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吕瑞杭的头像

吕瑞杭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2/07
分享

吆喝声声醉乡村

吆喝声声醉乡村

     陪女儿看电视,看到挑着货郎担的卖货郎,拖着长长的吆喝声走街串巷,与来来往往的人群遥相呼应。我不由得想起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家乡村那些走村串巷的小商贩,他们起着流动商店的作用,搞活了农村经济,繁荣了乡村生活。尤其是他们那悠扬的吆喝声,更是彰显出活力,让沉寂的乡村瞬间沸腾起来。然而日月如梭,这吆喝声成为我心里挥之不去的乡音,也成了割舍不断的乡愁,时不时的在我的脑海里回荡。

那时的乡村,与现在不大相同,除了少数的几个庙会、集日之外,物资交流很难,一是货少,二是钱少。偶尔有几个用胳膊挎篮子的,用肩挑担子的,用手推单轮车的,非常适合走街串巷,他们用各种的吆喝声来招揽顾客,成为了乡村一道风景。

那些从外县来的卖小鸡的,大多用担子挑着两个大竹筐子,还没有到村里,就吆喝上了“卖小鸡喽侯,卖小鸡。”拖着长长的吆喝声唤出了农妇们,纷纷出门挑选。那些生意人有时候为了保证质量,大声吆喝“舍小鸡喽侯,舍小鸡喽侯。”看来买舍由己,秋后算账也是可以的,从来不怕乡亲们赖账。

每到中午时分,村里会来卖豆腐的,拉着长长的声音“豆腐了(liao),老豆腐。”、“又白又香的豆腐了(liao)。”推着自行车穿梭于各家门前。

那些做小生意的则会大声吆喝“买铜买铝,破麻包,旧布袋,小孩不戴的旧帽子。”声音抑扬顿挫,别具一格,时常满载而归。

还有那些小有手艺的人“磨剪子来,呛菜刀”、“扒锅扒碗,缝笸箩,绞簸萁”、“磨推子,修雨伞”。那声音有的高亢,有的低沉,时常荡漾在吹烟四起的乡村。他们一来,立刻会被许多人围得水泄不通。

还有一些没有吆喝声,却也是卖东西的,只听的“铛、铛、铛、铛”的响个不停,人们一听就知道是来换香油的。他们用自制的蹄型铁环,带着一个敲打的小锤,边走边敲。人们听到后会装上自家产的芝麻前来兑换。后来,一些收废品的也在升级,一边骑着三轮车一边摇着拨浪鼓,“勃朗、勃朗”地响个不停。

童年时,我最爱听的是那些吆喝声是卖吃的,“果子喽,又香又脆的果子喽。”听到吆喝声就想流口水。炎炎夏日里,那些卖冰棍的,专往孩子们多的地方走。“卖冰棍喽,又甜又凉的老冰棍喽,三分钱一个,五分钱俩。”拉着长长的声音,大有不卖一些,誓不罢休的架势。一些孩子常常望着冰棍箱只舔嘴角,耐不住诱惑的孩子,扯着大人的衣角让大人给买上一两个,也有的回家拿个鸡蛋换两个冰棍吃的,解解馋。

那些吆喝声有时候过于高亢,邻村的也可以听到,吆喝声飘出二里地。有的深沉,有的婉转,各种吆喝声像一曲曲乡村交响乐,响彻在农村的上空,东方落了西方起,经久不息,悦耳动听,真是吆喝声声醉乡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