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陆可爱的头像

陆可爱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7/07
分享

李阜中:中年闹革命无畏无惧

在滨海县县城内,有一条繁华的老城区主干道,老204国道曾经和它撞个满怀,从南端的丁字港大桥起步,一路向北,途经老车站、老中医院、老人民商场、老县政府、老电影院、老医药商厦,贯穿全城这些重要打卡地之后,直奔现在的坎北高速口而去。这就是繁华的阜东大街,解放前叫阜东路,解放后仍然叫阜东路,一直叫到现在,一直不曾更改过。阜东路的边上还有东坎街道的一个社区,它地处县城中心地带,叫阜中社区。

阜东路和阜中社区都是为了纪念同一个革命烈士,这个烈士叫李阜中,档案名叫李阜东,出生于晚清的光绪年间,混沌于动荡的民国年代,觉醒于抗日的盐阜民主期间,光荣牺牲于苏北的敌伪大扫荡中,永垂不朽于伟大的抗日洪流里。

像茅草一样生长着

清朝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年三月,在丁字河南岸的平原上,有一个叫阜宁县二区开平乡第四保的小小村庄,农户住得散若棋子,东一户,西一户,零零星星,像一盘残局,相距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庄上有一户独居的李姓人家,两间低矮的茅草屋,泥墙漏风,坏窗漏雨,破门漏雪,但为了抵挡刺骨的寒风,破门上挂上了茅草搭子,坏窗里塞满了茅草捆子,泥墙缝里也塞满了茅草把子。穷家不缺茅草,把茅草当作宝,用来烧火做饭,烤火取暖,铺床保暖,塞缝御寒,做屋顶覆盖物,当挡风门帘,甚至做茅草窝鞋,只要你想到茅草,它就能帮你办到。穷庄也不缺茅草,遍地是茅草,就像穷苦大众一样,自生自灭,自取自用。

屋外淫雨霏霏,屋内虽然还没有泛滥成灾,但也看不到有一块干燥的地方。一盏如豆的油灯,昏黄的微光也照不了多远,只见东屋角落里的一张简陋的破木床上,睡着一个瘦弱的女人,脸色惨白惨白,身上盖着一面灰色的破棉被,幸好还没有被雨水打湿。

灰色的棉絮鼓起一个小包,在这破败的茅草屋里,显得有些突兀,男人走上去,轻轻掀开一角,露出一张苍白中泛着青紫的小脸蛋。该不会真的已经死了吧,男人搓了搓冰冷的手指尖,放到那秀气的鼻梁下,许久后才感受到一点气息波动。这才是名副其实的气若游丝啊,不过只要还活着就行。破棉絮其实早已不能保多少暖,但有聊胜于无,男人给母子俩盖好被子,又把门口的茅草抱了一些来堵住漏风的墙,这才转身离开,出门去借东西,借粮啊什么的,只要能充饥的就行。

这个小男孩就是李家刚生的长子,男人给他起名李富中,大概是想儿子要摆脱贫寒,日后能拥有肥沃土地,不再像他一样,家贫如洗,租田种地,难以继日,举日维艰。

这样的家境,活下来就是幸运,长得大就是奇迹,甭说读书上学了。一直到青少年时期,小富中不是拾粪就是打柴,想方设法为父母分担着家务。

为了养家,为了糊口,每天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他去当长工,受尽了地主恶霸的剥削;他去做伙计,受尽了地痞流匪的压榨。盼望着,盼望着,终于送走了大清皇帝,剪掉了大辫子,可苦难的日子还是没有一丝改变。

就这样,一路跌跌撞撞,一路迷迷茫茫,一路彷彷徨徨,像茅草一样顽强地生长着。不知不觉,小富中变成了大富中,李富中迈进了不惑之年,成为三女两子的父亲。一家人的生活越发得困难,常常有上顿吃,不知下顿在哪里,七口人还是蜷缩于祖传下来的那两间茅草屋里。

生活越是艰难,渴望改变的愿望越是强烈。李富中做梦都想着改变,他目睹了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掠夺欺压,心中充满了仇恨和怅惘,可作为一个出身穷苦的农家子弟,虽然热血沸腾,有志报国,却不知出路在何方。

像团火一样闹革命

一九四〇年十月,对李富中来说,就是一个艳阳天,毛主席给我们穷苦人派来了大救星。

八路军五纵队来到了我们盐阜地区,创建了抗日的敌后根据地,建立了民主的抗日政权,领导穷苦人民闹革命,打日寇,锄汉奸,剿土匪,惩恶霸,减地租,减利息,让劳苦人民终于过上了一段平安的日子。共产党一心为人民的做法,使李富中深深认识到:这是一个为人民谋福利的党;只有依靠她的领导,咱们穷苦百姓才有希望,咱们落后贫穷的中国才有希望。

民运工作队的同志找他谈心,要他出来参加革命,投入到抗日斗争的洪流中来,他二话没说,慨然应允。为了跟过去的他告别,他把自己的名字李富中改为李阜中,表明自己永远跟着盐阜抗日政权在一起的决心。

他像一团火一样,整个人焕发了青春似的,一改过去萎靡不振的样子,浑身总有使不完的干劲,眼里总会透着明亮的光芒,心里总是装着抗日一摞事。他跟着八路军抗日干部一起,走东墩,奔西圩,上南港,下北荡,走村串户,深入群众,宣传抗日,征缴公草,押运公粮,动员青壮年,参加抗日武装,他带头把大儿子、大女儿、二女儿都带进了革命队伍中来……凡是对抗日有益的事情,他总是积极带头,他总是自告奋勇,他忙得斗志昂扬,他忙得意气风发。有人见他整日里忙个不停,就劝说道:“你都一把年纪了,一家人闹革命,忙来忙去的,图的啥呀?”他一脸正气地回答道:“抗日不分老少,抗日不分先后,抗日救国,人人有责。我这么大的岁数,不图啥,就图早日把小鬼子赶走,早日让大家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

由于他革命积极,第二年十月,年已四十五岁的李阜中被组织上批准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为人厚道,性格耿直,办事扎实,肯为广大群众出力流汗,深得抗日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不久,被任命为潘荡区开平乡农会会长兼第四保保长。

像龙卷风一样无影踪

一九四三年二月,对敌斗争形势变得极为严峻起来。日伪军对盐阜抗日根据地发动了残酷的“大扫荡”,于二月十九日占领了东坎,随后在东坎、三里的狼毛墩、坎北的王团荡、通榆的瘦蛏洼等地建立据点。

为避敌锋芒,减少不必要的牺牲,阜东县委县政府和各区委要求已经暴露的党员干部撤离本地,转移到敌后开展游击斗争。当组织上将这决定告知李阜中时,他却笑了笑说:“没关系,我这把年纪,敌人不会把我怎么样的。”家人也劝他避一避,可他态度坚决,坚持要求留在原地开展对敌斗争,组织上只好同意他的请求。为了隐蔽安全的需要,他根据自己乳名小东,他又把自己的名字换为李阜东。

当时的开平乡,地理位置极为显要,距县城东坎不到十里路之远,东坎至阜宁的一道公路贯穿其境内(就是阜东路的前身)。日寇占领东坎后,其骑兵队经常从这里跑来跑去,飞扬跋扈得如入无人之境,游击队员恨得咬牙切齿;其运输车队也经常把辎重物资从这里运来运去,大摇大摆得旁若无人,游击队员气得摩拳擦掌。

为了狠狠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李阜东经常带领乡抗日民兵搞游击战:有时候埋伏在公路两侧的青纱帐里,伏击过往的敌人;有时候在路上挖陷坑、埋炸药,炸毁敌人的过往车辆。每当日军来追剿时,李阜东带领游击队员,利用有利地形之便,早已像龙卷风一样,跑得无影无踪。敌人伤透了脑筋,扬言要将他们挫骨扬灰,以解心头之恨。

像流星一样闪光芒

一九四三年十月下旬,地里的庄稼已基本收光。失去了青纱帐的掩护,李阜东他们的游击活动变得更加困难,但他仍带领游击队员利用沟河圩塘等有利地形,不时地袭击敌人。

一天晚上,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了。一个姓吕的民兵因违反纪律,被李阜东批评了几句,怀恨在心,加之畏敌心理,耐不得艰苦,竟起了叛变之念,以回家取衣物为借口,跑到距离李阜东藏身处四里路远的地方,向通榆瘦蛏洼敌据点告密。敌人听说后,出动20多人前往抓捕,睡梦中的李阜东被蜂拥而来的敌人惊醒,奋起抵抗,经过一阵激烈搏斗,终因寡不敌众,不幸被捕,连夜被敌人带到瘦蛏洼据点进行审问。

开始时,敌人对李阜东并没有重视,看他胡子拉碴、满脸皱纹的老农民模样,认为他顶多是个普通民兵,不可能是共产党的乡干部,怀疑姓吕的为邀功领赏而说谎,可是,在叛徒再三指证下,敌人开始对李阜东用起重刑。面对叛徒,李阜东大声怒斥:“你这个无耻的叛徒,绝没有好下场!”姓吕叛徒无地自容,低头鼠窜而去,再也不敢直面李阜东,后来,跑到阜宁敌据点,当起了伪军,在一次战斗中被我抗日武装击毙,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见李阜东不肯屈服,敌人给他皮鞭抽,杠子压,灌辣椒水,烙铁印,钉钢丁,坐老虎凳……进行百般折磨,但这位农民出身的共产党员,在敌人淫威面前视死如归,宁死不屈,始终未向敌人吐露我党的一个字。敌人看用硬的手段不行,就来软的,利诱他:“只要你投降,就放你出去,给你官做,让你全家过上好的生活。”可李阜东坚定地说:“要我投降,当你们走狗,是妄想!”毫无人性的敌人无计可施之后,竟将重刑后的李阜东活活埋入土中,待血全部涌上颈部时,又用刺刀刺向他的头部,导致他血流冲天,壮烈牺牲。为了斩草除根,敌人又一把火烧掉了他家的两间祖传茅草屋,还抓走了他的年仅十六岁的二女儿,并把她残忍地杀害了。

李阜东牺牲后,家乡人民并没有被敌人的嚣张气焰所吓倒,他们继续拿起武器,投入到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去,以实际行动告慰九泉之下的烈士英魂。当年十二月二十日,在我新四军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的沉重打击之下,东坎、通榆等地敌据点相继被拔掉,阜东大地终于再现胜利的曙光。

李阜东的一生,虽然只有短暂的四十七个春秋,但是他却像流星一样,用自己的生命划出了一道美丽的闪光,给家乡人民留下了一首百年传颂、千载回荡、万民敬仰的正气歌。

像松柏一样铭记英烈

为了铭记烈士的英名,一九四五年,阜东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开平乡第四保改名为阜中村,并把阜中游击队经常活动的那条路改名为阜东路。后来由于新时代行政区划的变迁,阜中村的村名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过去的阜中村,又改成了今天的坎北街道新区社区。为了继续铭记英烈之大名,滨海县县委县政府又将县城中心地带的一个社区,命名为阜中社区。    

在烈士的老家,原先有一座四周松柏环绕的烈士墓,墓前有一碑石,上书“永垂不朽:李富忠烈士之墓!建于一九四三年”。后来,二〇一〇年,滨海县启动了“慰烈工程”,拨出专款将八滩烈士陵园维修扩建,把全县范围内所有散葬烈士墓全部迁入其中,进行集中安葬,李阜中烈士墓也随即迁入了八滩烈士陵园里,黑色的碑石上,刻着这样的碑文:“李阜中  1896年- 1943年,原名李富中,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潘荡区开平乡农会会长兼第四保保长,1943年10月被叛徒告密抓捕后英勇就义。1945年阜东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开平乡第四保命名为阜中村,即今天的新区社区。”

如今的新区社区,在烈士精神的熏陶下,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城市化社区,无愧于先烈的名字——李富中:到处像李果一样飘散芬芳,令人陶醉;水绿一体,一派富饶;其地其中,景美人和,令人向往!

 

参考资料

1.滨海党史办《滨海英烈》

2.走访滨海县新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原阜中村)

3.电话采访李阜中烈士后人,儿子李德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