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院子围墙上的丝瓜开满了黄色的喇叭花,熙熙攘攘的,惹来一群蜜蜂“嗡嗡”地穿梭在期间,也散发着满院子的香气,特别诱人。开满丝瓜花的围墙成了人们黄昏时分瞩目的景点。没有几天,丝瓜叶子间长出了嫩嫩的小丝瓜,一个接着一个,探头探脑地望着这个硕果累累的世界。
春天种下的丝瓜,初秋才开始开花结果,令许多人等不及,认为丝瓜是空花。其实,植物与人一样,有着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生活习性。违背时节和气候,犹如强扭的瓜------不甜。
百度老师曾说,丝瓜在我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也广泛栽培于世界温带、热带地区,是葫芦科一年生攀援藤本;茎、枝粗糙,有棱沟,被覆柔毛。卷须稍粗壮,叶片三角形或近圆形,叶片三角形上面深绿色,粗糙,有疣点,下面浅绿色,有短柔毛,脉掌状,具白色的短柔毛。雌雄同株。丝瓜表面通常有深色纵条纹,未熟时肉质,成熟后干燥,里面呈网状纤维。种子多数,黑色,卵形,平滑,边缘狭翼状。
我们一家对丝瓜却情有独钟,每年必种。初秋季节,夏季的蔬菜都悄悄退场,丝瓜静静地粉墨登场,成了我们初秋季节的主打菜。吃法从凉拌到烹炒,从三五根到十几根一扫而光。就是一日三餐吃丝瓜也没有烦。至于老嫩也无所谓,嫩了稍微刮去棱角,吃时鲜嫩,入口即化;老一点的丝瓜稍微多削去一些老皮,吃起来肉厚,有嚼头。从丝瓜的采摘上,我也慢慢地摸索出一点门道,傍晚的丝瓜若是采摘正好时,贻误时机,明天就会老去,细心的人家会弃之不用,我却觉得无所谓,弃之有些可惜。
一位厨师朋友曾经给我介绍丝瓜的食用方法。食用时去皮,可凉拌、炒食、烧食、做汤食或榨汁用以食疗。丝瓜洗净切片经开水焯后,拌以香油、酱油、醋等可做成凉拌丝瓜。丝瓜烹制时因丝瓜水汁丰富应现切现做,以免营养流失;另外,少用油,可采取勾稀芡的方式烹调,以保留香嫩爽口的特点。看来他是久经厨房的老将,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本草纲目》曰:“丝瓜,唐宋以前无闻,今南北皆有之,以为常蔬。嫩时去皮,可烹可曝,点茶充蔬。老则大如杵,筋络缠纽如织成,经霜乃枯,涤釜器,故村人呼为洗锅罗瓜。内有隔,子在隔中,状如栝萎子,黑色而扁。其花苞及嫩叶卷须,皆可食也。”看来丝瓜很早就被人们所认可和食用。
现代医学则认为丝瓜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及维生素B1、 维生素C,还有皂甙、植物粘液、木糖胶、丝瓜苦味质、瓜氨酸等。丝瓜中含防止皮肤老化的B族维生素,增白皮肤的维生素C等成分,能保护皮肤、消除斑块,使皮肤洁白、细嫩,是不可多得的美容佳品,故丝瓜汁有“美人水”之称。还可供药用,有清凉、利尿、活血、通经、解毒之效,可以用来抗坏血病,健脑美容,抗病毒、抗过敏的功效。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丝瓜性属寒,体质虚寒者、腹泻者不宜多食丝瓜。丝瓜偶有一棵发苦味的,也不能食用,尽早铲之。
丝瓜作为食物历史悠久,文化渊源。宋代几位名人曾留下不朽的诗句为证。宋·陆游《丝瓜》:“丝瓜涤砚磨洗,余渍皆尽而不损砚。”宋·杜北山《咏丝瓜》:“寂寥篱户入泉声,不见山容亦自清。数日雨晴秋草长,丝瓜沿上瓦墙生。”宋·赵梅隐《咏丝瓜》:“黄花褪束绿身长,白结丝包困晓霜;虚瘦得来成一捻,刚偎人面染脂香。”
丝瓜最重要的一点是种植简单,不需要人们刻意去培植和管理。它的品质是要求与人的甚少,给与人的甚多。若大的院子里,选择一个边角种上一棵,夏天里拉蔓上架,可以蔓延到整个院子,所到之处,遮阴蔽日,心情无限舒畅。这样即有了荫凉,又可以吃到美味的丝瓜,多了还可以送人,手留余香,真是一举多得的好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