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庵垴名气不大,但为嶂石岩主峰由来已久。
30年前曾登主峰一次,当时嶂石岩景区游人稀少,刚刚开发,万物期待完善。年盛,壮志凌云,以登顶为主,赏景为次,故留在脑中的胶片甚少。上周日,天气晴朗,与驴友相邀再次登顶。
嶂石岩景区是河北省赞皇县境内最有名的景区,位于县城西南约50公里,面积大约120平方公里,自然生态保存良好,原始次生林覆盖率达98%以上,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22度,素有“燕赵自然宝库”之称,为夏季避暑盛地。
虽距离家乡不远,却很少登顶,几次与之擦肩而过,留下了不少遗憾。景区以“丹崖、翠壁、奇峰、幽谷”而出名。
七月,山城酷热难耐,驶入景区顿觉凉气袭人。为了登顶,我们避开其他景点,单挑一线天,直奔小天梯,穿越古驿站,顺利登顶峰。有了这一目标和路线,我们按图索骥,少走了不少冤枉路。其实,登山与做事一样,都必须事先有个计划,才能成功,正所谓善始是成功之半。
早就听人说一线天难登,难于上青天。我们到达一线天就费尽了周折和时间,山路坑坑洼洼,有位同志差点崴了脚。阳光穿过树林射在路上,一片金黄。路边的菜园瓜果飘香,西红柿笑红了脸,豆角笑弯了腰,朝天椒举手打着招呼。
恰逢周日,人群如织。一线天处,游人聚了疙瘩。上上下下全是红堎峭壁,狭窄处仅容一人通过,犹如城市的红绿灯,一拨人下去,另一拨人上来,确确实实的单行道,加上老年人行动缓慢,登顶遇到了瓶颈。栏杆之外便是悬崖峭壁,沟深看不到底。好多人额上渗出层层汗滴,热汗与冷汗交织在一起,平添了几分惆怅。山之壁,有人工凿开的手眼和脚眼相助,抓紧站牢,仔细攀岩,稍有不慎就有滑下的可能。
小天梯处,豁然开朗,只是层层的阶梯,让人一眼望不到尽头。两边万丈红堎,怪石嶙峋。此处凉风习习,倍填登山之勇气。偶遇一位花白头发的老者,精神矍铄,不拄拐杖,健步如飞,面不改色气不喘。问及老者已六十六岁,为了避暑,小住嶂石岩已经两个月有余,每周三次登山,从不间断,我们都自愧不如。
古驿道穿于丛林,过山崖,进驿道。山之艰险,令许多人望而却步。登至此处的人少了五分之四。古驿道尽头但闻一处水声潺潺,流淌不息,饮之,清凉解渴,倍增活力,遥望不远处的顶峰,心里油然而生一股激情。
我曾经登上五岳之首的泰山,其主峰依然巨石丛生,平卧的、斜生的、直插入云的、依山而生的,不一而足,而嶂石岩峰顶------黄庵垴,非同一般,到处是一片片碧草或丛林,要想见到一块石头实属不易。行走在丛林中,偶可闻鸟语,处处是花香。在一片草地处,洁白的小花一丛一丛的,间杂着一些黄花、紫花。错过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这里仿佛又是一片春天。虽不是桃红柳绿,却也是遍地鲜花,蜂飞蝶舞,生机盎然,让人耳目一新。山陡路远,这里人烟稀少,成就了这一片世外桃源。置身其中,仿佛又回到了鲜花烂漫的季节。驴友们纷纷在此拍照留念,把最美好的瞬间留在相机里,刻在脑海里。他们欢呼着,跳跃着。
看了看照片,我一时也弄不明白这是春?是夏?主峰地势较为平坦,我们在此漫游,林间一片飞机播种的松树盎然耸立,挺拔。丛林间,见不到一点土,走在林间的落叶上,柔软而芬芳,拨开落叶便是深褐色的土壤。同行的林业专家说,这是腐殖土,是多年的落叶腐败而成,营养价值极高。过林间,林业专家又指着一片扁叶的植物群说道,这就是鸡头参,大补之物,长在海拔600米以上,天然无公害的滋养品。南行不远到达象征主峰的黄庵垴石碑前,上写“主峰---黄庵垴,海拔一七九五点五米,山西省测绘局制,二零一四年八月”。这可能是最新的测量结果,我依稀地记得30年前,主峰是一七九五米,一定是山在生长的缘故吧,谁又能说山是没有生命的呢?
主景区在河北省赞皇县,顶峰在山西省昔阳县,一景区跨两个省,特殊的坐标或许在我国是常见的,因为我国省市县的界限大多以岭河之分、山水为界。
我们一行九人,占据了几个行业,其中也不乏一些能歌善舞者,在主峰北侧野餐后,载歌载舞者各显其能,舞姿优美,引人入胜;歌声嘹亮,响彻四方。鼓掌的,伴奏的,录像的,大家都忙的不亦乐乎。正当人们在林间拉起的吊床上准备休息时,头上一片黑乎乎的云彩飘过来,紧接着就是一阵噼里啪啦的雨,打湿了地上的嫩草,打湿了我们的衣服,也打湿了我们的美梦。刚收好吊床又云开雨散,老天爷与我们开了一个大玩笑。随行的一位科技专家说,山中就是这样,一会儿晴空万里,一会儿就可能是瓢泼大雨。三五分钟后,太阳露出了笑脸。行至一空旷处,天空湛蓝,白云朵朵,云朵似乎距离我们很近,仿佛伸手可及。我们走了一路,碧草伴了一路,鲜花点缀了一路。遥望山下,人车如蚁,房屋如豆,道路如线,远处山峰绵延起伏、错杂,皆在足下漂移,始知“一览众山小”。
这主峰方圆数里,草长莺飞。虽在盛夏,却仿佛置身于春天,让人眼花缭乱。此情此景,但愿时光如泉水细流,年华不老,岁月长青。
景区,人来了,人走了;主峰黄庵垴,秀色可餐,永在那里,藏于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