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逸青的头像

逸青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09/17
分享

《雅集谈吃——年糕》

我很爱吃糯米制品,汤圆、团子、粽子、年糕、糍粑……爱的就是那一口带有大米清香的软软糯糯。

年糕年糕,过年时吃的糕,“糕”与“高”同音,吃了年糕,就能“年年高升”。寒冬做的糕易于保存,甚至能吃到开春。听老爸说我爷爷会揉年糕。在糯米粉中掺一点粳米粉,用水把红糖化开,与两粉相掺,搓成散沙状。在蒸屉里薄薄地铺一层稻草(为防止“米沙”从蒸屉缝隙中漏出),倒入“米沙”,旺火蒸熟,倒在台子上,手时不时沾清水,趁热像揉面一样揉出劲道,最后把年糕团整成长方条,用细线割成一块块。年糕揉好后立刻就能吃,爷爷总会拿一块给我爸和我嬢嬢解解馋,我能想象两个孩子欢天喜地地举着热乎乎的年糕的场景。年糕凉后收好,之后可以蒸着吃,也可以下在稀饭里,我们叫粥年糕。揉年糕太过辛苦,不仅需要两条强壮的臂膀还要一双长满茧子的、不怕烫的双手,也只有像爷爷这样不惜力气、不辞劳苦、耿直单纯的老一辈人才愿意揉年糕。很遗憾,我没能尝到爷爷的手艺,他在我一岁时便因病去世。之后年糕都是机器打的,样子是一大块厚厚的棕红色圆饼。这我吃过,下在粥里的,米香混合着红糖暖润的滋味,带着淡淡的甜香,非常好吃,可对于老爸和嬢嬢来说,这相似的一碗粥却再也不是当年那一碗的滋味。

苏州有名头的老字号年糕店要数观前街的黄天源了。年糕花花绿绿地摆了满档口,看着挺诱人,吃起来却不如想象中好。我不喜欢里面有猪油丁的,太油腻还有点腥,我尤其讨厌那个绿色的薄荷年糕,小时候吃过一次,可能味觉还未发育完全,觉得很奇怪。

我小时候老妈也会带我一起蒸年糕。做法和爷爷的基本一样,只是没有揉的过程。在糯米粉中掺一点粳米粉和白糖,倒入少量开水,先用筷子和成大块砂石状,再用双手抓起“砂石”,合掌搓成细沙状,老妈笑称其为搓“老鼠屎”。蒸笼里铺上湿纱布,倒一层“米沙”,撒一层红豆,再倒一层“米沙”,表面摆一圈大红枣,在“米沙”盘里分散地挖几个穿底儿的洞(方便蒸汽上来,使年糕容易熟透),最后上锅开蒸。蒸年糕得用大锅猛火才蒸得好,以前烧柴火的土灶更适用,现在家里的小锅煤气灶是经常蒸不熟的。我总是和老妈一起兴冲冲地搓粉,兴冲冲地等年糕蒸好,兴冲冲地揭锅一尝,还没熟,好嘛,等来等去怎么也蒸不透,只得勉强吃吃,最后还要悻悻然地洗粘满年糕的笼布,后来我们就不再自己蒸年糕了。

我五岁时我们一家搬去海南定居,海南的红糖年糕虽然样子和苏州老家的很像,制作方法却不一样。海南年糕有两种做法,比较传统的是把泡过的糯米碾成米浆沥水晾干,糖和生姜末炒制成姜糖汁,将晾干的糯米粉捏成一个个饼下在姜糖汁中,不断翻炒,炒成融合的厚膏状,盛在铺了芭蕉叶的竹篾里,晾凉定型。还有一种简便的适合自家做的方法:用少量水和红糖一起煮开(目的是让红糖充分融化),晾凉后和糯米粉一起调成厚米浆,盛在碗里上锅蒸熟。海南年糕比较稀软,一般不会蒸食而是把晾凉后的年糕趁硬切成小片,裹蛋液、面糊或直接煎至两面金黄食用,外脆里软。海南还有一种叫燕粿的小吃,糯米皮包上椰丝、花生碎,放在用芭蕉叶编成的掌心大小的圆盒里蒸熟,香香甜甜带着热带风情。另有一种糯米制品叫鸡屎藤粑仔,鸡屎藤学名鸡矢藤,恐怕是因其叶制作出的墨绿色粑仔太像鸡屎而易名,好在鸡屎藤是没有鸡屎味的,反而带着草药的清香,还能清热解毒,做成糖水可是广受欢迎。把鸡屎藤鲜叶和糯米一起碾成米粉,搓成两头尖的小梭状,下在红糖水中煮熟, 再打一个水潽蛋¹,这就是最传统的鸡屎藤粑仔糖水。如果想吃得豪华一些,可以把煮熟的鸡屎藤捞在椰奶中,放入各种水果,加上各种小料。提到芭蕉叶,海南人也会包粽子,就地取材用的就是芭蕉叶而非芦苇叶。芭蕉叶裹出的粽子,表皮染着一层青绿并且带着不输芦苇叶的清香。海南粽个头大,状似金字塔,内包五花肉和咸蛋黄,新鲜的五花肉非常香,没有一点腥味,猪油被糯米吸收,五花肥而不腻,糯米油润晶亮。一个下肚,让人非常满足,我们这一家吃口清淡的人也都被其折服。

来上海工作后,吃到了崇明年糕,有圆饼状和长条状;圆饼状的通常叫百果糕,里面会放红枣、红豆、核桃、猪油、青红丝²等多种配料;长条状的则是一层糯米粉一层黑米粉,黑白相间的花岗岩状。按制作工艺可分为糯糕和松糕,江南一带蒸年糕的方法大体相同,糯糕是蒸好后需要用手按压,使米粉中空隙消失,变得柔韧。松糕则是蒸好后无需按压,口感松软,缺点是有些粘牙。把糕切成长条状风干变硬,可长时间保存。我曾听一个崇明同事说过他们家传统的做法是用大石头来压糕,我笑称他带来的糕也像石头一样硬。崇明糕还有一种已经消失的品种,叫蒲鞋底糕,类似于穷苦人家吃不起白面馒头只能吃窝窝头而发明的糕。穷苦人家既买不起米粉也没有大锅大蒸笼,只能买少量米粉掺上便宜的高粱粉、玉米粉,做成薄薄的长圆片状以便蒸熟。随着人们物质条件的改善,这种又不糯又涩口的糕自然就被淘汰了。上海还有一种用粳米粉和糯米粉相掺做成的年糕条,口感爽滑,适合做炒年糕、汤年糕。年糕条切片,和肉丝、蔬菜(白菜或青菜或荠菜冬笋)一起炒制,还可做蟹炒年糕、排骨年糕。不得不提一笔这个排骨年糕,煎年糕片浇汁配上炸猪排,年糕外脆里软大排香酥鲜嫩——理应是如此,可我吃到的却是干硬无味的年糕配干柴无味的大排。这是目前许多传统美食共同面临的窘境,传统菜肴的美味还是需要优秀的烹饪技术来维持和延续。对于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选择太过丰富,如果传统美食由于烹饪技术的不精而失其美味,就这样淹没在新兴美食和各国美食的洪流中,确实可惜了。

顺便来说说排骨年糕的竞争对手——来自韩国的炸鸡年糕,外皮酥脆、肉汁饱满的炸鸡配上嚼劲十足、带有芝士流心的年糕,口味上确实更胜一筹,不过从健康角度来看要另当别论。炸鸡年糕是工业化食品的典型,好吃却不一定耐吃。排骨年糕是传统手作食物的代表,改良调味、把控烹饪过程,传统美食才能源远流长,才能因其包含的传统文化和生活记忆耐人寻味。

日本的烤年糕红豆汤,微甜微咸的红豆汤里泡着鼓涨涨、黄焦焦的烤年糕,是和我们完全不一样的烹调法。日式点心中又甜又咸的调味方式还挺迷人的,这种微妙的平衡会带来特别的味觉享受。酱油团子、酱油冰淇淋、酱油拿铁也是这样,除了将咸味引入甜点,还把鲜味也融合进来,酱油味并不突兀,反倒与奶香、与甜味相处融洽。日本人在烹饪中既能坚守传统又能打破界限进行创新(创新不是猎奇和博人眼球,只有调出正真美味并能流传的创新才有价值),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注释:

1.水潽(pū)蛋:说了这么久的水潽蛋,现在才知道写法,潽意为液体沸腾流出,水潽蛋就是在沸水中煮蛋。之前我自己想的写法是水泊蛋,取意于蛋在沸水中沉浮的样子。

2.青红丝:用冬瓜丝加糖和食用绿色素、红色素腌制而成的一种糕点上的装饰。我从小就非常讨厌它奇怪的味道,现在则是对其中的色素避之不及。还有一个与青红丝一样的童年噩梦——生日蛋糕上的带着不正常的鲜红色的糖水樱桃,我会把它连带底下染成红色的奶油一起挖了扔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