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南竹竿的头像

江南竹竿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11/20
分享

手艺

 那是上上个世纪末叶的事了。

       轰轰烈烈、水深火热的夏天戛然而止,秋天悄没声息这就来了。我爷爷的小爷爷终于也学着村里的有些人,离开他坎坎坷坷、踉踉跄跄三十年的故土——长江北边那个十年就有十一年水灾的小村,来到了素有莲花佛国之称的九华山脚下的一个小镇。

       到底是江南莲花佛国呀,虽说不上什么鱼米之乡,倒也是山清水秀,稻熟粮肥的好地方。我爷爷的小爷爷拖着瘦长瘦长的身子,在那小镇当心那么一站,一股从来未有的激动油然袭上心头。这个小镇相对自己的家乡,那可是热闹多了。杀猪的,调酒的,做豆腐,开面坊,布草百货,当铺米行,应有尽有。布帘高挂,旗幡晃悠,硬是把一条不大的小街挤得是满满当当。我爷爷的小爷爷当时就一个念头——这就是人间天堂呀。

       故乡迁走的人不外乎有两种:一种是靠亲戚六眷介绍,来到南方,租种本地财主些许薄田,日出而作,日没而息,打下粮食除了缴出田租之外,落下的紧紧巴巴、巴巴紧紧从牙缝中省着俭着求生存求发展。另一种则是凭着自己的能耐,自己的本事在一个地方先求立足,再求生存,再求发展。

       我爷爷的上辈子爷们无疑都是后者。我爷爷的小爷爷在决定远走他乡的时候就是这么想的,就凭自己在家乡已然是个不错的剃头匠,外加跟着自己上辈学了几手防身功夫,去南方总不至没饭吃吧。

       我爷爷的小爷爷几乎倾尽自己所有攒下的积蓄,很快就在小镇上租赁了一个门面,干起了他的老本行,给人剃头。按现在的话就是理发美发。

       夏秋之交,天气多变,一连十来天,阴雨连绵。我爷爷的小爷爷戳着那竹竿般瘦长的身子,站在门前,望着户外。白雨一如万千竹杆从天而降似的往下插,砸到地上,又如万千青蛙乱蹦乱跳,绵绵不绝,毫不间断。对面屋檐被一根长长的竹简横接着,永恒地接着。黑黑的竹简那头犹如一条小溪,从上挂到地上,水花前赴后继,奔流不息。长街上不见一个人影,偶尔看到的就是一张伸到门外,额头上爬满皱纹的脸,又很快缩进门后。

       头几天,我爷爷的小爷爷心情很好,站在店内,看看自己亲手的布置,看看自己察的一尘不染的镜子,看看自己磨得风快的剃刀,那才真叫踌躇满志呀。可是十来天过去,心里实在是急如火焚呀,毛巾是怎么挂的还是怎么挂的,剃刀是怎么放的还是怎么放的,店内原来是自己一个人还是自己一个人,就没见有第二个人来过。这十几天来,我爷爷的小爷爷越发瘦长了,茶饭不思,寝食不安。创业如此艰难呀!

        当四下里都已响起晚饭的碗箸声的时候,老天终于住了雨了。西边的天空看见了一片亮色。街上终于也有了一两个人声。无非互致问候,抱怨老天下得太久,人都快发霉了之类的话。我爷爷的小爷爷终于感觉到这一天又是这么过去了,心里那个失望无以言表。上好门板,准备打烊吧。一边上着门板,一边还在思忖,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呀?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影上了台阶,出现在门前。

       来人是一个和尚。

     “小师傅,可剃头?”来人声若洪钟,在店内震荡。

     “啊,剃,剃头呀。”我爷爷的小爷爷先是一愣,之后立即反应过来,一跌声说出了个“剃”字。

       我爷爷的小爷爷赶忙把来人往方镜前面的圈椅上请。“请,请坐。”

     “好。”来人也不客气,尽自坐到方镜前面的圈椅上,习惯的盘上腿,一袭袈裟将自己的身躯团团围住。说:“贫僧头发有些粗硬,小师傅可要小心了。”说罢,双眼一闭,面容一如深塘秋水,一派寂然。

       我爷爷的小爷爷此刻才认真打量来人。只见这人大圆头,大脸盘,大身膀,大袈裟,大佛珠,大手掌。整个一个“大”字来形容来人,一点也不为过。也不知是过去听说书的听多了还是怎么的,我爷爷的小爷爷的心里先是一喜,很快就“扑通,扑通”乱跳起来。喜的是开张十多天,终于接到一个活了。“扑通,扑通”的是来人整个一个《水浒传》上的鲁智深再世,《小五义》上的非非僧重生,。再看那高僧虽面容平静,头发却根根站立,胡须浓密,根根扎眼。气定神闲,却运功与全身。我爷爷的小爷爷心里在想,这头还能剃得下来吗?真是人不走运,喝凉水也塞牙呀,这个角色若是伺候不好,自己卷铺盖走人恐怕还是轻的。

       来人已然坐在圈椅中,这头是剃也得剃,不剃也得剃了,还有退路吗?我爷爷的小爷爷心里不由一阵凄凉,想自己从小没了爹娘,靠着大哥大嫂抚养长大,兄弟六人除年迈的哥嫂,还有一个瞎眼的二哥,其余各奔东西,流落四方。自己三十而立还是单身一人,来到江南这天堂的地方,本想立业成家,看来今天只怕是竹篮打水,大白天做了一个梦呀。有人救吗?没有!没办法,拼吧!

       好我爷爷的小爷爷,此时一咬牙,一横心,成败在此一举了。说了声:“大师傅请好了!”

       一边说一边把剃刀插进上衣口袋,从木桶里舀起一瓢刚从袁家大屋深井里打来的冷水,满含一口,扔下水瓢,掏出剃刀,快速在和尚跟前游走两步,对着那脑袋“扑”就是一口。那和尚一个激灵,发一声喊:“好凉快!”说时迟,那时快,我爷爷的小爷爷右手横执剃刀,左手捏着两指轻摁那脑门,一如剑士横空出剑,墨客挥毫泼墨,一刀将那硬刺刺,黑森森的头发连同胡须剃将下来。没有半点打颤,没有半点犹豫,行如流水,动如劲风,点横竖撇捺,一刀而下。

       想想这该积蓄了多少心血和功夫,又喷发了多少智慧和胆识呢!

       大和尚睁开眼睛,对着眼前的镜子,摸摸自己清光溜溜的秃脑袋,青影可鉴的腮帮子,由衷的赞了声:“好手艺!”

       当时我爷爷的小爷爷把刀扔到剃刀台上,瘫坐在门边的一把小竹椅上,放佛虚脱了。那和尚掏出一把铜元,撒到台上,微微笑着:“不错不错,想不到小师傅年纪轻轻竟有如此好手艺,以后有饭吃了。呵呵。”说完飘身而出。

       我爷爷的小爷爷瓷呆呆的看着大和尚身形远去,半晌才回过神来,赶忙对着九华山方向肃立合掌,高颂一声:阿弥陀佛!

       可惜,自我爷爷的小爷爷以后,我们家就再也没出一个顶尖的手艺人,也没有一个剃头的了。这大概就是唐人王勃说的——盈虚有数吧。

 

 那是上上个世纪末叶的事了。

       轰轰烈烈、水深火热的夏天戛然而止,秋天悄没声息这就来了。我爷爷的小爷爷终于也学着村里的有些人,离开他坎坎坷坷、踉踉跄跄三十年的故土——长江北边那个十年就有十一年水灾的小村,来到了素有莲花佛国之称的九华山脚下的一个小镇。

       到底是江南莲花佛国呀,虽说不上什么鱼米之乡,倒也是山清水秀,稻熟粮肥的好地方。我爷爷的小爷爷拖着瘦长瘦长的身子,在那小镇当心那么一站,一股从来未有的激动油然袭上心头。这个小镇相对自己的家乡,那可是热闹多了。杀猪的,调酒的,做豆腐,开面坊,布草百货,当铺米行,应有尽有。布帘高挂,旗幡晃悠,硬是把一条不大的小街挤得是满满当当。我爷爷的小爷爷当时就一个念头——这就是人间天堂呀。

       故乡迁走的人不外乎有两种:一种是靠亲戚六眷介绍,来到南方,租种本地财主些许薄田,日出而作,日没而息,打下粮食除了缴出田租之外,落下的紧紧巴巴、巴巴紧紧从牙缝中省着俭着求生存求发展。另一种则是凭着自己的能耐,自己的本事在一个地方先求立足,再求生存,再求发展。

       我爷爷的上辈子爷们无疑都是后者。我爷爷的小爷爷在决定远走他乡的时候就是这么想的,就凭自己在家乡已然是个不错的剃头匠,外加跟着自己上辈学了几手防身功夫,去南方总不至没饭吃吧。

       我爷爷的小爷爷几乎倾尽自己所有攒下的积蓄,很快就在小镇上租赁了一个门面,干起了他的老本行,给人剃头。按现在的话就是理发美发。

       夏秋之交,天气多变,一连十来天,阴雨连绵。我爷爷的小爷爷戳着那竹竿般瘦长的身子,站在门前,望着户外。白雨一如万千竹杆从天而降似的往下插,砸到地上,又如万千青蛙乱蹦乱跳,绵绵不绝,毫不间断。对面屋檐被一根长长的竹简横接着,永恒地接着。黑黑的竹简那头犹如一条小溪,从上挂到地上,水花前赴后继,奔流不息。长街上不见一个人影,偶尔看到的就是一张伸到门外,额头上爬满皱纹的脸,又很快缩进门后。

       头几天,我爷爷的小爷爷心情很好,站在店内,看看自己亲手的布置,看看自己察的一尘不染的镜子,看看自己磨得风快的剃刀,那才真叫踌躇满志呀。可是十来天过去,心里实在是急如火焚呀,毛巾是怎么挂的还是怎么挂的,剃刀是怎么放的还是怎么放的,店内原来是自己一个人还是自己一个人,就没见有第二个人来过。这十几天来,我爷爷的小爷爷越发瘦长了,茶饭不思,寝食不安。创业如此艰难呀!

        当四下里都已响起晚饭的碗箸声的时候,老天终于住了雨了。西边的天空看见了一片亮色。街上终于也有了一两个人声。无非互致问候,抱怨老天下得太久,人都快发霉了之类的话。我爷爷的小爷爷终于感觉到这一天又是这么过去了,心里那个失望无以言表。上好门板,准备打烊吧。一边上着门板,一边还在思忖,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呀?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影上了台阶,出现在门前。

       来人是一个和尚。

     “小师傅,可剃头?”来人声若洪钟,在店内震荡。

     “啊,剃,剃头呀。”我爷爷的小爷爷先是一愣,之后立即反应过来,一跌声说出了个“剃”字。

       我爷爷的小爷爷赶忙把来人往方镜前面的圈椅上请。“请,请坐。”

     “好。”来人也不客气,尽自坐到方镜前面的圈椅上,习惯的盘上腿,一袭袈裟将自己的身躯团团围住。说:“贫僧头发有些粗硬,小师傅可要小心了。”说罢,双眼一闭,面容一如深塘秋水,一派寂然。

       我爷爷的小爷爷此刻才认真打量来人。只见这人大圆头,大脸盘,大身膀,大袈裟,大佛珠,大手掌。整个一个“大”字来形容来人,一点也不为过。也不知是过去听说书的听多了还是怎么的,我爷爷的小爷爷的心里先是一喜,很快就“扑通,扑通”乱跳起来。喜的是开张十多天,终于接到一个活了。“扑通,扑通”的是来人整个一个《水浒传》上的鲁智深再世,《小五义》上的非非僧重生,。再看那高僧虽面容平静,头发却根根站立,胡须浓密,根根扎眼。气定神闲,却运功与全身。我爷爷的小爷爷心里在想,这头还能剃得下来吗?真是人不走运,喝凉水也塞牙呀,这个角色若是伺候不好,自己卷铺盖走人恐怕还是轻的。

       来人已然坐在圈椅中,这头是剃也得剃,不剃也得剃了,还有退路吗?我爷爷的小爷爷心里不由一阵凄凉,想自己从小没了爹娘,靠着大哥大嫂抚养长大,兄弟六人除年迈的哥嫂,还有一个瞎眼的二哥,其余各奔东西,流落四方。自己三十而立还是单身一人,来到江南这天堂的地方,本想立业成家,看来今天只怕是竹篮打水,大白天做了一个梦呀。有人救吗?没有!没办法,拼吧!

       好我爷爷的小爷爷,此时一咬牙,一横心,成败在此一举了。说了声:“大师傅请好了!”

       一边说一边把剃刀插进上衣口袋,从木桶里舀起一瓢刚从袁家大屋深井里打来的冷水,满含一口,扔下水瓢,掏出剃刀,快速在和尚跟前游走两步,对着那脑袋“扑”就是一口。那和尚一个激灵,发一声喊:“好凉快!”说时迟,那时快,我爷爷的小爷爷右手横执剃刀,左手捏着两指轻摁那脑门,一如剑士横空出剑,墨客挥毫泼墨,一刀将那硬刺刺,黑森森的头发连同胡须剃将下来。没有半点打颤,没有半点犹豫,行如流水,动如劲风,点横竖撇捺,一刀而下。

       想想这该积蓄了多少心血和功夫,又喷发了多少智慧和胆识呢!

       大和尚睁开眼睛,对着眼前的镜子,摸摸自己清光溜溜的秃脑袋,青影可鉴的腮帮子,由衷的赞了声:“好手艺!”

       当时我爷爷的小爷爷把刀扔到剃刀台上,瘫坐在门边的一把小竹椅上,放佛虚脱了。那和尚掏出一把铜元,撒到台上,微微笑着:“不错不错,想不到小师傅年纪轻轻竟有如此好手艺,以后有饭吃了。呵呵。”说完飘身而出。

       我爷爷的小爷爷瓷呆呆的看着大和尚身形远去,半晌才回过神来,赶忙对着九华山方向肃立合掌,高颂一声:阿弥陀佛!

       可惜,自我爷爷的小爷爷以后,我们家就再也没出一个顶尖的手艺人,也没有一个剃头的了。这大概就是唐人王勃说的——盈虚有数吧。

  那是上上个世纪末叶的事了。

       轰轰烈烈、水深火热的夏天戛然而止,秋天悄没声息这就来了。我爷爷的小爷爷终于也学着村里的有些人,离开他坎坎坷坷、踉踉跄跄三十年的故土——长江北边那个十年就有十一年水灾的小村,来到了素有莲花佛国之称的九华山脚下的一个小镇。

       到底是江南莲花佛国呀,虽说不上什么鱼米之乡,倒也是山清水秀,稻熟粮肥的好地方。我爷爷的小爷爷拖着瘦长瘦长的身子,在那小镇当心那么一站,一股从来未有的激动油然袭上心头。这个小镇相对自己的家乡,那可是热闹多了。杀猪的,调酒的,做豆腐,开面坊,布草百货,当铺米行,应有尽有。布帘高挂,旗幡晃悠,硬是把一条不大的小街挤得是满满当当。我爷爷的小爷爷当时就一个念头——这就是人间天堂呀。

       故乡迁走的人不外乎有两种:一种是靠亲戚六眷介绍,来到南方,租种本地财主些许薄田,日出而作,日没而息,打下粮食除了缴出田租之外,落下的紧紧巴巴、巴巴紧紧从牙缝中省着俭着求生存求发展。另一种则是凭着自己的能耐,自己的本事在一个地方先求立足,再求生存,再求发展。

       我爷爷的上辈子爷们无疑都是后者。我爷爷的小爷爷在决定远走他乡的时候就是这么想的,就凭自己在家乡已然是个不错的剃头匠,外加跟着自己上辈学了几手防身功夫,去南方总不至没饭吃吧。

       我爷爷的小爷爷几乎倾尽自己所有攒下的积蓄,很快就在小镇上租赁了一个门面,干起了他的老本行,给人剃头。按现在的话就是理发美发。

       夏秋之交,天气多变,一连十来天,阴雨连绵。我爷爷的小爷爷戳着那竹竿般瘦长的身子,站在门前,望着户外。白雨一如万千竹杆从天而降似的往下插,砸到地上,又如万千青蛙乱蹦乱跳,绵绵不绝,毫不间断。对面屋檐被一根长长的竹简横接着,永恒地接着。黑黑的竹简那头犹如一条小溪,从上挂到地上,水花前赴后继,奔流不息。长街上不见一个人影,偶尔看到的就是一张伸到门外,额头上爬满皱纹的脸,又很快缩进门后。

       头几天,我爷爷的小爷爷心情很好,站在店内,看看自己亲手的布置,看看自己察的一尘不染的镜子,看看自己磨得风快的剃刀,那才真叫踌躇满志呀。可是十来天过去,心里实在是急如火焚呀,毛巾是怎么挂的还是怎么挂的,剃刀是怎么放的还是怎么放的,店内原来是自己一个人还是自己一个人,就没见有第二个人来过。这十几天来,我爷爷的小爷爷越发瘦长了,茶饭不思,寝食不安。创业如此艰难呀!

        当四下里都已响起晚饭的碗箸声的时候,老天终于住了雨了。西边的天空看见了一片亮色。街上终于也有了一两个人声。无非互致问候,抱怨老天下得太久,人都快发霉了之类的话。我爷爷的小爷爷终于感觉到这一天又是这么过去了,心里那个失望无以言表。上好门板,准备打烊吧。一边上着门板,一边还在思忖,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呀?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影上了台阶,出现在门前。

       来人是一个和尚。

     “小师傅,可剃头?”来人声若洪钟,在店内震荡。

     “啊,剃,剃头呀。”我爷爷的小爷爷先是一愣,之后立即反应过来,一跌声说出了个“剃”字。

       我爷爷的小爷爷赶忙把来人往方镜前面的圈椅上请。“请,请坐。”

     “好。”来人也不客气,尽自坐到方镜前面的圈椅上,习惯的盘上腿,一袭袈裟将自己的身躯团团围住。说:“贫僧头发有些粗硬,小师傅可要小心了。”说罢,双眼一闭,面容一如深塘秋水,一派寂然。

       我爷爷的小爷爷此刻才认真打量来人。只见这人大圆头,大脸盘,大身膀,大袈裟,大佛珠,大手掌。整个一个“大”字来形容来人,一点也不为过。也不知是过去听说书的听多了还是怎么的,我爷爷的小爷爷的心里先是一喜,很快就“扑通,扑通”乱跳起来。喜的是开张十多天,终于接到一个活了。“扑通,扑通”的是来人整个一个《水浒传》上的鲁智深再世,《小五义》上的非非僧重生,。再看那高僧虽面容平静,头发却根根站立,胡须浓密,根根扎眼。气定神闲,却运功与全身。我爷爷的小爷爷心里在想,这头还能剃得下来吗?真是人不走运,喝凉水也塞牙呀,这个角色若是伺候不好,自己卷铺盖走人恐怕还是轻的。

       来人已然坐在圈椅中,这头是剃也得剃,不剃也得剃了,还有退路吗?我爷爷的小爷爷心里不由一阵凄凉,想自己从小没了爹娘,靠着大哥大嫂抚养长大,兄弟六人除年迈的哥嫂,还有一个瞎眼的二哥,其余各奔东西,流落四方。自己三十而立还是单身一人,来到江南这天堂的地方,本想立业成家,看来今天只怕是竹篮打水,大白天做了一个梦呀。有人救吗?没有!没办法,拼吧!

       好我爷爷的小爷爷,此时一咬牙,一横心,成败在此一举了。说了声:“大师傅请好了!”

       一边说一边把剃刀插进上衣口袋,从木桶里舀起一瓢刚从袁家大屋深井里打来的冷水,满含一口,扔下水瓢,掏出剃刀,快速在和尚跟前游走两步,对着那脑袋“扑”就是一口。那和尚一个激灵,发一声喊:“好凉快!”说时迟,那时快,我爷爷的小爷爷右手横执剃刀,左手捏着两指轻摁那脑门,一如剑士横空出剑,墨客挥毫泼墨,一刀将那硬刺刺,黑森森的头发连同胡须剃将下来。没有半点打颤,没有半点犹豫,行如流水,动如劲风,点横竖撇捺,一刀而下。

       想想这该积蓄了多少心血和功夫,又喷发了多少智慧和胆识呢!

       大和尚睁开眼睛,对着眼前的镜子,摸摸自己清光溜溜的秃脑袋,青影可鉴的腮帮子,由衷的赞了声:“好手艺!”

       当时我爷爷的小爷爷把刀扔到剃刀台上,瘫坐在门边的一把小竹椅上,放佛虚脱了。那和尚掏出一把铜元,撒到台上,微微笑着:“不错不错,想不到小师傅年纪轻轻竟有如此好手艺,以后有饭吃了。呵呵。”说完飘身而出。

       我爷爷的小爷爷瓷呆呆的看着大和尚身形远去,半晌才回过神来,赶忙对着九华山方向肃立合掌,高颂一声:阿弥陀佛!

       可惜,自我爷爷的小爷爷以后,我们家就再也没出一个顶尖的手艺人,也没有一个剃头的了。这大概就是唐人王勃说的——盈虚有数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