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罗沧的头像

罗沧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8/18
分享

龙塘是个好地方

龙与风(凤凰)、龟(乌龟)、麟(麒麟),在我国古时合称为四灵,乃是我国古时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属于我国汉族中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并在亚洲其他国家和民族中也受中华龙文化的影响深远,而今我国人们也自称为龙的传人,从而就使龙作为一种图腾深入人心了。

我国古往今来有大到与省级地方同名,小到与某些村庄重名,更有古今同名异地或异地同名者,在全国多得不胜枚举,值得我们认真去对这些地名研究一番了。

在我国有同名同地的存在,并不是什么稀奇罕事,那是古今皆有的现象,我国地大物博而幅员辽阔,看来要使地方不重名实在是太难了。如天津市所辖有河北区就与河北省近似,青海省所辖有海南藏族自治州就与海南省近似,更有甚者是吉林省境内有吉林市而得吉林省之名了。

关于龙塘之名,在我国这个名字的地方却十分普遍,全国有几十个以命名的乡镇村寨,如有广东省龙塘镇龙塘村与江西省龙塘镇龙塘村等就是其例。然而就是在我们贵州省德江境内乡镇里,也有好几个称为龙塘的地方,如煎茶镇龙塘与楠杆土家族乡龙塘之地等就是其例。

龙塘村地处德江县平原镇的东南部地区位于德江县复兴镇楠木村的交汇处,处在平原镇十字村竹子村的中间,正方向东与平原镇坳田村交界,南面与复兴镇楠木村地界接壤。

龙塘村距离平原镇政府所在地杉园社区有十二千米之遥,个地处偏远的山村,现在所辖大坳、大树、干溪、龙塘坨里五个村民组村委会驻地原为龙塘组,现为坨里组,如今村里有个别村民组仍然交通不便,依旧处于经济落后状态。

龙塘村大坳组因位于大山坳口而得名,此地四处是陡坡,只有中间是一个坳口。大树组或许曾经有什么大树而得名,如今也没有见到有何大树存在,该地具体由来至今不可具体得知。坨里组因该地有一个大深坑而得名,实际上住家户在一座丘陵上,并非在坨坑里。龙塘组因龙塘水而得名,如同吉林省得名于吉林市一般,故而与龙塘村同名了。干溪组因该地有一条大干河沟而得名,又称为干溪沟,或讹化为甘溪沟,曾用名叫作野猪塘,后来讹化为母猪塘,干溪虽然有塘名,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任何水塘,因而只不过是一个条大山中干河沟了。

现在我们将龙塘村所辖大坳、大树、龙塘、干溪与坨里五个村民组连缀在一起,就是一条行走导图,我们如是从崎岖不平的弹丸之地大坳出发,经过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便来到了一条常年水流量稀少的干溪沟,再经过大树坡就来到了一个叫作坨里的小地方,在这里生长着几株百年以上的大树,人们就可以在大树下乘凉,然后到龙塘去喝上一口清凉的山泉水,还可以饱览龙塘村的各种田园风光,那些景致就是美不胜收,真可谓是令人应接不暇了。

龙塘村不知从何时起,最先有人在此地居住,如今却无具体的年代可考据推测大概是在秦汉时期,就有先民居住于龙塘村了。后因龙塘村伴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多,人们逐渐对坝上四周进行开垦,从而就形成了如今我们所见的田地分布格局。

我国古时有神龙治水的民间传说,我们龙塘村的龙塘之名,应该就是与龙有关,然而如今却不知具体是何时何人所取,现在大抵可知因庙坝里的水塘而得名。龙塘水发源于一个深邃的洞穴中,外面有一个碧绿的大水塘,或许龙塘之名得于此

据说在清朝乾隆年间,一位姓覃的清政府议政官员与妻龙氏,因清廷发生政治斗争,避难于现在龙塘村坨里组一带。相传其妻龙氏是龙王二女儿的化身,她能文善武,精通医术,为人和蔼,一心为民,而身材矮小,相貌丑陋,一脸麻子,于乾隆四十二(公元一七七七年),死于现在龙塘村的麻湾洞,葬于现在坨里组堡上。其丈夫因妻子离去,内心非常愧疚,他认为患难的夫妇二人一生为朝廷做事,却落到如此下场,就是条蛟龙却也没有跃出去,因停留在此地,故而取名龙塘了

如今我们可见在龙塘水源地不远处,并列有一个小水塘,家乡人俗称杨家龙塘。我们如果考察两个水塘的地理方位,这两汩水源来向不是一个地方小龙塘水源来自大树坡的一个深坑里,而大龙塘水源来自大坳的一个深坑里,而两汩龙塘水的来源相距甚远了。

这两个龙塘水对面有一汩冒出的小水源,被家乡人称为冒水洞(却无洞穴),从而使这三汩水源形成了三角形的分布格局。在庙坝上另外还有两条只有涨水,才有水资源的干河沟,都在前边大集体时所筑的水库堤坝处合流。

龙塘里这一弯清水,却是冬暖夏凉而冰凉刺骨,如同电冰箱所冻冰块一般寒冷,具有天然冰冻的制冷作用龙塘水就是在一九七二年大干旱,也未曾因大干旱而断流。在龙塘水源地的上面不远处,天然长着两个大溶洞,若人进去只听见水声潺潺,看上去是一片碧绿的清水。

又在龙塘水源地上面生长着一株巨大的水青㭎树,这棵大树却是四季常青,终年如同雨伞一般遮盖着那个水塘。龙塘水源地的环境优美,若是在夏季乘凉,乃是天然的空调,凉爽到了极顶。

龙塘村二道河的水流资源十分丰沛,从古至今都润泽着河床两岸广大的农田,发挥着主要产粮区一年四季中,都不会干旱的水资源优势,可谓是我们龙塘村当之无愧的一条母亲河了。

龙塘村的老虎湾,有一汩永远不会干涸的水源,从上往下润泽着龙塘村的一部分梯田,而龙塘村的地势四处沟壑纵横,田土大多数呈现出阶梯状。全村只有一个平坦的坝子——庙坝,属于一大片田土,也仅有一条河流——二道河,形成了外流河流域。

龙塘村是一种环形的地形,四周是崇山峻岭,山高谷深,山峦重叠,群峰挺拔,最高峰黄莲台,海拔一千五百余米。全村属于武陵山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以丘陵山区为主,平均海拔八百余米。

龙塘村绝大多数的土壤呈现酸性,土地较为贫瘠,土层较为浅薄,石漠化现象较为严重各处地势较为陡峭,原始次森林覆盖面较大。在全村里水资源较为贫乏,稻田灌溉依靠自然下雨水的比例较大,全年平均降雨量为一千〇二十三毫升。

龙塘村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僻远山村,总面积为三点五平方公里林地面积一千余亩,耕地面积九百多亩以及其他未开荒地数百亩其中田地面积为二百一十三亩土地面积六百七十二亩全村田土比例相对较少,旱土以坡耕地为主,并且水田在分布上极不均匀,从而制约了龙塘村的经济全面发展。

龙塘村里生物种类十分丰富,主要有刺猬、野猪野山羊等野生动物,柏树、枫树松树以及杉树等野生植物,从而体现了龙塘村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全村不但物种较为繁多,而且花草树木较为茂密,并且在村里还存活着几棵巨大的茂盛古树。

龙塘村如今唯有一条乡村公路从平原镇上,经过全境通往凤冈县花坪镇,从而使得交通不便并严重制约了我们龙塘村的经济发展。可是这一条乡村公路,既是我们去邻镇外出的唯一道路,也是龙塘村广大百姓通过养殖牲口或种植农作物外运获得经济利益的唯一途径。

我们龙塘村的某些地名,具有一定的命名特征如是只从姓氏称谓上讲,然而那里的人家则不是姓这个姓氏因而与所在地的姓氏并不相对应,真可谓是名不副实了。当然龙塘村有些地名,并没有明显的姓氏特征,也有居住着不同姓氏的人家,然而一些明显带有姓氏作为地名的地方,也并非就是那个姓氏的人家居住了。

龙塘村有一个地名叫作坨里,大抵是境内有一个大深坑而得名,而具体地名的来由不可得知,可是这里的人家则清一色姓覃氏。有一个地名叫作杨家湾据说古时有杨姓人家在那里居住过而得名可是杨家湾至今一家姓杨的都没有,则全是姓王牟氏。有一个地名叫作唐家湾据传曾经有唐姓人家在那里居住过而得名然而唐家湾至今一家姓唐的都全无则全是姓王何氏。有一个地名叫作覃家坡大抵是原来有覃氏人家在那里居住过而得名,而具体地名的来由不可得知然而覃家坡这里一家姓覃的都没有几乎是姓牟少数汪氏。

我们如果仔细研究龙塘村地名的来龙去脉,那么可以算得上是一小点家乡的地理村史。我们家乡龙塘村某些地名的不断演变,从某个角度反映了社会变化的时代特征,寄寓着家乡人们的某一种思想情感。

龙塘村地名的变迁,乃是人类社会地名演变史的某一个缩影,从而折射出了龙塘村家乡人们的某一种心理活动。并且我们家乡某些村规民俗的迁变,从某个角度也反映了社会时代的变迁。我们每一个可爱的家乡,只不过是社会的某一个缩影,从某个角度见证了社会历史的兴旺衰亡。

我们龙塘村自从建国以后,在成立行政村几十年以来,广大翻身的村民安分守法勤劳耕作。龙塘村山里人家的住所,大多数是砖瓦结构的木房,少部分是新建的石砌洋房,别有一番分布格局。村寨既分散又集中,构成组团式或放射式,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居民分布形态。

现在龙塘村里主要有汉族苗族以及土家族等民族,各族分散住居在各个地方,从而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我们龙塘村住户的这种杂居特点,从某个角度体现了民族发展的基本特征,从也形成了我们家乡的一大地域特色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各民族团结平等,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如今我们保护各地生态环境,成为我们每个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一项基本责任。我们保护好自己家乡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祖国的一花一草一木,为祖国绿化建设作出一点微薄的贡献。

我们必须从各种小事做起,从自己身边的事情做起,为祖国贡献一份应有的力量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发展,从而才能让大自然造福于我们人类社会了。

龙塘村因几乎是羊肠小道而交通不便,多年来人民群众一直受困于崎岖弯曲以及坑洼不平的山路之上遇到雨水泛滥,乡村道路破坏严重,村民出行更是困难重重不但给我们龙塘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而且还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

我们龙塘村地处偏僻的边陲,就是因交通十分不便所限,使这个山村的经济得不到充分发展,造成了广大群众常年经济的收入十分微薄。我们平原镇龙塘村与复兴镇楠木村,两村仅有几里路的距离,就是因为交通运输不畅通,使得龙塘村十分丰富的木材资源,都得不到有效的对外运输出去,从而影响两村有许多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

由于现在龙塘村的道路,几乎是羊肠小道,于是各种农副产品的运输,大多数依靠人力来完成。如是龙塘村的公路能够四通八达,不但各种各样农林产品能够快捷外运,而且与龙塘村土地交界的十字、竹子南坪等村的各种资源,也能更好地发挥对外运输的资源优势,从而就会直接带动那些邻近几个村寨的经济发展。

如果龙塘村的道路四通八达,那么将会改善交通运输的环境,对此一旦降低了生产成本,资金以及劳动力将会直接刺激龙塘村的种植业、养殖业农林业的发展。如今龙塘村在乡村公路沿线一带,大量种植茶叶烤烟,施行茶叶和烤烟基地的具体落实,可以从多方面惠及龙塘村全体群众。

如今在我们龙塘村里,有大量的农林产品,都不能够充分外运,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如果龙塘村的乡村公路四通八达而方便快捷,那么龙塘村存的经济困难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从而会让龙塘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道路上绽放光彩

我们龙塘村广大民众,不可坐吃山空山穷水尽,必须得要自己先走出去,再将资源引进来的发展战略我们广大村民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来贯彻落实。因为发展社会经济必须得有良好的交通枢纽建设,所以新修乡村公路是发展社会经济以及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的基础硬件

如今改变龙塘村交通落后的现状,成了龙塘全体村民的共同心声为了尽快改善龙塘村落后的交通状况,龙塘全体村民必须得齐心协力,并且自己得要穷则思变,只有努力才能发家致富。我们龙塘村民众须得自力更生脱离贫困,国家帮助广大群众提高生活水平,这就是功在当代而利在千秋的头等大事。

我们龙塘村道路的修建,符合国家发展新农村的要求国家发展新农村,首要任务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好农村行路难的问题。国家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力度,也是落实村村通的实际举措如今龙塘村邻近的几个村庄,都达到了村村通公路,迈上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龙塘村将来会有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贯通,不但能够给广大群众带来了经济效益提高了生活水平,而且方便了广大村民与外界的交流联系。然而如今要改变龙塘村交通落后的本来现状,成了我们龙塘村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龙塘村里的各种自然资源,得到了一定的开发以及利用,广大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

人们有道是“金山银山,修路是靠山”,因为龙塘村道路狭窄崎岖以及雨天泥泞,直接影响了生产资料农副产品的对外运输,所以就增加了生产成本,严重影响了广大村民的生产以及再发展的积极性。

们俗话常说“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我们龙塘村曾经的原始生态环境,可谓达到“留得青山在,就是没柴烧”的地步了现在因大面积的退耕还林,已经基本上恢复了生态环境的原貌。

们俗话“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如今龙塘村的四周生态环境保持较为良好,正以崭新的景象面向社会,让人为之注目展望了。

之所以“雨里鸡啼一两家,竹溪村路龙塘斜”(唐代王建《王建诗集》卷一《雨过山村》),是因为“龙塘畴昔擅云烟,破月重来倍爽然”(南宋王阮《义丰集·龙塘久别乘月再到奉呈同社一首》),有道是“客游几度到龙塘,沙路萦纡草木香”(南宋孙应时《烛湖集》卷三《梦蜀中一山寺日龙塘有龙祠余似尝屡游也别之》)。

现今龙塘村有如方向《咏儋耳》二首组诗中描写儋耳郡(西汉王朝在今海南省儋州市设置的行政单位)风土一般,农村风貌,恬淡自然,习俗简朴,人情敦厚,从中便描绘出了一派农家乐的美好景象,便在二首组诗中写道:(其一)“刺竹芭蕉乱结村,人家犹有古风存。相逢尽道年来好,不见催科夜打门。”(其二)“村北村南布谷忙,村前村后稻花香。凭谁识得真消息,只把南方作北方。”

如明代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五《粤西游日记二》二十七日写道:“出峡循西山东麓而北,一村倚山东向,前有大塘,余以为龙塘村矣,问之则龙塘犹在北也。又北一里余,转而东得龙塘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