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吕瑞杭的头像

吕瑞杭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103/07
分享

低头也是一种进步


一些人在得意和成名之后昂首挺胸,大步向前,是他们惯用的方式,但有时适度的低头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进步。

美国人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的身子矮去一大截的门。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导看成是一生最大的收获,并把它列为一生的座右铭。后来他功勋卓越,成为一代伟人,他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启发帮了我的大忙。”言外之意思即是:做人不可无骨气,但做事不可能总是仰着高贵的头。

适度的低头并不是“示弱”,而是一种忍让,是不逞能的体现,也是谦虚的表现。低下头来是避开锋芒,养精蓄锐,与古人的韬光养晦如出一辙。

两千多年前,孔子向七岁项橐(tuo)问礼的故事,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一次,孔子在学生陪伴下,驾车周游列国。那天,他们来到了郑国。一个孩子在路上用碎石烂瓦堆砌着什么,挡住了孔子的车。驾车的子路吆喝道:“喂,小孩,快让开,我们的车要过去!”

那孩子没有理睬子路,仍一心一意地堆砌着瓦石。

孔子从车上下来,走到孩子面前说:“孩子,给我们的车让让路好吗?”

那孩子抬起头,望了望孔子,说:“老人家,您看看我建造的是什么?”

孔子低头一看,哈,地上是用碎石烂瓦堆砌成的一座城池。

孔子急着赶路,不太高兴地说:“孩子,你怎么不懂礼节?你挡住了车,误了我们赶路啊!”

那孩子眨眨眼睛,反问孔子:“我不懂礼节?那么,请问老人家,世上是车给城让路呢,还是城给车让路呢?”

知识渊博的孔子,一时不知怎样回答。他想:是啊,我把孩子摆城池当成玩耍,可孩子却不是这样想,他认为这是一座真正的城池,不能说孩子不对啊。再说,城是死的,车是活的,当然城不能给车让路,应该是车绕道过去。我倡导礼义,可我还不如这孩子懂得礼节。

想到这儿,孔子心平气和地说:“你说得对。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

“我叫项橐,七岁。”那孩子答。

孔子感慨地对身旁的学生们说:“三人行,必有我师!项橐这孩子很懂礼节,虽然年龄小,但在这一点上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说罢,孔子告别项橐,和学生们驱车绕“城”而过。

著名的启蒙读物《三字经》上“昔仲尼,师项橐”的话,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大圣人受到了启发,感恩于一次让路,对他的影响很大,看似低头让路,却受到了教育,成就了圣贤。

有一次徐悲鸿正在画展上评议作品,一位乡下老农上前对他说:"先生您这幅画里的鸭子画错了。您画的是麻鸭,雌麻鸭尾巴哪有那么长的?"原来徐悲鸿展出的《写东坡春江水暖诗意》,画中麻鸭的尾羽长且卷曲如环。老农告诉徐悲鸿,雄麻鸭羽毛鲜艳,有的尾巴卷曲;雌麻鸭毛为麻褐色,尾巴是很短的。徐悲鸿接受了批评,并向老农表示深深的谢意。

徐悲鸿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接受批评,知错就改的道理。大人物都知道低头、谦虚的道理,而我们中的一些人却不曾理解,更不容易做到。他们常常抱怨人生的路越来越窄,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另一方面,他们因循守旧,不善于低头和迂回,习惯于硬碰硬,到头来头破血流,一败涂地。

我们见过的谷子,就很懂得低头。秋天成熟的时节,头低得越低的谷穗往往越是饱满的谷穗;而那些趾高气扬、高高在上的谷穗,肯定是秕谷。

遇事要调整心态,懂得低头,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方能出人头地。

低下头来,或许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前途无限风光;低下头头,或许会东方不亮西方亮,成就一番事业。低下头来头,是一种智慧和豁达,更是人生的一种进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