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报亭
出吉首商业城,走团结路,门口右手那间报亭还在。只是中国邮政平台上,搭载了阿凡提美味鸭霸王。邮政勾搭美食,无可厚非,阿凡提是如何和鸭脖子兼容的,真的很考验智商。
作为一个固定摊位,与周边铭刻记忆中的大栋小栋标志性建筑争宠,却没有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一种侥幸。也许它的渺小,根本就引不起开发商和城市管理者的性趣。
当然,我也有更加温暖的理由,这水泥森林中,加速膨胀的种种欲望下,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想为文化,留一米阳光吧。
比其最初的纯报亭来,它显得不三不四,满身风尘和油腻,与不是偶然停在身边的垃圾小翻斗车和摩托为伴。它活得够垃圾,活得够苟且,却活得很坚强。
作为见证人,常常忆及人民广场上的如烟往事。很多小辈,从泛黄的照片中,找到爷爷奶奶和父母辈们的曾经。不乏当今高压之下,多愁善感的少男少女,为没能生在那样的岁月抱憾。更有众多过来人,因为人生的阅历,怀念起那些回不去的日子。这种困惑和忧伤漫延开来,如此美妙,便又会成为憧景,带着我们疲惫中远行。
在文化气息浓烈的年代,这间报亭,也只是众多舞者中的小角。从商业城的正门进去,左边有一道高差五六十米的小坡,长有三百多米,宽有一二百米。坡上有州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有吉首市文化馆,剧团,它们依山而建,高高在上,玉树临风。相对于这些完美的文化贤达,这间报亭如一粒尘埃。
所以对这间报亭,有如此的心情,非我有什么高大上的情怀。在商业城正门的左边,与它重合的人行道边,当初是小有名气的二层楼红房子。最初是国有商业店子。后来二楼成了市商业局的办公地点,一楼仍然经营百货。我年轻时的家,就在红房子后面市民贸局的院子。我有了妻子,又有了儿子,还有这给了我文化关怀的报亭。
在没有网络的日子,这里是各种鸡汤拼盘的麦当劳和肯德鸡店。各种需求的读者,可以用很值钱的人民币,便宜买到所要的精神。那时年轻的我,最爱甘肃兰州出版的《读者文摘》,后因知识产权与美国刋物同名,又改名《读者》,每期必买。也因为其中的故事和警句,萌生了文青的初心。偿试写诗,写小说,终无果,但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