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梁树华的头像

梁树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0/01
分享

再见旺铺转让

壬寅秋后十日,我带着孩子于容桂最繁华的商业街振华路——凤祥路(从千禧广场起到凤祥南中国银行)作散步式观察统计:1.2公里左右的街道,似乎仍然光鲜,但光鲜里却藏着45家门面灰头土脸,店里垃圾杂物狼藉,店招、卷闸门上写着“旺铺招租”“旺铺转让”,已关门大吉的商店。

有人歇业,当然也有开业。步行若干米,就是一家门前摆满花篮的服装店,红地毯衬映下的年轻女店员,拿着发出“啪啪”声音的道具在热情地招呼过往行人入店。而那些现已歇业的商店,它们开业时也曾经锣鼓齐鸣、彩狮劲舞,鲜花并排,花炮满地,灯光璀璨……也曾引得路人回头侧目,也曾收到亲朋的祝福及期待。

雨后秋夜晚风醉人蓊郁的街边绿植虫子微鸣,这是炎热常态珠三角少有的凉爽之夜最适合人们散步和情侣压马路。这条1.2公里的商业街,却人比车少看时间,刚好是晚上九点。乡下人这个时间大都上床睡觉了,但对于十一半才慢条斯理上床的城里人来说,晚上九点早上九点,都是还早的同义词。往前走数十米,是容桂曾经风光一时的商业中心宏骏广场,骏马雕塑在夜灯下散发幽光,只是行人寂寥。

2002冬,我初到容桂那时容桂一共有两个汽车站,容奇汽车站位于宏骏广场的斜对面,桂洲汽车站位于今天的旧桂洲医院急诊部。从容桂汽车站出来,一眼瞥见斜对面的立有骏马奔腾雕塑的宏骏广场,众声鼎沸,人流如织,摩肩接踵,一派繁华都市的景象像浪潮一般冲到眼前

走进广场商业大楼,一楼经营着鞋店、手机店、小吃店、饰品店等,三楼容桂书城以外,最多是服装铺子,一小间一小间用铁方格架子隔着,每间大概十平方米左右。铁方格上挂满的衣服形成三堵密不透风的衣墙。每家店几乎都有一个年轻而热情的女老板,她们热情待客而精明麻利,腰间系着一个鼓鼓囊囊的钱袋子,手里则拿着一根两米的衣服叉,不厌其烦手脚利落地顺着顾客的手指眼神方向叉下衣服,然后交给顾客。

顾客常常挤满了并不宽敞的衣服铺子,女老板手忙脚乱而又从容地招呼客人。我一个同乡的亲戚,也在此处开了一间服装铺,每天早上九点营业,直到十点半才收工,中间寸步不离,连午饭、晚饭也是叫快餐在铺子里见缝插针吃。辛苦是辛苦的,但是生意兴隆赚钱的收获感,像冲锋的鼓点一样,让她天天像打了鸡血一般浑身是劲。据说,她只干了一年,就在容桂买了房子,还有不少存款。

如今听起来,这仿佛是在讲一个脱离现实隔代遥远故事——仅仅二十年左右的时间,街还是那条街,楼还是那栋楼,人却不知道换了多少茬。

凤祥南路名列前几名的铺子,现在是服装店、鞋店、眼镜店、首饰店、奶茶店。经营了20年的店铺不多,民信甜品、大众眼镜、周大福等是其中的少数。临街服装店里到处写着打折的大幅广告纸,店员们大都拿着打折的广告牌站在街上揽客,大多数时候店员们的努力都是独角戏,店里少有客人。每一次我经过那些铺面宽敞、客流冷清的服装店都在好奇,他们靠什么活下去?

去年我从陆丰回顺德,顺风车司机给我揭晓了这个秘密。准确地说,那个司机是一名小老板,十多年前,他与一个在服装厂当经理的朋友里应外合,先是利用这个经理的资源合伙开了一家自己的服装厂,经理“调剂”客户、供应链资源,他自己则负责厂里的管理,随后还开了一家服装店。那时候市场需求大,生意风生水起,每年都能分到上百万的利润。

不过好景不长这个看起来三十出头的小老板说,他现在仍然开着一家一百多平米大的服装店,服装厂则早关门了。电商平台起来之后,对实体门店产生了巨大冲击,生意冷清,费用却没有减少。他们不得不采取线上线下一起经营的策略。“一般人看我们店里冷冷清清,其实我们很多人在库房打包,服务线上下单的顾客。”而线下门店,则充当着盈利溢价的阵地:一件原本几十块钱的衣服,挂在装修高档的大门店,标价200多元,顾客砍价的胆气则要小得多。

生意不好做是显而易见的。小老板把店里的生意交给妻子打理,自己因为闲得慌、闷得慌,于是出来跑顺风车。跑车赚多少不那么重要关键是这工作每天能跟不同的乘客聊天获得不同的信息和知识,日子过得充实。对于未来,不敢多想。疫情、经济下行、贸易战、消费紧缩,不确定因素太多了,能把小日子安稳地过下去就很满足了……

我不确定凤祥南路的服装店,是否也采取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的策略经营。1.2公里的商业街步行不过十来分钟的路程,平均每300米有10家商铺倒闭的萧条,让即便乐观的人也很难相信“明天会更好”。

从凤祥南路往南,前面是振华路,再往前是桂洲大道,天佑城、海骏达相距不过数百米。这里是容桂的商业中心和城区住宅聚集区。我没有继续往前统计还有多少家店铺的大门上写着“旺铺转让”。前面几米一家店铺门口放着脚手架及一堆沙子,似乎在装修。近前看,“旺铺转让”的广告纸却还贴在门上。如若遇上店铺新老板一定要诚恳向他建议“旺铺”可以留着,“转让”却务必要撕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