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罗沧的头像

罗沧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11/08
分享

凉州声韵喜参差

如在唐代杜牧《今皇帝陛下一诏征兵不日功集河湟诸郡次第归降臣获睹圣功辄献歌咏》诗中有“凉州声韵喜参差”之句,而今因为笔者在这里就是阅读了唐代王之涣七言绝句《凉州词》组诗二首其一及其相关的内容以后而所写论述之作,所以就借用来作为这篇读书札记拙文的文题是了。

关于在唐代王之涣七言绝句《凉州词》组诗二首其一及其有一些讹误差异,其中在历代传世版本中也略有不同,大抵也是人们在传抄过程中所造成的讹误,因而有待今人进行考证辩误后才可定论是了

关于“凉州词”之名,古今如有论著、诗作、音乐、风歌曲以及曲调名等多种名称。

〔一〕

唐代诗人薛逢七言绝句《凉州词》一首,全描写了沙州人张义潮乘吐蕃内乱之机,率领不甘心受吐蕃统治以及压迫而进行军民起义,最终收复了广大的河西以及陇右地区,同时也反映出民族战争造成了流血牺牲以及带来了深沉灾难。全诗写道: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

唐代诗人孟浩然七言律诗《凉州词》一首,全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而荒凉寂寞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边塞战士的同情以及对朝廷不满的愤慨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一腔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国家战事的深切关心。全诗写道: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唐代诗人张籍七言绝句《凉州词》组诗三首,全诗从边城的荒凉、边塞的侵扰以及边将的腐败三个方面来进行描写,再现了边城惨淡的情景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边事的忧患情怀。全诗写道:“(其一)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其二)古镇城门白碛开,胡兵往往傍沙堆。巡边使客行应早,欲问平安无使来。(其三)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二〕

唐代诗人王翰七言绝句凉州词》组诗二首,又叫作《凉州曲》组诗二首。这是一组边塞诗,具体创作时间,而今未能确证。这组诗地方色彩极浓,从标题上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上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则是西域进贡,琵琶也是西域产品,胡笳更是西北流行乐器,这些都与西北边塞风情息息相关。

如在唐代王翰《凉州词》第一首诗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而在王翰《凉州词》中第首诗,抓住边塞风光景物的特,抒写边关将士们夜闻笳声而触动心灵的思乡之情。这两首诗意境开阔,语言华美,节奏明快,极其富有浪漫气息。

唐代王翰《凉州词》组诗二首写道:“(其一)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其二)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王之涣乃何许人也?王之涣,字季凌,祖籍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其高祖迁至绛(今山西省运城市绛县),或谓蓟门(今天津市蓟州区)人氏。与王昌龄、高适以及岑参(合称高岑),被后人合称唐代四大边塞诗人。

他讲究义气,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而著称。用词十分朴实,造境极为深远。生平事迹在五代后晋刘昫《旧唐书》(原名《唐书》)以及北宋欧阳修与宋祁《新唐书》等史著里均无传记,而在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书中所载也十分简略,并认为他是蓟门人氏。

(一)张海鸥唐名家诗导读》王之涣写道王之涣688--742),字季凌原籍晋阳,后迁居绛郡(今山西新绛),两《唐书》无传。

(二)陈伯海《唐诗汇评》王之涣写道:“王之涣688—742,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后徙居绛郡(今山西新绛)。幼聪颖,弱冠能文。

(三)张撝之与沈起炜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王之涣写道唐晋阳人,后徙绛,字季淩。初仕冀州衡水主簿,以被诬构,愤而辞官。优游黄河南北,历十五年,补文安县尉。

(四)周勋初《唐诗大辞典》(修订本)王之涣写道字季凌,排行七,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五世祖迁居绛郡(今山西新绛)。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受人诬谤,拂衣去官。优游山水,足迹遍及黄河南北。

唐代王之涣精于文章,善于写诗,多被引为歌词。尤其善于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如有《登鹳雀楼》以及《凉州词》二首等是其代表诗作。

〔一〕

如今我们所见王之涣诗作传世者很少,全部被载于清代彭定求编纂《御定全唐诗》(简称《全唐诗》)卷二百五十六中,包括《送别》、《宴词》、《登鹳雀楼》、《九日送别》与《凉州词》二首,一共有六首诗作。

(一)

唐代王之涣七绝凉州词组诗二首其一,虽然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是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从而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从而就使得这首古今传诵的名诗经久不衰了。

王之涣七绝《凉州词》组诗二首其一,属于王昌龄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传世至今的六首诗作之一,其全诗则如下写道: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组诗其二为“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之诗,反映了唐朝与北方异族之间的关系,写了一位北方胡人首领到唐朝来求和亲而未能如愿之事,通过描写其行动以及心理,从侧面烘托了唐朝国势的强盛。这首诗从侧面赞颂了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关系上的有理有节,借助突厥首领求和亲的失望而归,从中反映了唐朝的强大,充满了民族的自豪感。

(二)

关于“凉州”以及“凉州词”之名,如有我国古今地名之称以及乐曲之名。

〈一〉

关于“凉州”之名,如有甘肃省武威市市辖区之称。

<一>凉州,唐代软舞曲名。如在唐代苏鹗《杜阳杂编卷中文中写道:“其形皆赤,云以丹砂啗之故也,乃分为五队,令舞《凉州》。”

<二>凉州,即《凉州词》,唐代乐府名,原是凉州一带的地方歌曲,唐开元中由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献。如在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辞一凉州六首文中写道:“《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三>凉州,古称雍州、姑臧或休屠,又称天下要冲、雍凉之都或梦幻之城,即今甘肃省武威市旧名。如在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十陇石道下凉州文中写道:“凉州,武威,中府,开元户二万六千一百六十五,乡二十五。”

<四>凉州,则以凉州大马闻名古史,属于汉代设置监察区,也是汉代十三刺史部之一,治所在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如在西晋陈寿《三国志》(本名《国志》或省称《三志》)卷三十三蜀书三后主传第三刘禅文中写道:“凉州诸国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余人诣受节度,大军北出,便欲率将兵马,奋戈先驱。”

〈二〉

关于“凉州词”之名,如有古时乐曲以及诗作之称。

<一>凉州词,即《凉州曲》,内容多描写西北边陲的风光以及战争情景。如在唐代郑处诲《明皇杂录》补遗文中写道:“其夜上复与乘月登楼,唯力士及贵妃侍者红桃在焉,遂命歌《凉州词》。”

<二>凉州词,又叫《凉州曲》,属于唐代达官显贵或宗室名流为凉州歌所填的一种唱词曲调名。如在北宋欧阳修与宋祁《新唐书》卷二十二志第十二礼乐十二文中写道:“《凉州曲》,本西凉所献也,其声本宫调,有大遍、小遍。”

〔二〕

唐代七绝《凉州词》组诗二首的作者是王之涣,却因他无人器重,而穷困潦倒到了极点。后人却演绎了一则“旗亭画壁”(又名旗亭讴诗、旗亭赌唱或旗亭赌醉)的故事,虽然说这件事情未必真实存在,但是表明王之涣《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了,从中鲜明地体现了唐代配乐歌唱的乐府与声诗并存,使其成为一种著名的新局面了。

如在唐代薛用弱《集异记》(又名《古异记》)、北宋王灼《碧鸡漫志》、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以及元代陶宗仪《说郛》等书中,又演绎了高适、王昌龄与王之涣三人,在酒楼伶人中打赌赛诗,最后王之涣拔了头筹的“旗亭画壁”之事,后在元代还被编成杂剧来进行上演了。只因“王之涣‘黄河远上’之外,五言如《送别》及《鹳雀楼》二篇,亦当入旗亭之画”(清代管世铭《韫山堂诗文集》卷二《读雪山房唐诗序例》)而已,故而“此诗前二句之壮采,后二句之深情,宜其传遍旗亭,推为绝唱也”(民国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卷二《凉州词》)罢了。

(一)唐代薛用弱《集异记》卷二王之涣写道:

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俄而一伶拊节而唱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

寻又一伶讴之曰: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二绝句

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因谓诸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脱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因欢笑而俟之须臾次至双鬟发声则曰:黄沙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之涣即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笑诸伶不喻其故皆起诣曰:不知诸郎君,何此欢噱?昌龄等因话其事诸伶竞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从之,饮醉竟日。

(二)北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一唐绝句定为歌曲写道:

梨园伶官亦招妓聚燕,三人私约曰:“我辈擅诗名,未定甲乙,试观诸伶讴诗分优劣。”一伶唱昌龄二绝句云:“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帆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一伶唱适绝句云:“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之涣曰:“佳妓所唱,如非我诗,终身不敢与子争衡,不然子等列拜床下。”

须臾妓唱:“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涣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以此知李唐伶伎,取当时名士诗句入歌曲盖常俗也。

(三)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三王之涣写道:

尝共诣旗亭,有梨园名部继至,昌龄等曰:“我辈擅诗名,未定甲乙,可观诸伶讴诗,以多者为优。”一伶唱昌龄二绝句,一唱适一绝句,之涣曰:“乐人所唱皆下俚之词。”

须臾一佳妓唱曰:“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过玉门关。”复唱二绝,皆之涣词。

三子大笑,之涣曰:“田舍奴,吾岂妄哉?”诸伶竟不谕其故拜曰:“肉眼不识神仙。”三子徒之酣醉终日,其狂放如此云。

(四)元代陶宗仪《说郛卷二十五集异记王之涣写道:

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俄而一伶拊节而唱,乃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

寻又一伶讴曰:开箧泪沾衣,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二绝句。

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因谓诸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俚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论矣。脱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因欢笑而俟之须臾次至双鬟发声,则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之涣即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笑诸伶不喻其故,皆起身曰:不知诸郎君何此欢噱?昌龄等因话其事诸伶竞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从之,饮醉竟日。

〔三〕

唐代王之涣《凉州词》组诗二首其一版本,在古今流传的过程中存在着差异,并在诗题、语序以及文字上也略有不同,应该是人们在传抄时所误了。其诗最早被唐人芮挺章选编于《国秀集》里面,后在唐人薛用弱《集异记》以及宋元明清各代许多选本中也有相关的记述了。

(一)唐代芮挺章《国秀集卷下中,收录有王之涣诗作三首,而《凉州词》组诗二首其一作“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沙远上白云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是了。

(二)唐代薛用弱《集异记》卷二王之涣中,记述了高适、王昌龄、王之涣三人“旗亭画壁”的故事,所载诗句作“黄沙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了。

(三)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十六王之涣中,诗题为《出塞》,而诗句作“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过玉门关”是了。

(四)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二十二横吹曲辞二汉横吹曲二中,诗题为《出塞》,而诗句作“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是了。

(五)北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一唐绝句定为歌曲中,记述了高适、王昌龄、王之涣三人“旗亭画壁”的故事,所载诗句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了南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卷八《凉州词》中,而诗句作“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了。

(六)北宋李昉《文苑英华》一书,现存最早是南宋刻本,而后为明代刻本,其中《凉州词》分别被录入卷一百九十七诗四十七乐府六与卷二百九十九诗一百九十九军旅一边塞之内。在南宋刻本中诗题为《出塞》,诗句作“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是了。而在明代刻本中诗题为《凉州》,诗句作“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沙直上白云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是了。

(七)南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卷八《凉州词》中,而诗句作“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了。

(八)南宋龙袤《全唐诗话》卷一王之涣中,诗题为《出塞》,而诗句作“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过玉门关”是了。

(九)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三王之涣中,记述了高适、王昌龄、王之涣三人“旗亭画壁”的故事,所载诗句作“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过玉门关”是了。

(十)元代陶宗仪《说郛》卷二十五《集异记》王之涣中,在抄引唐代薛用弱《集异记》卷二“王之涣”里,关于王之涣“旗亭画壁”的故事时,所抄载诗句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了。

(十一)明代高棅《唐诗品汇卷四十八《凉州词》中,而诗句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了。

(十二)清代徐增而庵说唐诗卷十一七言绝句中,而诗句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了。

(十三)清代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乐府诗第一首中,诗题为《出塞》,而诗句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了。

(十四)清代彭定求《御定全唐诗》(简称《全唐诗》)中,在卷十八横吹曲辞里,诗题为《出塞》,诗句作“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是了。又在此书卷二百五十三里,诗题为《凉州词》,诗句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是了。

(十五)清代纪晓岚《钦定四库全书》(简称《四库全书》)中,在所抄载南宋刻本《文苑英华》卷一百九十七里,诗句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是了。又在所抄载该书卷二百九十九中,所抄载诗句作“黄河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是了。

〔四〕

王之涣《凉州词》组诗二首其一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之句,如在唐代芮挺章《国秀集》、唐代薛用弱《集异记》、南宋龙袤《全唐诗话》、北宋李昉《文苑英华》以及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等书中均作“黄沙远上白云间”之语。又在南宋龙袤《全唐诗话》、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南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南宋史容《山谷外集诗注》以及清代彭定求《御定全唐诗》等书中均作“黄沙直上白云间”之语,这两种版本与如今通行版本而有别了。

王之涣《凉州词》组诗二首其一中“春风不度玉门关”之句,如唐代芮挺章《国秀集》、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北宋李昉《文苑英华》、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以及清代彭定求《御定全唐诗》等书中均作“春光不度玉门关”之语,这一种版本与如今通行版本也有别了。

如在清代彭定求《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五十三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之下,注为“一本次句为第一句,‘黄河远上’作‘黄沙直上’”。而在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二十二·横吹曲辞二“汉横吹曲二”中“黄沙直上白云间”之下,注为“直上,集作‘河远’”,可是有人考证此“集”为清初季振宜编辑《全唐诗集》。后在中华书局版《乐府诗集》卷二十二横吹曲辞二中,而在王之涣《出塞》诗校记中指出“沙直”在《全唐诗》里作“河远”,这就说明《凉州词》诗在先前典籍中也被以讹传讹了。

如在南宋史容《山谷外集诗注卷七和答魏道辅寄怀》十首其一诗句谁言黄沙碛”之下,也抄引王之涣《凉州词》组诗二首其一注为“黄沙直上白云间”之句,只不过就是“王之涣独以‘黄河远上’一篇当之,彼不厌其多,此不愧其少,町谓拔戟自成一队”(清代管世铭《韫山堂诗文集》卷二《读雪山房唐诗序例》)以及“或谓王之涣‘黄河远上’一篇之外,何不多见”(清代管世铭《韫山堂诗文集》卷二《读书偶得》三十四则)而已。

〔五〕

王之涣七绝《凉州词》组诗二首其一,最早出自于唐人芮挺章选编《国秀集》卷下中,诗题为《凉州词》,其中以“一片孤城万仞山”为第一句。而后在唐人薛用弱撰著《集异记》卷二中,未曾见有什么诗题,其中将“一片孤城万仞山”作为第二句,其后在历代收录此诗的书籍中,就多将该句用来作为第二句了。

后到北宋李昉等编《文苑英华》书中,同时以《凉州》与《出塞》为诗题,诗作以“一片孤城万仞山”分别为第一句与第二句。大抵是当时两种版本均在流传,在无从考据谁真谁假时,李昉为慎重起见就将两种版本一起收入此书中了。或许是李昉同时参阅唐人《国秀集》与《集异记》两书,在无法判定哪种书为原版之下,也就将两种版本一起收入此书中了,此后在众多诗歌的选本中,就多以该句用来作为第二句了。

如今我们依据众多的文献资料进行考证可知,王之涣《凉州词》组诗二首其一原版诗句,应为唐人《国秀集》书中“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沙直上白云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是了。而在其他版本里的诗句应是流传过程中,后人却有意或无意地进行改动,从而造成并不是王之涣原作诗句了。人们大抵是认为《国秀集》书中所载诗句而不合事理,就将其与《集异记》书中异文进行了整合,从而就改动成如今我们所见《凉州词》组诗二首其一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诗是了。

关于王之涣《凉州词》组诗二首其一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或是“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远上白云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两种版本诗句的语序以及文字,流传有“黄河远上白云间”或“黄沙直上白云间”以及“春光不度玉门关”的异文之句,到底是哪一种版本更能接近原本呢?而在芮挺章选编《国秀集》书中,因其最早所选王之涣《凉州词》组诗,故而应该才是王之涣的原作了。或许芮挺章所选《凉州词》组诗是未定稿,只因在诗中有“黄沙”以及“春光”之词,不符合地理以及气象的事实逻辑,故而才被后人改写成如今我们所见的通行版本是了。

〔六〕

如今我们根据唐代靳能《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尉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文中“方将遐陟庙堂,惟兹稍渐磐陆,天不与善,国用丧贤,以天宝元年二月十四日,遘疾终于官舍,春秋五十有五”的记载可知,在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公元七二六年)王之涣辞官,度过了十五年的自由生活,其中《凉州词》二首应当写于赋闲十五年期间,即开元十五年(公元七二七年)至二十九年(公元七四一年)期间了。

唐代王之涣《凉州词》二首诗题,在历代各家版本中有《出塞》、《凉州》或《凉州曲》二首等异名,如在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书中诗题作《出塞》,而在明代刻本《文苑英华》书中诗题作《凉州》。

王之涣七绝《凉州词》组诗二首,又叫《出塞》、《凉州》或《凉州曲》组诗二首,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以及荒凉寂寞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对边塞战士的同情以及对朝廷不满的愤慨之情。

王之涣七绝《凉州词》组诗二首其一,以一种特殊的审美视角,其中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而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的气息,流露出一股慷慨的气势,边塞的酷寒,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难以归故里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是消沉低落,而是壮烈悲凉。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是“谁将玉笛按凉州,吹彻春风不下楼”(北宋刘翰《小山集·闻笛》),“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明代杨慎《升庵诗话》卷二《凉州词》),不但“神气内敛,骨力全融,意沉而调响,满目征人苦情,妙在含蓄不露”(明代高棅《唐诗正声》卷九《凉州词》),而且“神韵格力,俱臻绝顶,不言君恩之不及,而托言春风之不度,立言尤为得体”(清代李锳《诗法易简录》卷七《凉州词》),只因“今观此诗,余味深长,神韵独绝,虽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刘禹锡之‘潮打空城’,群推绝唱者,不能过是”(民国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卷二《凉州词》故而“李于鳞推王昌龄‘秦时明月’为压卷,王元美推王翰‘葡萄美酒’为压卷,王渔洋则云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而终唐之世,绝句亦无出四章之右者矣”(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又名《唐诗别裁》>卷十九《凉州词》)。

〔七〕

王之涣七绝《凉州词》组诗二首,王翰七绝《凉州词》组诗二首,王昌龄《出塞》组诗二首其一,三者能够相互媲美,早在唐代就是脍炙人口的名诗,被后人评为唐人绝句的压卷之作了。

由于“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柳曲也”(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李太白),于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苦思妙响,尤得风人之旨”(清代薛雪《一瓢诗话》一百八十九),从而“字字雄浑,可与王翰《凉州》比美”(明代邢昉《唐风定》卷二《凉州词》)。因为“必欲压卷,还当于王翰‘葡萄美酒’,王之涣‘黄河远上’二诗求之”(明代王世懋《王仪部集》卷二《艺圃撷余》),所以“‘秦时明月’一首,用修、于鳞谓为唐绝第一,愚谓王之涣《凉州词》,神骨声调当为伯仲,青莲‘洞庭西望’气概相敌”(明代敖英《唐诗绝句类选》卷三《出塞》),故而“以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为压卷,韪于前人之举‘蒲萄美酒’、‘秦时明月’者矣”(清代管世铭《韫山堂诗文集》卷二《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一)清代吴乔《围炉诗话》卷三写道:“王之涣《凉州词》是‘黄沙直上白云间’,坊本作‘黄河远上白云间’。黄河去凉州千里,何得为景,且河岂可言‘直上白云’耶?此类殊不少,何从取证而尽改之?”

(二)清代吴骞《拜经楼诗话》卷四《凉州词》写道:

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计敏夫《唐诗纪事》作“黄沙直上白云间”,此别本偶异耳。而吴修龄据以为证,谓作“黄河远上”者为误,云“黄河去凉州千里,何得为景,且河岂可去‘直上白云’耶?”

然黄河自昔云与天通,如太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尉迟匡“明月飞出海,黄河流上天”,则“远上白云”亦何不可?正以其去凉州甚远,征人欲渡不得,故曰“远上白云间”,愈见其选语之妙。若作“黄沙直上白云间”,真小儿语矣。

(三)清代徐增《而庵说唐诗》(又名《说唐诗》、《说唐诗详解》、《说唐诗新本》或《说唐诗原本》)卷十一七言绝句《凉州词》写道:

凉州,即汉时月支国地,武帝置酒泉郡、武威、张掖,后魏曰凉州。玉门关,即在其处。

“一片孤城万仞山”,一片是言城之孤,万仞是言山之高削,则树木稀少可知。“黄河远上白云间”,从河近处而直见其源,挂于白云之间,是言边地之广阔荒凉也。其间娱耳之音绝无,所吹者止是羌笛,笛之名羌,犹笳之名胡也。

笛曲有《折杨柳》,人将别则折柳,《折柳》又离别曲名。笛声清哀,又在绝域,闻者多室家离别之感,不无怨此杨柳,于是之涣笑那怨者,乃一似向羌笛而呼之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即怨杨柳,杨柳也得春风吹荡,然后发生。有春风方有杨柳,今“春风不度玉门关”,那处见杨柳而相怨哉?此诗只要说玉门关外之苦而苦见矣,风致绝人真好诗。

(四)民国叶景葵《卷盦书跋·凉州词》写道:

诗句有一字沿讹为后人所忽略者,如《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古今传诵之句也。前见北平图书馆新得铜活字本《万首唐人绝句》,“黄河”作“黄沙”,恍然有悟。

向诵此诗,即疑“黄河”两字与下三句皆不贯串,此诗之佳处不知何在?若作“黄沙”,则第二句“万仞山”便有意义。而第二联亦字字皆有着落,第一联写出凉州荒寒萧索之象,实为第三句“怨’字埋根,于是此诗全体灵活矣。

(五)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王之涣《凉州词》写道:“此诗各本皆作‘黄河远上’,惟计有功《唐诗纪事》作‘黄沙直上’。按玉门关在敦煌,离黄河流域甚远,作‘河’非也。且首句写关外之景,但见无际黄沙直与白云相连,已令人生荒远之感。再加第二句写其空旷寥廓,愈觉难堪。乃于此等境界之中,忽闻羌笛吹《折杨柳》曲,不能不有‘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怨词。”

(六)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凉州词》二首录一写道:“这首诗的开头四字,或作‘黄沙直上’。这异文出现较早,今天很难据底本以断其是非,而只能据义理以判其优劣。认为应作‘黄沙直上’的人,理由是黄河离凉州很远,凉州离玉门关也很远,不应写入一幅图景之中,而且‘黄沙’一词,更能实写边塞荒寒之景。认为应作‘黄河远上’的人,则认为此四字更能表现当地山川壮阔雄伟的气象,而且古人写诗,但求情景融合,构成诗情画意的境界,至于地理方面的方位或距离等问题,有时并不顾及实际情形,因此不必刻舟求剑。照我们看来,后一说是可取的,‘黄河远上’是较富于美感的。”

〔八〕

明代三大才子(解缙、徐渭与杨慎的合称)之一解缙,一生经历了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三朝,而在朱棣朝期间被受重用,成为了朱棣身边的著名重臣以及当朝红人。

相传朱棣很喜欢解缙,有一次外国进贡给朱棣一把折扇,扇上的画面美丽极了,而美中不足的就是此扇有画无诗。当时解缙在前,朱棣便命他当场题诗一首于扇上,他接过宝扇一看,上面所画就是唐代王之涣七言绝句《凉州词》组诗二首其一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风光。他看罢就挥毫于扇,片刻间就写出了这首七绝《凉州词》一诗。朱棣当时高兴不已,自己欣赏一番后,又传给大臣们观看。然而没想到在匆忙之中,解缙抄漏了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中“间”字,这还了得,不就是犯了欺君之罪吗?此时由于衣卫指挥使纪纲,一向与解缙不和,早就想寻找机会陷害他,因而抓住这个把柄,立即向朱棣进献谗言,说解缙是有意漏写,就是犯有欺君之罪了。

当解缙拿过宝扇一看,果然抄漏了一个“间”字,这可不得了了,他先是一惊,可是很快就镇定下来,从而急中生智,并向朱棣启奏道:“这不是臣有意漏写诗中一字,而是臣改写的一首词,并不是一首诗,这比王之涣《凉州词》一诗,不但少了一个‘间’字,而且读法也完全不一样了。”此时朱棣便转怒为喜,就让解缙读来一听。

解缙当场读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朱棣一听,这首词的语句优美,虽然说只有短短的二十七字,但是音律和谐,很有宋人边塞词中的豪放旷达之风。此时文武百官也察颜观色,就跟着赞赏了一番。解缙虽然说是在进行文字游戏之作,但是却挽救了自己的一条小命,否则他就会遭来朱棣的杀生之祸了。

如今我们依据正史五代后晋刘昫《旧唐书》(原名《唐书》)以及北宋欧阳修与宋祁《新唐书》中未曾记载有此事得知,这只不过属于一则民间传闻,从而也反映了唐代王之涣《凉州词》诗的影响之大以及艺术之深了。同时我们就王之涣的原诗与解缙所改的词而言,的确是各有千秋,从中也可以看出在这两首诗词里所蕴含的魅力所在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