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代散文》的头像

《当代散文》

内刊会员

散文
202311/27
分享

九虹卧波说旧事 一碧唱晚映天河

 ——话说邑城兴水河九座桥之文化底蕴与前世今生

姜晓彬

十里兴水成画卷,千秋大业频祝捷。在每一天的日出日落时分,我总是把深情的目光掠过这一片兴水河,想一想是什么神奇的力量来改变了这一切,相传上古时期是大禹疏浚有了今天的浚河,而今天可不是传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县人民改变了这里的一切,是平邑县委县政府以非凡的胆略,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宏图绘到底,让昔日的“伤心地”变成了幸福滩,让我们奋斗的汗水化作了丰收的果实,载入了平邑发展的史册,写下了波澜壮阔的一页。

九桥辉映兴水河,一泓碧水荡清波。初冬时节,兴水河面波光潋滟,白鹭水禽成群嬉戏,绿植步道相映成辉。河面之上,滨河、宗圣、建设、汉阙、板桥、文化、仲子、舜德、遇圣的九座桥梁飞架南北。一河,两岸,九桥,连通起老城的东南西北,牵连起古城的前世今生。

自东向西,他们分别是滨河西路桥、宗圣桥、建设桥、汉阙桥、板桥、文化路桥、仲子路桥、舜德桥、遇圣桥。桥名不同,故事不同,可谓是一桥一故事,桥桥有传说,欲知详情,莫嫌文长,且吃上一杯闲茶,听我慢慢道来。

一、滨河西路桥:蒹葭苍苍谁为霜,金银花蕊我独香

滨河西路桥是一座新建的桥梁,它的前身是浚河公园的一个小广场,原先是柳树依依,蒹葭苍苍,芦苇荡众多,是兴水河下游与浚河的交界处。改造后的滨河西路桥北与浚河路的浚河西桥头联通,形状犹如一条弯月,它的建设理念承担着曾子《大学》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中的“平”字。以金银花作为设计理念,提取其中的花瓣造型,搭配前面的宗圣路桥形成“一叶一花”的整体形象展示面。众所周知,金银花是平邑县最重要的文化符号,正是:兴水河畔是我家,把酒临风共吃茶;青藤缠绕窗前月,入目满帘金银花。

  二、宗圣路桥:孝悌忠信传家远,修齐治平继世隆

自东往西的第二座桥是宗圣路桥,该桥景观营造了充满生命力的公共空间,设有廉政广场、阳光台阶、水上舞台、 亲水平台等,现代手法居多,展示了积极向上的城市面貌。

曾子道传一贯、上承孔子道统、下开思孟学派,其崇尚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影响了中国数千年的伦理道德,也滋养孕育了平邑人尚德重礼、力行孝道的淳厚民风。“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宗圣曾子,是平邑县的重要的历史人物。他参与了《论语》编制,创作了《大学》《孝经》《曾子十篇》,他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观,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政治哲学体系,其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子为人孝悌诚信,留下了“二十四孝”之“啮指痛心”“曾子杀彘”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宗圣桥便是为纪念曾子而命名,桥梁连接的宗圣路是外地客人出入平邑县城的交通要道,因此以宗圣曾子命名,亦具有庄重严肃的威严感和礼仪感。

宗圣路桥的前身是八村农贸市场,原先给人的印象是“脏乱差”,宗圣路南接日东高速东阳入口,北到平保路铁道口。

这一条路做为外地客人到平邑县城的重要路口,过去也称为“迎宾大道”。

  三、建设路桥:栉风沐雨谋建设,砥砺奋进为民生

平邑县是中国建筑之乡,山东省建筑业十强县,建筑业产值常年位居全市前二。全县在全国各地从事建筑业的人员多达20多万人,诞生了冠鲁集团、临沂宝业建设集团、平邑县莲花山建筑公司、卞桥建安公司等十几家建筑企业。

建设桥,南北连通平邑县建设路,全省建筑业三十强企——冠鲁集团,全国百强县级医院——平邑县人民医院老院区在建设路西临,新建的蒙阳实验中学、小学,大型购物中心福宽广场等在建设路东临,见证了平邑县城建发展的百年征程。

建设路桥的建设理念是乘风破浪,扬帆起航,寓意平邑人民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

建设路景观多以自然休闲为主,打造了轻松舒适的景观氛围。

四、汉阙路桥:信有汉阙访古迹,愿从邑城沐舜风

汉阙路北通县石都大道,南到327国道,是平邑县贯穿南北的一条重要道路。汉阙路以平邑县最为重要的文物汉阙而命名。

平邑汉阙是研究历史特别是研究古代建筑史的宝贵实物资料。即二座皇圣卿阙和一座功曹阙。皇圣卿阙建于东汉元和三年(公元86年),功曹阙建于东汉章和元年(公元87年)。三阙是我国著名的汉代石阙,是研究我国汉阙和汉代建筑的重要资料。

阙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古代的建筑物,其名称最早见于《诗经•郑风•子衿》:“纵我不住,子宁不束,佻兮达兮,在城阙兮”阙是一种什么样的建筑物呢?《广雅》:“阙,门观也。”《说文解字》:“阙,门观也,从门从阙。”用现在的话说,阙是门前道路两旁高起的建筑物。根据质地可分为土阙、石阙两种。土阙起源于西周,多建于宫殿之前,不仅是宫殿的重要装饰物,而且是国家颁布政教法令的地方,土阙在当时是不可缺少的建筑物。因时代久远,西周的土阙已荡然无存。东汉开始流行的石阙,位置多由宫殿之前改为祠堂或坟墓之前,并得以流传至今。

平邑汉阙由灰青石四层筑成,总高2.1米(不包括阙基),面宽0.72米,厚0.59米,接近方形;上雕人像、车骑、禽兽、铭记等。阙身上面砌有一石,高0.41米,雕为上下两层,上层挑出阙身少许,四角各镌斗拱一座,阙顶刻成四注式瓦顶,底部刻檐椽一排。此种形制为北方汉阙所独有。三阙形体壮硕稳重,造形颇为奇特,是我国古代珍贵的艺术作品。

这次新建的汉阙路桥属于拆除重建桥。 该桥的形状似展翅的大鹏鸟,预示着平邑县鹏程万里,将大鹏展翅作为设计元素,寓意着平邑县经济文化水平的飞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设计定位:现代 简约 品质。汉阙路景观多以生态休闲为主,设有滨水休闲广场、 古邑广场、阳光草坡,设计手法以现代为主。

五、板桥路桥:板桥路上听风雨,巷陌村头论乡愁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板桥路相传是因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造访此桥而得名。话说郑板桥由于他的“怪”不合时宜,多次贬官,不得意时,欲到蒙山去看秋,在拜访蒙山的途中路过平邑,适逢平邑“三八”大集,来往百姓过河行商很不方便,此时他见一卖扇的老太太守着一堆无人问津的扇子发呆,便想出了一个“借扇修桥”的办法。他拿起一把扇子看只见扇面素白如雪,无字无画,于是出资买下了所有的扇子。郑板桥挥笔泼墨。只见冉冉青竹、吐香幽兰、傲霜秋菊、落雪寒梅等飞到扇面上,又配上诗行款式,使扇面诗画相映成趣。周围的看客争相购买,不一会儿功夫,一堆扇子便销售一空。郑板桥喊来了当地乡绅,资助建桥。桥建成之后,老百姓感念郑板桥建桥之恩,就将这座桥喊成“板桥”,相传,大石桥结构为横跨两岸的单曲石拱桥,整个桥长35米,宽6米,高8米。桥身全部由灰黑色的长方型玄武岩砌筑,有两条深深的车辙刻在桥面上,后来又有好心的众人伐树造桥于深壑其上,桥面铺以厚木板,此座简易木桥,被当地人称之为长板桥和南板桥,无言地述说着过去的一切……

板桥路曾是平邑县城的南北最重要的道路,也是县城的中心路,老板桥是连接老城里与城外的唯一桥梁。板桥桥北曾经有一个“花木兰社”,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平邑县最为繁华的地方,曾是平邑县商贸物流的主要集散地,平邑大集就坐落于此。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每逢过节,尤其是每年的腊月二十八,板桥集市是方圆百里庄稼老百姓必须要来的一个大集,能够到板桥赶上一个大集,更是值得炫耀一辈子的大事。板桥大集布匹市、骡马市、农贸物资交流等行业贸易十分活跃,成为沂蒙山区方圆百里最重要的市场。说书的、唱戏的、打把式、卖艺的、卖旺狗的、卖翻花子的等传统的民间艺术,在这里成为几代人的深深记忆。

据笔者采访,相传板桥还有一个说法是一个姓魏的寡妇自己出资修建的,这个令我们肃然起敬的女士在那个以小脚为美的时代,却因为没有裹好小脚而被人们称呼为“魏大脚”。那时因为每年的兴水河每到汛期就河水暴涨,把人们分成南北两岸,这个不幸的单身女士就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请人修建了这座桥,桥身是坚固的长板条石,桥面则是用一块块的石板严丝合缝,长石板和短石板结合而成,显得古色古香,为了增加桥梁的坚固,相传是打造了108个大铁扒子,每个铁扒子100多公斤中,说是两个壮劳力都抬不动,用这108个铁扒子把石板扒住,桥面听说是用豆浆和石灰浇筑而成。据了解,老板桥是连接老城里与城外的唯一桥梁,板桥北头是南门里。老板桥石板当时是用铁钉卯接,当时好多人路过此桥都数有多少铁钉。

板桥路桥的设计景观强调景观生态性、多样性,体现多元融合的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过程。

红色文化作为平邑县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激励着平邑人民奋勇向前。板桥路桥作为文化区域的中心位置,周边的景观方案拥有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方案以红色文化为基调,鲜红的飘带的表现形式 是气贯长虹(红色飘带,红色文化), 歌颂当年先烈们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同时也象征着平邑县的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六、文化路桥:文脉在兹重慈孝,于斯为盛毓钟灵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平邑县文化路自北向南从莲花山广场一直到327国道,被称为县城的文脉之路。这条路分布着平邑县教育局、始建于明朝的清真寺、平邑县一中文化路校区、平邑县回民小学(实验小学文化路校区)与山东大学同龄的平邑县第三小学。学校众多,文化聚集。

慈孝湖公园特意选址于文化桥,位于兴水河中央综合公园中心区域,是兴水河整条河道水域和绿地面积最宽阔的景点。公园以平邑县浓厚的儒家文化底蕴,以独具代表的孝道文化为切入点,配套建设有慈孝湖广场、慈孝长廊,敬老林,非遗民俗市集等设施,建设面积2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500人健身游玩,在为市民提供丰富的游览、休闲活动空间之余,集中展示了“孝感动天”“彩衣娱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的平邑四孝,是展示平邑“孝善”文化的重要地标公园。

文化桥为仿古石桥,护栏以古代二十四孝当中仲子百里负米的历史文化故事作为设计元素,为人们行走过程中营造视觉焦点,烙印这座城市的记忆。

  七、仲子路桥:百里负米昭日月,一腔忠勇感江河

仲由身负米,虞舜孝动天。仲子路是直通平邑县仲村镇的一条重要道路。仲村镇是孔子72贤徒仲子路的家乡,仲子,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山东省平邑县仲村镇人。比孔子小九岁,是孔子弟子中年龄较大的一个。仲子十九岁委质请为孔子弟子,一生跟随孔子布道、立教、周游列国四十余年,是儒家思想的得力实践者和忠诚捍卫者。他为子至孝,善政为民,诚实守信,忠义仁勇,闻过则喜,闻善则行,见义必为,见危必拯。他位列十哲,世称先贤。

子路是《论语》里出现次数最多的孔子的学生,他是孔子最信赖的弟子,仲子的“孝悌、诚信、仁政,爱国”等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价值,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传播意义。

仲子桥的设计理念来源于平邑县的山河锦绣,以沂蒙山的图案作为设计元素,运用山水画的设计手法,抽象简化了山体的形态。巍巍沂蒙山,积淀了厚重的东夷文化,孕育了仁孝尚德的儒家思想,蕴藏着敦厚重礼、仁爱诚信的精神内涵。

八、舜德路桥:中华道德传天下,舜帝文化润蒙阳

“舜耕历山,渔雷泽,建桥于兴水河”,这是平邑县平邑街道兴水社区流传的一句民谣。兴水河之水与古雷泽湖相同。《管子•治国》:“故舜一徙成邑,二徙成都,三徙成国。舜非严刑罚,重禁令,而民归之矣……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文中的“一徙成邑”相传是平邑的来历之一。在平邑县城西北,坐落着舜帝庙村。其村北,有一片低洼地方圆达二三十里,是历史上有名的雷泽湖。近年来,平邑县弘“孝”扬“德”,舜帝又是德之典范,这也是舜德桥冠名的含义。

舜帝以德治国,他为人处世、治国理政,皆以道德为先导,以和谐为依归,一生追求和合、和平、和谐,其和谐之道内涵十分丰富。舜帝是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首领,是一位华夏贤王,位居五帝之一。平邑县拥有丰富的舜帝文化故事,相传平邑县与济宁市泗水县交界处的凤凰庄村为舜帝诞生地。

本条道路北至北环路石都大道,南于金花路相接,是平邑县政治经济商业的繁华地段。舜德路桥参照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北京路悬索桥,整体风格庄重大方,气势恢弘,散发着经典又坚不可摧的魅力,在气质上给予人深度的感染。

九、遇圣桥:孔子于斯遇老子,圣人有幸参仙人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东山就是指的现在的蒙山,相传孔子在到蒙山的途中,与老子相遇于此桥,其时,因为周王朝内部矛盾,老子受到陷害,被免去守藏史之职后,游历各国。当他来到平邑的这条官道(从仲村镇驿头村到铜石镇官路村的一条路),恰遇孔子,两个大圣人在此相遇,发生了一场关于“仁义道德”和周礼的讨论。平邑当地民众为了纪念这两个圣人的相遇,就将此桥传为“遇圣桥”,千年沧桑过,遇圣桥悠悠,记录着平邑县这座千年古邑的发展和变化。

遇圣桥以星光作为元素,运用流动星光的照明形式对进行运动概念诠释。在尽可能保留原有桥梁的基础上对灯光和护栏进行了改造,让闪烁的星光点亮人们对运动健身的渴望。

遇圣桥周边景观简洁明快,设有法制广场、明德广场等,景观以现代手法为主。此桥位于康体运动区,也是整个方案的最西侧。现状的桥梁拥有现代时尚的造型,但是缺乏亮眼的灯光设计表现。后期将提升灯光效果,营造星光闪闪,点亮城市的夜空的效果。

丹青平邑千古事,十里兴水润古城。

桥桥故事说不尽,吾待高才谱新篇。

平邑县城因为有了兴水河而繁荣,也因兴水河而美丽。这横跨兴水河两岸的九座桥,像九龙腾飞,又像是彩虹飞跃,时或彩绸飘飘,每当夜晚来临,从东城高楼俯瞰这兴水河,但见县城兴水河上华灯初上,万家灯火,不由的让人想起“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句。

美丽的兴水河上的九座大桥,与兴水河大道的南北两段相连,坦坦荡荡。大道两侧,高楼林立,茶楼酒肆,热闹非凡。桥南桥北,正是繁华地段。桥上车辆行人,来往穿梭,尽管行色匆匆,却都在极力编织自己美丽的梦,这是一座座承载着历史沉淀的景观桥。像是天降的彩虹,是飞舞的巨龙,是家乡的念想,承载了几许乡愁,寄托着几辈子平邑人感情的桥。

我们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百万平邑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立足市域副中心定位,“千年古邑,十里兴水”将应运而起;四年接力担当奋斗,“水岸玉带,魅力之城”已经款款走来。

等待千年,一个水清、岸绿、景美、路畅的生态城市画卷终于徐徐展开,你我他都会在这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江北水城、蒙阳上河图中演绎着精彩的人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