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冷清安的头像

冷清安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807/04
分享

病榻所思话健康

病榻所思话健康

 

年少时家境不好,没有读太多的书。长大后读书的机会多了,又苦于无读书的时日专心用功。好在自已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星星点点充实着个人的阅历,因为读书也让人受益不浅。                

大概是十多年前的冬天,突然得了重疾住进了医院。十几天的住院,除了打针吃药,余下来的时间总在思考健康对于一个人的如何重要,然后写了篇短文,记下当时的心境以及平时少有的思考。记得当时是因为整天忙于搞施工现场的协调,身体几次报警都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终于有一天早晨,起床后顿感身体严重不适病倒了。医生告诉我,此病非住院就能彻底根治,需要长此以往的调理和精神舒缓。我记下了医嘱。从那时起,我将平生的爱好,喜读诗书和临写书法,作了一个长期的计划和安排。多少年过去了,自已将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后来又整理成册出版。对于书法则先从临帖入手,多读多写,笔耕不辍,也算有些收获。

丁酉年的冬天,再觉身体有些小恙,到医院作了进一步的诊断,病历显示,除个别指标偏高外,身体属于亚健康状态。这一结果没有使人兴奋,倒觉得这些年对健康的在意程度显得十分粗放。比如,日常应酬多,饮食的无节制,以车代步多,户外的锻炼少,都使自已的健康信心不如以往。总感觉到人到中年,身心疲劳,身体有些不适也属正常。其实,这是自身的心理不再年轻所致。于是,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再度住进医院进行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调理。生理方面无外就是按医生的处方,打针吃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药理的作用,身体渐渐康复。每天的规律性药物治疗,下午的时间是相当充裕的,除了散步以外,无事可做。于是,我从书架上找来了两本书。一本是胡适先生编著的《哲学盛宴》、另一本是吴晗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常识》。其实,这两部书我都曾阅读过。这次再将其重新拾起也是有所感触的。随着个人阅历的不断增加,对过往的经历有了重新定位和思考,期许着能从历史和书本中寻找答案也求个人慰籍。

医生打趣道,你能在住院的时候看书,而且是如此的痴迷,是不多见的。我所在的病房,有另外几位病友,他们分别从事不同的职业,有医生、老师、老干部,还有社会自由职业人。虽然大家因病相互走到了一起,也算作是一份缘。同室病友,聊的话题当然少不了彼此间的病情。景祥先生是一位年越古稀的老人,病室算他年长。他出生在中医世家,从小就受其家庭影响,跟随家父行医乡里。他虽是位老中医,但我们的交流涉养生话题不多。他说,人的一生是否康健,三分之一靠的是天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遗传基因,如果家族中都很长寿,自然晚生们也差不了。景祥先生的父亲已经九十多岁了仍能为人瞧病,受人敬爱。

病室里算我年小,大家看到我女儿全程陪护着我,饮食起居,安排的井然有序,都夸女儿特别能干。由于调理期间,一日三餐严格控制进食量,女儿费尽思量,变着花色口味为我制做饭菜。让我心里既踏实又不安。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动,女儿每天要为我送饭,到了晚间还要接我回家,吃苦受冻,让我心疼,又好生感动。孩子长大了,懂得了关爱父母及其家人。女儿知道爸爸的爱好,为我拿来了笔墨,我就着病室里的小桌,铺纸挥豪。开始写字时,怕影响同室病友休息,只好悄无声息,后来,我发现写字时,周围有许多人围观,我这才放开手写,无拘无束。

同室一位武姓的病友,生性豪爽,成了大家的开心果。他与我的一位同乡是多年的好朋友。因此,我们的交流相对更直接。医生们都说他不听医嘱,太过于随性。陪伴他来住院的老伴也说他就是不听话,否则,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为同一病住院治疗。但是,从他的谈吐中,我不太认同大家对他的看法。他性情开朗,热爱生活。在他那里看不到一丝的苦恼,这是一种难得的心境 。说明他心里快乐着,享受着生活给他带来的愉悦,这又何尝不好呢!

清晨,护士告知,上午主治医生要为我上健康课。我期待着。 其实,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就是一个态度。人们都希望健康,健康是人类的基本权利和幸福的源泉。任何时代和民族均把健康视为人生的第一需要。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健康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单一维度、消极的健康模式向着多维度、积极的整体健康模式发展,加深了对健康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了健康事业的发展。

   看着眼着这位比我年轻了许多的女医生,谈到健康如数家珍,心生钦佩。她说, 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健康观。由于人们所处的时代、文化、环境和条件的不同,对健康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尽相同。长期以来人们将有无疾病视为健康的标准,把健康单纯地理解为无病、无残、无伤。这个单一维度的健康模式使医生仅关注疾病的治疗,而忽视了疾病的预防,这是一种消极的健康观。不同的职业对健康的理解和要求也不相同。运动教练也许认为,饮食规律,经常体育锻炼,保持体重正常和良好的身体状态,就是健康;临床医师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而心理学家认为健康还要包括具有应对情绪问题和心理创伤的能力 。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深入,发现这些观点不够完善,仅强调了健康的某些方面或维度,而忽视了整体健康。现代医学对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其向着多维度的、积极的、整体的健康模式发展。我们必须正确理解现代的健康观。

    她强调,现代的健康观认为,健康不在仅局限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健康的概念应为:健康乃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这个定义从三个维度衡量健康的水平,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健康概念中的具体体现,促进了健康运动的迅速发展。

听了医生的一席话,对健康的认识和理解好像开窍了不少。

  首先是躯体健康 。躯体健康是人们通常所讲的健康,它是健康人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对躯体健康而言,健康的行为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如合理的膳食,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保持体重正常,限制有害物质如酒精、香烟和成瘾药物等的使用。另外,注意身体的疾病信号,定期体检身体,学会基本的自我保健技术,正确对待自身的健康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再就是情绪健康 。通常指人们的情感和心境健康。情绪可表现为愉快、幸福、悲伤、激动、担忧、恐惧、沮丧等,而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为情绪健康的重要标志。情绪在心理健康中起着核心作用,情绪健康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疾病的先兆。情绪对躯体健康和疾病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情绪状态可降低应激相关疾病的发生率,且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三是理智健康 。理智为心理的一部分,指个体用以认识、理解、思考和决定的能力,在个体整体健康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人们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均需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冷静思考和分析,做出理智的选择或决定。理智健康和情绪健康均为心理健康的组成成分,二者不同,但可相互影响。情绪可损害个体的思维能力,而混乱的思维会增加处理情绪问题的困难。

    四是心灵健康 。指人们的思想、情感、意识、态度或整个人的品德。心灵健康在个体的健康中居核心地位,人们的宗教信仰、文化背景和种族不同,心灵健康的标准也不尽相同。心灵可促使情感发展,而个体的健康水平又可影响人们的心灵。

手捧着医院赠阅的《健康必读手册》,渐觉自已对健康知识的匮乏,有如获至宝之感,爱不释手。于是,我把它放在枕边,让它伴护着我。

看着病友们脸上洋溢出的笑意,欢送着我出院,心生感慨。此处不说再见,祝你们早日康复,快乐每一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