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卢林的头像

卢林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0/08
分享

扁担上的天空

父亲拿起扁担挑玉米去了!刚回到家,就听到母亲如是说,我更是一阵责怪:“都说好了,等国庆节放假回来我们再去收,他怎么就不听呢?”

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一辈子以种地为生。家乡位于县城西南,穷乡僻壤,有山无水,庄稼全靠“望天落雨”。主种玉米和水稻,在一个水源缺乏的地方种水稻,无异于瞎猫碰运气。耕田季节,夜间电闪雷鸣,倾盆大雨,村里的男人们就会立刻起床,赶着牲畜,向田间进发,各种腔调的吆喝声响彻村里村外。青蛙一夜之间突然惊醒,聒噪声成片起伏。不辞辛劳,耕田插秧,便有希望,但并非万无一失。有道是,天道酬勤,但有时也未必应验。很多年,都会闹旱灾,久晴不雨,持续高温,田里裂口大开,稻叶低垂,奄奄一息。父亲就会在田埂上徘徊,唉声叹气,仰望天空,眼里溢满无奈与无助。这样的天气,玉米也没有好收成,一年下来,除了上缴公粮,所剩不多,一家人总是在温饱线上挣扎,年复一年,恶性循环。逢年过节,抑或生病,才能吃上两三顿大米饭。焖米饭真是享受,在锅里倒三碗米,加上六碗水,置锅于“三脚”上,“哧”一声,擦燃火柴,烧起柴火,一会就听见“咕嘟咕嘟”的声音,水在锅中沸腾了。锅盖被热气顶得“嘭嘭”响,大米的清香满屋散发,直叫人连咽口水。

在那个还为一碗饭发愁的年代,扁担一直陪伴父亲。割草,收玉米,收稻谷,很多重活都离不开扁担。一挑就是百来斤,扁担在父亲肩上颤悠,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右肩支撑不住,又换左肩。如此交替,两只肩膀不知磨掉多少层皮。岁月悠悠,父亲在一根扁担的重压下慢慢老去。

这些画面真的成了一幅画,久悬于几代人的心坎上。现在夜间风雨交加,人们都紧闭门窗,躺在床上安稳睡觉。没有谁还在这样的夜晚为一碗米饭去奔波,去冒险。鸡鸭鱼肉,人们也不勤于举箸,父母便是如此。如今父母再也不为生计发愁,他们舍不得土地,每年都会种点庄稼,周末,我们也会回家帮忙。过年杀两头猪,年年如此,母亲养鸡也多,鸡肉都吃腻了。我们每月都会给父母一点钱,虽然没有家财万贯,但他们确实可以享受清闲富足的晚年生活了。身体还健康的父母不愿坐享其成,他们已经习惯用自己的双手换取生活的果实。年近古稀,也没有丝毫改变,比如今年,他们又种了不少玉米。今年国庆和中秋双节同庆,放假八天,很多人都趁这样的大好时光游山玩水。而我,即使有此心愿,也不得不放弃。趁着节假日,要帮父母把庄稼收完,这样,外出工作才能安心。换上长袖衣服,戴起草帽,背起背箩就出发了。来到地角,看着成片枯黄的玉米林,竟有几分心怯。即便如此,也不能“临阵脱逃”。掰玉米,剥壳,重复一件单调乏味的事情。时近中午,云雾散去,阳光一下子变得热辣起来,不一会儿,浑身汗水,手上开始发痒,忍不住一挠,便起了连锁反应,大片皮肤瘙痒起来,还出现密密麻麻的小红血点。于是,开始抱怨起来,一种莫名的憋屈在胸腔迅速蔓延。蝴蝶没有了浪漫,小鸟的歌唱变成了噪音,白云也不再充满诗情画意。

歇息时,心静下来,想想自己好渺小。吃这么一点苦,就抱怨连天,真是可笑至极。记得学过不少励志的名言警句,说的头头是道,神采飞扬,身临困难,却不堪一击,不过纸上谈兵而已。看看父亲,不懂什么“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但他却是那般坚韧。像父亲这样的农民,中国不知有多少,他们用一根扁担养活孩子,很多孩子长大后成为了人才,为国家奉献出力量。不仅如此,他们还用一根扁担挑起公粮上缴国家,一挑就是几十年,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只是默默地用廉价的汗水浇灌祖国的天空。2006年,国家取消农业税,于农民,此为一喜,更有一喜是每年还有粮食直补。村里的一位老人说:“现在国家好啊,不上粮了,还有粮食直补,国家想到了农民的苦,国家没有忘记农民的苦啊!”改革开放,国家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祖国灿烂的天空下,似乎又听到无数根扁担“咯吱咯吱”的声音,这声音充满了力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