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日子
送日子是本地的一项习俗,只要儿女双方一旦确定了关系,就将儿女结婚的日子找个德高望重的人看一下,确定好日子由男方家送到女方家,这就正式确定下来双方的关系,在当地跟领结婚证一样。
我记得我那时没有进行送日子仪式,只是轻飘飘地告知了岳父结婚的日子而已。
亲家要求举行个送日子仪式,他家要请亲戚聚餐。
送日子的时间还是我翻黄历决定的。
我要在儿子回来探亲之前,还要把礼单准备好。我在双十一、双十二、元旦期间分别网购了一些,还跑到大菜场专门预定了肚肺、红鲤鱼、招财爪和猪后座。爱人说:“你买多少啊?我那时也没见你家送这么多!”
我发现网上有送日子的婚书,我想下载一个,不好下载;我想打印一份,弄半天,没弄出满意的样子来;我想街上该有得买吧。我跑了两三条街,才在一个喜铺里找到现代版的婚书。拿到家,一书写,细笔不好看;晚上,又跑到店里买一份,回来用粗笔书写。两份,也好,成双,一份留家里,一份送亲家。
请谁陪儿子去送合适呢?思来量去,最后还是请二姐夫的儿子顾乃东姨侄权当一下媒人的角色。
我在礼单上精心包装了一下,充分显示了我们文化人的特色来:眉头拟了一副对联“良辰良缘接良人,百年白首纳百福”;左右边上也拟了一副镶名长联“百年好合,姬子彭年,艺海起航甚之和;五世其昌,苏才郭福,军营扬帆何其畅”;中间的十六份礼品,我都给它取个吉祥的说法,我把肚肺连体称之为“夫妻同心”,我把红鲤鱼称之为“龙凤呈祥”,我把招财爪称之为“招财进宝”,我把后座肥臀称之为“后步宽宏”,我把梦六酒称之为“梦笔生花”,我把红酒称之为“又红又专”,我把中华烟称之为“锦绣中华”,我把阜宁大糕称之为“步步登高”,我把大红袍茶称之为“红袍加身”,我把铁观音茶称之为“观音送子”,我把杂粮称之为“五谷丰登”,我把红枣莲子羹称之为“早生贵子”,我把莲子称之为“步步生莲”,我把坚果称之为“累累硕果”,我把红烛称之为“双喜临门”,我把礼包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元九角九分称之为“天长地久”。
我把礼单读一遍给电话一端的四姑奶,她说:“二侄儿想得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