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来森
那些年里,从来就没有把门前的池塘,当作一道风景。
朝夕相处,却熟视无睹,只是把它看作一种自然的存在。
多少年后,当它一次次出现在回忆中的时候,才知道,家门前的那个池塘,竟然就是自己生命里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池塘不大,像所有的乡间池塘一样,本色、自然地存在着。岸边,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水草,诸如薄荷、浮萍、芦苇、香蒲等;池塘北岸,靠近我家门口的地方,母亲,放置了几块青石板,是供女人洗衣服用的;父亲则在岸边,栽植了几棵垂柳,枝叶婆娑地披散在那儿,给池塘平添了几分柔情和妩媚。
整个夏天,雨水不断,水从高处流入池塘,然后又从低处溢出,所以,池塘里的水,总是混浊的。可一进入秋天,情况就不同了。飘逸池水中的泥土,迅速沉淀,几天之内,池塘就变得澄碧透亮,岸边浅水处,能看到水底游动的鱼虾。
秋天,池塘即进入了一个最美的季节。特别是,月明之晚。
一至黄昏,水面,就会浮漾起一层薄薄的雾气,旖旎荡漾在那儿。如纱,如梦,如相思的情绪,缠绵悱恻着人的心。向晚,天黑,随着气温的降低,雾气便渐渐散去;池塘被清冷的凉意笼罩着,连水边的青草,仿佛也沁着一种冰凉的意蕴。
这时,月亮,就会款步而来。
若然是半月天,上弦月,早已高高地挂在中天。但月光微弱、稀薄,水面,依旧暗着,朦朦胧胧的,并没有明亮的景象;岸边的水草,也在依稀之中。那如勾的镰月,倒映水中,亦是依稀的。水波微兴,池水浮漾,镰月便碎了,扯扯拉拉的,碎得也苍茫。
池塘很静,只有秋虫,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只有池塘秋水的寒意,一阵阵地散溢开来,生发出一份萧瑟的意绪。
月圆的日子,池塘景象,就大为不同了。
月亮,升起的迟,犹如琵琶遮面的美人,总喜欢让她的美,一丝一寸地缓缓展现出来;以便,让人在期盼中,满足大美的享受。
初升的月亮,月光,是橘黄色的。照在池塘的西岸,西岸的水草,便笼上了一层浅浅的乳黄。微风乍起,水草摇动,乳黄色的月光闪烁、跳跃,水草上,即如缀满了数不尽的翅翼闪动的黄色蜻蜓,美轮美奂极了。
月亮渐渐升高,水面,自西向东,明亮的面积,越来越大。那个缓缓的过程,真如美人渐次揭开她的面纱,把自己秀美、皓洁的容颜,羞答答地展露。欲遮还羞,欲遮还羞,真个意蕴不尽。
待到月上中天,银辉倾洒,池塘水面,便是一派明亮。月光莹莹,水光澈澈,连岸边的水草,都映出亮泽的光,水天浑然一白。月光的明亮,仿佛也激动了草丛中的鸣虫,它们的叫声,亦是格外欢快,畅亮。有时,一只秋蝉,会在草丛中蓦然鸣响;一只水鸟,会在骤然间,锐鸣一声,钻入月色之中……再看池塘中央,一轮圆月,静静地沉落在那儿,安静如赤子,真真是让人心醉极了。
多少年后,我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读到“静影沉璧”四字,就每每想到当年门前的池塘秋月。
满月的夜晚,乡人也喜欢。我的母亲,或者其他的乡邻村妇,会挎上一篮衣服,到池塘边浣衣。笑语声喧,寒砧声声。“断续寒砧断续风”的诗意,在村妇的手中,演绎着……
那个池塘月夜,有了饱满的诗意。
现如今,每次回忆起彼时的池塘秋月,心中,都油然而生一份“大美焕然”的美感和激动。此时,往事依依,乡情依依,禁不住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