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边无际的茫茫太空中,承载着我们的这颗地球,一直在不急不慢地自转和公转,从没停顿过片刻;人类的历史,犹如一架颠簸着的车辆在不断地前进,因为有两个轮子——文明与进步,一直在滚动着。相对于个体生命来说,在宇宙空间,人,渺小得如同一粒细沙,短暂得好似一颗流星。然而,人的精神却不一样,虽然它是伴生命而来,却不会随着身体一起消失。这里说的精神,不是佛家指的涅槃轮回,也不是道家说的虚无太极,而是儒家讲的文化思想。它既虚又实,不是生命,胜似生命,它离开肉体反而能让生命延长,甚至达到永恒。精神不是一种虚无飘渺的东西,其实它很实在,不象哲学家们说的那么玄乎其玄,凡是诸子百家,文赋诗篇,流行于民间的传说,我们都管它叫精神粮食,与稻麦粟类不同,它只给人的思想以营养,如果一个人缺少这种养粉,就会变成行尸走肉。
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有什么意义?我是谁,谁又是我?这恐怕就是上帝给人类出的一道千古难题,对于这种考问,想得最深刻,悟得最透彻,回答得最好的,要首推孔子,早在二千五百年前,他就被这一问题困扰得坐立不安,有一日,他来到一条大河岸上,独自在思索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作为大智者,他久久地凝望着一川流水,感慨良多,仿佛世间万物,载沉载浮,泛泛而逝,一刻不休。又想到春荣夏茂,春花秋实,一个人由少而壮,由壮而老,每过一日,即少一日,每过一岁,即少一岁,人人如此,代代亦同,人生的意义究竟在哪里?这时,在河上朦朦胧胧地现出一个幻影,他立即意识到,这肯定蕴藏着时间和生命的奥秘,顿时便屏住气息,忙让大脑紧追不舍,可它来去有如急流般迅疾,眼看就要消失了,突然在喉咙中迸出一句:逝者如斯夫!想不到此言一出,便道破了天机。
现在摊在我桌面上的,是本薄薄的线装古书,看去书页已经发黄,但保存完好。虽然我很早就拥有这一本书,其实从没认真读过,总认为那个时代离我太遥远了,况且古文又异常艰深,每次都读没有几个章节,就产生了畏难情绪。近期因国学再次升温,才从落满尘埃的角落里找了出来。也可能是年龄阅历的关系,只要一翻开来,我的眼睛和思想就不想再移到别处去,书中深邃的哲理,丰润的言词,已经让我完全着迷,许多处世原则,做人标准,无不让我深受其益。曾几何时,黄色低俗四处泛滥,异端邪说猖獗一时,金钱至上,物欲横流,如今翻开书页,细细体味“见利思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想想“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他却不改其乐”,正好为我们清除体内毒素、疗效社会病症配上一服药剂,如今读来,真如醍醐灌顶,大梦方醒。
也许有人会说:我也想去故纸堆中神游一番,只因学历太浅,文化又低,纵然名家经典再好,又与我何干?这就错了,文言深奥,意蕴高古,这是事实,但也并非攻不可克,只要用心,只要舍得下功夫,照样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照样也有豁然开朗之时。除此之外,并不是每个人非得要来读这古书不可,还有许多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各种论坛和讲座,不妨常去听听,许多名人学者,不但能巧妙地打通文字方面的障碍,还能把古人的思想变成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形象,更能直接受益。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真正读懂了此书的人并不多,可它依然象空气一样无处不在而且深入人心。孔子之所以被称为圣人,全在于他与中华民族的血脉紧紧相连,与华夏子孙的心灵息息相通,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如天涯芳草,四处蔓延。
西方的大哲人大学者,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尼采等等,他们在艺术和宗教方面也作出过巨大贡献,但没有一个象孔子一样,熟知人固有纯良和善一面,也有贪欲好斗陋习,力诫人们时刻要扬此抑彼,克己复礼,奉行中庸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否则,社会风气必将日益沉沦,道德大厦难免危在旦夕。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人,世界观却五花八门,不同的世界观,反映在对人自身的认识上存在极大差异,有的人把人性定义为善,有的人把人性定义为恶,各说各理,孔子却把人的概念扩充了一倍,变成“仁”,仁者,即爱他人,这就更深一层地引述出文明社会所应有的道德品质,这与西方他人便是对手,他人即是地狱则刚好相反。由于对群体人性的了解,孔子一贯坚持仁政,反对暴政,他将把治理国家的根本大法浓缩为一个“孝”字,孝政得民心,苛政猛于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历史的记载一清二楚,凡是昌明兴盛的,一定是文明史,凡是腐败黑暗的,一定是野蛮史,世界上也出现过几个王朝曾经十分强大,由于他们靠的是血腥和杀戮,很快就灭亡了,中华民族经历了漫长岁月,不但屹立依然,而且日益强盛,这不能不归功于孔子创立的儒家文明。
中国的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灿若辰星,其中流传下来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四书五经,我手头这本著作又排在首位,它不仅融进了舜尧治国的智慧,同时也是周朝礼乐的集大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孔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他把修身立命之本,安邦治国之道,锤炼成一则则精警醒世语录,真的百看不枯燥,越读越有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种融情于景,寄意于象,寓教于乐,寓理于趣的例子比比皆是,美不胜收。
孔子一生勤奋好学,年轻时就博闻广见,多才多艺,到了而立之年,已经远近闻名,妇孺皆知,但他的仕途却坎坷不平,官场大门也一直对他关闭。满腹才华无处用,空怀一腔报国心,只好带着他的一帮弟子,把书箱竹简搬上牛车,朝着一条前途未卜的漫漫土路颠簸而去。然而,日升月落,年来年去,说尽千般治国方略,献出无数益民良谋,可那些诸侯列国,根本不给他一个立足之地,而且还吃尽了许多闭门羹,受尽了无数窝囊气,更有甚者,有时竟被误认为是一帮坏人,屡遭围追堵截,只好落荒而逃,被讥之为惶惶如丧家之犬。
历史是无情的,时间也最公平,多少帝王宠妃,他们的龙体凤颜,早已被风干成一具具僵尸;多少状元才子,他们的锦绣文章,也大多销声匿迹。专以口授学问、教人懿德仁爱的孔子,自己倒很少著书立说,更没有刻意留名青史,可他的一言一行,却被弟子们一一纪录下来,已经流传了二十五个世纪,今后还将继续流传下去。至此,相信不说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我指的就是这本旷世经典——《论语》。
首发于《济宁日报》2015年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