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天银的头像

李天银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9/08
分享

戈壁小城鞭炮声

                                                 李天银

随着元宵节鞭炮声的结束,一年的春节又过去了,戈壁农场小城的鞭炮硝烟也终于散去了,一切复归于宁静安祥,人们又开始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简单日子。

地处戈壁荒漠深处的农场场部小镇,远离城乡,平日里过着一种简单安静的生活,没有车飞马龙的闹市喧啸,也没有鸡鸣狗叫的乡村嘈杂,有的只是偶尔谁家有婚嫁、丧葬放一阵鞭炮,敲一阵锣鼓,使寂寞的荒原戈壁增添一些声息,更多的时候是安祥宁静的,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风吼沙响,看到最多的景象就是蓝天白云,有时候静得让人感到沉闷,静得让人心急,那些大都市待久的人初来咋到这荒原戈壁的农场还有些不适应,“你们这里也太安静了,简直就是世外桃源”,常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

是啊,农场是宁静的,农场周围除了农田林网就是无边无际的戈壁,一望无际的荒原,没有边缘的戈壁怎么能不安静呢,看不到边际的荒原怎么能有什么声响呢。地广人稀的农场平日里人们忙着耕作、收获,到了天寒地冻的隆冬时节,就很少有人出门了。一千多人的农场小镇,人们分散在各家各户,街头路边行人稀少,也就显得寂寞冷清,外来人的感觉好像进入了中世纪的荒岛,几排低矮的平房,几行光秃秃的白杨树,几条安静的马路,冬天的农场是荒凉的,寂静中孕育这生机,荒凉里蕴含着希望。

到了春节这个亿万中华儿女普天同庆的传统节日,农场小镇的人们也和祖国各地人民一样家家团圆,要精心筹划过一个欢乐祥和、快乐轻松的春节,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文化,文化的烙印已深深透渗入了每个华夏儿女的骨髓,无论是在哪里,过年的心情都是一样的,因为中华民族的根是一样的。也许很多大城市里的春节有了更多的现代气息,人们逛商场、搞团拜、上网游戏、外出旅游,新的内容多了一些,乡村的春节传统的成分更浓厚一些,走亲访友、祭奠先祖、闹社火、赶大集,老旧的风俗还不少。而戈壁深处的人们除了走亲拜年、上网喝酒,烟花爆竹就成了春节的重头戏,也许只有这响亮的鞭炮声才能真正表达荒原深处人们对春节的那种深厚情感,才能表达人们辞旧迎新的强烈愿望。戈壁荒原地方大,放烟花炮竹有的是地方,在农场放鞭炮不受什么限制,你只要尽情放就好了,不像在城里,有很多的管制。为了过好春节,图个节日欢乐,家家户户都购买很多的烟花爆竹,扎扎实实放上几天,把节日的气氛搞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农场小城的人来自五湖四海,天南地北,有山东、河南、四川等地的老一代复转军人,有西安、天津、兰州等地的支边青年和河西当地的农场老职工,还有兰州东部从定西、会宁等地迁入农场的移民,各地方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春节活动的内容也就丰富多彩了,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农场独具特色的节日文化,给农场小城增添了许多魅力和节日内涵,然而贴春联、吃年饭、看春晚、放花炮等传统项目大家都是一样的,特别对放鞭炮,农场的人们更是情有独钟,大年除夕和正月初一的鞭炮声就集中体现了农场小镇的节日氛围,那时刻,随着春晚零点钟声响起,家家户户的烟花炮竹同时燃放,共同庆祝新春佳节的到来,真可谓辞旧迎新,万炮齐鸣,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犹如排山倒海之势,一浪高过一浪,使原来宁静的戈壁荒原,农场小城沉浸在欢乐的海洋,成了鞭炮硝烟的世界,戈壁小城真的成了不夜天。随后的时间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鞭炮声声不断,由于各地人的风俗习惯不同,有破土的,有敬神祭祖的,有嫁女迎亲的,天天都有放鞭炮的,一个春节鞭炮声不停,小城的过年气氛浓烈,鞭炮硝烟味久久弥漫不散,听着那远远近近,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闻着那浓浓的鞭炮硝烟味,就让人沉浸在浓厚醇香的大年味中了。

我们的祖先发明了火药,创造了爆竹烟花,不仅推进了人类社会进步,也沉淀积累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爆竹烟花成了人们烘托节日气氛的最佳选择,尤其是在戈壁深处,农场小镇,一阵阵鞭炮声让人感觉到的不仅是喜庆,而且是希望,是活力,是未来。爆竹声中一岁除,新的一年开始了,一切都充满了希望,我们的农场也会有新的希望,期待了一个冬天的农场人们也期盼着又一个丰收的龙年,让我们共同以新的希望来迎接来年贺岁的鞭炮声声吧!

           本文入选2014年甘肃省委宣传部主编《中国梦主题创作甘肃文学作品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