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代散文》的头像

《当代散文》

内刊会员

散文
202004/25
分享

俺是山东人

王永武

年纪将近半百,耳边双鬓渐白,回望自己已走过的人 生历程,竟然有一大半时间是背井离乡在外地度过的。时 光流逝,变化的是阅历和沧桑,不变的是初心和乡音。只 要一张嘴说话,如果不特别注意,不自觉流露出一口浓重 的山东口音,加上五大三粗的大体格,让人一下子就知道 站在面前的一定是个山东人。

记得第一次离开山东是在 1994 年 6 月, 当时我已经在山东泰安武警支队当兵一年多, 在支队政治处当新闻报道员,因新闻写作成绩 突出,被上级选派到武警总部记者组实习两个 月。听说要去北京,我激动得夜不能寐,急忙 收拾行李,几乎把全部家当都带着——一个背 包和一箱子书籍,当时连一身便装也没有,穿 着列兵衔军装,匆匆登上了北上的列车。

记得乘坐的是泰安发往北京去的慢车, 路过沧州站时,因给快车让道,需要在站台停 大约半个多小时。在上车的人群中有一位中年 妇母领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到车厢后东张 西望。看到我坐在那里,立马眼光一亮,挤到 我面前,声调急促地说 :“大兄弟,你是去北 京吗?”我下意识地说:“嗯,找俺有嘛事啊?” 她的眼光又亮了一下,接着说 :“大兄弟,你 是山东人?”我以为她要座位,站起来点头回 答:“嗯呢,俺是山东人!”“那太好了,大兄弟, 能不能帮俺个忙,你能帮我把这个孩子带到北 京站,交给她爹吗?她爹会在出站口举着孩子 名字XXX的大牌子。”见我有些迟疑,她又说: “看你是当兵的,又是山东人,一看准是实诚人, 我家里现有老人卧病在炕上,需要照看,俺实 在是走不开。最主要俺觉得把孩子托给你,俺 觉得心里踏实。”边说边把她们的户口本让我 检验,用期盼的眼睛眼巴巴地望着我。我仔细 看过答应了她的要求。

我安排女孩在座位上坐 好,透过开启的车窗缝隙,看见下车在窗外的 妇女边流泪边嘴里一直念叨着 :“谢谢您了大 兄弟,山东人实在好啊。” 带着自己作为“山东人”被如此信任的 自豪感到达北京站,在车站将孩子交到她父亲 手里,却因此时间拖后一个多小时错过了报社 接我的车。

因为当时没有手机,联系不上,我 只好自己按原先战友指定的路线坐地铁到西直 门,又打了平生第一次面的,才晚上 8 点多才 赶到位于西三环甲一号的武警总部大门口。 向门口站岗的班长打听记者组,班长上 下打量我和大包小包行李,问我是哪里人,从 哪里来,来干什么。我赶快打个敬礼 :“报告 班长,俺是山东的,来自山东泰安支队,来总 部记者组实习的。”班长被我如此浓烈的山东 味一下子逗乐了,笑着学着我的口味说 :“俺 说山东的小伙,现在机关早就下班了,部队今 天晚上看电影,记者组办公室没有人接电话, 找不到人呐。”

“那俺可怎么办呢?”我自言自 语,急得满脑门上出满汗珠。

班长见我急成这 样,劝我说 :“山东小伙,别急,一会有一位 下夜班的记者会过来接你进去。”我一听憨厚 地笑了。在实习期间,和这位班长成为好朋友。 在记者组实习期间,我白天上班跟着几 位记者跑新闻,收拾几个记者办公室卫生,帮 助收发传递稿件,晚上加班写稿子,写了初稿 央求老记们帮助修改,不分昼夜连轴转,困了 就躺在办公室沙发甚至铺了报纸的地下睡觉, 一个人几乎干了相当四五个人的工作量,因为 我太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了。

其间参与 和独自采写出大量的新闻作品,陆续登上《人 民日报》《解放军报》《法制日报》《人民公安 报》等中央级报刊的重要版面。实习期满,老 记者们多次主动给延长实习期,转眼过了一年 多,还不肯让我回山东泰安老部队。

一年后,由于武警总部大院清理外借人 员,老记者们仍舍不得我走,戴顺清记者和 刘海山记者把我推荐到公安部《人民公安报》, 帮助协办“人民武警”专版。我继续保持山东 人吃苦耐劳、扎实肯干的秉性,在报社孙宝叶 主任、杨锦主任等帮助指导下,编辑和写作能 力进步很快,参与和独自采编制了数十期专版, 新闻作品多次在头版头条刊发,这期间还出版 了自己第一部作品集《青青的橄榄》。在报社 又帮助工作一年多,直到后来在众多首长和领 导的关心下正式调到北京,还考上武警沈阳指 挥学校。

警校毕业后,我又被分配回北京,担任 直属支队的新闻干事,在 2003 年抗击“非典” 中,冒着巨大的危险被派往“非典”隔离区进 行驻点采访,每天面对生死考验在隔离区坚守 了两个多月,凭山东人的实诚不仅圆满完成任 务,而且结识了一起抗击“非典”医生王兆明 主任,并且因此收获到爱情。

抗击“非典”任务结束后,我被调到武 警总部高岭训练基地政治部工作,王兆明主任 专门赶到基地要给我这位山东小伙介绍,锲而 不舍地四处打电话帮忙介绍推荐,引起他的一 位同事注意,说自己的妹妹在武警湖南总队工 作,还没有对象,把她妹妹的手机电话号码转 给我,让我们联系。 经过半年多的热线电话,女方同意我这 个北方佬南下湖南洞庭湖边相亲。在“准岳母” 家,年过七十的老岳母问我的情况,我听不太 懂湖南话,旁边的女朋友当起“翻译”,我红 着脸说 :“俺是山东人。”老人连连点头,又问 我 :“听人讲,你们山东吃不上大米饭噢,满 崽嫁过去要受穷细。”我当时听了女朋友的翻 译,愣住了,赶忙结结巴巴地说 :“俺们山东 习惯吃馒头、大饼,很少吃大米饭的,她嫁过 去一定保证能吃上大米。”女朋友乐得前仰后 合,把我的话讲给妈妈听 , 引得在场的她们娘 家人七大姨八大姑都大笑起来。

婚后,妻子经常拿这件事笑话我 , 说我 那时候憨厚实在得像个“傻子”一样,还学着 我的腔调 :“俺是山东人,俺们那儿山东只吃 馒头、大饼,只是很少吃大米饭哩。”我总是 笑着怼她 :“那不是傻,是大智若愚。傻人有 傻福 , 你这聪明漂亮的湘妹子还不是乖乖被俺 这个‘傻子’娶回来了。”

时光流逝 20 多年 ,“俺是山东人!”这 句话还是自我介绍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句。每 次说起 , 骨子里都会透露出一股无比的自豪 感 , 因为我觉得山东老祖宗们给我们留下纯朴 善良、忠厚直爽、外粗内秀、义气担当的优秀 品格,已经在骨子里深深扎根,我一定不能让 自己辱没先人们几千年来流传下的山东人的好 名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