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吕瑞杭的头像

吕瑞杭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7/04
分享

送饭的日子


那天,在村外干活临近中午,忽然见到女儿给送来两个包子。朋友和我一人一个,朋友说,这包子真香,望着女儿远去的背影,吃着香香的包子,我的脑子里忽然闪现出自己儿时送饭的身影。

儿时的送饭是给在地里干活家里的大人们送的。一则是地离家较远,来回一趟需要一两个小时有,有些误工;二则是吃饭后去地里帮助大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送饭也是顺手捎来。一路上饭菜飘出来的清香,时隔多年仍在我脑海中飘荡,摇曳着我对故乡的深深的眷恋和无限的思念。

母亲把饭菜做熟后,总要先留出一部分给父亲和哥哥。母亲把饭菜遮盖好,放进一个竹篮里,竹篮外盖上一块干净的手巾,装上一壶绿豆汤,这便是送饭的家当。

那时候送饭是很平常的事,不用相约,半路上总能遇到几个送饭的人。有的一只手挎着篮子,另一只手提着一把锡壶,装着满满一壶绿豆汤或白开水,若是装上一壶鸡蛋汤算是改善了;也有的用担仗担着,颤悠悠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在我们身旁的小树上。我们一群孩子们欢呼着,有说有笑,徜徉在晨露间,草丛里,田埂上,秋风中。

一排排送饭的孩子们走在阡陌纵横的乡间小路上,头顶太阳,脚踏黄土。无作业之烦恼,无生活之重负,天真无邪的笑容洋溢在纯真的脸庞,在无限风光里游弋,送饭俨然就是乡村生活里的一道靓丽风景。

村南的小河是送饭抄近路的必经之地。小河小到连一座小桥都没有,只有几块略高出水面的石块可以走过,并且石块之间的距离需要迈一大步才能通行。那些石块不足以踩得下两只脚,只能一只脚踩一块石头,越过小河时慎之又慎,一手提着篮子,一手提壶,还要踩准石块,需要的是胆量和技术。一只脚踏上石块,只能按部就班向前走,开弓没有回头箭,再返回去就是难上加难,转弯就有可能掉入河中,湿了衣服是小事,饭菜撒到河里会遭到大人们的指责。初次通过的人必会胆战心惊,小心翼翼,有时会望“河”兴叹。那些有经验的人,走在石块上如履平地,健步如飞,显得轻而易举。我曾经看到邻居过河时带着一只小羊,小羊过河连蹦带跳一颠一颠就过去了,陡然增加了我的信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看准之后,鼓足了勇气,一步紧接一步,踏上石块,没有片刻的停留,疾步而过。一次心里的恐惧战,我以胜利告终,心情无比激动,再次过河便是轻车熟路了。我也见过几个胆小的孩子不敢过河,只好向小河的下游走一里路,踏上一座小石桥才能通过。

送饭的人在半路上脚步不敢怠慢,因为地里干活的人还饿着肚子,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说话不能耽误走路,打招呼不能耽误走路,就连挠个痒也不能耽误走路。送饭的人有时一波接着一波,浩浩荡荡,把整个山村带动了起来,舞动了起来,灵动了起来。各种饭菜的香气夹杂在人群中,田野里,秋风中,仿佛即将展开一场盛大的宴会。

饭送到了地里,大人们放下手中的活,拍拍手上的尘土。有时大人们会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互相品尝一下对方家里的饭菜。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地邻。你吃我家的一个包子,我吃你家的一个窝头,你吃我家的豆角菜,我吃你家的萝卜咸菜。彼此之间毫无顾忌,不是一家,却亲如一家,其乐融融。饭间,还不忘记讨论一下今年的收成和秋后的打算,看看来年这块地种啥,那块地种啥,相互之间切磋着,商量着,争取明年又是一个大丰收。

饭吃完了,那些烟瘾大的人,还要尽享一下“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的悠闲。偶尔还要品尝一下对方的烟呛不呛人,劲足不足,指责对方来年一定种上自己的烟,保正一年烟瘾无忧,舒舒服服。

大人们尽情地享受饭菜和烟瘾的时候,孩子们也闲不住,模仿着大人们刨几下花生,割几把谷穗,挖几块红薯.......就算用上吃奶得劲也没有干动多少活。倘若听得到蛐蛐的叫声,或飞来一只蝴蝶,会立刻飞奔过去,尽享童年的天真和美好。

当然,送饭也有不尽如意的时候,曾经的一位长兄在途中稍不留心,被草根绊倒,馒头和绿豆汤撒了一地。长兄顾不上身上的尘土,抢着拾起地上的馒头,大哭了起来。好在同伴的相劝之下,没有遭到大人的谩骂,邻居们纷纷补偿给绿豆汤或白开水。长兄的家长只是一句“以后路上小心”告诉了长兄。长兄才破涕为笑。

在那段艰苦难忘的岁月里,尽管送饭送的很简单,常常只能果腹而已,但足以充实,存在着浓浓的亲情味,父子情,父女情,夫妻情。送饭省去了大人们的奔波,节省了劳动力,增加了干活的时间,提高了干活的效率。参加送饭的孩子们锻炼了体能,开拓了视野,体验了生活。孩子们目睹了劳动的艰辛,会更加珍惜粮食,珍惜劳动的成果,这些都是人生路上难得的宝贵财富,储存在脑海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感恩那段以苦为乐的送饭日子和纯真的美好岁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