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开始意识到创作即将面临着时间考验、写作困惑、情感突破、灵感枯竭或文思栏栅围困等“瓶颈”时,似乎一切已然是“轻舟已过万重山”,在不知不觉中,《囚鸟》这部诗集已编辑整理出来了。但我的心像潮水般汹涌澎湃,久久不能平息,那一刻,我清晰地听到窗外梧桐树上的鸟鸣声和内心深处的灵魂安然起落的声音;那一刻,我从未如此真切地感到一种个人庸碌黯淡的人生和丰富灿烂的精神世界之间存在地真实联系。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表达情感、思考生活和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它不仅能够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品性修养,还能够传递出诗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对于我来说,诗歌占据了我整个精神生活的几乎所有部分,通过创作诗歌将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自我需要表达出来,不断地提高自我修炼。
这部诗集共分为三个章节,对自然现象认识、社会生活认知以及精神世界认透等方面进行反映和抒情言志,进而传递自己的某些精神追求、自我修炼和价值观等。譬如,第一部分:青山隐隐,江水迢迢,踏着壮美、宏阔的千山万水闻着歌声而来,让心中积郁的块垒在远离喧嚣的尘世里消散,心归于自然,徜徉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之中,心情顿时美好起来。可转念又想:山还青水还绿吗?一份责任和担当却情不自禁地涌上心头;第二部分:浮华三千,面对世间的纷纷扰扰,保留心里那片净土,做好自己,不随波逐流。画地为牢,修炼自我,虽身处低谷,但不意志消沉,不自暴自弃,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让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第三部分:人生如书,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也正如同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一样跌宕起伏,顿挫波折。但打开便是新的篇章,另一番境界,与寂寞的文字倾心交谈,或许能让甘泉涌过荒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绿洲。让灵魂回到内心,做一只“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鸟儿,猛然间,你会发现自己的内心多了几分坦然,几分宁静,几分充实。的确,写诗是我认识自己、认识精神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是自己如何面对生活、如何看待生命、如何与自然共生、如何丰富精神世界的一种认知过程。它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更是我内心世界的映射,也是对生活深刻感悟的表达。同时,诗歌让我有了精神的方向,有了充实的寄托,因此,我会一直写下去,这是其他任何东西不能替代的,我怎么会无缘无故放弃呢?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几乎都羞于流露自己的内心真情,绝大多数人一生中也很少直接向人吐露自己的心声。我就属于其中之一,所以,之前我会将自己的诗作收藏起来,将自己的精神世界情感封闭起来。当自己直接吐露自己的内心情感时,我会莫名其妙的有种害羞和不知所措,因为,一直认为所流露的一切只属于自己,是自己的私密或私有精神财富,它应当是封闭的只属于自己的珍藏,不应该也不必向人吐露。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说:“诗歌或许是生活最本质的部分。我并不觉得生活,或现实,在我之上或在我之外。我即是生活,我就在生活之中。而生活的许多事实之一,即是语言、词汇和诗歌。”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生活即诗,诗即生活”,只有不断将我们内心真实情感以诗歌的形式吐露出来,才能更好地丰富我们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还有什么难以启齿的呢?应该说,这部诗集中的每一首诗就是我在生活中的某个瞬间对自然、社会、人生等主题的感悟和思考,它们或激昂热烈、或静谧深沉、或明快欢畅、或忧郁缠绵,这些诗歌不仅是我个人情感的宣泄,也是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的体现。
人生像一场旅行,一路艰辛,一路风景。你的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与其埋怨,不如思变,人生就是这样,痛并快乐着。生活也是如此,生活总是两难,再多执着,再多不肯,最终不得不学会接受或者放弃。从哭着控诉,到笑着对待,到头来,只不过是一场随遇而安而已。人生是未知的,生活是迷茫的,但有时候是幸福和快乐的。就如同我在《两条河流》这首诗中写到的那样:“我无法知道这两条河流,究竟哪一条/渡过的人最多,又有多少人像我一样迷茫/但我分明知道两条河都有人涉足过/行吧!?留下一条河待来日再见/恐怕来日再无相见,那又能怎样呢?/我知道,哪一条河流都不会重走回头路/或许,若干年后在某一个地方/夕阳下,煮上一壶茶在氤氲的茶香里/回忆一些往事,而那一片旷野里岔开的/两条河流/——我选择了乌云重重的一条/就像现在,它决定了我这样的人生”。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希望这部诗集能够带来这样的共鸣:无论生活带给我们多少不易和艰辛,我们都不应该只局限于眼前的困境和琐碎;无论身处何方、面临何种挑战,我们都要热爱生活、活在当下,不做囚笼之鸟,去勇敢地追求属于自己的梦想,努力创造自己更加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
最后,感谢所有支持我的老师、读者和朋友们!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帮助和陪伴!希望这部诗集能够给你们带来一些感动和启示!
2024年9月18日于云起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