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代散文》的头像

《当代散文》

内刊会员

散文
202310/16
分享

祭拜闵子骞墓

——海右儒宗与中华孝文化

文/胡春雨

据《史记》记载,“闵损,字子骞”,以德行著称。如果数人头的话,闵子骞位列“孔门十哲”之一,与耶稣十二门徒应该有一比。如此说来,济南人身边的闵子骞墓,当然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圣地了。在广泛流传民间的《二十四孝》中,继开篇舜耕历山“孝感动天”之后,闵子骞以鞭打芦花“单衣顺亲”的故事,让孝文化扎根民族心灵,也让济南有幸成为孝文化的双重圣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当继母只给闵子骞用芦花做的棉袄御寒,被父亲发现后愤而休妻,正值冲龄的闵子骞却乞求父亲,看在两个异母弟弟的份上息怒,最终保全了家庭,成就了仁孝。

走进闵子骞墓,一方小院,一椽祠堂,一尊塑像,一抔古冢,比起周围的洪楼教堂、百花公园,委实清净了许多。据祠堂墙壁上的文字介绍,“闵子骞,鲁人也,齐相田襄子者执厚币以聘之,骞欲传圣道于齐,忻然就道”,为了实践文化理想终老于齐。死后葬于济南北郊的华山,后迁往今址。到了大宋熙宁年间,一旦文化复兴,朝廷势必“崇儒重道,访圣贤孑遗,扶名教之笺续,凡先世之名贤,皆立祠以祀焉”。文化精神的传播传承,必须融入生活,才能深入民众。

据梁漱溟先生阐释,“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因此“中国以道德代宗教”,自古“以伦理组织社会”,这是不可改变的文明特质。在中国大地上,“所以树立其文化之统一者,自必有为此一民族社会所共信共喻涵育生息之一精神中心在。惟以此中心,而后文化推广得出,民族生命扩延得久,异族迭入而先后同化不为碍。”无论宗教、德教,一个民族必须有所信、有所仰,才能有所畏惧、有所止,才能千秋万代走下去。在中华民族独特的道德谱系中,孝文化自古居于基础地位。《礼记-祭统》云:“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既然孝文化来自天道人伦,郑玄所谓“顺于德教”,此处的“畜”字不妨训作蕴蓄、积聚之义,至于物质上“畜养其亲”,当然是最基本的了。

关于孝的本义,《说文解字》云:“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可见,父子相承,循环无已,让中国人的生命在相扶中前行,在恩义中安顿,在天伦中永续。这一切,只是从家庭生活开始,而家庭未尝不是每一个人的归宿与港湾。孝读作肖,意味着继承,既是家族与民族因其共同基因而面貌相似,更是精神血脉的代代传承。在血脉传承的基础上,《中庸》云:“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以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守卫祖产、光大祖业,积水成川、家国同构,留下如此广土众民的祖国。

也就不难理解,王夫之《周易外传》云:“继之则善矣,不继则不善矣,天无所不继,故善不穷”,前人与来者构成永恒的世界,生命历程不只是当下薄薄的平面。在中国人看来,人间的孝道归根结底来自天理,乃宇宙生命生生不息的一部分,《周易-说卦》云:“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天地父母无私的养育,才是中国人心目中的“造物主”。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张载《西铭》云:“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幼弱,所以幼其幼……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一个孝字,写出了中国人的宇宙观、生命观以至国家观,乃一种自然观、整体观也是价值观:宇宙生命乃共同整体,国家也不是西方政治哲学所谓“必要的恶”,大我小我你我之间,不外天然的伦理关系,其中只需一念之善。

因此,伦理中国的支撑、和谐社会的构建、大同世界的向往,离不开一部《孝经》。孔子开宗明义:“夫孝,德之本也”,自古“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作用如此之大,要点如此之简。践行美德只在生活之中,从珍惜生命健康到实现生命价值,无非仁者自爱而爱人的态度,贯穿于全部人生之旅:“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才是对祖先最好的交待,也是给子孙最好的榜样。

为此,上到国家领袖,只有与人为善,团结内外,“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以身作则,努力为人民谋求福祉,才能实践“天子之孝”。无论是“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还是崇德向善,身体力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才能守住祖先的血脉与光荣,避免因骄奢淫逸忘了自己。就算普罗大众,也要心存善念,忠顺不失,谨身节用,以养父母,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人,养好自己的家。乃知孝文化培育的,乃“仁厚肫挚”的文化品格,让中国人懂得我不仅是一己之我,不是孤立的原子,只是苟活当下放浪一世。我之为我,在于以永恒价值的永恒追求中成就我。

“百善孝为先”,国家通过推行教化,把博爱、德义、敬让的道德精神纳入国风民俗,形成和睦的社会氛围,力图让中国人战胜粗俗鄙陋,成为“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做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的君子,最重要的,是为中华民族培养一颗高贵的心。将孝道贯穿于生命全过程,“居则致其敬,养则至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培养人类天然的爱敬之心。

人类文明社会的构建,“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由近及远、由家而国,在现世生活中展开框架。其中的精神实质,不过是“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抚摸人心,生活可以不富裕,但不能无尊严。当美德塑造品格,“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以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一个社会的构建,倘若只有外在的法律制裁,而没有自觉的道德支撑,将无法驾驭不可测度的人心。人类面对的困境,是努力用法律调整秩序,而法律往往被利益调整。

一部《孝经》,以短小的篇幅讲述宏大的道理,以浅近的抓手展开光明的事业,巨细兼顾,纲举目张,从日常生活到政治生活,出生入死,代代相承,让中国人过上道德理性的生活。祭拜闵子骞墓,是为了延续我们的文化香火,弘扬我们的文化精神,让我们一代代活出品质,活出尊严,活出价值。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