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的路是有情结的。尤其是烙满历史印痕的路。
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距离在一点点缩小。快捷、便利、陌生、惊奇、迷茫也走进了你的内心。
南华是古道文明的产物,千年五尺道至今见证着这片古老的土地。著名作家、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席黄尧在《南华影事》中写道:“史迪威公路与滇缅公路交汇时,凯旋大师路经南华境内天申堂天子庙坡,这里是滇缅公路最高点,设有‘天子庙顶 / 本路最高点 / 海拔 2600 公尺 /270 公里’的中文指路牌,盟军将士就纷纷在这里 合影留念——美国盟军中印缅战区的参战部队有专司摄影的部队,为这些历史时刻留下了珍贵的瞬时记忆。”
南华天子庙坡这一段滇缅路,因其翻越天子庙坡,使它还占据了一个显著的位置:昔日滇缅路全线最高点!天子庙坡是滇缅公路四大名坡之一。320 国道从上海到南华城不多不少,正好 3000 公里。这不是巧合。南华是路的产物,因路成名,名副其实的道路博物馆。
南华县境内天子庙坡滇缅公路遗迹现存约 36.86 公里,起点在向阳村委会新铺陆家山上,终点在祥云力必甸邵家窝掌河大桥,现存滇缅公路路面皆由弹石铺成,路面宽 3.5—4 米。
从祥云县力必甸窝掌河大桥至南华县沙桥镇新铺有 36.86公里滇缅公路遗存。力必甸邵家窝掌河大桥海拔 2190 米,位于东经 100 ° 57 ′ 20.7", 北纬 25 ° 18 ′ 46.8"。沿途经力必甸邵家窝掌河大桥、大弯子(以此上下为南华与祥云的分界线,上为南华地界,下为祥云地界)、美国场子(当地俗名,原美国军队修建输油管道时的一个驻地,现还遗存三间半截土夯墙)、苴力武下村南坡、白坟道班、白坟(为天申堂至五街与滇缅公路十字交叉口)、石桥河村南坡、龙箐、官苴、龙箐梁子(此处海拔为 2565.12 米,是昔日滇缅路全线最高点!位于东经101° 01′ 22.2",北纬 25° 16′ 44.8")、瓦黑井丫口、天子庙坡林场、松树地丫口(此处在往南华方向前行 3 公里越野车便无法通行)。从这里到新铺(320 国道)中途 6 至 7 公里有近 10 处水毁无法行车。全程总的情况看:遗留的滇缅公路 36.86 公里路基完整;弹石路面相对保存完整约有 15 公里左右;除向阳村委会新铺、天子庙坡近 6 至 7 公里局部水毁无法行车有近 10 处外,其余全部可行驶越野车;中途因建设滇缅输油管道,部份路段已经列入水泥路面硬化改造,正在施工。抗战遗留的滇缅公路面临毁损危险,保护迫在眉睫。
滇缅公路,又称昆瑞公路(昆明至瑞丽)、320 国道滇西段、昆畹公路(昆明至畹町)、中美合作公路、抗日公路。于 1938 年 1月开始修建,到 8 月基本完工并投入使用。起于昆明,经禄丰、楚雄、南华、祥云、下关、漾濞、永平、保山、芒市到畹町与缅甸公路相连,长达 959.4 公里,穿越过的主要河流有:螳螂川、绿汁江、龙川江、漾濞江、澜沧江、怒江等,穿越的山脉有:点苍山、怒山山脉、高黎贡山山脉等,这是一条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国际通道。这条凝结着中国人民血泪的滇缅大道,也从此铭刻在每个人的心中,这是一条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的国际通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滇缅公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闻名中外的国际通道,又是省内修建的第一条公路。1938 年前称滇西省道,1938 年后称滇缅公路国内段,建国后称昆畹公路、昆瑞公路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南华县境内段自东与楚雄市交界的牛凤龙入境,途经牛凤龙、高峰哨、海子山、大秋树、过南华县城北门经鹦鹉山、秋木园、灵官桥、水盘铺、孙家屯、毛板桥、沙桥镇、向阳、天子庙坡坡脚后,沿山麓盘旋而上,经石桥河、苴力武丫口出境入祥云县,长 61 公里。
滇缅公路于民国 19 年(1930 年)开工修建,民国 24 年(1935 年)11 月通至弥渡红岩,年底通至下关。境内段路基宽 6 至 7 米,路面宽 3.5 至 4 米。民国 28 年(1939 年)6 月,弹石路路面铺筑完工,全县共出工日 615 万个,历时 9 年完成南华段的修筑。在 1937 年至 1938 年中,南华县参与修公路的民工风餐露宿,配合邻县民工在短短的 8 个月内完成了从楚雄拖木古到祥云力必甸 72 公里的修建任务,全县累计投入工日615 万个,平均每户达 412 个,耗资 45 万元(新滇币),户均 30 元。全县人民在这次修筑滇缅公路建设中,有 437 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建国后,滇缅公路因与后来的 320 国道相重叠,保存原样的路段已经很难看到,天子庙坡段是滇缅公路著名的四大名坡之一,上下坡长 36.86 公里公路,沿途不见村庄。于 1959 年改道,因而在山中遗留下 36.86 公里的弹石路路面。新线改走南华新铺、大佛寺、苴力铺、小板田、英武关、七里坡丫口、天申堂、依栖么、苴力武丫囗、祥云邵家村接力必甸原线,均为半山线。改线后,缩短里程10.316 公里,路线平顺,新路海拔最高处苴力武丫口海拔 2458.45米,比原过最高处降低 106.55 米。改线后最小平曲线 25 米(1个),最大纵坡 6.5%,无回头弯道,路基宽 9 米,路面宽 6 米。
在南华,之所以能以这样一种“原始”和“真迹”的面目将滇缅公路保存下来,还得福于解放后开始的滇缅公路的大规模改造。
天子庙坡这一段“故道”,由于路况实在太过险峻,自打“被弃”,就很少有车辆行驶。这段遗址从建成到现在临近百年,如今掩映在崇山峻岭之中,见证当今四通八达、快捷便利的交通史。原模原样的滇缅路,被“封存”在天子庙坡坡顶,留给后人观瞻拜谒,以缅怀那一段用血肉筑成抗战路的历史。
修筑滇缅公路时,为改善路面,滇缅路运管局推出 4 项改进措施,其中一项,就是向上海招雇有经验的“弹街工”30余人,经香港越南到滇缅路各工段,铺筑弹石路面。弹石工为何被称为“弹街工”,这有一个缘由:原来,弹石路面尽管有抗压耐磨等优点,但在抗战前,仅有上海等大城市,在他们的小街小巷,铺筑过这样的路面,而从不曾有山区公路铺筑过弹石路面。能有这样一段长达36.86 公里的,原模原样的滇缅路,被“封存”在天子庙坡坡顶,留给后人观瞻拜谒,以缅怀那一段用血肉筑成抗战路的历史,实在是中华的幸事,云南的幸事,南华的幸事!
时至今日,滇缅公路为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滇缅公路本身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研究抗战历史的重要载体。现提出几点建议:由交通、文物部门牵头进行文物修复规划,作为抗战公路博物馆进行上报;中途因建设滇缅输油管道,部份路段已经列入水泥路面硬化改造,正在施工。抗战遗留的滇缅公路面临毁损危险,保护迫在眉睫。建议按修旧如旧的要求进行改造。因滇缅公路沿线村庄较少,都是以村与村的通道为主。可以采取限制重型车辆通行措施,以环保小型轿车和自行车、徒步为主。从目前情况看,沿途林木采伐较为严重,建议采取沿路森林植被强有力的保护措施。
天子庙位于沙桥西4公里,相传为永历帝被吴三桂从缅甸拘回,路经此地歇宿,后人为此建天子庙,现仅存庙址。境内龙川江西南面的山脉属脑头山脉支系,多呈东东向、东北向。分布在向阳冲的天子庙山,海拔2400米。而龙箐梁子,在天子庙坡顶,终年泉水喷涌,能冲动水磨,四周古木参天,潭水清澈见底。
天子庙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因庙中塑有伽蓝摩诃大黑天神封食禄国王天子大臣,故名;一说相传此地是明成王朱由郎(亦 称永明王)逃缅被逮回国,途经露宿之地,后人在此建庙祀之,故名。东起沙桥向阳乡,西至祥云普淜区的力必甸,全长15公里,主峰海拔2698米,山势雄伟,峰峦起伏,植被多为针叶林。
天子庙坡原称雄岭,是楚雄与大理路(或洱海卫)交界的大山。何时将雄岭改为天子庙山呢?相传明桂王朱由郎(亦称永明王、永历帝)1658年12月15日(农历)永历帝离滇都西奔,20日自楚雄启程西去,1659年2月2日(农历)吴三桂自罗次出师向西追剿永历帝,9日至镇南;1661 年9月(农历)吴三桂率数万人西征,进入缅甸;12 月 ( 农历 ),缅人将永历帝送交吴三桂;1662年4月(农历)吴三桂将永历帝绞死于滇篦子坡(逼死坡)。永历帝出逃及逮解回程都经雄岭,曾在此山露宿,后人以此建天子庙祀之。庙址在东坡脚向阳村委会境小山岗上,现有一平房,当地村民在房中正位祀天子,两边祀土主及佛道鼻祖。
天子庙山北坡沿小古山河自东向西有蜀身毒道(南方丝绸之路),如今保存完好的古道遗址只有天申堂古驿道了。
1930 年天子庙坡修了滇缅公路。此路先测往北坡,顺古丝绸之路,因过着小古山村,当地绅士包庶不同意走此道;又改测往南坡脚老阳冲河顺箐进老厂河再上山,又因要过着老厂村,当地绅士段文典不同意走此道;最后为让两条河两个村(小古山河小古山村、老厂河老厂村)测往天子庙山,滇缅公路南华县境才绕出天子庙坡那么多的弯道,奔天子庙坡顶去了,结果山险、坡陡、弯多、弯急。对滇缅公路天子庙坡这些弯道,当地彝语称“阿斥乌张拉纠妈”,汉意为山羊肠路,也就是弯子太多的意思。
滇缅公路先称迤西公路、滇西公路、滇西省道。滇缅公路起自云南省昆明西站0公里处 , 终于缅甸腊戌。此路1925年10月修通昆明至高峣15公里的路段;1932年 5 月 12日修通禄丰董户村;1931年南华县境由楚雄拖木古至祥云力必甸全长 72.712 公里全面开工,动员县内民众自己修筑,五街六把地村罗正兴当时是英武乡长兼任滇缅公路英武工区督工员;1935 年 11 月修通至镇南县城,昆明福安公司汔车首次驶至镇南县城,观众达千余人;1935年12月修通至下关;1938年8月31日修通至缅甸腊戌;修修停停的滇缅公路1146 公里全线通车,其中国内段 959.4 公里。
1939年11月6日,笫一、二工程段对滇缅公路昆明至云南驿间建树里程碑,滇缅公路最高点镇南县天子庙坡顶海拔2565米处公路里程桩为270公里,天子庙坡西坡白坟为280公里处,白坟道班为282公里处(此后公路多次改道公路里程桩随之变动)。
滇缅公路南华县天子庙坡是全线四大名坡之一,上下坡长37公里,原由255公里处开始爬坡,抢山脊越天子庙坡顶海拔2565米,为滇缅公路全线最高点,然后以15个弯道盘绕下至力必甸292公里处,中夹返坡,线型曲折迂回。其中在7公里距离内,上下高差达350米,沿途不见村庄。由于抢坡上山下山,大于8%的纵坡10处,最大纵坡10.2%,20米以下平曲线半径达80个,最小仅10米5个。
1945 年的一天上午,一架美国军用飞机因大雾迷失航向,连降带停落在英武乡海拔2698米的天子庙山北坡离官苴村2公里离滇缅公路3公里的地方,彝语称作“阿结勒沟”。飞行员爬离摔坏了的机仓 , 并鸣枪求救 , 被官苴村一村民发现,村民回村向曾任英武乡长的罗兆瑞报告。罗兆瑞当即带着罗兆先、罗正增(今还在世)等十几人到现场,见飞行员摔坏了一条腿,已不能动弹,身上挎着一把手枪,身旁放着一些饼干。他们把飞行员的伤腿作了简单包扎后把他抬到滇缅公路边,罗兆瑞派人去天子庙坡电合处报信,后来,飞行员被一辆南华方向来的吉普车接走往昆明方向去了。
为了改善路况,交通部门对滇缅公路羊老哨坡、级山坡、天子庙坡、红岩坡、铁丝窝坡、南天门坡、三台山坡等10个大坡和其他一些受损路段或因其它建设需改道处进行改造,改造里程累计268.57公里。其中天子庙坡路段因开修时所越山岭地质受到破坏,上下台之间相互干扰,距离不够,难于在原线上加大半径和拓宽路基,只好另选新线。1959年2月,省公路第三测量大队测量,自255公里桩至292公里桩天子庙坡段废弃,新建沿古丝绸之路旁布线,新建线施工长度26.546公里。1959年7月由公路工程局工程处开工,继后工程停顿。1960年初由工程三处施工,5月该队调走,工程又停。1962年复工,1962年6月15日竣工通车。1959年至1962 年天子庙坡公路改线工程在四年间两次停工3次上工,终于在1962年复工后6月15日全线通车,总投资212万元,改线后,缩短里程 10.316 公里。新线从县境东往西北改走新铺、大佛寺、苴力铺、小板田、英武关、七里坡丫口、天申堂、于栖么、苴力武丫口、祥云邵家村过窝涨河桥入滇缅公路原线,均为半山线,过村寨 8 处,越丫口 2 处。
改线后最小平曲线 25 米 1 个,最大纵坡 6.5%,无回头弯道;改线后海拔最高处是苴力武丫口 2458.45 米,比原天子庙坡最高处 2565 米降低 106.55 米。
天子庙坡解放战争后期是滇西人民自卫团一支队二大队(罗宗荣大队)活动区域,这里有过多次与敌战斗。1949 年 8 月下旬,据报有保安团一部乘汽车开往下关,大队部决定抓住战机,在天子庙坡伏击敌军,大队长罗宗荣带领全体指战员连夜赶至天子庙坡昆畹线 260 公里处伏击。1948 年冬,组织分派曹玉祥(李吉昆)到镇南英武乡罗宗荣抗铲大队工作,驻天子庙坡反背的大瓦黑井村,曹玉祥(李吉昆)到一中队和李文聪同志一起住在村头的鲁正芳家, 1949 年 8 月,司令员李鉴洲提出了“钓大鱼”的计划,挑选了包括李文聪同志在内的 30 余人,在天子庙坡 260 公里处设伏。
196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部沫若率全国人大代表团出访印尼、缅甸等4国后顺道视察滇西大理,两次途经天子庙坡。9月5日由昆明乘车至楚雄,9月9日又从大理乘车经县境至楚雄,于9月9日停车留宿楚雄时写下《天子庙坡》诗一首。
部沫若诗开头一句“坡头旧有天子庙”,应该是坡开始的地方。
路是历史的缩影,是岁月的一道窗口,也是人类活动固化的骨髓,你说呢。
原载云南人民出版社《文化楚雄·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