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振铎的头像

刘振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2/18
分享

蟋蟀

我爱春之焦阳,夏之浓荫,秋之晚凉,冬之初雪。可以说它们不乏热情、温柔、浪漫与渴求,也可以说每一副图画于我就是一个心情。

当立秋过后,秋雨岂不是又是一副美好的图画。然而我今天不想接受她缠绵的絮意,也不想谈论对她凉爽的渴求。因为古之文人、现之诗人对其描述实在太多了,我若赞美实在是微不足道了。

毕竟这大千的世界也不光秋雨,还有一种动物叫蟋蟀哩!今夜它正在尽情地叫着呢。

说起蟋蟀,对于我来说,于秋,它与秋雨、秋风、冷月,是最能代表这个季节的了。我是爱蟋蟀低吟浅唱的。

蟋蟀的鸣叫是不尽相同的,它们都有自己的叫法:有低鸣的,有高亢的;有短促的,有悠长的;有欢快的,有忧郁的等等。于这样一个清幽的秋夜实在是一场音乐盛宴。你听它们开始了——短促的清笛响起,接着是低沉的萧管,清脆的琴音弹起,接着又是热血澎湃的电吉他,古筝响起了,口琴又来了……有时是独奏,有时重唱;有时是嘹亮哀嚎,有时是沉郁闷重;有时是条理分明、层层叠叠,有时游刃穿插、曲折回肠;而有时是混杂一起,有时是统一旋律……这个乐谱是大自然谱写,是人类的蛩音。因此不同的人能听出不同的声音:沉默的人听出了忧郁,开朗的人听出了兴奋;小孩听出了童真,老人听出了老辣;恋人听出了浪漫,仇人听出了萧杀;商人听出了铜板,文人听出了笔墨。而我听出了什么呢?

打开百度搜索,点击蟋蟀一词:每一只蟋蟀的叫声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叫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有的是为了求偶,有的是为了宣誓主权,有的是在争斗等等。当我明白它们因何鸣叫,为何独奏、争鸣之时,我对它们的情意也就消失了大半,但是我总不能泯灭我的意趣吧!还是谈一谈的比较好!

古之人喜欢斗蛐蛐,而那些玩蛐蛐的人大都是一些巨贾富商、纨绔子弟,很多文章对于他们的描述是荒淫无度,而相对于老百姓的描述则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说,因此蟋蟀在我的印象中烙上了荒凉、冷漠、悲凉的印记。又因小的时候,见到的蛐蛐也大多是在田地里,那时看到父母繁重的劳作、辛勤的汗水,再看看那满地里自由自在的蛐蛐。蛐蛐这种动物在我的心里便又打上了沉重、凄清、无奈的印象。又因我是一个比较寡郁之人,我喜欢淡淡忧愁之故。因此听蟋蟀的鸣叫不乏是一种对苦涩的回味。

回味过去的日子,秋给人的感觉是愁绪,是绵长,而对于那吱吱而叫的蟋蟀呢?它也许是对这种感觉的絮述与呐喊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