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清修的头像

李清修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10/15
分享

当痛苦烙满身——读《我在精神病院种蘑菇》

我至今都无法想象,我居然在读一本关于精神病患者的书籍,哪怕我已经开始阅读,也依旧无法从惊讶中将自己抽离出来。写精神病患者的书在我看来确实难得一见,也着实让人难以想象,作者会用怎样的写法写作关于精神病患者的故事,我想这或许也是我对这本书好奇的原因,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因为更重要的一点是,我更好奇的是精神病患者这一特殊人群,究竟如何有效地和护士、医生沟通,因为如果有精神分裂的情况,可能无法达到像正常人那样与他人沟通,更何况精神病患者积攒在身上的病症并不是两三天内得的病,必然是长年累月,在身上成了累赘,最终无法自救,只能将自己托付给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让自己获救,成为在他人看来自由的自己。

《我在精神病院种蘑菇》的作者郁闷闷说:“我作为一名精神病院工作了十四年的护士,我的工作需要时刻与精神病患者在一起,我看到的、经历的更多的,真的很想让大家知道真实的精神病患者,知道患者们异常行为背后的故事。”说老实话,我每次看到这样的文字都不由得对她(他)们感到敬佩,原因不仅仅是她(他)们做了这样的工作,更多的是她(他)们愿意长年做这样的工作,接触这一类人群。

我相信许多人对精神病院都会有自己固有认知的看法,比如医院阴森森的、患者说着胡言乱语、或清或浊的话等等。事实上如果我们真正接触过精神病院,可能就会对精神病院或精神患者有不同的看法。虽然如作者所说,精神病院里还是会有一些吃屎吃尿的病人——毕竟是精神病院,就算是有,对于那些精神病患者来说也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正如作者所说,她曾经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和病人抢杯子,为的是不让病人用杯子舀尿喝。

我至今都记得随书附赠的书签上有一句话:“奇怪的动物被保护起来,奇怪的人类被排挤出去。”还有一句话:“谢谢你愿意了解精神疾病,谢谢你不以世俗偏见看待精神疾病患者。”最重要的是后面的一句话:“谢谢你不以世俗偏见看待精神疾病患者”。如果每个人生下来最终是为了被别人当怪物来看,那么那些敢于在人前嘲笑他人的人,只会把他们的生命当作是一种笑话,而这种现象也会成为在文学作品里被讽刺的对象。

说真的,我从作者的语言中看出了一种喜剧。有一天她遇到了一位文身大哥,觉得自己遇到了威胁,可当她面对威胁时,没有像个“怂包蛋”一样,而是在那个时候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怀疑,天天想离职,然后对自己说:“威胁对我起不了任何作用,大不了我明天就不干了。”说是喜剧,不过是生活的另一种方式罢了;回归到现实,又是一种工作上的苦恼。

我记得作者在整本书的开篇就写了这样一种情况,她说精神病院最怕合家团圆的节日收病人,因为按作者所说,“在这个时间段来住院的病人一般都病得很厉害,家人没留着过节,急诊没法等到天亮。”可是遇到这种情况能有什么办法呢?总不能见死不救吧。毕竟是医院,病者为大。尤其是急诊,跟死神抢生命,分秒必争。无论是怎样的病人,宁可快一秒也绝不退让一步。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书中写了一句话:“急诊没法等到天亮”。拿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有一次我的腿受伤,救护车很快就来了,不仅是因为离得近,更重要的是他们明白生命的重要性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行动说明一切。

写到这里,不由得让我想起曾经住院的那段时光,可是又有什么可谈的呢?人生难免会有困难和坎坷,熬过去就能看见人们口中所谓的海阔天空。我想和那些精神病患者比起来,我的腿伤根本不算什么。尤其当我看到作者说他们吃屎喝尿,我反而觉得自己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人一旦神经出了问题,就真的需要有人照顾了,不然就会出现吃屎喝尿或者故意吞食异物等情况。毕竟来到医院本身就是为了治病,而不是为了住院越住越糟糕,反而给自己增添许多负担,多了一些麻烦,最终形成一种累赘,压在身上喘不过气来。

说老实话,这是我看过的第一本真正意义上讲精神病患者的书。虽然之前也读过社科类的书,但大部分都是人文艺术类,心理学、社会学、医学这一类的书极少,更别说这种讲特殊人群的书了。不过说真的,作者的这种写法并不是特别难理解,而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向我们讲述关于精神病患者的故事,让那些不为人知的背后的故事通过书写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从而让大家看到精神病院不同于刻板印象的面貌。正如作者所说,她作为一名在精神病院工作的护士,很想让大家知道真实的精神病患者异常行为背后的故事。我想这或许就是她写这本书的真正原因。

借以此书告诉我们:“并非所有人都能与精神疾病和解,而我替他们记录下此刻的故事,也使得那些光怪陆离的精神世界有所存证。”正如作者所言:“人的处境是没办法治愈的,但阅读可以提供力量和帮助”(“小红书”留言回复)。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喜欢读书的雷锋,《沉浮》里的简素华成为他学习的榜样,这让他对待工作和学习的态度十分认真。

事实上,我们任何人都一样,无论是从业14年的精神科护士还是我们每个人,认真的态度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同时也是对工作和学习的负责。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书中有一个网瘾少年,网购、打游戏、点外卖、短视频打赏,样样精通,可唯独因为年龄小不能参加工作,但同时也因为发病退学,不能再继续念书。每天无所事事,除了花钱就是上网,两点一线成了他每天的生活。 他妈妈看到他这样,心里很不是滋味,却也无可奈何。因为她知道自己的儿子患有精神分裂症,可是想要儿子获得拯救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将问题迎刃而解,除非奇迹从天而降。

“看见我这身疤了吗?!都是你逼的!”这是书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但作者却借以“网瘾少年”母亲之口用儿子的口气说出来,未免有些哀伤和忧愁,从母亲不由得闭上的双眼透露出来。正如书上所言:“清醒和疯狂,只在一念之间。”随书附赠的卡片上也有一句话:“人在绷不住时,一定是绷不住的。”或许巴尔扎克说得是对的,丧失未来的幸福,比丧失已有的幸福更痛苦。就如同那些正生活在痛苦之中的人们,死去也未必是他们唯一的解脱方式——谁不想健健康康地活着?!用健康的生命拥抱美好生活,只为换来幸福的未来。但这绝对不是嘴上说说而已,每个悲痛欲绝的父母都希望美丽的向阳花开遍漫山遍野,而那无法摆脱的痛苦,成为每个患者身上最显著的特征。

写于2024年4月29日下午

【说明】

本篇文章还有一个标题,名为《希望美丽的向阳花开遍漫山遍野:读〈我在精神病院种蘑菇〉》。此标题是我为本篇文章取的第一个标题,之后做过一次修改,取名为《痛苦是他们身上最显著的特征:读〈我在精神病院种蘑菇〉》。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