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老屋门前的香樟树,它是在1982年冬天,老屋刚建成的时候,妹妹亲手种的,今年刚好四十年树龄的香樟树,枝繁叶茂;在外地工作的我,每一次看到香樟树,就想到故乡,想到故乡的老屋。
1982年,农村实行分田到户的第二年,父亲从生产队长位置退下来第五年,父亲有一套勤劳致富的计划,充分利用山区种养的优势,除了家里的八亩稻田,自留地也种植地瓜、花生,家里还养了五、六头猪,一大群鸡和鸭,秋冬季节父亲又到山上采集松脂,那时的日子,父母亲用勤劳的双手,支撑着家,支撑着爱,为我们遮风挡雨,家里粮食堆满仓,副业的收入足够全家的开支,丰衣足食的日子,五个儿女健康成长,父母亲和门前的香樟树一样的幸福。
香樟树陪伴的日子,故乡沉浸在日光里,田野的稻花香,清晨公鸡的啼鸣,随着日出升起的炊烟,乡亲们劳作的身影,每一处都是故乡朝气蓬勃的画面,像门前茁壮的香樟树。
每逢过年过节,打糍粑,杀鸡鸭,走亲戚,各种美食应有尽有,全家的日子在香樟树的叶片间富裕起来。
第二年,也就是1983年,我考上大中专了(后来一个大学教授告诉我,八十年代初期的大中专是高中毕业考取的,录取率在百分之五,相当于现在的211、985院校的录取率),我是全村第一个考出去的,迁户口,吃商品粮(计划经济的八十年代吃商品粮是非常让人羡慕的事),当村里的广播播出录取名单的时候,我刚好从田里插秧回家,路过我大哥的门口,听到大哥家的广播播出我的名字,我期盼已久的理想总算实现了,心里无比激动,父母亲和弟妹为我高兴,乡亲们为我祝福,父亲为我举办隆重的升学宴。
在高等学府三年,学校的助学金足够我的生活费,最让我难忘的是学校食堂的白面馒头、红烧肉,但父亲怕我吃不饱,家里省吃俭用,每月寄十元的零花钱给我,充实的学习生活,我和家里之间,和父亲之间开始书信往来,一封信要十天半个月才能收到,期待的日子,父母亲总是期待我们像香樟树一样枝繁叶茂。
后来我毕业分配在一家国企当技术干部,工作之余,想念父母亲,为远在异地的父亲写了一首
《父爱如山》
家乡的山廓深厚、博大
那是父亲宽厚的胸膛
儿女们在那
无忧无虑的成长
家里的粮仓丰满
颗颗粒粒
那是父亲的汗水
让儿女们无比骄傲
丰盛的年夜饭
香甜的年糕
飘香的美酒
新衣裳里
装满了我们享不尽的父爱
高等学府的录取通知书
邮来父亲的骄傲
山路漫长
一头连着儿子
一头连着父亲
1996年,弟弟也考上大学了,而且以优秀学生干部的身份,高考总分加十分,这份荣誉来之不易,弟弟的荣誉赢得全村赞誉,甚至全区的赞誉。
如今四十年过去了,父母亲却离开了我们,我们兄妹五人事业有成,高大挺拔、参天的香樟树依然守望我的故乡,守望我的老屋,守望着那份爱,守望我们勤奋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