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天银的头像

李天银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9/08
分享

革命圣地 红色摇篮 ——井冈山行记

                                                  李天银

一座山的闻名总归要与一些重要历史事件或一些人文活动联系起来,其实天下有很多山,真正闻名遐迩的也就那么几座,他们都深深烙上了文化的或历史的烙印,井冈山也不列外,“革命圣地,红色摇篮”就是井冈山最美的地标。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摇篮,红色火种的圣地,是中国共产党的发祥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星火源,没有井冈山就没有中国红色革命的成功,就没有今天新中国。井冈山是中国人民的圣地,新中国诞生的摇篮,许许多多中国人不远千里到井冈山探访中国共产党人当年是如何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持革命,把新中国革命烈火燃向全国的,井冈山承载者中华民族现代史上辉煌的一页,这一页将永远书写在中华史册之中。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之际,带着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之情,公元二0一一年九月二十七日,我随甘肃省国资委组织的省属国有企业和中央在甘企业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代表团到井冈山考察学习,有幸完成了我梦寐以求的井冈山红色之旅。早晨七时三十分我们从南昌出发前往井冈山,沿途是稻黄柳绿、翠竹青柏、车流滚滚,中午一时三十分我们抵达井冈山,排队购票,换乘景区观光车行驶十七公里抵达黄羊界,“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羊界上炮声隆,报到敌军宵遁。”三十多年前就记住了毛泽东«西江月 井冈山»一词的句子,一九二八年八月三十日著名的黄羊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战役一炮打响,奠定了中国革命事业基石,坚定了革命信念,今天我登上海拔1300米的黄羊界,看到朱德同志题写的“黄羊界”纪念碑及“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和毛泽东同志«西江月 井冈山»手书及亲笔题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碑文,又认真考察了当年的哨所阵地,红军营房,踏上朱德当年用扁担挑粮上山的小路,我感受着这雄峰耸立,坡陡路狭,竹杉间杂,山林茂密的古战场,百感交集,革命先辈为了建立一块红色政权,星火相传是多么不易,站在黄羊界哨口营房的平台上,放眼远望,湖南就在眼前,一山之隔,云海深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的井冈山,地形复杂,几乎无路可以进出,当年革命志士肩挑手扛送粮送药送枪炮,真的是艰苦卓绝,视死如归。也许这就是毛泽东同志智慧所在,用井冈山在地理位置上的特殊性才得以以少胜多,建立革命根据地,播撒革命火种,燃起中国革命之燎原烈火,建设新中国,这充分体现了毛泽东伟大的军事才能。

离开黄羊界,我们又乘车到小井红四军医院旧址参观,院内两侧新建的大型浮雕墙和雕塑铜像,生动的再现了当年红军英勇顽强战斗,不惜流血牺牲的珍贵历史场景,按原貌复制建在高台上的医院房间很小,竹板稻草地铺就是伤员的病床,大量使用的是中草药和十分简易的医疗器械,如木盆、瓦罐、竹刀、马灯等,可以看出当年医疗条件极差,缺医少药,看后令人震撼,就是这所医院几乎所有医护人员及部分群众130多人被反动派在1929年第三次“会剿”中全部杀害,大部分人至今不知道他们的姓名,许多游人听导游讲解,流下了眼泪。是啊,我们的革命先辈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与反动统治阶级进行浴血奋战,中国革命胜利真的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倍加努力,我们应该永远不能忘记那些为革命事业献生的革命先辈。

随后,我们到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参观,其实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就是当年红四军在井冈山的指挥部,那里有几块地,分别种植了井冈山红米,南瓜等作物,做为共产党员体验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确有创意,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可惜,我们不能在这里亲手种一种红米、南瓜,喝一碗红米南瓜汤,大井不仅有毛泽东同志旧居,还有朱德、陈毅等同志旧居及办公场所复原建筑,看着当年被反动派焚烧过留下的残墙断臂,不难看出当年红军生存条件是多么艰苦。

离开大井,我们进行了二十七日最为艰苦的一个景区观光,那就是水口瀑布,这条井冈山水汇流外出的山峡,往返有近千个台阶,时间已经很晚,必须在六时下班前赶回,来往只有一个小时时间,我们一路小跑,汗流浃背。在水口瀑布前看着那飞流直下的山泉,银帘高悬,白练挂空,玉花费溅,水雾蒙蒙,凉风习习,我们匆匆忙忙照了几张照片,又匆匆返回,跑得我脚痛腿酸,汗水如雨,总算没有误时误车,与我们同行的有几位年近六旬老党员,他们那种顽强的毅力让我肃然起敬,红色之旅也是一次切身体验。“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一九六五年五月写的这首《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的诗句激励我们进行着井冈山学习考察体验活动。晚上我住茨坪奥源大酒店,茨坪是井冈山的中心地带,晚饭后我们结伴游览茨坪夜市,灯火辉煌,游人如织,十分繁华,真的是旧貌换新颜,我们乘兴购买了井冈山茶叶等留做纪念。

二十八日早餐后,我们于七时三十分进入井冈山烈士陵园,烈士陵园是延北岩峰山体依山而建的,是井冈山的标志性建筑,烈士英灵在翠竹苍松环抱,门口是老红军宋任穷同志题写的“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九个烫金大字汉白玉石碑横卧,从两侧门进入陵园是长长的台阶,台阶前段为四九级,像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二段为六十级,象征井冈山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1987年建成烈士陵园。游人缓步而上,有些单位或团队还排列着整齐的队列,向烈士献花圈,气氛庄严肃穆,走上台阶就是纪念堂,纪念堂大厅门匾上是彭真同志题写的“井冈山根据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的鎏金大字,进入肃穆庄重的纪念堂瞻仰大厅,正墙是汉白玉砌成的,上面是镌刻着毛泽东同志手书“死难烈士万岁!”的巨幅大字,玻璃柜中陈列着革命烈士名录,周围摆放着各界人士敬献的花圈,大厅左侧陈列着建国后去世的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等51位井冈山根据地领导人及革命将军照片及简介,右侧陈列着建国前牺牲的54位革命烈士遗像及简介,他们都是当年参加井冈山革命斗争的老红军、老干部。瞻仰大厅后厅为吊唁大厅,陈列着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壮烈牺牲的江西井冈山及周边七县市烈士英名录,共有15744位,还有一块无名汉白玉石碑,安放于正厅上方,表达了对那些无名烈士的纪念。从纪念堂后门出去我们延台阶而上,参观了碑林,碑林入口处是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书写的“井冈山碑林”和朱德同志书写的“天下第一山”的石碑,是啊,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第一山,那一块块老将军、老红军及书法名家题写的墨宝碑刻陈列,充分表达了人们对革命烈士的深情怀念。出碑林再向上攀登,我们终于看到了山顶的纪念碑,那闪闪发光的不锈钢山型雕塑挺拔耸立红色的碑座上,碑座上是邓小平书写的“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名,站在纪念碑的平台上放眼远望,井冈山主峰五指峰是一片片苍松翠竹、碧绿如海,那些革命英烈长眠于这松柏之中,让那些翠竹青松相伴,青山碧水作陪,永远的安息吧。我们又沿台阶而下,到雕塑园,园内是著名艺术家创作的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袁文才、王佐等井冈山根据地革命者的光辉形象,生动体现了他们革命精神风貌,看着那些伟人的形象我们离开了烈士陵园。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一座宏大的建筑,博物馆依山而建,馆名是有朱德同志亲笔题写,博物馆集中展示了井冈山革命历程,置身于博物馆我们几乎回到了当年革命先辈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的场面,面对那些带血的军装、军帽、布衣、草鞋,那些留战火硝烟的大刀、长矛、土炮、土枪,那一件件文物,一张张图片都记录着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特别是那些先烈的铜铸头像展列室,我面对一个个烈士零距离久久瞻仰,聆听先辈们的心灵之音,我衷心希望那些先辈能在酒泉之下有知,我们今天来看你们来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虽然只有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间,她却是几万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的红色根据地,是真正意义的“中国革命摇篮”,她使中国革命烈火从此熏熏燃烧,经久不衰,经过血与火的洗礼,中国革命终于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正确道路,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方向问题,奠定了新中国革命的基石。

一次次参观革命旧址,一次次瞻仰烈士遗容,一次次聆听导游解说,回顾那些回肠荡气的革命英雄事迹,缅怀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先烈,都使我的心灵一次次震撼,使我的的灵魂得以洗涤和净化。来到井冈山是我一生的愿望,来到井冈山是我一生的光荣,作为一名中共普通党员,我们能够缅怀革命先烈,激励革命斗志,真的是不虚此行。两天的井冈山之行虽然匆匆忙忙结束了,看着那青青翠竹,那挺拔的苍松我们依依不舍踏上了返程的中巴车,井冈山再见了,我的心中永远把你牵挂,我心中永远有一把红色火炬,井冈山精神永远激励我前进,激励我奋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