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年10月20日中午时分,随着“全国散文作家采风团走进天水”车队,我们赶到了天水市秦安县陇城镇娲皇村。
走在陇城镇主街头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悬着“娲皇故里”四个鎏金大字的牌坊大门。一座山门四根柱,原木廊檐上面悬,分成三扇左中右,一条红绸挂当中,三朵红花分外明,垂成两股如仙帐,四只灯笼喜气扬,造型古朴不一样,大方简洁显粗犷,观之恍惚如穿越,仿佛来到了远古女娲娘娘的部落居所,看到她正领着先祖们忙着炼制彩石。
牌坊的右北首处,有一块“龙泉“石碑”和一座八角亭,亭内有一口古泉,巨石覆盖着。据说,最早的女娲祠就位于今陇城城之北山,而北山古称“龙泉山”。我猜想,这处可能便是古“龙泉”之所在,相传女娲娘娘就是用这龙泉水来抟土造人的。
越过牌坊,向东步行约一里地远,就到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地——“龙的传人第一母祠”女娲祠。团队在女娲祠门前合影后,便各自为阵,自由参观。
今日之女娲祠,坐北朝南,气势恢弘,古朴庄严,砖木仿古,四合院布局,前有门楼,内有正殿娲皇宫,偏殿有八角亭、五圣宫、文昌宫等,总体面积有两个大套间房一般大小。
娲皇宫的正前方,屹立着一座十二柱三门的门楼牌坊,飞檐高翘,高峻巍峨。正门上方有“女娲祠”三个大字,黄底蓝字,字迹苍劲,字如斗大,字字独立,方块排列,四围有一圈彩灯线,可能夜晚开灯,灯火粲然,祠名更醒目;祠名上方是杨耀春将军题写的“造化万物”匾额,字体修长,鎏金溢彩。传说女娲娘娘能化生万物,女娲造人其实就是“造化万物”中最伟大的创举。正门明柱上挂有楹联:“炼彩石补苍天,日月星辰照千秋;造福泽裕后世,炎黄子孙传万代。”左右各一,木牌黑面,金字行楷,桃符悬挂,褒扬娲皇补天神功。门框上还贴有红纸春联,上联是“中秋月明,松柏满园皆苍翠”,下联是“佳节花香,龙槐”缺半截少五字,我猜是“齐天卷碧波”之类的词,门楣上还有“欢度中秋”的横批。看到这春联,我眼前仿佛浮现出一派热闹的社火场景:门楼内外,中秋月下,龙槐树下,人头攒动,万民涌动,朝拜不息,旗幡飘扬,箫鼓齐鸣,震天动地,灯火辉映,彻夜不灭,香火不绝,龙子龙孙尽情地抒发着对这位天下“龙母”的怀念和敬仰。
正门前方木柱上挂有楹联,一根是“采石补天,地平天成,泽润生民”,一根是“抟土作人,以立四极,神圣之德”。阴刻木雕,金色描红,字大如拳,盛赞女娲一生最伟大的两项功绩。木柱上披花戴红,楼檐上灯笼高悬,似乎张灯结彩的庆典气氛不曾远去,依然进行着。
左偏门上方是“圣母德”的匾额,黄底条幅,黑色字体,与正门有别。门框上贴有红纸春联“共欣穹宇中秋月,都作坤龄海屋筹”,横批是“天地同乐”。与天同寿,与民同乐,此联正合“圣母德”三字。
右偏门上方是“补天功”的匾额,也是黄底条幅,与左偏门一样,也有红纸春联一幅,左右是“玉宇无崖千秋月,银花有艳万家春”,横批是“星明月朗”,行草体书写。与月同辉,与花同春,此联甚合“补天功”三字。
走进门楼正门,背面门楣上方有张蕊兰题写的“娲皇故里”的匾额,还有左右相对的麒麟、活灵活现的二龙戏珠、栩栩如生的狮子等吉祥物,点缀其上,精美无比。门壁上饰以花卉,间以山水画,惹我注目。
祠院内,离门楼不远处,左右各有一座二层八角亭,亭角都挂着一串三层小灯笼,亭内底层紧闭,步上五级台阶,迎门上方有红花绸布装点,围栏边插一红旗。远远望去,透过玻璃窗缝,似乎窥到亭内放置古钟之类的大物件。
再往里,就是左右偏殿“五圣宫”和“文昌宫”。“五圣宫”比较矮小,只一间房,凉亭一般大小。同排边上是一座四厢房,比这间“五圣宫”高出许多,宽敞许多,十柱四门,廊檐彩画,似乎是神话故事连载,镂空花窗,彩绘屏障,张灯结彩,幡旗遍插,似乎落成典礼刚举完一样。我猜想,它们一起共计五间,并称“五圣宫”吧。其中,有一间门顶上高悬“圣母宫”的匾额,三排花窗十三格,正中三格书雕“化身宫”三字,其他格内雕有宗教故事画面。门柱上桃符,符上贴有红纸楹联“佑民称神,慈光照万代;庇人如母,恩泽垂千秋”,门楣有横批“圣德高厚”。门内有“神龛台”,黄布加身,台上有祭品,台后是一幅巨大的彩色壁画:画上有五人,三女两男,正好是“五圣”?正中那位就是“女娲圣母”?只见她凤冠霞帔,雍容华贵,面目庄严,端坐宝座;身后有块锦花圆毯,毯面貌似千手观音一般,毯形犹如佛祖身后的那道普照众生的佛光环一般;毯后有数朵祥云升腾;再往上是黄色帷幕低垂。两旁两女,慈眉善目,屈膝躬身,端盘奉茶,左右伺立,这两人莫非就是天后和龙母吧?再两旁,分立天神,魁梧威严,一个执长矛站立,一个执天书站立,皆如李逵莽汉形象一般,这两位莫非就是北帝和伏波吧?五圣同框,圣母居中,一坐四站,站者皆侧身面圣,似乎在聆听圣母下旨,犹如宫廷剧画面一样,场景生动,人物鲜活,色彩耀目,主旨鲜明,耐人寻味。五圣同供奉,充分体现了当地士庶人等包容共存的宽厚胸怀,富含我们华夏文明美美与共、太平共享的人文色彩。
右偏殿是“文昌宫”,有五间厢房,十二柱五门,中间两门开着,可以两进两出;殿门雕花窗格,玲珑剔透,富丽华贵。正门上方高悬“文昌宫”三字,跟“女娲祠”一样的处理设计;宫名其上是王致祥敬题“福佑桑梓”的匾额。正门明柱上刻有楹联:“风云秦川,新陇山前横九曲;烟雨楼阁,古街亭上镇千秋。”上联说地貌,好山好水,好风水;下联讲历史,暗示附近有古街亭战场,借古鉴今,警醒千年。
“文昌”亦称“文星神”,是人们心中信奉的科举神,据说姓张,与孔子齐名,自古就有“南张北孔”之称。他善思善行的善举观念、忠君孝亲的忠孝观念、仁慈宽容的慈忍观念、学以致用的勤学观念一直教化着芸芸众生。故殿内高悬“昌明文教”的字样,字下有文昌坐像,帝君形象,头戴冕旒,身着龙袍,坐西面东,垂髯于胸,仙风道骨,工艺精湛。左右两书童,左边持录运薄册,他就是“地哑”吧;右边持毛笔大印,他就是“天聋”吧。之所以叫天聋地哑,是想要告诉世人功名富贵,乃天机不可泄漏,故聋人不听、哑巴不语?
最后来到主殿“娲皇宫”。宫前高高供起一块五彩石头,座下碑曰“补天石”,相传这就是女娲娘娘补天时剩下的五彩石。据说,在石头上能看到两个女人的纹样,石头背后还有灼烧的痕迹,是否属实,匆匆一瞥,不得其详。
抬头,只见这座正殿,碧瓦龙吻,飞檐兽脊,雕梁画栋,轩楹宏敞,流丹溢彩,张灯结彩,披红戴彩,黄幡排列,香火萦绕,祭祖气氛依然十分浓厚。楹梁上方,匾额高悬,“华夏先祖”、“娲皇宫”、“炼石补天”、“开天辟地”、“天下一母”、“惠保无疆”,纷至沓来,应接不暇。更醒目的是,殿前黄幡大联“崇皇怀万有,抟土补天荣华胄;祭祖肇新运,创新圆梦益群伦”,自梁垂地,有三柱之宽,黄布黑字,观之崇敬。近看,黄联背后,还有一幅柱联“毋轻抟土意,造良师细塑精雕,自有英才清玉宇;须重补天功,任硕鼠明吞暗啮,何来美政济苍生”,此幅长联,褒贬分明,据说是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霍松林先生所撰并书写,故联上还有“陇城娲皇宫联”和“壬午夏霍松林并书”的字样。屈指一算,壬午2002年,这宫殿重修也才十来年。边门木柱,还有一短联“天开蒙昧纲常始奠,地辟洪荒人文肇基”,盛赞女娲娘娘不朽之功。
殿外有一中年农民,可能是看殿的,跟随游客进进出出的,始终不离宫门左右。殿内很宽敞,香烟缭绕,有大客厅一般大。正中是“人文始祖”的金字匾额,一大一小,两块重叠,小的在大的上面,大的两端仅能看到“人”和“祖”两字;匾额下方是“两凤戏珠”的彩绘镂空木雕,珠上正好挂一大朵黄绸布花,以花为中心,黄绸布向左右延伸,悬挂在双凤下面的雕梁上;黄稠布下面是一远古帷幕,貌似古老的字符,很有时空感。幕如山洞一般,幕里坐着女娲塑像,此塑像和“圣母宫”里的壁画形象截然不同,风格迥异。这里的女娲娘娘,犹如从远古走来,端坐殿内,面容慈祥,炯炯有神,最奇的是,瞳孔居中,这莫非暗示她人首蛇身、龙的化身的特殊身份?她目视远方,好像很智慧地看着她的万千儿女,也好像正思考着如何补天的千古大计。只见她披着散发,长发垂肩,戴着树叶项链,正好遮住半乳,系着树叶短裙,袒胸露腹,肤如土色,腹肌结实,肌肉健硕,屈腿赤足,右手托着补天的五彩石,彩石正好处在肚脐位置,左掌心向上,放在左腿上,腿粗掌大,肩宽长臂,貌似勇力过人。脚边鲜花簇拥,案前香火袅袅。
四周是一组女娲娘娘炼石补天的壁画,此壁画上又是一种形象,唯美仙气,貌美窒息,身材秀美,秀发飘飘,树叶彩裙,树叶项圈,肤白光滑,或垂首理发,或手捧小人,或彩石补天,或燃木取火,或举手祈祷,或合掌凝思,或挽弓射箭,或抱拳不语,或站立吹箫,或升天凤翔,姿态万千,婀娜多姿。
几种女娲形象,或远古粗犷,或宫廷皇威,或仙女下凡,让人恍惚,如在时空穿越一般,屏息凝神,祈祷万福,致敬“龙母”。
猛一抬头,身边无人,殿空无人,赶紧拔步出殿,赶往团队集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