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向斑斓深处行
一叶知秋,一定是从银杏树叶开始的。某天无意间推开窗户,突然就发现了夹杂在绿化带中的一棵银杏树叶子已经变黄,在万绿丛中是那么显眼。今年夏天太热了,在长达五十余天的高温天气里,绝大多数人只有喘息之机而无还手之力。一定是这银杏感受到了人间的炙烤,用它满身的小扇子不舍昼夜扇呀扇,终于从遥远的雪山之巅或是旷古冰川借来一丝凉意,而它也耗尽了生命的最后一点气力,在不为人知的夜晚开始显露出疲惫之态,可是它无怨无悔,坦然离开高高的枝头,把秋的讯息传递给每一颗焦灼等待的心灵。
我怀着淡淡的欣喜走下楼去,河边三三两两悠闲散步的人已经比前段时间明显多了很多,原来不止是我一人嗅到了秋天到来的气息。曾经读过一首古诗:“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垄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其实秋天的气息也是有迹可循的。放眼望去,不仅婷婷袅袅的垂柳收起了春夏期间“癫狂柳絮随风舞”的张扬之态,一副低眉顺眼的样子,那些不管不顾迎风怒放的树桩月季也比以前含蓄了很多,一朵两朵疏疏朗朗绽放在枝头。暗红的紫叶李,碧绿的三叶草,蓬勃的爬山虎,喧闹的木香,仿佛都因为酷暑远去而激动得微微地颤动。
这个季节,怎么少得了菊花这个秋天的主角呢?公园里几块专门种植时令花卉的地方,不知什么时候被辛勤的园丁种上了菊花。茁壮的茎苗上,已经长出了豆子般大小的簇簇花蕾,虽然还看不出是什么品种,但看得出这些菊花一定是前段时间种下的,我所在的城市每年都要举办金秋菊展,一个个主题公园被千姿百态的花朵打扮得花团锦簇。在今年这么炎热的天气里,园丁们为了妆扮我们这座美丽的城市,不难想象他们付出了多少辛苦,而在不久的将来,这里一定会是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不仅市民可以一饱眼福,而且这应该是向那些园丁最深情的回报吧!不觉想起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句子“晋陶渊明独爱菊”并得出“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的结论,我觉得这位大学者真是失之偏颇了,喜爱菊花的岂止陶渊明一人呢?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便留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千古名句,我更相信陶渊明是受到了屈原的高洁品格影响而写菊咏菊,与菊为邻,后人因对两位深具节气诗人的共同爱戴而爱屋及乌。在周敦颐之前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杜牧刘禹锡、之后的李清照辛弃疾杨万里曹雪芹,历朝历代大诗人大作家谁不对菊花情有独钟、谁没留下关于菊花的不朽诗篇呢?我觉得诗人们写菊咏菊,固然有对高尚人格、不随波逐流的自况,也应该有对菊花本身的赞美与喜爱,而我个人更偏爱后者,你看秋风飒飒万木萧瑟之际,一枝菊花粲然怒放,那高雅的姿态、明亮的色泽,即使没有那些象征意义,不是也能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吗?唐代大诗人元稹就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喜欢菊花并不是因为它的品质,而是因为它开过之后就再无花可赏了;明代诗人于谦在《过菊江亭》中更是对菊花的本义与象征进行了思辨:“杖履逍遥五柳旁,一辞独擅晋文章。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我觉得这种爱菊的态度更加洒脱随性,作为大千世界物种之一,菊花有其自身的生长自然规律,本无所谓高尚与低俗,一枝花朵哪里负担得起人间大义呢,且让我们随性欣赏岂不更好。
宽阔的湖面空旷悠远,停在码头的画舫仿佛也在享受这难得的惬意,随着微微的波浪轻轻起伏。天地间是这样宁静,让人不由想到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秋水已经有那么一点意思,可惜天气不够晴朗,除了横跨渭河两岸的风雨廊桥如长虹卧波,落霞与孤鹜还不见踪影,想必它们正在赶来的路上。
不知不觉竟飘起了小雨。穿过学道巷,走进中山街,两边的仿古建筑被笼罩在雨雾之中,斑驳的青灰砖墙,老旧的青石门墩在细雨的浸润下,凭空生出无限古意。轻轻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仿佛披着一袭绿袍走进了古装剧中的某一个情节,一种思古幽情如水雾般缓缓氤氲开来。不时有水滴从高大的洋槐上落入衣领,一股凉意直透全身。一层秋雨一层凉,雨虽然不大,但毕竟让人满心喜悦,此刻可以什么都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且让我安静享受这司秋之神赐予的凉爽吧。
秋天是五彩斑斓的季节,也是丰收的季节,城里都已经见到了秋的身影,承载万千风物的原野怕不早是秋高气爽瓜果飘香了。脚掌与土地日渐生疏的我们,无论生活多么忙碌,也一定要去秋天里走走,听听秋风秋语,看看秋林秋水,望望秋天的长空,触触秋天的晨昏,在天高云淡的时节,把自己融进这无论如何都不该错过的风景。