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一个多月就是我的21岁生日了,在20岁这年的末尾,我忽而明白了节日、习俗的意义,懂得了人们祭祀时的那种虔诚,也许这就是传承的重要所在了吧。
——写在开始前
记不清具体时间了,大概从高三开始吧,就没有在家里过过中秋节了,到了大学,也接受了除家乡外另一个城市的月亮没有什么不同的事实,也尝试了可能好吃但吃不习惯的咸口月饼,在家里的独处和在学校里的独处是不一样的……
想到这些的时候,我的面前是燃得正旺的黄表纸和漫天飘飞的纸灰,香炉中点燃了香,独有的气味弥漫在整个储藏室中,从半掩着的门边飘出来,飘进人的鼻子里,地面上燃着的火焰暖烘烘的,温热的气和炉上的香一同,将整个人裹挟,那一刻,世界是静谧的。暖黄的火光照在人的脸上,摆满贡品的桌子是按照奶奶所说,朝向东南摆放的,因为祖先在东南;细长的铁棍划拨着重叠成一摞的黄表纸,火苗从纸的四周爬上来,向中心吞噬,燃尽的或即将燃尽的黄表纸抱作一团,越来越轻,像有看不见的引力一般,一股脑得全部被抽起至上空,越来越高,余留的点点火光也暗暗熄灭。但整个过程是毫无声音的,炉中的香飘着一缕缕烟,静谧而狭长,燃尽的黄表灰烬,无声而飞扬,说不出来的感觉,眼前漫天的纸灰十分迷人,宛如大雪纷飞的天气,只不过雪花从天上落,是天空的馈赠,而纸灰飞向天空,是对上天的答谢。
黄表纸燃尽了,一家子人陆续跪下,朝向东南方磕了头。
结束后上楼的时候我还在恍惚,这感觉就像过年一样,每逢除夕,我们都要像这样上供祭祖,磕头,不同以往的是,心境变了。很小的时候,对于神明之事是畏惧,仿佛所有的心思都会被神明读懂,生怕心有不诚就会得罪神明,每次跪拜都是畏惧而虔诚;后来长大些,受到长辈观念的影响,信则有不信则无,既然是作为一种美好事物而产生,我就愿意去相信其存在性,每次跪拜,我更愿意去当做一次祈愿,许下对新的一年的希冀;直到现在,我仍愿意相信先人可观后世,只是不再祈愿,而是静静地进行每次仪式,感受火光与香炉中积淀的时间。
小的时候我很怕飞起的未燃尽的黄表纸,即便是燃尽的,我也害怕它们落在我的胳膊上,脸上,会烫伤皮肤,所以经常不敢站得太近,慢慢的,我发现了,无风的夜晚,灰烬并不会四处飘散,只会一股脑被看不见的力量抽向正上方的天空,而燃尽的纸灰也并不会烫伤皮肤,它们飘落下来时,早已变成了一抓就会从指缝中飞走的轻羽毛。
我开始理解了这种仪式,静静燃烧的火苗里托付着人们对下一年的美好愿景,愿天地神明,指点今生,福泽后世。
祭祖不仅是对先人的追念,也是对现下美满生活的感恩与满足,匆匆前进的生活中,需要静谧的仪式来提醒,不管人在何处,走得多远,永远充满虔诚,心怀希冀,活在当下,也企盼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