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是荷月,故六月是观赏荷花的最佳时节。六月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荷花之热情可见一斑。家乡不是盛产荷花的地方,从初中课本中学了《爱莲说》才深知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圣洁的形象。
荷花即莲花。早在诗经里,莲就被称为菡萏、荷,荷花还有“花中君子”的美誉。在南朝乐府《西洲曲》里有“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读罢,心中总会泛起女子在船头采莲对歌的美妙画面。
而今,在县城西约六公里的千根村,有几处人工开挖的荷塘,种植着郁郁葱葱的荷花,每年六月,人群如织。驾车的、骑车的、步行的,一拨又一拨的,这里是人们赏荷、纳凉、养心、静心的好去处。
最近两年夏天,郑重地去观赏荷花已经成了我的一个日程,约上好友,或携妻带子,在碧绿的荷池边踱步不仅凉风习习,还可以与荷花近距离地接触,欣赏,拍照,自觉是一件颇有鲜明主题的趣事。
一下车,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片片碧绿的世界,那些洁白的,粉色的荷花早已点缀在空中,展开的荷花层层叠叠,洁净而圣美。此时,可以敞开心扉与荷花谈心,倾诉,仿佛是与一位高人在谈话。荷叶的纹理,丝丝缕缕,清晰可见,保留着鲜活的生命记录。那些含苞待放的花朵更是引人注目,鼓动着高粱穗般的花苞,色泽迷人,引来几只蜻蜓在飞舞,时而落在花苞的顶端,嗅着芬芳,谈着芳心,诉着衷肠。我看得入迷,忽然想起了宋代杨万里笔下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名句,此情此景,怎不让人感叹这世间的美好。
那莲蓬直挺挺的立在荷叶中间,颗颗黑色的圆珠型的果实藏在莲蓬里,那莲蓬又像小孩的拳头,紧握着生命的种子。细观察这荷叶,绿的诱人,大如车盖,直径在四五十公分以上,呈浅漏斗型向中心折射,错落有致,有的荷叶上有如珠的水滴,晶莹剔透,似走非走,似留非留。墨绿色的荷梗笔直的像一根根柱子,有丝丝的绒毛被覆,深深地植根于水中,像亭亭玉立的舞女。目光沿着荷梗向下,水中的小鱼密密麻麻,蝌蚪般游戏,在池塘里无拘无束追逐着,无忧无虑,像极了游走在世间的凡人俗子。“当当”地一阵敲锣声吸引了许多人,围观一看是主人在喂食养在池塘里的金鱼,二斤左右鲜红的金鱼在荷塘里游来游去的,围着鱼料团团转,猛然间吞食一颗鱼料奋力躲开,继而又返回来吃食,原来这是主人特意喂养供游人观看的。主人边敲锣边喂食边讲解,引来多人围观。
在池塘边,我与荷相望,相识,什么都可以去想,什么又都可以不去想。遥想着江南水乡的荷塘,荡舟采莲者对着情歌,摇着浆撸。几个顽皮的少年在水中打闹,累了,采莲人采撷莲蓬在河边拨开,不时地有蜻蜓在荷叶间飞来飞去......这是多么美好的江南采荷图啊。
漫步在荷塘边,听着荷声,看着荷身,嗅着荷香,摸着荷叶,俯视金鱼,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天人合一,多么的美丽的画呀。
望着荷花,似乎看到了神话中的哪吒在莲花中重生,叱咤风云,活灵活现,也仿佛看到了佛与菩萨的栖身之处------一座莲。在三教中,莲是不死的象征,轮回的再现,生命的重生。
俯视荷梗,我也仿佛看到了其淤泥里的莲藕,虽盘根错节,却节节相通,是营养价值极高的美食,也看到了藕断丝连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丝丝缕缕。
日出三竿,准备上车返回,回望一眼这净气的荷塘、荷叶,视野似乎更加宽阔了,蓦然让我想起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场景。
车上,我百思不得其解,这片荷塘免费供游人欣赏,其主人什么也不出售,究竟出于何种目的开塘养荷?无数游人前来赏荷,主人不以此为烦恼,还乐此不疲地讲解,我思来想去,大概主人与我一样吧------爱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