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赖胜利的头像

赖胜利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5/12
分享

中国作家网散文参赛作品:红梨

时值四月,阳光明媚,春风和畅,鸟儿婉转,花儿吐露,正是乡村游的好时节,红梨是首选打卡地。

临近红梨,绿油油的黄烟一望无边,生机勃勃,随风翩翩起舞,看着看着,心也像在绿波中荡漾。

红梨是一个行政村,这里原本生长着很多又大又圆、又红又甜的糖梨,人们盼望子孙后代的生活像糖梨一样红红火火、甜甜蜜蜜,于是,把村名定为红梨,一直沿用至今。

大安坪自然村是红梨村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的中心,“松阳堂”赖氏宗祠依山而建,拾级而上,气势恢宏,是难得一见的六厅五井。柱梁古色古香,牌匾精雕细琢,家训特色鲜明。民宅以宗祠为中轴,向左右延伸,整齐有序,让人赏心悦目。据说明末时期,先祖赖斯士公经常在澄江河放竹排,竹木到了这里异常平静,他深感好奇,环顾河四周,没有什么特别,但感觉这里磁场很强。直到有一天汛期,竹木在其它河段都汹涌澎湃,一到这里还是乖巧如常。他决定走上河岸去看看,顿时惊讶,地势平坦,豁然开朗,有山有水,是建村的好地方。遂从马市镇高水黄塘迁居于此,取名“新屋家”。赖斯士公弘扬祖德,勤劳致富,生儿育女,平安顺遂,安居乐业。期盼子子孙孙如此,更名为“大安坪”。

村民利用祖屋开设了“农耕文化博物馆”,藏有木犁、木耙、蓑衣、斗笠、木制龙骨水车、脚踏打禾机、碾米的木砻、分离米谷糠的木制风车、蒸酒的十八制滗酒窑、分离酒糟的竹制酒箩、推拉磨石、碓臼、把手式农药喷雾器、竹水筒(茶筒)、幼儿竹座笼、讨亲嫁女装送婚礼用的格箩、球箩、鱼篓、取暖用的火桶、雕花木质脸盆架、石雕脸盆座……农耕物品琳琅满目,让在农村长大的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倍感亲切,又不堪回首,那时太难太苦了,收入却微乎其微,有一段时间连肚子都填不饱。对于现在的小孩子,尤其是零零后的很有教育意义,犹如一本内容丰富的农村历史教科书。

村前还有一株几百年的大榕树,用巨大的华盖庇护着村人,见证着村里的沧桑磨难和发展壮大,真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宗祠前一口半月形池塘,水面干净,时而泛起绿波,周围用朱漆的栅栏围住,可以倚栏吟诗作对,可以倚栏闭目沉思,可以倚栏仰望苍穹,自由遐想,无拘无束。

宗祠不远处有一座“竹苞松茂”围楼,建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是村里的地标建筑,也是祠堂的保护神。红砂岩石条砌一米高基础,青砖砌筑至顶,石灰糯米浆粘合,线条鲜明。“回”字形四面坡硬山式,覆黛瓦,牙砖涩出三重错落有致的狗牙纹檐,凤尾垂脊,威严四溢。檐额四角配角楼,神气十足。红砂岩镶竖一字形、菱形、方形、圆形、铜钱形、十字形的窗户,争奇斗艳。

房屋的墙画颇有特色,个性鲜明,图文并茂,浅显易懂,寓意深刻。其中一幅:农民脖子上披着一条毛巾,右手扶着犁,左手牵着牛绳握住一根长鞭,一头健壮的水牛拉着铁犁在犁田,配上精句“撸起袖子加油干”。很多人在此留影摆拍,人画同框,似乎在体验农耕劳作。还有一幅:带着斗笠的农夫肩上扛着一把锄头,孩童仰起头深情地望着农夫,彼此对话,上面一首唐代李绅的《悯农》格外显眼:“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幅画都贴近乡村生活,都有不同的教育意义,通俗易懂,十分接地气。这墙已不是心中的阻隔,而是文化的印记。

走出大安坪,澄江河水不嗔不痴日夜流淌,几只麻鸭在嬉戏追逐,时而吻水,时而挥翅,时而高歌。不远处有人垂钓,有的撑起太阳伞,有的戴着鸭舌帽,有的头上干脆什么都不戴任阳光亲抚,沐浴着河风的清爽,享受着乡村的宁静,或许他们不是在垂钓,而是在安心。

微微抬头仰望,一槽飞渡澄江河,没错,是槽而不是桥。这是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渡槽,是尖背水库西干渠配套的灌溉设施。渡槽长1000米,宽1.85米,最大跨度63.2米,最高高度22.2米,采用梁式和拱式结构,钢筋混凝土筑成,雄伟壮观,光彩耀目,是始兴县最大型的引水渡槽,如今已成为重点保护文物,是当地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引来不少游客的惊叹。知命之年的它还发挥着引水灌溉的功能,成为下游300多公顷庄稼的生命源泉。

极目远眺,一座山似弥勒笑佛在打坐,叫凤鸣垇。凤鸣垇还有一个传说。山上有一大片林木,生长着松树、杉树、荷树、樟树等,高大挺拔,郁郁葱葱。吹大风时,山垇发出惊涛拍岸的响声,人们把山垇叫做风鸣垇。后来一位云游四海的和尚路过此地,那声音听得如痴如醉,满心欢喜,于是在此修建了一座庙宇,晨钟暮鼓,香火鼎盛,过得心安祥和。多年后,一位神仙也看中这秀丽山景,随手在寺院里取了一把泥,捏成一对凤凰,把它们放在山垇顶边,对着它们吹了一口仙气,凤凰飞起来了,凤凰的鸣叫为这里增添了一首动听美妙的乐曲,后人便把风鸣垇改为凤鸣垇。

凤鸣垇有传说也有故事。据老人口传,有一年,六祖慧能从圣公殿下来,路过红梨的糖梨坑时看见凤鸣垇的小山庙,便入庙奉拜,然后登山游玩,环顾四周,山上大树参天,山下清泉甘甜,一垅梯田逐级排列,山清水秀,犹如人间仙境。六祖慧能在小庙里安宿了一夜,次日凌晨,拜别小庙,临行前他在山庙门外的墙上留了一副对联:

“风鸣垇,凤鸣垇,有神有仙谁知道;

小山庙,大山庙,施主香客众祷告。”

饱览了山水,或许饿了肚子,别急,走进生态农庄,饮食五花八门,富有乡村特色,任君挑选,味蕾全开。这里有客家餐桌美食:全蛋土鸡汤、肉圆子、扣肉、米粉肉、酿豆腐、莙荙包等。尤为出名的当属酿豆腐和莙荙包了,馅料为五花肉、香菇、冬笋(没有冬笋时笋干代替)、米虾、萝卜等,切成丁块,混合成馅,绿油油的莙荙包让人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品尝,咬一口,香爽脆滑,回味无穷。莙荙包在菜谱上写成“君达包”,吸引眼球,寓意祝君发达,特别受青睐。在当地也有一首流传久远的歌谣:“酿豆腐、莙荙包,筷子夹,牙齿咬。酿豆腐、莙荙包,吃不了,明日朝。”这里有油炸小吃:菜糍、豆腐、花生饼、芋圆等,村民常哼着“菜糍歌”:“菜糍菜糍不稀奇,酸菜米浆油炸糍。味道独特香又脆,人人吃了大欢喜。”这里有糍类小吃:菜包糍、麻糍等。这里还有有机绿色蔬菜:红粉淮生、莲藕、芋头、萝卜等。

游览了红梨,真正让人体验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怪不得节假日人头攒动,车马水龙,不愧是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

昔日脏乱差的省级扶贫村,如今容貌焕然一新,翻天覆地,成了乡村旅游的窗口,成了乡村振兴的窗口,成了美丽乡村的窗口。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