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真是让人难以忘怀,我有幸参加了罗湖区作家协会组织的井冈山红色之旅,在短短5天行程中,我们一次又一次去追寻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地方。无论是在赣州、瑞金,还是兴国,所到之处,都是山青水碧美如画,车顺路畅人欢悦,每个景点,都打着鲜明的红色印记,让人感到耳目一新。特别是到了井冈山,那里山川雄伟,景色迷人,处处让人抚今追昔。我们还参观了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黄洋界哨口等。在实地走访中,同时也接受了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在那一座山头,曾击退过多少敌人的进攻,在那一场战役,又牺牲了多少红军战士;都已有所了解。几天来,我们不停地拍照,不停地记录着,一次又一次被英雄们的战斗事迹,感动得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红色之旅虽然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可当时的印象不但没有淡去,而且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了,总觉得这片红色土地是那样的神奇,非写出来不可!如今坐在电脑前,我一边回忆,一边把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一一写在荧屏上。由于这次旅途较长,景点也较多,我只好按时间顺序分开来写,每一篇都有联系,但又各自独立。作为一组非虚构性文字,其中常以“我们”而出现,不只表明这是一次有组织的采风活动,同时也代表了我们这一行人的共同心声。
——题记
古城远眺
我们乘坐的小巴早上八点准时从深圳出发,除一个司机外,就是我们这十三人:吴亚丁、汤奇云、刘元举、秦庆文、汪朝晖、刁泽民、陈东娥、西西、雪原、张秀娟、陆秋茵、墨荷及我。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文学创作方面,都算得上是比较活跃或成绩显著的。此次由罗湖区作协组织的红色采风活动,目的是让我们走上井冈山,到那里去深入生活,开阔视野,以便激发创作灵感。领导如此重视文学事业,我们打内心深处感到特别高兴,恨不能马上到达那里。还在路上就有人已经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滔滔不绝地撩起许多有关采风的话题。因为我们这里有很多段子高手,只要谁先打开话盒子,再要大家把嘴闭上,那就非常困难了,如今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这次要去爬最高的山,有的说最好到井冈山上去露营,也有的说好想吃红米饭、南瓜汤,更有甚者,说想去坐一趟时光之车,回到八十年前再与国民党军队干一仗,这个牛皮差一点把车都吹得颠翻了起来。笑完后,又换了节目,这回不光是说而要唱了:一曲《绣金扁》刚停,《红军哥哥回来了》紧接着又唱起来。此后,整车都是热烈的说笑声。
途中在农家乐吃过午饭后,很快就过了省界,一路顺畅,还看到了许多山上果木和田园村舍。绕过一座大山后,眼前便开阔了起来,楼房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漂亮了,领队说:前面就是赣州,此行的首站马上就要到了。虽然一路有说有笑很开心,但毕竟走了300多公里,平时我们都很少坐这种长途车,确实有点累,但一听到赣州两个字,所有累的感觉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大家睁大眼睛,紧盯着窗外,一幅清晰的城貌,便渐渐移到了眼前,两边被青山包围,如同山水画一般。再往前,一条淡蓝色缎带逶迤飘过,走近才知道,原来就是赣江,江中还有船只游动,岸上车辆在穿梭。尽管我没来过赣州,却神交已久,如今就要与之亲密接触了,心中顿时产生一阵阵的喜悦和激动。
车子并没有径直开往闹市区,而是在古城门前停了下来。走下车,往城楼上一看,大家禁不住连连赞叹:太神奇,太壮观了!只见一座完整的古代建筑,高高耸立在眼前。还没来得及仔细观看它的全貌,我的脑洞便迅速切换到了另一时空:一排身披铠甲,头戴帽盔,手执长矛,背插利箭的护城卫卒,正面朝城外,表情严肃专注。城门下,那些衣衫拖地的行人,以及一辆辆牛车、人力车络绎不绝,进进出出,如同清明上河图,既眼熟,又陌生。不过这仅仅是瞬间的幻觉,我们只不过是来到一座古城楼下,不可能回到18世纪。
看到城墙上已经有很多游人在走动,有的指指点点,有的在摆着各种姿势拍照留念,我们便急不可待地迈开步子,顺着那条被人们踏了几个世纪的石阶拾级而上,去摸了摸那厚厚的砖墙,并仔细辨认着一道道刀伤箭痕。千百年来,这城墙上不知燃起过多少烽烟、吹响过多少号角,唯它一次次抵挡住了强盗和侵略者的进攻,保护了全城人民,如果没有这坚固的城防,真不知还会有多少房屋要遭到焚毁,还会有多少生灵要被涂炭了。今天,这里成了游览区,我在这城垛之上,向远处眺望,一幅江天互映、江城竟秀的动人画卷,顿时扑入眼帘。脚下就是双流汇合的滔滔赣江,打左边流来的是章江,它源自江西南部大庾岭深处,打右边流来的是贡江,它出自武夷山的千山万岭间,章、贡合并为赣,就在两水交汇之处,造就了一块肥美的三角绿洲。据考证,很早之前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和生息繁衍,自汉代起便隶属于豫章郡,后称为赣州,是江西南面最大的门户。
我们久久地站立在这古城上放眼而望,哪里是闹市、哪里是景区,哪里是公园,哪里又是赣州八景,已经一清二楚,特别是那座临江古塔,乍看就象一柄插在江边的利剑,有种威摄的力量。有关此塔的由来,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从前赣州这个地方,管辖之广,人口众多,可谓赫赫有名,可就是出不了大人物,有一天,一位风水先生经过此地,来到江边,不由的便停了下来,只见他双眼朝向那滔滔江水久久盯着,好象很是惊奇。就在此时,正好有位当地人经过此地,看到此人一直在江边徘徊,且目不转睛地凝望江面,感到十分好奇,便上前恭敬问道:先生,看得出你并非本地人氏,为何对此江水有兴趣,是否看到有何奇异东西,能否给予示知一二?只见风水先生,把手朝江中一指,说道:此处有妖怪,还会兴风作浪,危害百姓,由于地气被扰乱,风水被破坏,此地难出大人物,除非建宝塔一座,立于江边,把妖邪之气镇压下去!听罢其言之后,本想多问几句,可风水先生话音刚落,便扬长而去。此人细想之下,却大为惊奇,本地诸多弊端,果然被其言中。这里从没出过大人物,即使当上州官府爷的,也很快倒霉,此先生绝非寻常之人,其言不可不信!这一消息很快便传开了,不久,江边终于立起了一座宝塔。从此,赣州人便时来运转,读书人连连中榜,当官的节节高升。
我散漫的思绪,随着目光又渐渐地收了回来。就在身边也有不少景物值得观赏,前面这座高三层约30米的城楼,红栏碧瓦,雕梁画栋,扁额高悬,上书“八境台”三个大字,魏然屹立在章、贡二江之上,很是雄伟壮观。所谓八境台,就是从这楼台上可观望赣州八景。过去的达官贵人与文人墨客,常常来此观山赏水,或觥筹交错,或题诗作赋,留下过许许多多风流佳话。我们免不了也登上楼去,果然是名不虚传,到处挂着名人字画,名家手迹,琳琅满目,蔚为大观。此台始建于北宋年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作为战略要津,有此雄关把守,北可瞻中原,南紧连五岭,东能望八闽,西直下潇湘,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至今仍有多门火炮依然架设在这里,不过现在已经成了古董,每天仍能吸引许多的眼球,或作为游客们拍照的道具。如今古城在军事方面已经失去了作用,据说,唯防洪排涝系统,还十分管用,一直沿用至今。
我们在城墙上走走看看,不觉来到护城河。护城河是沿城墙脚下开挖的人工河道,它与城墙具有异曲同工之作用,同样是用来防范敌人保卫城内安全的,现在成了风景区,每天都有大批的游客前来观光赏景。再前面一点就是龟角尾公园,园内有一尊巨型大鼎,屹立在庄严的祭坛前,它是作为纪念客家先民之神器置于此地。有关客家人的祖先首次登陆该地的传说,铭记在一块石碑之上,由一只龟背承载着,这也说明,客家人虽然在迁徙过程中遭遇到千难万险,却也得到过灵龟仙鹤的鼎力相助。
不知不觉间太阳已经倾西,我们不敢再久留了,因为还要赶到瑞金去,尽管赣州的古迹很多,景致也很美,江城的夜色也很迷人,我们只不过是路过而已,瑞金是万里长征的发源地,只有到了那里,我们此次活动才算真正进入了主题。于是,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走向那辆小巴,然后挥挥手,朝那举世闻名的红都直奔而去!
饮水思源,情系瑞金
瑞金,是座落在武夷山西麓的一个盆地,四周是山,属贡江上游水域。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从太平洋吹来的的飓风被南岭山脉所阻断,自内蒙古南下的风雪又成了强弩之末,因此,这里的森林植被漫山覆盖,这里的野生果类争相竞荣,无论是飞行动物还是四脚走兽,都把这里当作天堂。凡是地上生物,有生必有死,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自然倒伏的枯木和生年已尽的鸟兽残骸,不断从四周冲积成一块盆地,久而久之便堆积而成厚厚的腐土层。自从北地先民南迁,看到这里地平土沃,适宜人居,便安顿下来,从此开荒垦种,织布纺麻,筑巢为居,生息繁衍,过着安分守己的日子。
由于朝庭的腐败和地方官吏的贪婪,不断假借种种名目实行强征暴敛,使得这里的人民有收无食,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所谓官逼民必反,这里的老百姓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一次又一次地奋起反抗,越反抗便越镇压,越镇压又越反抗,这种造反和暴动,可谓此起彼伏,从未间断过,由于没有正确领导,每次总是以失败而告终。直到1930年春天,因为来了共产党,这里的农民终于取得胜利,并且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分得了田地。第二年,毛泽东同志便来到这里亲手建立起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摇篮,便宣告在瑞金诞生!
瑞金虽然不算很大,但历史悠久,在春秋战国时期,它就是吴国和越国的所属地。尽管城中古迹很多,贡江两岸景色也十分迷人,我们却没有逗留多久,因为此次的主题是红色之旅。早餐过后,我们就上车朝市区外围奔去,不出十分钟,就渐渐看到一片又一片清新自然的乡村风景,一排排白墙砖,黄瓦顶的农家屋舍依偎在翠绿山脚下,显得那样安然静美。使人想起19世纪著名风景画家的作品,一条小河在路旁缓缓流淌,两岸稻子金黄一片,阡陌上的鱼塘绿波荡漾,成群的水鸭正在池中嬉戏觅食,不时从屋后传来声声鸡啼,这悠长的鸡鸣声,让如此幽静的乡村变得生机勃勃。我们经过了几十公里,都是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宽敞的水泥路有如一条长长的纽带,把一座座村庄,一片片农舍串联在一起。瑞金是中国历史名文化名城、AAAA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绿色名县,难怪全国各地的观光游客纷纷来到这里,因为这里既有文化古迹,红色景区,还有农家乐等,即使这里不是世外桃源,也算是一片人间福地。
瑞金空气清新,视线极佳,路又顺畅,正当大家聚精会神浏览窗外美景时,突然有人用手指向远处:那是什么景观?有如铜墙铁壁般立于天地之间,雄伟壮丽,独标四邻。领队说:那是红军广场,我们现在就去那里,大家顿时鼓起掌来。车子刚开到广场,我们一下车,便朝中心区奔去,只见一幅巨型的花岗岩雕像群,高高矗立在广场中央,一群党的领导人以及许许多多红军战士,风尘仆仆,信心百倍,手挽着手,斗志昂扬,阔步前进!顶上是毛主席亲笔手迹——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不但生动逼真,庄严大气,还有史诗般的气魄和鼓舞人心的魅力!我们就这样久久凝视着,个个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不知谁最先想到,马上便掏出相机来,霎时长枪短炮,闪个不停,在若大广场上,甚至连每一个细节都不愿放过,最后还照了一张全家福,才满意地离去。
不多久,又来到了革命圣地——沙州坝!这是从小学课本上就读到的,是我从小就景仰的地方。刚来一看,除了人多车多外,跟其它乡村并没有什么区别,有小桥流水,有古树瓦房,也种水稻,种杂粮,栽瓜点豆放牛羊。但整个村庄都喜气漾溢,好象正在赶庙会一般,可大家都不是来拜神看戏凑热闹,而是来参观红色故居红军总部的。我们参观完了当年红军中央各个部门各种机构,又来到闻名天下的红井,这是毛泽东在1931年,为解决村里人吃水困难,亲手挖出的一个口水井。有关这口井的故事,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但有一个小小插曲,却不为一般人所知,我也是听当地人告诉我的,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从国家前途命脉到身边百姓生活,事无巨细都挂在心上的最好例子。当时,毛泽东刚来到沙州坝,见到村民们的生活饮用水,都是去水塘挑,可塘中的水不但浑浊且有异味,挑来做饭及饮用是很不卫生的。为什么不挖口井,让大家都用上清洁水该多好?一时也真的难以理解。但深入了解才知道,这里人并不是不想挖井,而是不敢挖,怕破坏风水,挖到太岁,会给村里人带来灾难。知道了这一情况之后,毛泽东不觉皱起了眉头,心想,如果此时跟村民们讲科学道理破除迷信,可能起不了什么作用,不如自己动手,挖出泉水来,让大家都来瞧瞧,到底会挖到什么太岁?跟风水又有什么关系?回去便拿了把铁锹,就亲自挖了起来。当人们看到毛泽东在挖井时,知道他是个读过很多书,肚里有很多文墨的人,又是共产党最大的官,也敢亲自挖井,不怕动了太岁,我们这些每天拿锄头的人又怕什么?便陆续带着各种工具,加入到挖井的行列中来。在村民们的参与之下,人多力量大,不多久,一股清澈的泉水便从地下汩汩地冒了出来,人们用双手捧起清清的泉水,有人抢先尝了一口,便立即说道:真的好清,好爽!还带点甜呀!这消息一下就在村里传了开来,村民们纷纷围到井水边,个个脸上都笑开了花,并竖起大拇指赞道: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
从这件小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毛主席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深得人民爱戴的崇高品质。如今,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八十多年,这口井不但没有枯竭,水质还清亮得很,一直在为村民和络绎不绝前来参观的人提供用水方便。看到井沿正放着一只小木桶,我立即抓起绳子,咚隆一声,把木桶投到了井里,接着又提将起来,只见满满的水影,映照出一张开心的笑脸,我既不用瓶子也不用口杯,张开嘴吧便大口大口地喝了起来,看到我这种简便快捷的方法,其他人也一个接一个效仿起来。如此喝水的情景,简直就象沙漠中的旅人,在喉咙都快将冒火之时,突然见到了水井,便不顾一切地低头狂饮起来。现在就是这样,我一直喝到连肚子也快装不下了,才抬起头来,然后便吐出一个字:爽!
待我们将要离开时,当然不会忘了在这井边留个影,这里还有一块我们感到十分亲切的纪念碑,上面镂刻着二行世代相传的名言——喝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此时此刻正好表达了我们这一行人的感激心情!
探访潋江书院
兴国是个将军县,在20世纪的战争年代,曾出过百位将军,相信大家都已知道。但兴国还有一座潋江书院,那就不知有多少人曾听说过了。作为一个著名县份,我们不能只知道它出了多少风云人物,还要去了解它的文化底蕴。我们现在就打算去探访兴国这个历史上的文化中心——潋江书院,它属于旧时代的教育机构,一般是由地方集资兴办,也有官办或大户人家所独资,是学童们读书的地方。他们的老师,其实就是本地的秀才或举人,所讲授的都是四书五经,也开有算学及历史地理课程。它还是一座图书馆,各种思潮风尚,也常常会在这里流来流去。潋江书院也不例外,除了正统的儒家思想,各种各样的学说也曾在这里占有一席之地。近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潮能够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迅速漫延开来,书院也是功不可没的。有所不同的是潋江书院还是一个红色景点,它保留了革命旧址和领导人故居,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有很大的吸引力。
虽然我们谁也没有来过,司机路线又不熟,但每个人的决心都很大,车上没装导航,就用嘴巴问路,不信找不到一个偌大书院。司机只能凭着感觉往城里方向开去,行着行着,总觉得有点不对劲,怎么越走越偏僻?到路边一问,真的是走错了路线,只好掉头另行。我们只知道潋江书院是在兴国县城的西边,至于怎么走法,到底有多少路程,却一概不知。只好走走停停,经过了熈熈嚷嚷的集镇,又经过刚刚开发的新区,司机每一次停下车,打听我们要找的地方,得到的回答都让人感到失望,也许这里的变化太大了,新区新街新景观,有能可完全掩没了这一古老文脉声息。就在我们觉得越来越渺茫的时候,却得到一位行人匆匆一指,我们便下得车来,开始并没有抱多大希望,随便走走逛逛而已。可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就在一条商业街的后面,一座古香古色的园林式建筑,象位与世无争的长者,在这闹市边沿安然地静坐着。我们怀着一种抑制不住的欣喜之情,径直走到大门前,抬头仰望,只见扁额上那丰润秀美的“潋江书院”四个大字,仿佛它早已知道有一行远道而来的客人,此时也露出了微笑,正拱手相迎。
我们一踏进大门,不由地便仔细观赏起来。这是一座集上、中、下厅,带左右连廊五进式的花园庭院,佘坪开阔,能容纳上千人,用鹅卵石铺成各种图案,还栽种有四时花卉及罗汉松等常青乔木,让人觉得优美清雅又生机勃勃。香飘宜散步,清静好读书;书院中最引人注目的不是那雕梁画栋,而的端庄朴实的讲学台,以及摆放整齐的经史子集与各家疏注等古本册籍。只要来到这里站上一会儿,也会觉得沾满了书香气息。进入方知道,里面还有读书亭,观景台,还有曲水流殇和文人雅集之地。乍看与大观园有点相似,细想那是给小姐公子太太们游玩消遣的温柔之地,她们只讲究奢华与阔气,而这是为渴求知识的莘莘学子提供授课的一个场所,这里要的是安静宁和,让知识精华注入内心;大观园给人的感觉是极尽荣华富贵,潋江书院却能让人宁静致远。
里面还有个拜厅。所谓拜厅,即是读书人拜师的地方。过去的学堂极其讲究礼节,每个学生在入学前,先要拜过老师师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既要学习老师的文化知识,还要学习老师的道德修养。后来我们又登上了魁星阁和文昌阁,这些都是为了能多出秀才举人而建的,阁中虽算不上金碧辉煌,但也古香古色,书卷气极浓,长辈族人每年都会来此祈求魁星高照,文运昌盛。我久久地看着这里的楹联和人物画像,仿佛又回到前朝末年。我登此楼台,却不会去背诵那些子曰诗云,也不希望金榜题名,我只想与同窗一起去推翻封建王朝,去打倒帝国主义列强!事实上那个时期就是这样,许多觉醒了的学童已经从这深深的书院走了出去,他们秘密结社,发动群众,决心把那个腐朽没落的政权打翻在地!最值得我们记取的是1929那年春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传达了中共六大精神,还在这里培训了一批又一批土地革命干部,并写下《兴国县土法》这部最初法典。
潋江书院,经历了三百余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依然岿然不动地屹立在兴国这片土地之上,与它独特的结构与完美设计是分不开的。它不仅吸收了中原名宅的豪迈与大气,还汇集了客家人的日楼月楼圆楼土楼的实用和玄机,它不仅强调美观,还十分讲求实用性,那就是必须前有水源,背靠山脉,避风向阳,才适宜人居。至于防火、防水、防盗、防抢等方面也丝毫不能疏忽,这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百年大计的问题,因此,在众多古建筑风格中,潋江书院,可谓独树一帜。
我们除了看完上述各个景点之外,还仔细观察了这里的生活配套设施,那里是厨房,那里是膳厅,都已略知一二。我认为最特别之处,还是书院主人为解决生活用水问题想出来的巧妙方法,居然从后山上引来一股山泉水,并用竹涧接入各个用水之处,泉水因其源自石缝之中,不但清纯可口,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各处砌有水池或放口大水缸,以备不时之需,万一发生火烛,便可安保无虞。如此偌大一座书院,我们虽不敢说已了如指掌,但也走得差不多了,现在正从院内走到堂前。刚要迈出正厅之时,一股清澈的流泉,由一根长长的竹涧导引着,从石阶侧旁源源不断地流淌而下,如琴弦般叮咚作响,不知怎么的我连想也没想,便低下头去,张开嘴巴接个正准。就在此刻,咔嚓一声,一道闪光从后面一掠而过,等我喝完了水直起腰来时,立即爆发出一阵哈哈大笑,尤其是几个女作家,个个都捂着肚子笑弯了腰。原来是我低头喝水的一霎那,有人眼尖手快,随手就拍了下来,现在她们正争看那张照片,简直快要笑得不行了。此时,照片我也看到了,不看尤可,一看也真的难为自己了,那一条直线般的高空流泉,刚好滴入鼻子下凹入的嘴巴之中,这个还不算什么,特别那个九十度直角弯腰姿态,要说有多滑稽可笑就有多滑稽可笑。我的天呀,怪不得大家都快要笑疯了,这个快手也的确太厉害了,可我实在也拿他没办法,因为拍照者正是带队人。他笑着对我说:要不要把它删掉?我想了想然后坚决地说:不要删!还要把它保存起来!他问为什么?我说,这次来到了潋江书院,看了这古朴庄严的清代建筑,不但知道了它在文化方面作出过不少贡献,还知道它在中国革命历史中也起过很大的作用。现在马上就要离开了,我正愁着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此时此刻的感激心情,现在终于有了,就你拍的这一张照片。这种直角形的深度弯腰,正好代表了我们对潋江书院的仰慕之情,和对革命前辈们的崇高敬意!话音刚落,立即暴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目不暇接,美在井冈
迷迷糊糊的靠在软椅上,整个身子都感觉到了,重心在向后倾斜,是车头在抬升,这就等于告诉我,现在开始上井冈山了。于是,便睁开眼睛,打量起窗外山色来。山,越来越高,路,也越来越弯越来越陡了,迎面正扑来阵阵清新的森林气息。
井冈山,地处罗霄山脉中段,与湖南茶陵、炎陵相接壤,其地理位置非常独特,到处峰峦起伏,沟壑密布,林深路隘,瀑布成群。昔日山民们多以狩猎采集为生,每有山货出卖,必须见星出门,踩月方归。这里人从没见过什么大世面,但在自家门前,就能看到山下依稀灯火,闻到两省隐约鸡鸣。
现在井冈山已经是国家AAAAA级旅游区。车子正行使在这条盘山公路上,虽然比较缓慢,恰好给我饱览山景提供了方便。窗口边,那密密层层的原始次生林带,有的树干高大挺拔,有的树上缠满老藤,因为距离近,看得清,我便象个专业人士般考察起森林来了。这方面的知识,是我青少年时代上山砍柴时学来的,如今正好派上用场。一进入林区,我就象见到了老朋友一样熟悉:那躯干挺拔,苍翠欲滴的是针叶林,如松树、杉树、相思树等;那如拥如簇,抱成一团的那是阔叶林,如枫树、栎树、青冈木等;还有一种叫混交林,是各类树种混在一起生长的树林。森林还是一个动物的世界。过去在老家的山上,我就见过野猪,鹿子,黄毛猴,还捉到过稚鸡,鹧鸪,猫头鹰,可像这样的高山大嶂,密林深谷,也只有在梦中才会来到过。现在越看就越觉得神奇,说它是一处动物天堂、一座绿色宝库,我毫不怀疑!
人类祖先是从森林中走出来的。可能有了这种远古情结,我一向喜欢看山,特别喜欢进入到山林,每到一处,只要有山的地方,我就不会感到枯燥,不会寂寞。平时出差也是一样,有人一坐车就要睡觉,我却喜欢在车上观山看景,就这样,我一直往窗外望着,目不转睛,总想把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收入眼帘,记在内心。突然,一位坐在前排的女士情不自禁地呼叫起来:红军哥哥,我们看你来啦!当时大家都还没有反应过来,以为她又在做什么秀。有人被吵醒了,便说道:你做梦啦?她也不反驳,只是用手指着前方并激动地说:你们看,你们看!我便顺着她手指望去,在林涛起伏的山岭之上,现出五个红军战士矫健的身躯,表情既严肃又警惕,好象正在那里侦察敌情。原来这就是“红军万岁”雕像,塑造得如此逼真,若不是比例超大的话,简直就象是真人。
过了“红军万岁”,车辆和游客也多了起来,仅凭直觉就可以知道,在井冈山旅途中,我们已经渐入佳境。果然不出所料,“天下第一山”到了。看着山凹之间矗立着这个巨型牌子,不觉眼前为之一亮。据我所知,自称天下第一山或天下第一岳的,也不在少数,但在我看来,它们的分量总会有所欠缺。井冈山却不同。我这里不是比峰有多高,山有多大,我是比其在人们心中所占的分量,比其在中国革命史上所标出的高度!唯井冈山当之无愧!我们的车就停在这里,前面有个广场,广场正中高高地飘扬着一面火红的旗帜,无论有风无风,永远在飘扬,因为这是用雕塑的形式固定在这广场中央的。我们来到这面鲜红的党旗下,久久地凝望着,不由的又想起那红旗飘飘,战歌飞扬的激情岁月。
井冈山之路,尽管弯多坡陡,可沿途景点多,山色秀,让人感到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且愈深入景区,景点愈密集,现在又到一个红色旅游点,主题是号角声声,它的象征意义既强烈又深刻,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前进中的号角,是胜利的号角,听着听着,所有人的内心都充满了正能量!
坐了那么长时间的车,如果是在往日,即使不累到脸无颜色,也要困得昏昏欲睡了。今天可不同,一路之上笑语不断,歌儿鹊起,兴奋与激情,始终都难以平息,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茨坪,终于到达了红色革命根据地总部,也是我们此次行程的目的地。八十多年前,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就在这里指挥作战,现在变为热门的旅游景区。过去的茨坪,其实就是一个山窝窝,几乎与世隔绝,如今到处热闹非凡,人潮涌动,来此旅游度假有之,参观学习有之,我们这次由作家组成的红色采风活动,也许两者都兼而有之。
我们先到下榻的酒店,放下行李后,就来逛这红色山城。这里的街区果然跟其它地方不太一样,除了两旁的树木比较浓密之外,横街直街很少是平坦的,不是上坡就是下坡,这是地理环境所决定的。试想想,要把一个山村建成一座旅游新城,必然要向山发展,向山要路,向山要房,尽管它只是座袖珍之城,但一样有水上公园,一样有影剧院,宾馆酒店多过民房,有大型博物馆、纪念馆,还有政府部门的各种机构等等,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其实离我们住的酒店只不过是数百步之遥,算是邻居。抬头一看,那现代气派真的非同一般,开始我还以为这里正在拍电影,在广场和长阶上,都聚集着不少身穿蓝色制服,头戴八角红军帽的男男女女,有的排成整齐的队列,有的在唱红星闪闪放光彩!我前去打听一下,跟本不是拍什么电影,他们也是来参观的,跟我们一样。但他们从头到脚,从外到内,都表现得那么纯真,就象当年的红军一样,看到了她们那种真诚的流露,我们不能不为之深深感动。
在广场上,我们沿石阶一步步登上了这座气势宏伟的博物馆。一走入到馆内,第一感觉就是到了当年的革命根据地,亲历了那轰轰烈烈的反围剿之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朱、毛两个伟人,在茨坪的这块田地上,第一次见面就紧紧拥抱,然后又握到手痛。在另一处,又见他俩刚从肩上卸下沉重的粮袋,正坐在荷树底下那个石墩上,一边用斗笠扇着身上的汗水,一边又谈起了怎样才能让战士们吃饱饭的问题。还听到了黄洋界上隆隆的炮声,见到我军以不到一个营的兵力,把敌人四个团打得屁滚尿流的战斗奇迹。没有来这里参观过的人真的不会相信,那是八十多年前发生的事啊,怎么让人觉得如此逼真,如在眼前。这连我自己也说不清,只知道为了这个馆藏,曾经有许许多多艺术家和工作人员,废寝忘食,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精力,加上先进的科学技术,才有如此生动鲜明的效果,才能如此深刻感染每一个前来参观的人。
从革命博物管出来后,我们又去了茅坪八角楼。之所以叫八角楼,是因为楼顶开了一个八角形的天窗,就在这座古旧的小楼中,摆放着一张桌子,还有一盏小小的油灯,毛主席就在这里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名篇。
在茨坪和茅坪这两个地方,我们只是有选择性的参观和走访,不敢说已经有多么的解了,但收获确实是很大的。因为我们已清楚地认识到,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是和井冈山精神分不开的,世世代代我们都要倍加珍惜,并且好好地继承!
昔日鏖战地,今胜桃花源
在鸟鸣声中一觉醒来,已是天色大亮。拉开窗帘,顿时满眼苍翠,山花怒放,怪不得鸟儿悦耳的歌声就响在耳边,原来它们聚集的林子离我们还不足十米远。跟我同住一个房间的是大作家老刘,他比我先起床,正从卫生间走了出来。看到我也起床了,他问道:昨晚迷迷糊糊好象听到你床下“嗵”的一声响,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说是梦中从床上翻了下来。想不到的是我这回答,却让他一时反应不过来,把他惊得呆立在原地。过了一会儿,只见他将巴掌重重的一拍,哈哈哈大笑不止。他捂着肚子边笑边说:这回真算服了你!我这大半辈子,出差开会无数,也跟许多人同住过一个房间,可从床上睡到床下的,还真没见识过,唯独你算得上是第一人。到了这种情况,我也无法再隐瞒了,只能实话实说:由于在博物馆看到的那些场面,确实太逼真太刺激了,完全就象发生在眼前的战斗一样。我一夜都在做着这样的梦,梦中好象被我打死了好多敌人,但更多的敌人又赶来追杀,我只好退到一处山崖上,前无去路,后有追兵,正彷徨间,不料一脚踏空,便从床上翻了下来。虽然这是梦话,但绝不是假话,信不信由你。就这样,我俩在笑声中又度过了一个早晨。
早餐时,领队说,今日的行程与往日不同,没有车坐了,而要步行入山。山路难行,温差较大,但山里风景特别美,请各位做好思想准备。话音刚落,便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因为几天来的所见所闻,让大家深受鼓舞,红军的战斗精神,已经深入人心,听到今日要向高山进发,个个都摩拳擦掌,兴奋不已。
每人除了带上相机充电宝之外,一律轻装上阵。行没多远,就开始走山路了,这是一条古老的石砌路,中间已经被脚板磨出了凹痕,石头光滑,但路面干净,当年毛泽东朱德就常从这条路上挑粮走过,他们洒落的汗水真的无法计数。这是一条真正的革命道路,今天变成了我们追寻红色记忆最佳的途径。无论是山上山下,都看得见红旗飘飘,听得到歌声飞扬,由于山路环徊,崎岖曲折,前后左右,林木茂密,相互之间,大多是听声不见面。这时我想,身边的这些年轻女作家,可能从没攀过这么高的山,没走过这么险的路,可表现最好的,还算是她们,不但没叫苦,没叫累,而且笑声最多,歌声也最动听。
不久便走到一座山岭之上,但离目的地还很远,我们要去的是对面山峰,还要下坡,走峡谷,再上坡。上坡容易下坡难,眼下正是一条深幽的沟壑,我们要到对面白云深处去,就必须下到沟底,走出深谷,再攀上对面山峰,这种距离,对一只鸟来说,那是很容易的事,只要张开翅膀,不要五分钟就能到达,可我们是人,全靠这两条腿,况且下面是道幽幽深谷,悬崖壁立,四处覆盖着原始森林。当年的红军战士,就是利用这里的有利地形,出奇制胜,一次次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现在我们毕竟有路可走,累了还可以休息,即使路途再险,也没有退缩的理由。于是,每人找来了一根树枝,权当拐杖使用,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再不好走时就手脚并用,扶住树干,攀紧藤条。就这样的一条险路,身旁景色却美到了极致。虽然我们要全神贯注,紧盯脚下,但不妨张开肺腑,尽情地呼吸那芬芳馥郁的花草气息,也不妨侧起耳朵,仔细地倾听蝉鸣鸟唱和潺潺流水声。
下到山腰间,我们就听到了哗啦啦的流水声,导游说:这水响的地方就叫彩虹瀑布,它是一个瀑布群,从上至下,有六级之多,声势浩大,蔚为壮观,是井冈山最著名的景区之一。如果天气晴好,还可见到美丽的彩虹,非常神奇,它会随人的位置不同而变化,时而是彩虹在上,有时又是瀑布在上,若隐若现,若即若离。可惜今天山雾浓重,连阳光都照不进来,与彩虹姐妹谋面的机会恐怕就很小了。
井冈山属亚热带山地气候,晴雨无常,说变就变,一会云来雨至,一会又云开见日。早上还能看到太阳的笑脸,到了山谷之中,却遇浓雾滚滚,山风嗖嗖。在下行中,山不转水转,猛抬头,忽见从天上抖出一匹雪白的绸缎,挂在悬崖上,又象一个巨大的惊叹号,写在石壁间!关于这彩虹瀑布,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从前玉皇大帝生下一群女儿,个个都活泼美丽,就是非常任性。有一天,她们悄悄地溜出天庭,在云头上玩得正高兴,忽然往下一看,原来人间还有如此的胜境!一打听这地方就叫井冈山,于是便偷偷走下凡来,当看到这里都是成双成对,男耕女织,便不愿再回到天堂去了。玉皇大帝闻知此事后,便勃然大怒,立即派遣天兵天将,把她们六个姐妹,贬为六道瀑布,并且永远留在人间。这故事听起来虽然很凄美,但我倒希望她们长期都留在这里,在这里是不会寂寞的,天天也有很多人前来探望,并且会把她们牢记在心。
因为与瀑布的距离实在太近了,浓浓的水雾不断从身边弥漫而过,小水点也纷纷弹溅到脸上。就在这想躲都来不及的地方,却阻挡不住我们想秀一秀的欲望,每人都摆出自己最得意的姿势,与瀑布合照,而且拍了一张又一张,直到把彩虹瀑布都折腾成了一汪清沏的潭水了,我们就坐在石坪上。可潭水并没有在这里久留,还要走出长长的峡谷,这又与我们的行程一样。于是,在这落满树叶的小路上,伴着淙淙流水声,又迈开了步子,顺着山谷,迤逦而行。
原来走出了峡谷就是锁龙潭了,潭面开阔,波光粼粼,有小艇在来回游弋。潭畔有吊脚楼,有小卖部,也是游船码头,我们就坐在吊脚楼中,吃着点心和水果。此时,抬头可凝望窗外青山,低头可静观幽幽碧水,真是不枉此行,起码算得上做了一回陶渊明或王维。可景致再美也不敢久留了,很快又要动身,只是陆路已断,唯有快艇可以接应了,我们就分坐三条小艇陆续出发。原来锁龙潭呈葫芦状,里面小,外面宽,快艇开始行使时是慢悠悠的,两边的波纹缓缓向外荡开,越行水面越阔,马力也渐渐加大,拐个弯,便快速前进,两边的水花飞起一人多高,后面还拖着长长的尾巴一条。这突然的变速,让我们都惊叫了起来,可驾使员好象没听见,不但没有减慢,而且越开越快,真的就要飞起来一样,一看,后面紧追而来的女士们,更是一边呻吟一边尖叫,连空气都快要膨胀起来了,但我们知道,这是不会有危险的,我们每人出了三十块钱,买的就是这么一点刺激,这也算旅途中的一个小插曲。
五指峰,一个多么熟悉的名字,顾名思义,就是伸开手掌,如手指般排列的五座山峰。现在我们就要去拜访它了,乍看并不很远,只要稍稍抬起头,那白云深处露出的山尖就是,若是靠步行,那只好作罢,起码需半天,现在时间已经不够。想不到这在深山之中,还有一条公路,可以直接坐车上山。
用四个轮子代替两条腿走路,这样就舒服也快捷得多了。绕了几个圈,我们就到了山顶,其实这里离五指峰还很远,它还在深山峡谷的对面,我们只能在此处眺望。五指峰,不仅是久闻大名,还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第四套100元人民币,就是用五指峰作为背面图案。由于当时五指峰一直没有开放,它还没有留下过人类的足迹,中间隔着一道幽深的峡谷,上面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确实非常神秘,人们只能看到云缭雾绕的倩影,不能去亲近她的身躯,她还是一座处女峰。据说当时有个摄影师,也就是在我们站立的这个地方,架起了相机,把镜头对准五指峰,只轻轻一按,然后就被设计者们拿去做了人民币的模板。我现在就拿出那张纸币对照着看,果然一模一样,看着看着,似乎又象是五位老人,他们就是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周恩来、陈毅,仿佛他们仍在那里漫步,一边观赏着祖国大好河山,一边谈论着天下大事。
虽然在山上逗留的时间不长,可我总觉得此行非常值得,朱荣基卸任前也曾经来过,他站在这里凝望着五指峰,对身边的人说:这是一座世上最值钱的山。不但说得形象准确,且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
今天,不但看了山,还玩了水,真的很开心,也很满足。还有许多景点,我们也想去看看,但又不想在这山上过夜,无奈,只好坐上旅游车,穿过一道道迷魂阵般的山谷,在月色朦胧中又回到了宿地。
黄洋界畅想
屈指一数,此次采风活动,已经进入了第四天,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我们一路走来,好象进入到如诗如画的天地里,最大的收获就是精神上得到一次真正的洗礼。现在要去的是黄洋界,那是闻名天下的五大哨口,毛主席的诗词就着重描写过它,可谓家喻户晓,我们也是为寻找诗中所描写的战斗场面和奇美意境而来的。有人说,黄洋界云海奇观是天下第一,白茫茫如涌如浪。当年红军曾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击退过敌人的四个团,巩固了红色根据地,为中国革命战争史写上了光辉一笔!
我们选择的上山路线,属羊肠小道,崎岖曲折,怪石嶙峋,原以为这样的山路应该较为清静,可以观察得更加详细,浏览得更为专心,殊不知来了才知道,路上也是非常拥挤,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今天的路线与昨天有很大的不同,昨天主要是由山顶走到谷底,今天刚好相反,从山脚直攀山顶。开始我们还走得比较快,越上就越慢了,因为路陡难行,几乎头部都要顶到了前者的后脚跟。此时再回望来路,只见蜿蜒曲折的山道上,一条长长的人流在慢慢蠕动,远处山峦起伏,林海茫茫,极为壮观。这就是当年战斗最为激烈的地方,敌人仗着军事上的优势,来势汹汹,我军则凭着有利地形,声东击西,化整为零,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尽量诱敌深入,然后撒下天罗地网!
我抬头一望,见前方有不少人正围绕在一棵大树之下,有的人还拉出了神器在自拍,走近才知道,原来这是一棵巨大的枫树,干老枝虬,饱经沧桑,至少要三四人方可合围,树下有块天然石头,立有一块牌子,介绍枫树的年龄和它的光荣历史,在那革命艰苦岁月,毛泽东和朱德同志,每次挑粮上山,都要经过这里,到了这棵树下都会放下担子擦把汗水,并一起聊聊如何发动群众,一起推翻三座大山等话题。因为这里居高临下,还可以观察地形,为指挥作战做好充分准备。如今伟人走了,可大树常青,山石依然,大家在此睹物而思人,其实老人家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这种敢于担当,敢于肩负的无私无畏精神!
越接近山顶,行人便越来越密集,如同赶庙会一般,热闹非凡。我抬头仰望,一座高高的山门上写着“黄洋界”三个大字,一看便知道是朱总司令的手笔,庄重而质朴,真的是字如其人。朱德同志为人厚道,性格刚毅,指挥作战却神出鬼没,无往而不胜。待进入这道门楼之后,里面还矗立着一块巨大的诗碑,上而雕刻着毛主席的著名词作《西江月·井冈山》,词碑前面早已是人头攒动。可以看得出,大家都带着一种特别激动的心情,在这个特殊的环境,再一次来欣赏那龙飞凤舞的手迹和大气磅礴的意境。毛泽东不仅是天才的军事指挥家,还是一位诗人,仅仅用五十几个字,便生动地描述了那次两军对垒,战云密布,最后取得胜利的喜悦心情,不愧是大手笔!谁能在这短短篇幅中,把战争的残酷场面如此生动逼真地呈现出来!这里还有烈士纪念碑,纪念馆,还有一座最为醒目的黄洋界上炮声隆花岗岩石碑,作为当时的战斗缩影。大家歇息时我却意犹未尽,还想继续浏览黄洋界全貌,便登上一个最高点,与闹闹嚷嚷的人群拉开了一定距离。此时,眼前出现了一幅更为奇幻的景象,脚下是汪洋一片,由此岸到彼岸,都是白浪滔天,偶尔露出几个绿色小岛,仿佛蓬莱圣境,又似海上仙山。以前我并不知道黄洋界的“洋”是何所指,原是滚滚云涛寓意其中。正疑惑间,忽然乱云飞渡,凉风拂面,就这样,我静静地立于此峰,四顾茫然,欣欣然,飘飘然。
不觉间,眼前的云海又悄悄地退了下去,露出了让人惊心动魄的深谷巨壑,巉崖峭壁。此时,我终于醒悟了过来,这其实就是一个大口袋,我军将士们只是紧紧地拽住套在袋口的绳索,专等那二十余万虾兵蟹将进入其中,一声令下,便拉紧袋口,这叫做瓮中捉鳖,也叫关门打狗。当然,战争绝对是没有如此浪漫,要打败敌人,也并非那么容易。蒋介石的军队,毕竟是武器精良,训练有素,没有正确的军事路线指导,单靠手持土枪土铳,要取得胜利,那是不可能的。后来,就是由于执行了极左的错误路线,致使井冈山这块千千万万革命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红色根据地又得而复失。
战争是残酷的。没有先辈们冲破千难万险,不断地前赴后继、就不可能有新中国的诞生,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让人十分遗憾的是,这些壮烈牺牲的烈士,绝大多数都没有留下姓名,也不知道他们家住何方,这些都是无名英雄。为了寄托我的缅怀之情,表达我的崇高敬意,恰逢这山野之上花儿盛放,便采来一束白色小花,默默地念着:安息吧,英雄们,红军万岁!并将手中鲜花,朝悬崖之下抛去。
上了黄洋界,这次采风活动,也就接近尾声了,完全看得出,我们这十三个人,在这十三张面孔上都洋溢着喜悦,可以证明,这次活动的收获是很大的,每个人的心都已经很充实。一路之上,我们目睹了革命根据地的新景象,亲身体验到了井冈山的魅力。从赣州古城到黄洋界,我们跨过了时间与空间,了解到了这里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更主要的是了解到在艰苦斗争时期,这里的人民跟着共产党,保卫革命根据地,与敌人进行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
从黄洋界哨口下来后,我们还探访了红军的留守地象山庵。它是因背靠象山而得名,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原来是一座让村民烧香拜神的庙宇。在革命战争时期,它成了后勤集中地,不但成立了伤员治病疗伤的医院,还办起了织布制衣缝被厂。最让我们感到震撼的是,毛泽东和贺子珍结婚时的洞房就在这里。我们进去参观,其实就是一间低矮昏暗的砖瓦房,里面摆放着一张再普通不过的农家老式床,挂顶麻纱蚊帐,床头是一盏毛泽东看书写文章专用的小油灯。就在这样简陋的房中,他与贺子珍结下了最亲密的情宜。我们一边看一边想,无不感慨万千,几个感情比较脆弱的女作家,还悄悄地掉下了眼泪。不看不相信,一个是统领全军的最高领导人,一个是英姿焕发,矢志不移跟党走的年轻才女,他们的婚房竟如此简陋,不但没有任何其它摆设,连床都是从农民那里借来的。再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谁结婚不是新房新车全新家用电器?甚至还要设宴请客。当然,那时的物质条件,不能跟现在相比,但是,我们的精神,我们的理想,我们的抱负,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决心,能不能也拿出来比一比,这是值得我们深深思考的问题!谁会想得到,就在我们将要结束井冈山之行的最后时刻,就在这小小象山庵,在这红色革命旧址中,居然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动了感情。
井冈山,不愧是一座红色圣山,井冈山精神代代传,如今正在激励着我们去夺取新时期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