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天永的头像

李天永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7/11
分享

穿越古道的南华


在中国历史的版图上,战国时期群雄逐鹿中原,西南边陲却是百国共处、部落林立的历史景象。民国《镇南县志》中姚州举人甘孟贤在他的文章《镇南州赋》这样记述南华:濮夷故国,欠舍旧疆,内分四界,外列三乡。为姚安之屏障,实威楚之关梁。

让我们拨开重重迷雾,去探究南华的历史脉络。

从书本得知,南华先后出现数个称谓,最早记述的是濮夷故国,其后是西宗州、宗州、邱州、化州、俗富郡、欠舍川、镇南、南华。

距今两千一百二十二年,南华属益州郡管辖,治所在滇池县 ( 今晋宁 )。汉武大帝夜梦彩云南现,为寻找祥瑞之兆的所在,随即下令打通 “蜀身毒道”,以四川为起点的“蜀身毒道”分两条出发路线到达南华一带,合汇为一,继续向印度方向延伸。这便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发端。

距今两千一百二十六年,汉武帝派将军郭昌、卫广率兵开疆拓土,直抵云南,滇王被迫降汉,从此,云南中东部地区纳入中原王朝版图。汉王朝在滇设置郡县,授封土著王侯。古滇国的国王尝羌被汉武大帝赐予滇王王印,继续按古滇国的疆域进行管理。今南华县礼社江以北地区属益州郡(晋宁)归滇王管辖。山区礼社江以南一带由哀牢国管辖。

在魏蜀吴三国时期直至西晋,南华都在云南郡的管辖范围。云南郡治所从祥云迁至姚安。西晋时期,治所又从姚安迁回祥云。

南华在东晋、南北朝至隋朝属爨部。爨部是土生土长的大姓,因中原战乱频发,自成气候,过着“开门节度,闭门天子”的割据生活,称霸南中 400 余年。

唐朝初期,在南华设邱州,治所在今天的沙桥镇。

唐南诏国在沙桥设置俗富郡,并在南华东部吕合石鼓村设立石鼓县,这里旧时曾有石人与石鼓遗存。

唐德宗真元十年夏六月,以祠部郎中袁滋持节使南诏,成都少君庞颀副之,催佐时为判官,俱文珍宣尉使,刘幽岩为判官,册封异牟寻。二十一日过欠舍川(今南华),首领父老百余人,蛮夷百姓数千人,路旁罗列而拜,马上送酒,云南节度使将马五十匹来迎。

1253 年(蒙古蒙哥三年,宋宝祐元年,大理天定三年)忽必烈率蒙古军自河湟经川西入滇,据大理城过南华。1257 年(蒙古蒙哥汗七年宋宝祐五年)南华境设欠舍千户所,治所在今天的沙桥镇。

公元 1285 年,元朝改欠舍千户所为镇南州,始有镇南之名,意取“南中一重镇也”。镇南州隶属威楚路(楚雄),辖石鼓(今吕合石鼓村)、定边(南涧)二县。也就是说,当时疆域东至吕合镇,南延伸到南涧县。

镇南州在公元 1382 年改称镇南州军民府,隶属楚雄军民府。军辖左千户所、前千户所,民辖丹桂、平彝、永宁、阿雄、英武、新城、寄庄七乡。

沐英于公元 1398 年率 2 万铁骑从镇南南乡进兵定边县(当时南涧属镇南州),大败麓川刀思郎 30 万大军,斩首 3 万人,生俘万余,获象 27 只。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这得益于沐英在楚雄、镇南至景东一带,每百里置一营,率兵屯粮,解决了后顾之忧。

南华在清朝的机构设置与明朝相似,当时的镇南州隶属楚雄府。

推翻封建王朝后,镇南州于 1912 年改为镇南县,属滇西腾越道 ( 腾冲 )。

滇西腾越道 1931 年被废除,镇南县由云南省直辖。

1947 年,云南省划分为 13 个行政督察区,镇南县隶属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在如今的姚安县。

张舫是南华第一位中共党员。1920 年,张舫在昆明参与组织秘密社团“大同社”,出版刊物《滇潮》。1925 年,张舫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 年,张舫和一批“新滇社”成员考进黄埔军校第四期。1928 年 9 月,中共中央派张舫回云南工作,任中共云南省临时委员会常委,分工负责军运工作。1930 年 7 月 26 日,敌人将张舫秘密杀害于昆明模范监狱。在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他的时刻,他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英勇地倒下了。年仅 32 岁。

1937 年,中共云南省临委到镇南秘密发展党员,创建党的组织,开展地下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先后建立了镇南师范党支部、党小组和“民先”、“民青”组织,为滇西革命活动的开展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八支队的创建培养了骨干,输送了干部,奠定了基础。

镇南县于 1949 年在境内拉起了三个游击大队,成立了凤文永区人民政府(柳德)、南山区人民政府(一街)和中共南山区委(一街),隶属滇西人民自卫团军政委员会(祥云下庄街)。

1949 年 12 月 28 日,中共镇南县委员会、镇南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1954 年 6 月 30 日,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报经政务院批准,将镇南县改为“南华县”,意为祖国西南美丽的地方。10 月 1日启用县委和所属各部委新印章。同时,根据“五四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统一建制,10 月 1 日将镇南县人民法院改名为南华县人民法院。县属各机构亦相应改名。

1958 年 10 月,南华、牟定、双柏、楚雄四县合并为楚雄县,南华设区。1961 年 3 月,恢复南华县建制,属楚雄彝族自治州,延续至今。

南华从汉代开始就是中原入滇的重要通道,《蛮书》有载的“沙却”(沙桥)是这条通道上的重要关隘,唐代云南地方民族政权南诏国建立以后,尤其重视与中原地区的沟通,交通孔道上的南华是使臣、商贾、政要们经常通过的重镇,而且是战争中兵家必正之地。天宝战争中,南诏军与唐军对峙于西洱河,南华是唐军进入洱海地区的路径。天宝战争之后,南诏与唐朝修好,派袁滋持节封异牟寻为南诏王,路过南华沙桥,此即民国《镇南县志》所说的“贞元十年,祠部郎中袁滋持节使南诏过此”史事。袁滋是唐代大书法家,擅小篆,盐津县豆沙关至今遗有其摩崖石碑,纪录的正是册封异牟寻一事。

遗存于今的镇南关、沙桥驿、苴力铺、英武关、天申堂古驿道等等,是古蜀身毒道的一部分,汉代以来史称“南丝绸之路”,这条古道一直沿用到明清时期,堆积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层,每一个关隘都烙满文明的足印。

无论历史怎样沧桑变化,但南方丝绸之路东西、南北的大通道从未改变。

南华县处于云南“山”字型地理结构的脊柱部分,地跨金沙江、元江两水系,属楚雄彝族自治州所辖。东接楚雄市、牟定县,南连楚雄市、普洱市景东县,西接大理州弥渡县、祥云县,北与姚安县比邻。杭(州)瑞(丽)高速公路、广大铁路、 320 国道和南永二级公路穿城而过,南(华)景(东)公路是楚雄州南下的重要通道。南华,自古以来就是通往滇西、缅甸的必经之路,区位优势明显。

南华,大中山、龙潭山、脑头山、马鞍山四山鼎立,龙川江、礼社江二水环流,一条南方丝绸之路连贯古今。

南方丝绸之路、滇缅公路、高速公路、铁路穿境而过。两千年五尺道马蹄印痕清晰可见,滇缅抗战之路斜依雄岭,高速公路铁路穿山架桥飞渡。南华深厚的古道文明,形成名符其实的道路博物馆。

镇南州(南华县)是中国西南唯一一个明代科举制学府,自古就有“人文圣地”之称。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省立镇南师范、鄂湘联中(由湖北武昌文华中学、希理达女子中学、汉口圣保罗中学,湖南益智中学)在南华办学。南华崇文重教,书香气息在楚雄州最为浓厚。

“九府通衢”的南华,人杰地灵,在历史上出了许多贤人名士。从南华走向京城的航海家郑和、南华文献之祖陈元、南华农民起义将领杞彩顺、打响重九起义第一枪的钱泰丰、南州胜景扬美名的徐久野、南华第一个共产党员张舫、镇南师范创始人张祖荫、云南文化名人郭燮熙、抗日民族英雄王树云、新中国第一位彝族教授刘尧汉等。

孙家屯发现新石器墓葬遗址;李家山发现宋、元时期火葬墓(向天坟);鹦鹉山发现明代火葬墓。

公元 1601 年建成灵官桥。公元 1700 年建成镇川桥。

南华交通咽喉的地理位置,从古至今未曾改变过,众多与路有关的历史痕迹置进了南华这片热土。路仿佛就象是南华的一部分。与其说是南华改变了道路,不如说是道路成就了南华。让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这颗明珠成了西南美丽的地方。

从古至今,“蜀身毒道”发端,雄关漫道一直是南华绕不开的情结。古道文明的遗存让南华的历史丰富多彩。可以这样说:南华是古道文明的产物。

青石板、泥沙路、水泥路、沥青路、高速路,这些平了直了宽了长了远了的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改变着与世界的距离。

桥是路一道靓丽的风景,是路中之路。

在“九府通衢”的南华读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路网,南华就是一颗在琴弦上奔跑的音符。

古道与文明,这是时间空间两个维度。

南华被称为道路博物馆,这应该有自己独特文化内涵和历史印记。

据光绪《镇南州志略》记述:镇南(今南华)在战国时已属滇国。《汉书·西南夷传》曰:“秦时,使常额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括地志》云:“五尺道在郎州。”考郎州,即今云南县地,镇南去云南县(即今祥云县)不远,秦时应已通道、置吏。由此可见,英武哨古驿道就是秦朝时期的五尺道。

地处滇池洱海间的南华,处在“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上 , 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

作为西入滇西、东达拓东(昆明)的孔道,南华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古道绵长,岁月苍老,古老的“南丝绸之路”让各种文化在这里水乳交融,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

历史上的的南华,承载明朝通往大理府(今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鹤庆府(今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蒙化府(今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丽江府(今丽江市丽江古城区)、永宁府(今丽江市宁蒗县永宁乡)、北胜府(今丽江市永胜县)、永昌府(今保山市隆阳区)、顺宁府(今临沧市凤庆县)、孟定御夷府(今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九个滇西地方行政官府必经之要,史称九府通衢。

英武哨古驿道由从楚雄吕合驿入境,经仙人骨哨、高峰哨、州前铺、灵官桥、水盘铺、镇南关、沙桥驿、双树铺、英武关、苴力铺、天申堂铺达云南驿(今祥云县),全程 140 多里。英武哨古驿道中遗存的还有:石门山郑和故里摩岩、历四个世纪的灵官桥、天子庙、杨升庵折柳处、天申堂五尺道。这段古道要过两关,即镇南关、英武关。还有哨、铺、驿。也有一些有趣的名字,比如梅花桥、大佛寺、天神堂。

该驿道由一块块没有雕琢过的石头铺就而成,宽约 1.8 米至 2.4 米,均由 5 个石头横排拼成,中间一块宽大标致,民间称“引马石”,两侧的石头虽不规则却镶嵌整齐,中间的“引马石”经过两千多年的踩踏,至今保留着深深的马蹄印,有的地方经磨损已下凹约 15cm,足见古代“蜀身毒道”上商贾的繁华和历史之悠久,这段保存完整的古道有 300 多米。英武哨古驿道是古代通往滇西咽喉云南驿的重要通道,也是古代云南通往东南亚和中原的枢纽。古驿道先后经过西南丝绸之路、滇西驿道、抗战马帮道的变迁。英武哨古驿道是云南古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6 年 4 月 18 日,由贺龙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经此古道,在南华驻足三日,过羊记冲进入祥云县境,在丽江石鼓渡金沙江北上,于 1936 年 10 月在甘肃静宁以北的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抗日战争时期滇缅公路被迫中断后,英武哨古驿道成了惟一能运送国际援华物资的地面通道,藏族、汉族、纳西族、白族、普米族、回族、彝族等各民族马帮组成的民间商队,在这条古驿道上完成了抗战物资的运输任务。它记录了近现代中国人民,特别是云南少数民族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一段苦难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至今日,两千年前五尺道的马蹄印还在,滇缅公路四大名坡之一的天子庙坡、滇缅公路最高点龙箐梁子还在。楚大高速、广大铁路、320 国道、广大铁路扩能改造( 高速铁路复线 )、楚南一级公路、南永二级公路、南景公路穿南华而越,路网还在延伸织密。

“九府通衢”的南华,承载了 2000 多年的历史和文明。三关十哨,滇缅公路,连通杭瑞的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再延伸到国内领先的野生菌行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中国·南华野生菌信息港这条信息高速公路……历史和现实在南华交汇、定格。古道文明的丰富遗存,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路网,南华俨然就是一座道路博物馆。

南华是古道文明的产物,由此衍生出来的各种文化扮靓南华的历史长河。

南华,是七彩云南的滇西咽喉要冲上一块绿翡翠,是一个菌香如花,触动味蕾,开启舌尖幸福盛宴的地方。享有“九府通衢地、革命老区县、生态美食城、野生菌王国”之美誉。

千年南华,天地氤氲,文化灿烂。

流传在南华大地上生生不息的历史文化,包括以彝族为主的民族民间文化,以传统文化为主的古道文化,以及自然风光为主的生态文化。

汉族、彝族、白族、回族 4 个世居主体民族在南华大地繁衍生息,他们用自己的文化扮靓着这块美丽的土地。其中的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33.9%。咪依噜风情谷、五街咪黑们、红土坡梳头山等地,仍保留着彝族六祖分支的活化石《六祖古歌—开奔勒笃》、传统的彝族歌舞、服饰、刺绣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热情的“拦门酒”、古朴的喇叭迎宾调、神秘的“姑娘房”、传统的风味菜、清醇的“羊角酒”、动人的原生态山歌、奔放的左脚舞、跳菜、阿卡舞等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气息。

南华是革命老区县,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云南地下党曾领导镇南(南华)人民参加轰轰烈烈的武装反蒋斗争,像一把钢刀插在敌人的背后。马街镇马街村委会魁阁岭岗的马街烈士陵园建于 1974 年冬至 1978年春,园内共有烈士墓 12 冢,里面安葬的主要是解放初期在征粮剿匪斗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

南华五街的罗鲁文博园承载了南华彝族的很多历史文化信息,是彝族文化历史博物馆。

镇南月琴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南华县传统手工技艺(镇南月琴制作技艺)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滇缅公路始建于 1924 年,1935 年修通镇南,1938 年完工。南华县境内东起牛凤龙,西至苴力武丫口,全长 61 公里。1959 年楚雄至大理公路天子庙段改道后,南华新铺至祥云力必甸 36 公里滇缅路原址被“封存”在天子庙坡坡顶,留给后人缅怀那段用血肉筑成的抗战之路。天子庙坡是昔日滇缅公路四大名坡之一和最高点。大中山自然保护区属哀牢山脉的组成部分,呈北北西─南南东向。北起弥渡金宝山,经五顶山、白草山、大中山、黄草林、后山,延伸至景东、楚雄,境内山脉长约 30 公里,最高海拔2589 米。

鸟道雄关坐落在南华县兔街镇、马街镇和五顶山乡交界处,是横断山脉一条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每年农历七月中旬至九月底,百鸟朝凤、蔚为壮观。

大中山喀斯特地形最为典型,天然溶洞随处可见。兔街境内有三眼洞、大涧洞、二李旺洞、烧香洞、观音洞、落水洞、吹风洞、豪猪洞、老君洞。马街境内有法空大洞。

一街黑泥温泉。从高到底依次为鹦鹉潭、天蓬潭、象鼻潭、马槽潭。康熙镇南知州陈元将黑泥温泉比作汾阴之泉、骊山之泉。

龙川咪依噜风情谷是一个风景秀丽、民族风情浓郁、彝族文化底蕴深厚、民俗保持完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已列入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国家 AAA 级旅游区。

毛板桥风景区,夏秋之际的大草甸与碧波荡漾的湖水交相辉映,古道遗存,加上舌尖美食 “沙桥三绝”,让你感受千年古镇沙桥的独特魅力。

南华县城东南西北有四座山:金峰晓日拱象鼻—象鼻山;沃土灵隐起菌王—菌王山;来远清风朝鹦鹉—鹦鹉山;夜睹明星而见性—见性山。

“九府通衢”的南华是七彩云南的滇西咽喉要冲上的一块绿翡翠,林下资源丰富,是一个山野精灵舞动世界、幸福盛宴触动味蕾的地方。南华县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气候以北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兼有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特点,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 14.9℃,年均降雨量 823 毫米,年日照 2611.4 小时。

全世界已知的可食用野生菌 1760 多种;中国 930 种;南华有 290 种,尤其以松茸、牛肝菌享誉世界。全县野生菌商品交易量 6100 多吨,是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野生菌之乡、中国野生菌美食县。首届“中国·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节”于 2003 年 8 月 10 日至 12 日举办。在北京第三届中国节庆创新论坛上,“中国·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节”荣膺 2012 年节庆中国榜—最具地域特色美食文化节。菌王选拔赛是每届美食文化节的重头戏,分别评出松茸、块菌、鸡枞、干巴菌、牛肝菌、虎掌菌、灵芝菌、云芝菌十大菌王。“中国·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节”已经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群众欢迎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南华森林覆盖率高,气候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较为显著。茫茫的原始森林,大树马樱花怒放,云雾中山峦起伏。

在北纬 24°的记忆里,我们穿行在雄奇壮美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哀牢山北部,沿着横断山脉鸟类迁徙路线—鸟道雄关。走进一个百鸟朝凤,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这就是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华管理局所辖的大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中山像一颗璀灿的绿翡翠,镶嵌在巍峨的群山之中,仰视着蓝天白云,展示着亚热带独具魅力的生态景观,构成一个天然的绿色氧吧。在茫茫林海中,你会被这摄人心魄的大森林震住,被大自然的神奇美丽所吸引。

一片片青翠的核桃林,令人心旷神怡。

南华总面积 2343 平方公里,6 镇 4 乡总人口 24.19 万人,最高海拔 2861 米,最低海拔 963 米。

120 万亩核桃园了南华人民的致富梦。优质无烟煤、褐煤,清洁能源风电,核桃、花椒、天申堂萝卜、五街洋芋等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不断崛起,成为南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

认识南华,你得从道路入手。而走进南华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来南华找菌子、看菌子、品尝菌子。

原载云南人民出版社《文化楚雄·南华》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