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赞皇山虽然不高,却因周穆王伐犬戎而留下美名。
五一假期,应朋友之邀再次行走赞皇山。如果说第一次登赞皇山是兴趣、锻炼为目的,此次重走是领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有了向导的引领,我们不仅少走了弯路,还听到不少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故事传说。
阳光明媚,微风吹拂。山中树木异常茂盛。远观沟连沟,岭连岭,山连山;近看花草清新,映入眼帘,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许多不知名的野花在路边向我们招手,白色的一簇簇,一枝枝;紫色的一串串,一片片,似乎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不远处,两棵粗大的老槐树矗立在眼前,仰视树顶时,一位朋友的帽子落在身后的草地上。嫩绿的树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透出沧桑岁月中的一抹新绿。
“这是一棵夫妻树。”向导的一句话把我的目光从树顶拉了回来,明明是两棵,怎么说是一棵?莫非他身后还有一棵?我迫不及待地向前走,转过几个细心观察的朋友,侧身仔细观看。原来,这两棵高耸入云的老槐树出土时为一棵,约一米左右分东西两棵(股)。杨会长眼睛明亮,快人快语:“你们看,就连树上的喜鹊窝也成双入对,距离很近。”仰头看鸟窝,不足一米距离。
山路弯弯,时而攀岩附壁,时而趟过一尺多深的陈年落叶。林间凉风吹来,毫无困乏之意。来自不同单位、不同年龄的朋友,为睹赞皇山的芳容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山路上留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在林间,文化界一位兄长给我们讲起了赞皇山的前世今生。周穆王伐犬戎,屯兵坛山留下“吉日癸巳”中华第一石刻,又在巑山大胜犬戎亲封“赞皇山”。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县时,因山得名,称赞皇县,是全国唯一县名带“皇”字的县。
途中休息,向导向我们讲述,这片茂林中曾经有户人家住着。夏夜,老汉去挑水,累了,坐在一根倒地的树上休息,掏出火镰,点燃旱烟袋解乏。一明一暗的火星在树林间忽闪忽闪,格外显眼。抽完烟,老汉将烟袋锅在树身上一磕,树身翻滚一下,将老汉掀翻。老汉一惊,趁着月光仔细一看,自己坐着抽烟的竟是一条熟睡的蟒蛇,受到烟锅热烫后才翻身。向导讲得头头是道,险些把我们惊出一身冷汗。
至山顶,无限风光在眼前。坐巨石上,凉风习习。左前方山村、沟壑相间,一片深绿,亮晶晶的锁云湖尽收眼底。右前方地势稍缓,一片黄绿,树在村中,村在林中。林地、山坡遥相呼应,稍远处的天台湖泛着点点金光。
一位女士也讲起了有关赞皇山的故事。赞皇山是济水发源地,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一首咱们石家庄地区的上古诗歌。中国诗经学会会长夏传才教授,首次考证出《诗经·邶风》中,有一首出自赞皇山脚下的古老爱情诗。这一发现填补了省会先秦诗歌的空白,为石家庄本已深厚的诗词传统,又接续上了光辉灿烂的源头。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深秋的清晨,旭日初升,河水荡漾,一个少女独自站在济水的渡头,痴痴地等待着心爱的小伙子来向自己求亲。她心里很担心,如果心上人来晚了,河水冰封,就又错过了一年。诗中细腻刻画了少女的心理,以景物来衬托她的痴心与期待,读来委婉动人。
时近中午,返回途中,朋友之情更密,加微信的,要电话的,似有相见恨晚之意。下午,偶遇一石拱桥在一家门前横卧,名唤“夫妻桥”。原来,这家门前出入有深沟阻隔。一日,女主人跌入沟内,险些扭伤。男主人怜惜,下决心用自己的双手为妻子修桥。妻子认为的一句戏言却成了丈夫的诺言,于是,夫妻二人日复一日垒石修桥,历时五年,将一座石拱桥修筑完成,在当地传为佳话,命名“夫妻桥”。后来,省会电视台、报纸争相报道,夫妻桥从此名扬天下。
重走赞皇山,愉快的心情随着太阳西下而升温,期间的所见所闻,令人心情舒畅,相约择日再来。
重走赞皇山,奇观、传说、故事、典故……一件件、一桩桩,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