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代散文》的头像

《当代散文》

内刊会员

散文
202008/24
分享

仰望大树

犁米

当我双脚踏进孟庙的檽星门后,棵棵通天笔直,几人合围,虬髯劲张,表面沧桑斑驳,丝路盘旋而生的古木桧柏映入眼帘。古木树下,那竖在大院内或高或低、厚薄不一的石碑上,不但镌刻着帝王将相对亚圣孟子崇拜与尊敬的碑文。而且,石碑上面也记载着亚圣后裔对“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儒家思想的恪守与传承。对于孟子提出的“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等诸多的儒家学说,不能从根本上理解其内涵与寓意,感到羞愧与内疚。面对那些竖排无标点、满载历史文化的碑文,我更感到学疏才浅而又渺小。

站在苍虬威武的古柏树下,目光被捆绑在绳结一样的树丝里,扭曲着向上攀升。枝繁叶茂的,如伞盖遮蔽着阳光,漏下斑驳无规则的绿荫;枝丫枯秃的,如黑色的闪电、像铁灰色的鹿角,让空中这块巨大的天然画盘,增添了一种静止中有流动感般的曲线美。

孟庙古柏,有的树身笔直,木纹呈流线型向上延伸,就像能工巧匠在原木上面打上的墨线;有的古柏树身上偏偏长出小如拳头、大如葫芦般的“树瘤”,就像手握双拳、收拢腰际两侧随时搏击的武士,天地之间,威武不屈的样子,令人肃然起敬;有的大树,就像拧成的大麻花,顺时针向上盘旋,似巨龙在腾飞;还有的树干半枯半生,老态龙钟,不得不借助于铁杖支撑腐烂的树躯。更为奇特的是,在寝殿前露台的右前方,有一棵距今已900多年的古桧,树顶经霹雳雷火烧灼与狂风摧折后,逆转成了陀罗状,那低垂向下、弯曲成钩的枝丫,好似一座硕大的天然衣架,竖立在孟庙寝殿的露台之上。不知来自哪方有灵性且带有艺术细胞的小鸟,别出心裁地将含有野生枸杞种子的粪便,溺弃在浅浅的树洞里,那幸运的枸杞嗅着浓厚的儒家文化气息,栉风沐雨,借助着古桧输送的养料与水份,将柔弱娇嫩的须根,顽强地扎在坚硬的树骨上,继而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

时下正值初秋,生长在古桧身上的野枸杞,如河边春柳,靓女秀发,长长的枝蔓绕着粗大的古桧在秋风中曼舞,翠绿密实的枝叶间,几朵金黄色的枸杞花,羞答答地开得正艳,叶窝处还有三三两两、犬牙般的红色枸杞悬挂在期间。望着这古与新、硬与软相互容纳,互相包容的绝世奇景,使我想起了孟子“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的处世良言。大树能容纳一粒种子的生存,这与孔子所提倡的“仁者爱人”、孟子所推广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异曲同工之妙。“孔孟之道”的思想精髓与古代诗人们所崇尚的男耕女织、田园牧歌、壮志未酬等意识形态相比,两者是两种不同的思想境界。如陶渊明的《移居·其二》“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温庭筠的《新添声杨柳枝词》:“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其渲染的是一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卿卿我我,缠缠绵绵”的小资情调,儒家倡导的是“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推及爱人的家国情怀。

孟庙“焚帛池”旁边,有一棵上千年的古槐,其树身开裂如被剖腹掏空的鲸鱼,树心腐烂后,树身一分为二,小的一半从根部与大片分道扬镳,斜长成了一棵半搂粗的大槐树。另一半几乎只剩下一个半圆形的槐木板,靠着薄薄的树皮倔强地生长。古树的上半截如一条吞食了大象的巨蟒,将圆圆的大肚腹卧靠在孟庙的围墙上。从树皮中分蘖出来的树枝,如蛇口中伸出的多支舌叉,葳蕤蓬勃地向阳而生。远观卧墙的半截树身,粗壮结实。近看,却是腐朽中空,形成了直径一米粗的树管。传说,每当天气晴朗的圆月之夜,透过这个古槐树洞赏月,能看到广寒宫中,蛋黄色的月光树下,吴刚与嫦娥脚踏摩天冰轮,轻舒水袖,乐奏曼曲的美丽仙境。有时香风撩人,还会将嫦娥的笑声吹落到人间,降临在千年古槐的枝蔓上。“洞槐望月”留给人的却是别样的韵味与情趣。

公元前551年——385年期间,在鲁国的同一块大地上,诞生了孔子和孟子启明星一样的人物,一个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儒家的至圣先师;一位是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扬者,是儒家的亚圣。两人所提倡推广的学说被后人称作“孔孟之道”,是影响中国文化最为深远的两位哲学家和思想家。孔子思想核心是“君君臣臣”,孟子思想核心则是“人人皆为尧舜”。同时,他还提到“君不肖,则易之”,孔子强调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孟子主张唯心主义的性善之说,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他要求人们通过修养,使善良的品质发扬光大。在性善论的基础上,孟子倡导的是“仁政”,主张“政在德民”,与孔子所提倡的“为政以德”思想是一致的。后来,为继承和发扬“孔孟之道”,清高宗乾隆赐字“道阐尼山”雕龙巨匾,悬挂在亚圣殿正中门楣上,并手谕“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禹颜”巨幅对联,镌刻在殿内迎门的大金柱上。

但是,该对联经楹联知名艺术大师常江先生实地考证后,发现亚圣殿内迎门金柱上的对联“有问题”。他认为下联中的“同切禹颜”应为“同切孔颜”才对。根据是大禹和颜回没有什么牵连关系。其次是1918年(民国七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今联语汇选初集》一书,在“祠庙 刹宇 庆贺”册中,记载、证实了清高宗邹县(1985年后改为邹城市)孟庙联:“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孔颜。”是正确的对联。

仰观庙堂之树,已是“景行行止”,推及儒家文化要代际传承,发扬光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