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陆可爱的头像

陆可爱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112/21
分享

转身一世琉璃白 ——读周加军短篇小说《向老左三鞠躬》

青年作家周加军的短篇小说《向老左三鞠躬》,最初首发在《四川文学》庚子年第八期上。

有人说,命运只负责洗牌,出牌的永远是我们自己。《向老左三鞠躬》这篇小说以“我”和大头买花圈去吊唁老左的过程为出牌,洋洋洒洒近万言,用了六个章节,塑造了近十位人物,一路滴滴缘何事,只为老左十七年前洗了我们的一次牌——“还差我们一个交代”。周加军的这种叙事风格,别具一格,就像一条蓬勃的葫芦藤曼,顺藤摸瓜,总能在不紧不慢中,拔出一只只让你意想不到的大泥瓜来,我把它简单地概括为“一只葫芦,几只泥瓜”,花开两朵,不是各表一枝,而是聚在一枝,嫁接很自然,切换无痕迹。他就像诸葛亮一样足智多谋,他的一篇篇小说就像一只只“锦囊袋”,你把手伸进宝袋里去,总能惊喜地掏出意料之外的宝贝精玉来,我们也可以姑且地说成“一只宝袋,藏有多宝”,把玩在手,爱不释手,一路探宝,如获至宝。

周加军的短篇小说就是一块精金美玉,没有一句废话。《向老左三鞠躬》共六个章节,大致是按照小说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结构来布局的,每个章节,按照数字顺序,分别用“一二三,四五六”来标识,贴着人性来写,有人文关怀,河山与共,情深义重。

第一章节,“我”和大头听到老左的死讯,去买花圈。这是故事的序幕,在这里,交代了老左去世的时间是“十月二日”,国庆第二天,是不是有“积善人家,心有余庆”的用意在内,也未为可知;交代老左的姓名叫“左寿昌”,是不是有“好人有好报,长寿而昌盛”的意思在内;设置了一个悬念——“忽然想起来老左还差我们一个交代”,勾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用环境来烘托了当时的心情——“我看到天上雾霾还没有散尽”,用雾霾的昏暗,更能反衬人品的高清;引出大头对老左的评价——“老左就不是一个厚道人”,欲扬先抑;引出大头的身份——“十几年前”忙考研“动因很简单又复杂,考上研究生,找一个老婆”,暗示后文上省城备考的由然;铺垫出新的情节——“花圈往哪里送”“边走边打听”,行踪必现。

第二第三章节,“我”和大头路过一道桥,这是故事的开端。一道桥,是不是有什么隐喻在其内,作者设置这个道具,应该有他的考量。在第二章节里,明写遇见一道桥的早市,顺势交代了大头父母的状况——“你父母真是一对怪人”“父母年岁已高早走不动路了”,怪人何其多,不只是老人,还有老左;巧妙交代了大头五年前买了车——“五年驾龄不是浪得虚名”,大头混得风生水起,左老板怎么样呢,真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在第三章节里,详细补叙了当年在省城睡桥洞的经历,交代了我们和老左结怨的根本缘由,小说以“我问”引出,以“大头说”详述,以“这就是我们那夜桥洞下面完整的经历”作结,表达了我们当时对老左的“憎恨”“失望”“愤怒”之情。这一夜,我们“被赶出工棚”;这一夜,“是十月份的夜晚”;这一夜,我们流浪在大学城外的躺椅上,“穿着夏衣冻得牙齿直打颤”“像两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这一夜,我们在“两个巡逻的警察”“挟持下离开了躺椅”;这一夜,我们“看到了一个电话亭”,想起老左电话不接;这一夜,我们“看到了一辆自行车”,讨论起人的素质,老左素质差;这一夜,我们“经过一片竹林”,讨论“我们考研究生干嘛,做官还是发财”,“痛恨老左那样的奸商,说赶我们走就走”;这一夜,我们“发现背后是一个大工地”,念念不忘“当时老左为什么把我们的行李扔出工棚”,“后来到工棚找他,他不在,他的老婆和孩子也不在”;这一夜,我们“路过一条旱沟”“路过一个小木屋”,“在黑暗中发出惨烈的反抗声”;这一夜,我们最后避雨躲进了“过路涵洞”,“我们因为有这个安身之处,幸福感立即由零变成了满格”;这一夜,睡梦中被“那个身上裹着麻袋的早期居民”“趁黑夜偷走了我们身上的麻袋”。作家不惜重墨,不厌其烦地详述了这一夜的“苦难”经历,是有着深意的,个中滋味,你仔细品品:这一夜,我们走得越曲折涤荡,越能映衬下文老左的正直高大;这一夜,我们走得越刻骨铭心,越能凸显老左当时做出最粗暴方式的情不得已;这一夜,我们对老左的误解度越高,越能显得十七年来老左的耻辱感浓重;这一夜,我们对老左的情感表达越粗鲁,越能叠起下文我们得到真相后对老左的情感大逆转。

第四第五章节,我们路过二道桥,是故事的发展。二道桥,是不是二道坎的意思,是不是隐喻老左遇到的人生的那些坎坎那些道道。在第四章节里,我们丈量着二道桥,了解着二道桥的历史,我们还想了解老左的历史吧;明白着桥下的弃船“在这里复活了”,复活的何其多,还有其他吧;交代了遇见红呢女人的往事,交代了老左外遇的风流韵事,知道老左当时已经是“五十岁的中年男子”“当时是纺织厂车间主任”、对“三十岁左右”的“纺织女工”的“关心超越了上下级权限”,最后用七天时间离了婚,“为了给她一个交代,他抛家别子,什么都不要了,房子、车子和存款都无条件不要了”“不久以后,有了爱情的结晶”,特别强调了在“老左的小女人”的眼里——“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男人”。行文到这里,老左的形象逐渐变得清晰起来,老左的人性也得到很好的铺垫。在第五章节里,交代我们当年去省城的原因,刻画了屠夫大头大哥的诚信和热心赢得了老左女人的信任,建议大头和“我”“正好国庆节去省城上考研辅导班”,帮着老左女人和孩子“拿东西”,女人作为感激回报,建议“他们到省城就住老左的工地上,省城住宿贵,能省下不少钱,出门在外省一分钱是一分钱”,为人善良、节俭持家的女人形象也跃然纸上。行文到这里,终于明白两个小青年住工棚的由来。一个老男人,一个小女人,一段爱情桥段,两个有情有义的人,在此上演着人间俗剧,不落幕,总有人追剧。

第六章节,我们终于找到老左家,得到了真相,向老左的遗体三鞠躬,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在没有得到真相之前,交代了十年前屠夫哥哥得了怪病,我们还说“老左当年把我们从工棚赶走也是因果报应”,我们越是好糊涂,老左越是好精明;我们终于找到老左家,“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三间砖瓦房,听说前几天才过户”,一贫如洗,让人生怜,怎么会这样;丧事现场,“来吊唁的人不多,但是这么多花圈足以表达对老左的哀悼”,暗示老左的好人缘;又见到了老左的女人,“十七年的风雨无情地扔在她身上”,“像一个锈蚀斑斑的老座钟”,暴露了老左的多年患病,“把她完全拖垮了,不只是身体上拖垮,不只是精神上拖垮,还有更深层次的拖垮”,见证了“爱情虽然没有被现实打败,但被无情的岁月抛弃了”;女人的最后讲述,终于揭示了当年真相:因工地冲突,“他不想我们这样前途光明的年轻人卷进这场旋涡”“老左只好用最粗暴的方式赶我们走”。越是无情,越是有情;道是无晴却有晴。这一刻,老左的光辉形象越是显得高大,我们的无声越能流露出羞赧之至和感恩至极;这一刻,我们把对老左的千言万语,都化作那深深的三鞠躬之中;这一刻,烟消云散,雾霾散去,太阳出来,温暖人间,我们感激老左,感谢那场霾,拨开雾霾见日月,能够委屈自己成就别人的一枚好人、能够舍己为人保护家人的一位老哥哥、能够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一代商人,在我们面前巍峨起来,一抹山河万木存,青翠起来。

没有一种经历是可惜的,也没有一种经历是不值得的。那天的工棚驱赶,是老左赠送给我们人生丛书里最珍贵的一本书;那天的雾霾出走,是老左教给我们社会课程里最宝贵的一堂课,一堂关乎市场生存的社会实践课,一堂关乎人文关怀的思想品德课,弥久难忘,弥久常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