地方传统小吃,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烫伤角度选材严格,生产精细。皮是纯白面做的。用开水烫伤后,就成了碎片。冷却后,均匀揉搓,切成小块,卷成圆形。这种馅料是用新鲜猪肉做成的,切成肉末,与各种调味料和原汤混合。把糕点包在馅料里,然后包成新月形的饺子,蒸十分钟,味道鲜美,不油腻。
美美的小吃之后,我们回到了宾馆作短暂的休息。
丽日阳光,秋高气爽。到了洛阳首选的景区肯定是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此景点与我们下榻宾馆不远。
据史料记载: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仪态 在龙门石窟奉先寺雕刻卢舍那大佛,以及在洛阳紫微城建造天堂的消息传入日本后,圣武天皇发愿"朕亦奉造",于是在奈良(平城京)建立东大寺。 而"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结构布局优美,刻工精细,室内的魁星、文昌、关圣皆就石岩凿成,巧夺天工。登上龙门,在入口处有一圆柱石坊,上书"龙门"二字,并刻有"元宝",据说能保佑人发财发达,吉祥如意,所以游人都喜欢用手摸一下。我们在导游小姐的引领下,跨过龙门进入石窟景区。同行的朋友们打趣道:“跨过龙门,我们就是人中之龙了”。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渐渐随着各自的意趣不同,大家分散了队形,前后差距尽有几十米之多。国健兄、小鱼儿、喃喃、阿珍我们始终跟随着导游小姐其后,聆听她的讲解。眼前有一处几十米高的台阶,拾级而上。导游小姐询问我们是否登上去详细观赏,我们异口同声,整齐出发。这尊佛就是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仪态在龙门石窟奉先寺雕刻卢舍那大佛。谟拜完佛像,我们继续向前。一路走来,大家都很好奇,龙门石窟里的佛头像为什么大部分都是烂的?导游小姐讲,此类现象有两种说法:一说是龙门石窟的破坏主要是因为十九世纪以来的文物贩子的偷盗,毕竟长期以来对于龙门的保护是不够的。另外历史上的灭佛运动,以及近几十年急功近利的当地经济发展也对龙门破坏比较严重。另一说,文革时由于受本地大学保护,石窟并没有受损。多年来的风吹日晒使石像逐渐损毁是一方面,清末民初文物贩子的盗凿也占相当的比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数次灭佛运动时人为破坏。
我们到了对岸的香山寺脚下,回望西山崖壁上的大小洞窟,蔚为壮观。香山寺与龙门石窟西山窟区一衣带水,隔河相望,与龙门石窟东山窟区和白园一脉相连,并肩邻立。因盛产香葛而得名。香山寺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唐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印度来华高僧地婆诃罗(日照)葬于此,为安置其遗身重建佛寺。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在洛阳称帝,建立武周王朝,梁王武三思奏请,敕名"香山寺",并重修该寺,当时香山寺危楼切汉,飞阁凌云,巍巍壮观,武则天常驾亲游幸,御香山寺中石楼坐朝。唐大和六年(公元832年),河南尹白居易捐资六七十万贯,重修香山寺,并撰《修香山寺记》,寺名大振,这篇文章开篇第一句即是对香山寺的推崇"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此外,白居易还搜集了5000多卷佛经藏入寺中。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与如满和尚等人结成"香山九老会"吟咏于该寺的堂上林下,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遗命葬于香山寺如满大师塔侧。
宋金时期香山寺犹存,元末废弃,清康熙年间重修,乾隆皇帝曾巡幸香山寺,称颂"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这句诗摘自他当时所作的诗《香山寺二首》,被镌刻在石碑之上,位于香山寺的乾隆御碑亭就矗立着这块石碑,已有两百多年了,清末民国初年,香山寺又渐荒芜了,1936年香山寺进行重新修建后,为蒋介石庆祝五十寿辰而在寺内建一幢两层小楼。蒋介石和宋美龄多次在此避暑,这幢小楼位于香山寺内东南侧,被称为"蒋宋别墅"。解放后,香山寺又进行了多次修葺,据说香山寺历史上曾经历过五次修复,新香山寺借鉴唐代风格,对蒋宋楼,乾隆御碑亭,衣钵塔等作为历史文物予以修缮、保留、保护。在原址上新建了钟楼、鼓楼、大雄宝殿,整修了天王殿、罗汉殿、步游道等。1936年的"豪华别墅",在三十年后一度成为杨成武将军的"牢狱"。
大家坐在路边的一条长橙上息息脚,望着眼前上山的路如此陡峭,有三五朋友打起了退堂鼓。然而,我每次出游都有一个习惯,尽量不留遗憾,一鼓作气跑步登上了香山寺。相传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武则天在洛阳称帝,非常钟情于伊阙山水,也很喜欢位于其中的清幽雅致的香山寺,并在石楼留下了千年为人们所传颂的典故"香山赋诗夺锦袍",在一次春游香山寺时,武则天别出心裁,主持了一次"龙门诗会",历史上有名的"香山赋诗夺锦袍"即由此而来。唐代诗风很盛,武则天对胜出者"赐以锦袍",奖品不见得贵重,但却是难得的荣誉,群臣当然各不相让,奋力争夺。首先成诗的是左史东方虬:"春雪满空来,触处如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武则天觉得东方虬文思敏捷,又才华出众,立即把锦袍赐给了他,而此时,多数大臣也相继成诗,经当众诵读,其中宋之问的《龙门应制》一致认为更在东方虬之上,武则天遂决定把锦袍赐给宋之问,"香山赋诗夺锦袍"也成了诗坛上的一段佳话。而这段典故所发生的地点---石楼就位于香山寺内。我们在香山寺内逐一景点观赏,品评着眼前这些带着千百年历史文化的古老物件和现实真迹。未到香山寺前,就知香山寺中有一通乾隆御碑亭:乾隆与香山寺。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九月,清高宗弘历到中岳封禅,至洛阳巡游龙门香山寺,感怀赋诗《香山寺二首》开篇第一句即为称颂香山寺"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这首诗被人们当时镌刻在石碑之上,并建御碑亭,该御碑亭位于香山寺内东南侧。我们驻足亭前欣赏镌刻在石碑之上的佳句。离开香山,游兴未尽。
舜时期,禹在此受封为夏伯。禹的儿子启又于此创建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并大飨诸侯于钧台,举行开国典礼。商朝置历国。西周以此地为历邑。禹州在春秋时,为郑国别都栎邑。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6年),北方翟人(亦称狄人)入据栎地,因其地在嵩山之阳,改称阳翟(音狄)。周威烈王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韩景侯虔将韩国国都自平阳迁至阳翟。韩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韩灭掉郑,遂迁都郑(今新郑市)。五年之后,在周烈王六年(公元前370年),韩懿侯将国都复迁阳翟。西晋时期属司州部河南郡。东晋十六国时,阳翟曾先后属东晋(改阳翟县为阳翟郡)、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等政权。南北朝初,阳翟属南朝宋,归豫州,颍川郡寄治睢阳,领阳翟。北魏孝昌二年(526年),阳翟分为阳翟、阳城两郡。东魏兴和元年(539年),原阳翟县划为阳翟、黄台(今郭连镇黄台村)两县,均属阳翟郡。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阳翟郡,以阳翟属襄城郡,隶汝州。大业元年(605年)黄台县并入阳翟县,隶属豫州部襄城郡管辖。唐武德三年(620年),析阳城、嵩阳、阳翟各一部,置康城县。贞观三年(629年),废康城县,并入阳翟县。北宋时阳翟县属京西北路颍昌府。靖康元年(1126年)后,阳翟县归金管辖。
书画家丁泽华先生早早就迎候在了小区的门口,我们紧跟着丁老师进了他的楼居,这是一处城市普通小区住宅。家中厅堂宽敞,窗洁几净。古人云:“居芝兰之室,久而闻其芳也”。厅堂中的几幅字画相得益彰。丁老师拿出他近期创作的几幅画作与大家分享,并赠与朋友们,让我十分感动。看着丁老师与老伴两位古稀老人热情的招呼大家,且身体健朗,让人欣慰。午间二老携孙子与我们共进午餐,在我的脑海中涌现出:“颐年拄杖品童趣,喜鹊登枝唱和谐”的诗句。
晚秋夜色下的洛阳老城,古色古香,凉爽怡人。晚上七时许,与来洛的朋友走进坐落于洛阳老城的真不同饭店。店名有些独特的“真不同饭店”,是千年古都洛阳城里专司洛阳水席菜系饭店的佼佼者之一,来洛旅者,如果没有进店试尝品味,不失为一件憾事。其实,此行的朋友中有几位已经是回头客了。但为何还要再去真不同,其意义深远:一则广东阳江的朋友有几位是第一次到洛阳,再则真不同是的确与众不同。真不同饭店,誉称中华老字号,独具特色的地方特色菜系——洛阳水席。但凡来过真不同的吃客们,无不被洛阳水席精致美味的菜肴征服,在回味中留下赞叹或留言。
为它题写“真不同饭店”招牌的知名河南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李准,在离开真不同饭店时,感慨万千,提笔写下“半生一回首,还是真不同”的词句,国健兄称道,此书法遒劲!
“水席”是洛阳特有的地方风味菜肴,是中国迄今所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的名筳之一。洛阳水席始于唐代,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迄今为止保留下来最古老、最有特色、最完整的一套宴席。武则天时,将洛阳水席旨进皇宫,加上山珍海味,制成宫廷宴席,又从宫廷传回民间。遂形成特有的风味。因仿制官府宴席的制作方法,故又称官场席。洛阳水席以其独特的风味、精湛的技艺、逼真的造型、美好的传说、渊源的文化积淀而引起轰动,被称作有洛阳古都地方特色的一朵奇葩。店家安排我们在四楼的丞相厅用餐。进入厅堂,让人分外亲切,墙壁四周挂满了敬爱周的总理的相片。1973年10月周总理陪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来洛阳参观。席间上了一道原名燕菜的菜品,周总理吃了精心制作的燕菜后称赞不已,一连要了两道。因菜中雕有牡丹花,周总理风趣地称为“牡丹燕菜”。从此,这道菜被改称为牡丹燕菜。全席分为前八品、四镇桌、八中件、四扫尾,八八四四,共二十四道菜,喻示着武则天执政二十四年的历史光景。前八品为下酒菜,象征着武皇“服、礼、韬、欲、艺、文、禅、政”的八大特征,亦为八大善(膳)绩。最后一道“圆满如意汤”以示全席圆满结束。洛阳水席以“热、冷、焦、软、稀、稠、干,海、河、荤、素、甜、辣、酸”而名扬天下,成为打造洛阳历史名城的一张优秀名片。席间,朋友们小酌正酣之时,一名穿戴唐朝礼者服饰的侍人宣旨。
洛阳东山宾馆是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一家特色宾馆,地处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风景区内。宾馆为仿宋建筑,园林山水风格,宾馆装修古朴典雅、处处彰显地方文化和历史积淀。龙门东山是中原地区久负盛名的风水宝地,武则天、乾隆、蒋介石等无数帝王将相、白居易等文人墨客均驻足于此,而流连忘返;十一万尊佛龛依水相望,带来祈福;宾馆四周翠柏竹林、鸟语花香、溪水瀑布、潺潺淙淙。先后成功接待了数十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外国政要和各界社会名流。被誉为洛阳的国宾馆。此时,我们正在东山宾馆的一楼大厅品鉴一幅《东山秋韵》的山水画作。朋友们很有兴致,纷纷发表对画作的品评意见。洛阳山清水秀,地杰人灵,素有“洛阳才子甲天下”之称,五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蕴,造就洛阳自古“盛产”才子。在洛阳就有一位被美术界称为“黑马”的才子----国画家张峰利,他在国画上的潜心研究和画作已独树一帜,称为一绝,颇有大千风范。《东山秋韵》正出自峰利先生之笔。这幅山水画作颇有画家的心得和造诣,笔锋犀利,下笔恰到好处,分毫不差,毫无拖泥带水,所以此作能惊座四起。
正在外地演出的著名青年二胡演奏家、中央民族乐团副首席金玥夫妇也专程从南方赶来。他们不顾旅途劳顿,即兴为大家现场演奏。金玥老师背向窗口而座,偌大的落地窗透过充足的阳光,折射在他身上,使他立体呈现在我们眼前。全场静极了,没有一点声音。只见他弓平架好,突然一昂头,弓拉开,弦颤动。凄美的琴声回响在大厅内外。开始了《二泉映月》那悲凉的诉说――
平静中的忧伤,凄凉的曲调在琴弦上回转,在弓中蔓延,听得心酸,听得流泪。金玥老师的弓在琴弦间来回,忧伤全寄其中,没有雕饰,真是能感觉阿炳心的律动的演奏啊!场内寂静――那是心在鼓掌,心在思索,听得如痴如醉,荡气回肠。窗外的野菊花开始凋零,片片秋叶洒落一地,像点点泪珠儿。
琵琶演奏家孟老师是金玥的夫人,夫妇俩同在一个乐团。同台演出无数,但面对我们这些朋友做专场演出,却不多见。我是第二次亲耳聆听。她的一曲《十面埋伏》将我们带到了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鼓声、剑弩声、人马声……使闻者始而奋,继而恐,涕泣无从也。其感人如此。”她再一曲《春江花月夜》让我们沿着唐诗的河流溯源而上,诗人张若虚用神来之笔描绘了一幅奇丽的图画,“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月色中,烟波浩淼而透明纯净的春江远景展现出大自然的美妙神奇。
在洛阳龙门高铁站,我们再次握手告别。《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歌声回响在我耳畔。挥手之间结束了朋友们的洛阳之行。
再见了!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